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异地高考 > 正文

师范生计算机技能类课程的有效教学体系研究:女生学计算机专业好吗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结合师范院校师范生计算机技能类课程的教育经验,综述该类课程的技能性特点,分析影响师范生计算机技能类课程有效性因素,并就技能形成的有效因素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对师范生主要计算机技能课程到整个有效的教学体系建立进行反思和新的规划设想。
  关键词 师范生;计算机技能类课程;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33-03
  
  1 师范生计算机技能类课程的技能性特点
  师范生计算机技能类课程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等是针对高校师范类专业开设的基础课,是属于应用层面上的课程,其内容具有广泛的交叉性,特别是与教育学、课程论、中小学教材教法、中小学学科课程研究等课程密切相关,其课程内容直接服务于中小学教育。而目前IT行业发展迅速,国内外各种多媒体软件技术更新迅速,对于这些与计算机技能结合密切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具体计划的推行等各方面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对于现有资源和技术是否够用,及是否在追大求新的潮流中使资源流失和精力浪费等问题有一定的争议。
  一方面,此类课程实用性强,涉及技能的应用性广,学习价值高,学习动机易激发;另一方面,跨学科性明显,计算机技能的提高建立在计算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技能的层次性明显,深入学习有难度,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不佳。怎样的教学体系可以让师范生学习此类课程后掌握必要技能和知识,拥有计算计辅助于以后教学工作的良好开端?怎样的教学体系能够有效达到这个目的?解决以上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2 师范生计算机机能类课程有效性因素
  2.1 学习动机
  动机预期理论认为,学生做某事的动机,取决于他对自己成功机会的估计,以及他对成功价值的评估。用公式表示为[1]:动机(M)=估计的成功概率(Ps)×成功的诱因价值(Is)
  该体系课程学习动机的激发,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价值即一部分“成功的诱因价值(Is)”,这需要领导、班主任、辅导员等在对学生培养计划的诠释上做好多项工作,从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到人生价值观等多方面引导,使学生了解整个体系课程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每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应该从这门课与此类课程及整个培养计划的联系、这门课程的作用与重要性等方面帮助学生认识课程价值。以上两方面可以内化为“成功的诱因价值(Is)”。
  “估计的成功概率(Ps)”在课程和课程体系的介绍上可以折射出来,教师应该在学生初次接触本门课程时,对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策略等进行总体上介绍,使学生了解通过怎样的努力可以获取知识,了解“估计的成功概率(Ps)”。有了动机,即有了决心,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持续的动机、恒心。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合适的教学活动。
  在学习期间强化动机,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与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采用主题式教学策略。所谓主题式,是在充分分析学生学情的前提下,结合学生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对知识的需求,设计每一讲技能目标形成一个或多个教学主题,将教学目标中所要求的知识点用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行贯穿,用每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励其学习动机,使其能构想要完成的作品,进一步将问题具体化,通过程序和实验来完成作品。以技能形成为目标,主题的形式因教学内容和设计的不同可分为验证性主题、讨论性主题、探究性主题、设计性主题等。作品按难度要求分4个层次:1)验证,按指定或教师已示例操作步骤就能完成作品,使学生获得至少的成功,从而有兴趣完成其他层次作品;2)二次创作,在给出作品部分基础或有参考的实例的基础上进行创作;3)按提纲创作,指定关键步骤,由学生自己进行内容设计;4)定向独立创作,给出一个标题或方向,由学生独立完成作品。
  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设计作品也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期间会遇到多个困难,困难能促进探索新知的乐趣,在一定时间内解决困难会激起新的兴趣,而如果困难在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会使学生知难而退。故需要关注主题式学习动机维持与强化环节,解决的思路是激励技能形成和协助技能形成。可从理论和实验教学两方面讨论。理论课上,师生同步围绕主题展开的探讨过程,关注交互,创建平和的学和教的氛围,师生在讨论问题上地位相等,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提出疑问,鼓励课堂生成,形成学生课堂探讨的习惯。实验课上,采用多层次作品分层驱动的方式,在作品进程中由学习小组和教师予以一定的帮助。
  2.2 教学活动和方法体系
  教师的角色必然不能定型于“传道”者,更应该是一个引领者、指路者,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必须内化为学生自己内在动机。同样,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是学生在学习动机驱动下从技能形成到知识内省的认知过程。主题式驱动动机的同时,与之相应的是主题式教学方法体系。主题式方法体系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指围绕主题展开的一系列方法,外现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围绕技能形成这个着手点,对技能贯穿的知识和操作按课时特点整合设计为n个主题,每一个主题的落实需要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支撑,而教学方法最后需要具体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从技能目标到具体的教学活动是一个辐射式设计的过程,如图1所示。
  主题式教学策略对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并不追求统一的教学模式,强调设计性,每一主题在设计上根据技能目标、主题内容特点、学生特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形式进行设计。不同类型的主题,关注其效性,不仅关注主题内容的合适,还要关注主题的时间设计和教学活动形式设计,如讨论性主题需要教师善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性主题需要引导其关注合适的前提;验证性主题时间不能拖太长,最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设计性主题最好给予充足的设计周期,且能提供充足的参考资源。教师需要善于根据主题特色组织教学活动,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且对学习保持高度热情。活动的形式要求敢于创新,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佳,并不是一味追求形式华丽,活动要以技能有效形成为标准。
  2.3 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的形式很多,包括教材、实验教材、大纲等支撑资源,也包括参考书、教学网站、参考网站、拓展实例资源、素材库等拓展资源。
  教材的选取务必围绕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教材是学生最重要的一本学习参考书,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知识体系推荐实用的教参。教学网站是学生另一学习环境,网站资源则成为必要的学习资源。目前公共网络上资源丰富,但搜索与整理适合当前教学班级的资源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教学网站成为教师自创资源、网络上精华资源、学生与学生之间创作和整理资源的集成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整理素材和资源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网站上提供参考资源的方式需要一定的策略。过多的资源一次性呈现时,学生会没有充足精力拓展学习,当面对的知识的海洋又会出现“不知如何入手”的情况,而当参考的资源以动态的方式适时推出,且知识点与当前学生正在研究的内容高度关切,自然会激起一定的求知欲。每个班级中都有一部分学生对该课程兴趣浓厚,向教师求助由当前技能或知识辐射出去的新问题,教师要抓住这样的需求,把这部分技能或知识制作成教程或技巧类文章,在拓展资源中呈现,同类问题必然会引起更多关注。再多的资源若是被熟视无睹都是无效的。资源的有效,体现在适量、适时和适用。
  2.4 学习环境
  任何教学活动都与其教学环境不可分离。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客观条件的综合。其存在形式是多元的,从多方面对教学活动起显性或隐性的作用。从其存在形式分析,教学环境可分两大类,如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实验设备等物理环境,教学氛围、校风、班风、家庭环境、网络、广播、电视等软环境。软环境又可以从心理环境和信息环境两方面去认识。技能的形成需要兴趣的维持与强化,有利学习的环境的创建和优化则是学习动机激发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学环境中一部分因素如校园环境、实验室建设硬件设施是非教师所能掌控的,但在现有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实验设备等物理设备条件下,应尽可能高效利用物理环境,并为软环境的高效利用创造物质基础,如基于现有的实验计算机设备,排除硬件冲突等机器故障,配置够用的软件,删除不必要的软件。
  随着教学平台的完善,目前本课程体系每门课程均有自己的教学网站,教学网站的功能不仅是教学资源的呈现,更是教学活动组织的场所,如实验课主题实时发布,教学资源实时发布,答疑解惑,在线讨论,问题留言,优秀作品展出等。当网络平台在技术功能上得到完善,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平台组织虚拟学习生活则是最重要的。校风、班风、家庭环境等环境元素客观存在,并隐性且客观地影响学习技能的形成。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积极、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一种平和、向上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师生畅通交流,有利于教师动态掌握学情,有利于师生思维的同步,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从而在主题式教学情境下,引导学生以完全投入的状态进入主题情境。适当引入学习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如增加交流,进行促进性的评价,推出激励机制,树立典型,推出榜样等,促进整个多元的学习环境优化。
  有效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并进一步在软环境的多方面进行建设、发掘和促进,形成多元的教学环境,与该课程技能的形成效率密切相关。
  3 师范生计算机技能类课程群有效教学体系
  3.1 纵向学习体系
  基于师范生计算机类课程群的共同特征是计算机操作技能要求高、设计性强,技能目标为技能形成并达到一定水平,即是一个技术基础,设计和创作能力则是最终能力目标。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设计能力和创作是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对于操作性强、设计理念贯穿课程教学始终的师范生计算机类课程,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即在技能形成中有意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关注技能形成是最务实的,学习动机昭然的学生,在技能形成基础上需要向创作能力培养引导。而这一部分对大部分学生无论是学习动机上的激励,还是非正式学习环境的优化,都有促进作用。
  从技能形成的纵向发展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主题式学习,以主题为形式和策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第二阶段是技能形成阶段,主题学习的深化,提高解决问题和作品创作能力;第三阶段是创作能力形成阶段,主题学习驱向综合设计,提高作品创作能力和项目设计能力。基于技能形成模式二维简图如图2所示,对技能形成进行二维分析,x轴为学习进程时间维度,y轴为技能形成维度,技能形成是整个过程的一个围绕中心和重要教学目标。
  3.2 横向学习体系
  师范生计算机技能类课程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结构,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协作关系。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时,适当引导学生认识整个课程体系的结构,并鼓励学生建立技术形成意识和职业意识,有利于孵化整个课程体系的技能形成,培养创作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等师范类计算机技能课程,从应用层面上分别覆盖一定的技能面,从技能覆盖面上是横向关系,从技能难度角度有纵向与交叉关系。从横向角度,师范生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及与该课程体系相关的教学软环境的建设将有机促进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并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课堂内这些课程自成一体系,课外则可以引导学生组建有利于协作学习的自由学习小组。1)从单专业走向跨专业合作,组织非同一专业的学生开放实验,如计算机专业师范生与其他专业师范生合作,理科生和文科生合作等,这样的小组往往需要教师牵线搭桥,初步形成相对固定的小组,通过共同的开放实验时间对课内技能强化,并在专业合作上从编程能力和设计能力上形成最佳组合,从而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的技能和创作能力。2)从课程教学走向学科竞赛,引导优秀学生参加校、省甚至国家级的大学生多媒体竞赛、教师技能竞赛、课件制作比赛等各类竞赛。竞赛的作品创作对学科学习产生一定的辐射力量,同时也对非正式学习环境进行促进。3)从课内作品走向对外合作项目,加强对外多媒体创作类合作项目的创建。如目前中小学教师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往往跟不上需求,由此常有中小学一些辅助教学类项目需要高校支持,这对于部分在校生是创作能力培养的良好机会。
  以上三方面,实际上构成整个课程体系的一个高级学习软环境。这样一个集开放实验、项目、竞赛为一体的软环境辐射的力量,不仅是对当前课程体系的学习,而且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有一定的影响,对以后入学的学生对本课程体系的学习也增加其信心度(即动机预期理论中“估计的成功概率”),从而促进后继学习。
  4 结语
  有效课程教学体系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一种策略,其实现则需要在具体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活动中,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师以及相关的教辅教师相互协作形成一致认识,在课堂内外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师范生计算机技能类课程有效性因素促进技能形成。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64.
  [2]王德才.教学环境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09(1):56-57.

标签:师范生 技能 体系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