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议论文 > 正文

电影雨果讲了什么 《雨果》发现最早的电影艺术家梅里爱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当听说自己的电影胶片被债主卖给鞋厂作鞋底垫脚片时,梅里爱一怒之下烧毁自己手中全部的库存胶片和电影道具。由于胶片被毁,一战后,人们甚至不知道存在过乔治•梅里爱这个导演,只知道卢米埃尔兄弟和爱迪生
  
  今年的奥斯卡两部大热《艺术家》和《雨果》,尽管形式迥异,一个无声一个3D,一个复古一个前卫,但却有着相同的情怀――怀旧。两部电影一个是法国人向黄金时代好莱坞的致敬,一个是美国人对电影诞生期法国导演的献礼。两个电影大国互相之间眉来眼去、秋波暗送,颇有意味。最终,《雨果》在颁奖典礼前半程拿下5个技术类奖项后无缘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重量级大奖,不敌《艺术家》。比较两部电影,《雨果》之败其实顺理成章。
  
  斯科塞斯“视觉上最出色的电影”
  
  “雨果”是电影主人公的名字,他是一名孤儿,钟表匠父亲在火灾中丧生。所以雨果不得不跟随叔父生活,叔父管理车站的大钟,由于酗酒,所以雨果基本上处于“放养”状态,精通钟表机械的他承担起叔父的责任。在维护大钟之余,雨果试图修好父亲从博物馆带回的机器人――这是雨果与父亲的唯一联系。而且雨果相信,只要会写字的机器人恢复正常运转,一定会带给他来自父亲的讯息。为此,雨果不时在玩具店偷一点零件,被脾气暴躁的店主乔治逮住,乔治没收了雨果父亲遗留下来的一本机械手册,这是雨果修好机器人的“独家秘笈”。雨果尾随至乔治家中,认识了乔治的养女、同龄孤儿伊莎贝尔。两人一番探究后,发现乔治竟然是早期电影重要奠基者梅里爱⋯⋯
  《雨果》是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第一部3D作品,也是以黑帮片而闻名的他第一部儿童题材作品,总投资达1.7亿美元。剧组在伦敦郊外摄影棚置景,搭出高度仿真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法国蒙帕纳斯车站,规模庞大,细节精巧。在拍摄间隙,演员休息时都不出影棚,漫步其中,使得表演状态停留在那个奇幻的时空。借助电脑特技,影片的运动长镜头非常出色,开场镜头从飘着雪花的高空俯冲直下,由铁路上空扎进站台,顺着两列火车之间穿行而过,两边都是形形色色的乘客,在钻出一股蒸汽后,镜头来到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继续前行到一座大钟前,上移停在透过钟面镂空数字向外观望的雨果脸上⋯⋯从俯瞰巴黎几次变换场景到雨果面容,从大全景到特写,一气呵成,相当惊艳。这一镜头,仅一个版本,就花掉十七万个小时的处理时间。因此,影片为了能按时上映,在5个国家的10个工作室中分工,使用上千台电脑服务器。《雨果》的特效总监说:“在其中一个工作室,我们没有足够的电力供应来支撑渲染工作,烧坏了2个变压器,最终不得不找来电力公司给我们加大电力供应⋯⋯每次我们渲染完一个镜头,都会花掉35000美元的电力成本。而很多镜头都渲染超过20到100个版本。”在高科技上如此砸钱,影片拿下奥斯卡摄影、艺术指导、视觉效果、音响效果、音效剪辑奖也属实至名归,评论界认为这是马丁•斯科塞斯“视觉上最出色的电影”。对于国内观众而言,《雨果》已经送审,但引进与否以及档期都还是个未知数。
  然而,《雨果》在视听上惊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不能掩盖其在内容上的瑕疵,比方说情节涣散缺逻辑、人物性格单薄、表演机械夸张。《雨果》想表达的是一份对电影创造者的敬意和对老电影的珍视,可是,这份情怀是电影人和铁杆影迷才有的,对于他们来说,看到那些对百年前老片致敬的镜头会眼前一亮,听到乔治•梅里爱的大名会心头一震。但对冲着精彩“故事”去的普通观众来说,这些兴奋点全部失效,难怪在业内好评如潮的时候也有人在电影院睡着。
  马丁•斯科塞斯成名四十载,不是个不会讲好故事的导演,《雨果》呈现出来的缺陷确有迎合热门3D技术而填充情节的因素,但70岁的斯科塞斯其实是一个非常资深的影迷,用最新的技术献给电影本身,这份夹带私货的心情可以谅解。
  
  5岁开始看奥斯卡颁奖晚会的资深影迷
  
  马丁•斯科塞斯1942年11月17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如同雨果一样,他的父亲也是个影迷。老斯科塞斯在街头卖男装,穷得吃不上饭也会去买票看电影,所以小斯科塞斯从3岁起就进影院看电影了。由于患有先天性哮喘,斯科塞斯失去了在户外与小伙伴一起追逐打闹、上高爬低的资格,每当他的病情有所好转,父亲就会带他去看电影。
  高中毕业后,斯科塞斯进入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并获电影专业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67年,他拍摄了自己第一部电影。1975年,《出租汽车司机》这部堪称“伟大电影”的作品问世,三十出头的斯科塞斯获得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时人认为,“天才导演”斯科塞斯离奥斯卡只有一步之遥,然而,这“一步”斯科塞斯走了30年。
  从地图上看,纽约地处洛杉矶和欧洲之间,因此,斯科塞斯和西德尼•吕美特、伍迪•艾伦等生活在纽约的导演一样,既不愿成为欧洲那些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喜欢“自说自话”的大师,也不愿成为好莱坞体制下视观众喜好为圣经的“艺匠”。举个例子,从史泰龙的成名作《洛基》到去年底在国内上映、引入科幻元素的《铁甲钢拳》,标准好莱坞的拳击题材电影都是主人公凭借自己的努力以弱胜强的励志片,而斯科塞斯的名作《愤怒的公牛》,主人公故意输掉拳王的宝座,退出拳击界,最后在一家夜总会里担任司仪,主题是放弃。
  价值取向有偏差,斯科塞斯五次与奥斯卡最佳导演擦肩而过也就不难理解了。但从5岁起就看奥斯卡颁奖晚会,梦想自己拿到小金人的斯科塞斯是向往奥斯卡的。2007年,他凭借《无间道风云》圆梦,当从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科波拉手中接过朝思暮想大半辈子的小金人时,他竟然神情恍惚地喃喃自语:“最好检查一下信封,不会搞错吧?”在随后的致辞中,他好长一段时间还处于恍惚状态,除了激动地冲全场纷纷起立鼓掌致敬的同行们连声大喊“谢谢”之外,竟一时语塞。
  《雨果》的主人公跟着父亲看电影有着斯科塞斯自己的影子,而片中另一个角色――那个收藏梅里爱作品的教授,则是斯科塞斯另一个身份的写照,除了导演,斯科塞斯超级影迷本色不改。1990年,斯科塞斯组织成立了一个“电影基金会”,是一个致力于电影保存与修复的非盈利性机构。斯科塞斯自任主席,董事会拉来了一堆大腕:斯坦利•库布里克、伍迪•艾伦、科波拉、斯皮尔伯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乔治•卢卡斯、彼得•杰克逊、李安等等。大导演们凭借自己的名气到大企业那里去跑赞助,钱要来之后转交给影像资料馆,由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对影片进行专业修复。到2010年,已有超过550部濒临“死亡”的电影在他们的努力下起死回生。2007年,斯科塞斯又发起成立了“世界电影基金会”,帮助发展中国家保存他们的电影财产。
  像斯科塞斯这样的电影发掘保护者早已有之,要不是他们,《雨果》里浓墨重彩纪念的梅里爱恐怕会被湮没在历史中无人问津。
  
  梅里爱,一个钻研电影技术的魔术师
  
  乔治•梅里爱1861年生于巴黎,是个富二代,父亲有一家制鞋厂,结婚的时候,妻子又给他带来了25000金路易的财产。因此,梅里爱可以没有顾虑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梅里爱痴迷于魔术,1888年,他买下一家名叫罗培•乌坦的剧院,以便发挥自己的魔术天分。不过,梅里爱对上台表演没兴趣,他更喜欢在舞台下编排、设计和指挥魔术。也就是说,他是魔术的“导演”,而不是“演员”。梅里爱导演的魔术,不但有剧本,而且有道具、对白。从服装、道具、布景到剧本,他都亲力亲为。在他的经营下,剧院生意不错。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馆”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他们拍摄的电影,当时许多巴黎的名流受到邀请,梅里爱也在座。这个新鲜事物一下子吸引了梅里爱的眼球,他认为电影是比魔术更为高级的魔术。据说,梅里爱找到卢米埃尔兄弟的父亲,打算购买这款摄影机和放映机。对方拒绝了他的要求,因为卢米埃尔父子认为电影不会流行很久,所以他们要独享这一发明所能取得的所有利益。
  几周之后,梅里爱从伦敦买到一部放映机,又从柯达公司购买了价值1400金路易的胶片,开始研究电影技术。1896年4月5日,罗培•乌坦从剧院变成了一家电影院,开始放映梅里爱自己钻研出来的方法拍的电影。他最初拍的电影全无独创性,《火车到站》、《工厂大门》是模仿卢米埃尔兄弟,《蛇的舞蹈》、《杰出的画家》则是模仿爱迪生。与此同时,如卢米埃尔父子所预料,在最初的好奇过后,观众对这种把机器搬到露天拍摄人们现实生活的电影很快失去了兴趣,电影走进了死胡同。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梅里爱挽救了电影。
  
  世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导演
  
  有一次,梅里爱放映拍成的影片时发现一辆行驶的公共马车忽然变成了运棺材的马车,感到惊惑不解。稍加思索后,梅里爱找到了原因:那天拍摄时,胶卷因机器故障被挂住了,再拍时,一辆运棺材的马车恰好行驶在原来马车的位置上。这件事情给梅里爱开启了一片新天地――电影特技。
  1896年10月,梅里爱用这种停机再拍的办法摄制了《贵妇失踪》。原来在剧院里表现这种从有变无的戏法得依靠机器装置和地板活动门,但那个时候摄影机还不能在剧院环境下使用人工照明。拍摄是在露天环境下采用自然光,一张布景挂在花园墙上,梅里爱停拍一分钟,让贵妇人离开镜头,他作为魔术师站在椅子旁,连过去遮挡的黑布都不用摆弄,观众就可以看到坐在椅子上的贵妇人忽然消失。
  1897年,梅里爱从特技照相中学得了许多技巧,比方说“叠印”、“合成照相”、“多次曝光”、慢动作、快动作、倒拍,他还首次透过玻璃鱼缸拍摄水下情景。与此同时,受到当时照相馆的启发,梅里爱把自己家的花园和厂房改建成世界上最早的摄影棚,花了8万法郎,在当时是相当可观的一个数字。如同《雨果》那样,为了采光,摄影棚的顶棚是全玻璃的。一切收拾停当后,梅里爱就把自己关在摄影棚里工作,从那时起,他系统地将绝大部分戏剧上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关装置等等应用到电影上来。在摄影棚里,道具和房屋是用锯木板制成的,或者是画在背景幕布上的,梅里爱用水彩颜色画出影子和光,把一切描绘得真假难辨。为了配合剧情的需要,他还在摄影场里安置了大量的吊桥和活动门窗,并使用铁索悬挂演员,模拟仙人在空中飞行的场面,这就是现在常用的“吊威亚”最初雏形。
  1898年,梅里爱成立了著名的“明星电影”公司,是世界最早的电影公司之一,这家公司从制作、发行到放映,全面涉及电影工业。梅里爱的公司规模非常庞大,仓库中存有上千件为拍摄电影而制造的道具。他甚至建立了一个上色作坊,同时有上百人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为影片手工上色,成为电影史上最早尝试彩色电影技术的人。
  他在1902年拍摄的世界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记》是根据儒勒•凡尔纳和威尔斯的两部小说改编。梅里爱让一群身穿星相家服装的天文学家去月球旅行,他们坐在美女海员搬来的炮弹里,被发射到浩渺的太空,在明亮的月球上幸会了金星、火星、土星和月亮诸神,并且目睹了许多梅里爱自己想象的奇异景象。为了拍摄此片,梅里爱不惜绘制巨幅背景,制作道具飞船,而许多造价高昂的布景和道具,在电影中只用过一次。这部只放映15分钟的影片投资了1500金路易,被电影发行商视若珍宝。更重要的是,该片为电影的“排演”确定了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梅里爱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影“导演”。
  如果说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纪实类影片打动人是靠真实影像的魅力,那么谁都知道梅里爱拍摄的消失、登月等等是假的,然而这种“非真实”开启了电影的造梦功能,电影从“再现的工具”变成了“表现的手段”。所以有人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而梅里爱发明了电影艺术,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个电影艺术家。
  
  一怒之下烧毁全部库存胶片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梅里爱的电影无疑相当的幼稚。比方说他的摄影机很少移动,而且总是在同一视角,像一个乐队指挥一样把能看到的所有幕景拍进去。在他拍摄的魔术影片里,当片头字幕升起后,魔术师从舞台后面走出来,对着想象的观众行礼,表演完成后,他又面带微笑行礼,接着好像因为观众鼓掌再次行礼致谢,一直到影片告终之前才离开舞台。梅里爱拍《蓝胡子》的时候,那把小小的钥匙成了一件不可缺少的道具,如果利用“特写”镜头就可以表达得很清楚,但是梅里爱还是死守他那种僵硬的视角,所以得制作一把像炒勺一样巨大的钥匙。从进入20世纪到1912年前后结束电影事业为止,梅里爱在艺术上没有什么显著的进步,用他那套“戏剧纪录片美学”贯穿始终,这种把一台哑剧原封不动拍下来的电影慢慢也就过时了。
  《雨果》中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来解释梅里爱的没落,实际上,早在1907年左右梅里爱就开始江河日下。他的每部电影由于慢工出细活成本很高,但是在艺术上又原地踏步,不断重复自己的作品,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观众的减少,利润的下降。本来他在美国还有一部分市场,结果他负责美国业务的哥哥要涉足制作领域,带着一支20多人的剧组去南太平洋、澳洲、远东一带拍摄人类学的纪录片、教育片,一边拍一边将底片寄回纽约让儿子冲洗,因为蜡封不严,胶片已经霉变得无法使用。这一下赔掉了5万美元,美国的分公司也破产清算。
  窘迫之下的梅里爱向百代公司贷款,剧场和摄影棚则作为抵押品,最终拍出来的作品依旧是老一套,而与此同时,卓别林、格里菲斯等电影大师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和他们相比,梅里爱的电影就像落后几个世纪,除了儿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梅里爱远远落后于时代。1913年,梅里爱不再拍电影,他的所有产业都输给了百代。但因为战争的延误,一直没有完成交割。所以大战期间摄影棚还保留在他手里,他把摄影棚改成小剧院,和自己的孩子们一道在那里演出歌剧给郊区的居民观看。战争结束后,这个安身之所也被夺去。
  梅里爱被迫论斤出卖他的影片,人们把胶片拿去重新做梳子和牙刷,后来当听说自己的电影胶片被债主卖给鞋厂作鞋底垫脚片时,他一怒之下烧毁了自己手中全部库存胶片和电影道具。由于胶片被毁,一战后,人们甚至不知道存在过乔治•梅里爱这个导演,只知道卢米埃尔兄弟和爱迪生。而梅里爱,这个曾经的富家公子沦为在车站卖玩具的小商贩,直到1926年,他才被一名记者发现。1929年12月,在实验电影人莫克莱尔的倡议下,巴黎举办了梅里爱回顾展,梅里爱后来说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和光荣的时刻之一,这也就是《雨果》的幸福结局。
  此后,梅里爱搬入电影从业者的退休公寓,1938年1月21日与世长辞,享年77岁。而他拍的将近600部电影,曾被认为绝大部分已经消失,在一个叫“梅里爱爱好者协会”的影迷组织全世界范围内的搜寻下,据说已经找回400部拷贝。是这些和马丁•斯科塞斯一样的人们,让我们今天还能看到那些电影诞生期的杰作。
  
  链接:斯科塞斯与《红菱艳》
  斯科塞斯在9岁的时候,父亲带他看了一部英国电影《红菱艳》。他后来回忆,如果不是小的时候看了《红菱艳》,自己很有可能就不会成为电影导演。
  从那时起,斯科塞斯对《红菱艳》的两位导演迈克尔•鲍威尔和艾默力•皮斯伯格就极为崇拜,不过,这两人当时并不被主流媒介所关注。斯科塞斯说:“我们找鲍威尔和皮斯伯格找了不少年,很难在报纸和杂志上找到关于他们影片的只言片语。”
  1975年,斯科塞斯带着《出租汽车司机》参加爱丁堡电影节,在伦敦时,他被安排住进一家酒店,误打误撞地发现鲍威尔竟然在同一家酒店下榻。斯科塞斯终于和自己的偶像见面。紧接着,科波拉把鲍威尔请到美国,在那里,鲍威尔得到了一大群好莱坞粉丝的款待。科波拉把偶像安置在自己的万花筒电影公司,鲍威尔的工作就是心情好的时候,讲讲自己当年是如何拍摄电影的。
  斯科塞斯甚至给自己印了一件特别的T恤,跟《红菱艳》里的舞蹈团长的那件一模一样,他就穿着这件T恤去参加198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为鲍威尔和皮斯伯格举办的回顾展。除了向世人介绍自己的英雄外,斯科塞斯一不小心还给鲍威尔当了媒人。那天他还带着《愤怒的公牛》的女剪辑师塞尔玛•斯昆梅克,斯昆梅克向鲍威尔自我介绍,四年后,两人结婚了。
  2009年,他带着修复后比原版更为鲜艳华丽的《红菱艳》来到戛纳电影节,再次向已逝的鲍威尔致敬。
  
  链接:电影与历史
  在电影所讲述的那个年代,埃菲尔铁塔上应该有雪铁龙的灯光广告,但是电影上的灯光是铁塔今天的样子;
  
   在电影介绍火车站内部时,出现了詹姆斯•乔伊斯和温斯顿•丘吉尔。

标签:雨果 艺术家 梅里 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