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议论文 > 正文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的现状特征]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提要:本文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问题为切入点,选取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21户龙头企业,采用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龙头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甘肃龙头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并对龙头企业融资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对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 ;融资 ;现状特征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1-0086-04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作为基础性和弱质性产业的农业要想真正强大起来,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通过将个别资本、个别生产经营单位与生产者全部连接起来,把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系起来,用产业化推动农业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发展,才能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大发展[1]。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任务的重要举措。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经营一体化,其关键是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是带动农村经济整体发展的助推器,已成为区域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长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发挥龙头企业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市场价格、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2]。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现状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多年的调整与发展,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现已形成以定西、张掖为中心的马铃薯加工业发展区,以兰州、酒泉为中心的乳业发展区,以武威、金昌为中心的粮食加工业区,以陇东地区为中心的果蔬重点发展区,以甘南、临夏、河西地区为中心的牛羊肉重点发展区,以陇南、天水为主的中药材发展区。全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不同层次上得到明显发展,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不仅数量和质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其经济规模与效益也显著提高,各级龙头企业将农户、基地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截止2007年底,拥有国家级、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0家。
   本项研究中,我们采取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取21家典型龙头企业,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其融资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抽样调查的龙头企业共21户,占甘肃省龙头企业总数的10.19%,包括马铃薯加工企业10户,蔬菜加工及运储企业8户,酿酒原料生产企业、综合农贸市场及饲料企业各1户,占样本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7.62%、38.10%和4.76%。21家企业包括年平均销售收入约10 247万元,实现净利润1 365万元,平均销售净利润率22.9%,平均投资利润率为17%,在农业类企业中属于效益较好的企业。无论从企业规模、注册类型、从事行业和组织形式看,样本企业涵盖面都比较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调查显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融资需求规模也逐年扩大。2002―2008年21家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年均增长54%,中期贷款需求年均增长25%。2008年企业平均规模为4 365万元,平均实现产值6 885万元,平均每个企业资金需求为1 500万元。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特征
   目前,我国农业正从自给自足、分散化、低投资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和高投资为特征的现代农业转化,现代农业体系的建立和农业产业化的形成急需大量资金投入,因而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然而,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甘肃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建设项目有400亿左右的资金缺口,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本包含于这几类企业中。由于甘肃多数龙头企业为土生土长的地方企业,在资金实力、管理水平、财务管理规范化和抵押担保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少且起点低,加之农业企业的弱质性,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非常脆弱,仅凭自身发展和积累很难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因此,农业企业在市场化运作的融资体系中处于劣势地位,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借助于总体数据及典型调查,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贷需求旺盛,但资金总量供应不足
   从调研结果来看,龙头企业贷款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可获得资金总量仅占需求额的40%左右,资金需求季节性明显,且以流动资金需求最大,占短期贷款的80%左右,中长期贷款需求主要集中于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尽管仅占贷款总需求的20%,但需求企业集中。从上述分析可知,甘肃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方式以向正规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和农村发展银行)做抵押和担保贷款为主,需要以自有不动产(一般为地产和房产)作为抵押物。而农业企业普遍存在自有资产不足,或企业在投产初期已将不动产进行抵押的现象,因此很难向银行提供充裕的不动产抵押和担保[3]。因此,正规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满足率极低。信贷资金供给总量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所需固定资产融资需求量大,但满足率低。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存在用于配套设施建设和扩大再生产融资需求量大,但满足率低下的问题。目前,甘肃大多数龙头企业尚处于初级规模阶段,在建设初期利用贷款完成厂房建设及生产设备购置后,可用于贷款的担保资质已基本用完,已无能力建设相关配套设施,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生产加工能力的充分发挥,致使企业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利润率难以提高。以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为例,由于没有冬贮能力,企业或是将收购来的大量马铃薯堆放于露天,或是由农户自行存储随用随购。由于存储条件差,一方面导致原料浪费严重,另一方面也影响到淀粉的生产质量。
   同时,企业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特别是一些产品定位较高的外向型加工和生产企业。为了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但同样受抵押能力的制约,得不到正规银行的固定资产贷款,资金的供需极不平衡,极大地制约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进程,影响企业发展壮大。
   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17家2008年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中长期融资需求为22 350万元,而实际获得的贷款额仅4 100万元,满足率仅18.3%。其中马铃薯和蔬菜加工企业融资需求分别为13 580和8 500万元,实际获得的贷款额仅为2 800和?1 300万元,贷款满足率分别为20.2%和15.3%。其中蔬菜加工企业贷款满足率更低,与其运储风险更大,季节性更强,规模与影响力等都不及马铃薯企业有较大关联。在调研发现,许多企业为了发展,经常动用流动资金来搞技改和基建,不仅导致流动资金紧张,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更增加了还贷风险[4]。
  2?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大,银行信贷供给量难以满足
   农业产业化企业收购、加工有明显的季节性,不同产品的收购、加工时段不同,但资金需求相对集中。以中国农业银行张掖市分行为例,截至2008年9月,为大力支持以甘绿、四通为代表的蔬菜保鲜、贩运和深加工龙头企业,共向企业累计投放贷款?2.1亿元,占全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9.6亿元的10.71%。尽管银行信贷规模逐年扩大,但仍无法满足其全部资金需求。
   马铃薯受储藏能力限制,加工只能集中于当年9月至来年5月,企业必须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的资金收购足量的马铃薯。从调查结果看,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增长迅速,2002―2008年年均增长52%。2008年,参与调查的10家省级以上马铃薯龙头企业平均流动资金需求3 320万元,实际贷款1 513万元,贷款满足率45.6%,满足率偏低。加之需求时间集中,融资供需矛盾突出,导致收购资金不足而使原料供应不足。此外,年开工时间短,最短甚至不足60天,设备严重闲置。
   从整体上看,银行将中长期贷款转为短期贷款,与蔬菜产业短期资金贷款需求大不相符。蔬菜产业的收购、加工季节性更强,每年4月开始需要前期的投产资金。受储藏能力的限制,加工只能集中于当年的7~12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收购原材料,7~10月是流动资金的集中需求期。同时,由于蔬菜生产和运储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设备更新与技术引进的需求,中长期贷款需求量也非常大(据调查,短、中及长期贷款需求约各占1/3)。但由于企业缺乏更多的抵押能力,不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中长期贷款,只能占用短期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最终致使流动资金不足而影响企业的收购、生产能力。
  (二)信贷资金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
   企业发展阶段、规模及资金需求期的不同,导致其对资金贷款的需求结构不同。但银行对这些企业的贷款衡量标准、发放贷款的程序却是统一的,因此企业可获得贷款与发展需要不匹配,普遍存在资金供给结构性不足,产生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固定资产贷款与流动资金贷款的供给矛盾。建设期固定资产贷款为银行主要的中长期贷款类型,在没有还清建设期贷款的情况下,银行不能继续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与此同时,企业扩大生产方面的固定资产贷款又不能满足银行的抵押担保条件。目前,农业加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半年,只能用于填补流动资金的缺口,因此企业更需要较长期限的贷款,以便用于技术改造和厂房设施建设。
   通过对比马铃薯生产加工企业和蔬菜加工及运储企业2008年的融资需求状况,可以看出,马铃薯生产加工企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规模,对资金的第一需求是以收购和储运为主的流动资金需求,其次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设备购置与更新。而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相对滞后,对资金的需求偏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设备的购置、更新,其次才是产品的收购、储运和加工。两类企业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导致对资金需求的结构有较大差异,反映出资金供需结构性不足的问题。这一现象在蔬菜产业发展中表现更为显著。问卷显示,2008年蔬菜产业融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设备购置、更新的企业占到27%,用于农产品收购、储运和加工生产的占55%。
  (三)内源融资能力不足,贷款结构以政策性银行为主,融资渠道狭窄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数起步于2000年以后,由于企业创办时初始投资大,很多企业目前尚未收回原始投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弱,内源融资不足。根据企业利润率调查,2007―2008年蔬菜企业的利润率仅为10%左右,资产负债率均在40%以上,因此仅依靠利润留成作为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远无法满足企业投资扩张规模和发展的需要。马铃薯加工企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参与调查的10家马铃薯龙头企业平均利润率8%,资产负债率41%,其中最高企业接近60%。目前大多数正常经营的企业流动资金主要依靠外源融资,而外源融资基本上依赖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
   从融资渠道来看,90%以上的企业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且银行贷款在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中所占比重高达80%;从获得贷款额度上看,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占82%。在金融机构中,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业务发展迅速,2004―2008年增长了6倍,至2008年在农业企业可获得贷款中所占比例最高,约为50%,其次为农村信用社,约占30%,农业银行约占20%,呈现收缩的趋势。
   因当前甘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尚难涉足主要为大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而适合中小企业要求的直接融资市场,如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创业板市场、场外交易及各种产权交易市场在我国尚未建立,导致马铃薯加工、蔬菜加工及运储企业没有直接融资的来源。在间接融资市场上除银行提供少部分贷款外,其余资金全部由民间融资解决。即便是发育相对良好的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年盈利率加权平均也不到8%,在自身资本积累不足,既不能获得银行贷款,也无其他融资渠道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借贷融资成本较高的民间资本,采取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据调查,10家马铃薯企业民间借贷和其他渠道贷款占总贷款额的18%,利率平均为11%,过高的利率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但由于甘肃整体上民间金融组织发展滞后、可供融资的资金积累有限、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融资利率相对较高等问题客观存在,非正规金融在地区间发育程度差异极大,整体发展尚处于非正规的起步阶段,融资额度受到很大限制。
  (四)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标准高,贷款手续繁杂,贷款成本高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具有相对弱质的特征,高标准的信贷条件,繁杂的借贷手续以及较高的贷款成本,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借贷效率。从信贷渠道看,调研涉及的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比例高达86%。从贷款方式看,企业贷款方式以抵押贷款为主,约占总贷款额的76%,担保贷款次之,约占24%。98.6%的企业认为贷款难,其主要原因为无抵押或担保资质、有不良贷款记录、贷款手续繁杂等。除抵押、担保资质和不良贷款记录这两方面属政策规定的信贷标准高的影响外,贷款手续繁杂则属于可以规避的软性障碍。此外,筹资费用高于贷款利率是造成企业贷款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企业初步估计,筹资费用一般约为贷款额的8%,主要用于风险保证金、抵押物的评估费、登记费、公告费、企业财产保险费、企业人员保险费。此外,在金融机构融资服务方面,企业普遍反映银行竞争不足,服务方式单一,无法满足需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化、多元化和外向型发展,要求金融机构不仅提供传统的信贷结算服务,还要根据不同贸易方式和融资特点,提供开证、征信咨询、委托代理等综合配套的金融服务,而这些都还无法满足。
  (五)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强
   据企业反映,政府在龙头企业扶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相关的税费减免政策,政府担保基金或保险基金覆盖面较小,政策性担保机构资本金少、担保总额有限,难以满足企业借款需求。
   三、基本结论
   第一,从资金需求方面看:龙头企业贷款需求逐年上升,季节性明显,且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结构不同。由于企业资金需求结构与银行贷款供给结构存在偏差,且通常企业很难向银行提供充裕的不动产抵押和担保,因而贷款需求的满足率很低,影响到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原料采购和生产加工效率,极大地延误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未来企业要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增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此外,农村信用状况直接关系着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建设进程,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加强信用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村的信用意识,规范农村信用秩序,探索建立良好信用环境的方法,将龙头企业纳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进龙头企业信用制度建设进程,为农业龙头企业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农村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第二,从资金供给方面看: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农产品性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对资金的需求结构应该是不同的,他们需要层次化的资金供给体系来满足其资金需求。然而,目前融资渠道狭窄,银行作为目前农业企业主要的资金供给方,也缺乏差异化和高效率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程序,直接造成了贷款成本高,贷款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匹配的状况。未来应该实现农村金融组织的多样化,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以商业金融为主导、以政策金融为辅助、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分工协作的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体系。对建立在血缘、亲缘、地缘等社会关系基础上的民间金融安排,可以在加强引导、监督并纳入法制管理的前提下,适当给予发展空间,以发挥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补充和辅助作用。从政府扶持力度看,政府在龙头企业扶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税费减免政策,政府担保基金或保险基金覆盖面较小,政策性担保机构资本金少、担保总额有限,难以满足企业借款需求。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莉芬.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对策探讨[J].云南农业,2011,(1):48-49.
  [2]龙新.农业部农发行出台措施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J].农村工作通讯, 2009,(5) :41.
  [3]冯兴元,等.试论中国农村金融的多元化――一种局部知识范式视角[J].中国农村观察, 2004, (5).
  [4]郎洪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J].企业经济, 2004, (2).
  [作者简介]郑慧娟(1973―),女,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2011-11-10
  责编:董积生;校对:正融

标签:甘肃省 农业产业化 龙头 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