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应用文 > 正文

高考复习请从“看”开始_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这里所说的“看”,是指广义上的阅读。它包括看书籍、报刊,也包括看网络、电视。视觉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视觉接受事物较之听觉接受事物更为直观,亦更易于识记和理解。所以,自己直接“看”纸质书和看网络、电视,都是高三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
  建议高三的同学,在现在相对来说还有时间的时候,认真看一点书,看一点报刊杂志。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爱好列出一个清单。比如:现代散文选,相关报刊杂志上的名著介绍、评论、鉴赏文章等。尤其要注意一些报刊上的专栏,比如:《新民晚报》的《夜光杯》,《文汇报》的《笔会》,《解放日报》的《朝花》等。
  多看一点,多选择性地看一点,肯定受益匪浅。
  培根说:“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那么,我们就按照自己的看书习惯和爱好去确定每一次看的“程度”或“层次”。
  这里,介绍三种看的方法:
  “镜中看花”――看评论、鉴赏、介绍性的文章,犹如在镜子中看”花”,虽然没有看到“花’的本来面目,但是“花”的形态、色彩,乃至香味都能略知一二。这种方法是我们看名篇或名著的好方法。这种看的方法,对我们认识和把握名篇或名著的主旨、人物、艺术、语言等有一个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它能极大程度地激发我们亲近名篇或名著的兴趣。现今的报刊杂志上,《名著解读》《名著欣赏》《名著评论》等栏目比比皆是,这为我们的“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窥斑见豹”――这种方法就是如果遇到你爱看的某些长篇或长文,那么就选择其中的章节、片段,从内容、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寻微探幽,咀嚼品味,精琢细磨。这样虽然只是“窥”得了其中的“斑”,但是只要“点”抓得准,抓得巧,抓得好,同样可以达到“见豹”的效果。
  “浮光掠影”――这种方法就是选择一些你喜欢的文章,只需简略地翻阅,对“看”的对象只有一个宏观的粗略的了解。这样可以更大程度上加快看的速度,扩大看的范围,也可以在更高层面上对看的对象有一个提纲挈领式的把握。
  三种方法中,有略看,有详看;有粗看,有精看。选择哪一种方法,不必拘泥,只要有兴趣、有效果、有激情即可。
  总之,书有时要看得杂。文学、美学、哲学、历史、天文、地理,看一切可看之书,就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每样都品尝过,才能懂得什么叫滋味,什么叫美味。
  书有时要看得”泛”。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就如生活中的观光旅游,每个地方都游览一下。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什么叫淳朴,什么叫艳丽;什么叫愚昧,什么叫文明。
  书有时要看得“精”。如看《呐喊》,就要看其“自序”,看其小说,看鲁迅谈及《呐喊》的文章,看各名家评论《呐喊》的文章,就如生活中烹饪一种佳肴,慢慢熬,细细炖,久久煮。只有这样,才能吸收其中的营养,健全自己的身体。
  看要有选择,有思考,有见解。对看有选择的人,对生活必然有所选择;对看有思考的人,对生活必定有所思考;对看有见解的人,对生活必定有所见解。
  莫里哀说过:“我写作为的是寻求生活的秩序,使生活变得更美好。”与之同理,我们看也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看书,是平凡、平静、平常、平淡的事,有时它又是枯燥、乏味甚至是痛苦的事。鲁迅先生说过:“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到手,就一心想要达到某种目的,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仅仅为获奖,为考试,为名气,为金钱而读书是一件非常乏味、辛苦的事。
  随便翻翻,有感悟时,有触动时,有需要时,不妨做一点摘录。看书必动笔,是一种好习惯。
  当然,我们也承认,看电视、网络也是我们高三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除了你们喜欢的那些节目以外,我建议再看一些专题节目,如《艺术人生》《财富人生》《波士堂》《头脑风暴》,以及一些纪实性、科学性的节目。丰富多彩的屏幕世界,为我们提供了汲取知识、品味艺术、审视人生、洞察世界的天地。在这块天地中,我们可以获取“纸质书”中难以获得的视觉盛宴。当我们把通过屏幕获得的材料,活用到高考作文中时,你的作文就会获得“新颖、鲜活、典型”的赞誉。
  总而言之,丰富、充实的“看”对于高三学生的备考益处良多。
  责任编辑/比 格

标签:高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