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一年级日记 > 正文

动物信使传佳音|动物信使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古时候,人们要想与远行的亲人通信,十分困难,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专门的通信设备。“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些诗句,诉说着古人音信难通的惆怅与无奈。但是,神话传说或现实生活中有些可爱的动物充当起信使,帮助远在他乡的人们为家人亲朋传递着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留给后人无限遐想。
  
  青鸟传书
  1998年10月9日,我国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二)》纪念邮票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绿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3只,赤首黑目,名字分别叫大黧、少黧、青鸟,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有三足,居住在三危山上,乃力大健飞之猛禽。它们不但为西王母觅取食物,还能飞越千山万水为西王母传递信息。
  传说西王母驾临之前,总有青鸟先来传书报信。有一次,汉武帝和群臣正在举行斋戒仪式,忽然有一只青鸟从西方一直飞到了承华殿前。汉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儿甚为惊奇,便问大臣东方朔这鸟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飞来的。东方朔说这只鸟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是专门为报信而来的。果然,过了一会儿,西王母就由大黧、少黧两只美丽的鸟儿左右扶持着来到了殿前。汉武帝与群臣赶忙迎接西王母,热情款待。
  美丽的青鸟、美好的传说,引得文人墨客争相赋诗吟诵。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青鸟西飞意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曹唐有诗“歌听紫鸾犹缥缈,语来青鸟许从容”……这些诗句中的青鸟已不再是《山海经》中的猛禽了,而成了温和良善、体态轻盈的可爱“信使”。
  
  鸿雁传书
  汉武帝时汉廷与匈奴之间常有战事。有一次,匈奴派使者前来求和,并把扣留的汉朝使者放了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举,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一干人等出使匈奴,没想到却出了意外。
  单于想逼迫苏武投降,苏武说:“要我投降,除非海枯石烂,日从西升。”他宁死不屈,举刀自刎,经过抢救才幸免于死。苏武随后被单于流放到北海无人区牧羊。苏武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放羊,万般艰辛。没有粮食,他就挖田鼠藏在洞里的食物充饥;口渴了就抓把雪吞下解渴。唯一和他做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这时汉昭帝已继位,匈奴老国王也已驾崩,换了新单于壶衍,汉匈议和,汉人和匈奴人通婚。汉昭帝遂派使者前往匈奴,要求放苏武回去,单于谎称苏武已经死去,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当汉昭帝第二次派使者到匈奴时,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设法买通了禁卒,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还活着、正在北海牧羊的消息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就不应该欺骗汉朝。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牧羊,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后大为震惊,以为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鸿雁也替他传送消息了。他再无法抵赖,只能向汉使道歉,把苏武放了回来。
  这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随着故事的流传,鸿雁传书也广为人知,并逐渐演化为传信的象征了。
  
  鱼传尺素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是一种美好的文化象征,被看做是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书”、“鱼素”、“鱼笺”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云:“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宋秦观《踏莎行》中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的句子。
  汉至唐宋,人们常用绢帛来写书信,由于绢帛常为一尺来长,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故书信又有了“双鲤”的称谓,汉乐府诗中就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的诗句。隋、唐、宋时,朝廷颁发有一种信符,符由木雕或铜铸成鱼形,称“鱼符”、“鱼契”。由于要把传递的信息书写在符上,所以又被称为“鱼书”。
  书信和“鱼”的关系,最早的记载是在秦汉时期的一部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中。这部诗集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的情形。其中一首五言写道:“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诗中的“双鲤鱼”就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造纸术还没有发明之前,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刻成鲤鱼形的木板里的,叫做“双鲤鱼”。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缚住,然后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黏土封好、盖上玺印,信就被封了起来。诗中“呼儿烹鲤鱼”句中所用的“烹”字,不是“烹饪”,而是指把捆绕在木板上的线解开,然后打开两片木板“鲤鱼”。“中有尺素书”指打开两片鲤鱼形木板后就看到里面写在尺素上的书信了。
  另外,在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中,也记载有陈胜、吴广用朱砂在绢帛上写上“陈胜王”3个红字,藏在鱼腹之中在征发戍边的戍卒间传送,策划揭竿起义的故事。
  
  黄耳传书
  晋初,文学家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是聪明。陆机久寓京师洛阳,十分想念家乡华亭(今上海松江)。一次,陆机有件要紧的事情要告诉华亭的母亲,却苦于没有合适的人帮他送信。这时,家犬黄耳跑进房来,眼望着他,在他的脚边不停地走来走去。陆机看见心爱的家犬,便蹲下身子,轻声向它诉说自己的心事:“爱犬啊,你知道吗,我有一封很急的信要送到华亭母亲手中,可惜你不是人啊,否则的话你就能替我分担忧愁,帮我送这封信了。”
  陆机没有想到,黄耳听了他的这番话后,竟然摇起尾巴来,嘴巴里也连连发出声音,似乎在向他表达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陆机大为惊诧,一把搂住爱犬,动情地说:“黄耳啊,我真的要靠你了啊,你今天就动身,帮我把这封信送到华亭老家去,并记住一定要带一封信回来啊!”黄耳听完陆机的这番叮嘱后神态严肃,好像领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一样。
  陆机将信装在一个竹筒里,再把竹筒绑在黄耳的脖子上,然后拍了拍它的头,对它说:“黄耳啊黄耳,这次送信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希望你能早日平安回来。好狗儿,你快吃点肉,然后就出发吧。”就这样,黄耳吃饱肚子后就领命上路了。一路上,它不停地向前奔跑,饿了就找些剩菜剩饭吃,渴了就跑到小溪边去喝点水,不敢做丝毫的停留。就这样,它顶着日晒雨淋,不停地向华亭方向跑去。
  陆机日夜惦记着回家送信的黄耳。一个月过去了,又过了20天,到了黄昏,他终于看见一个小点蹒跚地向自己跑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啊,是黄耳!“我的好狗儿,你真伟大,真是我的好狗儿。”陆机高兴地抱着黄耳亲了一下,并取出黄耳带回的回信,感动得流下两行热泪。
  黄耳传书的故事感动了许多文人,他们纷纷把这个动人的故事写入自己的诗词中。唐代李贺在《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中云:“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元代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为张生填写了这样一段唱词:“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驿长不遇梅花使,孤身去国三千里,一日归必十二时。凭栏视,听江声浩荡,看山色参差。”张生口中的“黄犬”,指的就是黄耳。张生离别莺莺后,因无人捎信而感叹身边没有黄耳这样的信使。
  
  鸽子传信
  鸽子传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
  鸽子有很强的归巢性和识别方向的能力,白天黑夜都能飞行,时速可以达到70千米。一只训练有素的鸽子在跨越万水千山的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其原因至今还是个谜。目前比较认同的说法是鸽子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鸽子这种高度机智的生灵,凭借自己的聪慧和快速飞翔的本领,早就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担起了信使的作用。
  相传楚汉相争时,被项羽追击而藏身废井中的刘邦,就曾放出一只携带着求援信的鸽子,才求得救兵而获救。五代后周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也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张九龄不但用鸽子来传递书信,还给鸽子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以至于后来人们把张九龄利用鸽子通信之事称为“飞奴传书”。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鸽子传信一直在传递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还有用信鸽作弊、传递科考试卷的故事呢。
  传说珙桐花是鸽子的化身。当年陪王昭君一起远嫁匈奴的就有她喂养的一只叫“知音”的白鸽。远在塞外的昭君无时不在思念万朝山下的家乡父老。于是她写了一封家书,系在知音的脚上。知音带着一群小白鸽起程南飞,经过千难万险,终于飞到了万朝山下。这时,知音见小白鸽们实在飞不动了,就让它们停在珙桐树上歇息,自己向前飞去。当大家看到昭君送回的家书,并知道知音带回许多小白鸽后,一起跑到万朝山下去探望。不料,小白鸽不见了,只见珙桐树上开着朵朵展翅欲飞的雪白的鸽子花。这时,知音也飞上了珙桐树,变成一朵最大最美的鸽子花。
  
  古代完整的通信法规―《金玉新书》
  
  南宋时期出现了一部相当完整的专门的通信法规,这就是《金玉新书》。
  所谓“金玉”,是取古代“金科玉律”的简称。这部法规的编纂者已无考。但其成书年代经专家考证,大约在南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或稍后。那时候,与北方金的激烈战事刚刚结束,诸事需要整顿规范,而原先北宋时所用法规大都散失,邮驿制度也很混乱,宋高宗便命令一些朝臣汇集了散在民间的有关邮驿的旧法编纂而成。可惜的是,经过历代战乱,这部法规后来在民间也不流传了。现在在明朝修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的一四五七五卷中保存了它的原文。
  根据《永乐大典》所载,《金玉新书》共有115条,其中涉及邮驿刑律的有51条,有关赏格的有10条,关于邮驿递铺组织管理的内容有54条。法规涉及的范围很广,严格地保证了官方文书的不可侵犯性。比如《金玉新书》规定,盗窃、私拆、毁坏官书者属犯罪行为,都要处以刑罚,若盗窃或泄露的是国家重大机密信件则处以绞刑。涉及边防军事情报而敢于盗窃或泄露信件内容者斩,教唆或指使犯法者也同样处以斩刑。盗窃的若是一般文书,按规定也属于触犯刑律,处以徒刑,发配500里。值得注意的是,《金玉新书》规定,刑罚不仅仅处罚那些传递文书的当事驿夫,同时也要处置他的上级官吏,包括有关急递铺的曹官和节级,失职者一样处以杖刑。《金玉新书》对驿递过程中的驿递程限、各种传递方式中发生的失误,皆有具体的律令规定和不同的量刑标准。比如处罚邮件失误的量刑中,步递最轻,马递次之,急脚递最重。计算路上走驿和行程、误期的量刑,则以日计算,不同的天数有不同的刑罚。
  从《金玉新书》不难看出,中国封建社会,至少是宋朝时期,政府对邮驿是十分重视的,规定十分严格。而“以法治邮”的做法,保证了邮驿的正常运行。

标签:信使 佳音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