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一年级作文 > 正文

校本教研 [农村中学校本教研的症结及对策]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课程改革以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成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根本手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和接受。然而,农村学校受到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影响,校本教研往往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有头无尾,成为制约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之一。本文试图列举校本教研中的几个问题和症结,提出几点增强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策略,拓宽校本教研的时空,提升校本教研的效能,引领农村教师专业高效有序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竞争力和发展力。
  一、症结一:认识错位,氛围不浓
  校本教研活动是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依托学校自身条件、资源优势,为了改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教学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但是,我们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是教育专家、教研员的事情,教师以教书为主要任务,平时教学任务都很繁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班级管理占用很多时间,几乎没有时间做教研,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校本教研可有可无。基于这个原因,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氛围不浓,教师不会主动自主参与“校本式”的教研,甚至对校本教研有逆反排斥心理。
  对策:一是加强领导,引领方向。在校本教研中,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把握和指引着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方向,对于学校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要了然于胸,要准确、适时地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重点,制定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研制度、完善的激励机制,给教师以恰当和适时的指导。二是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校本教研,观念为先,“科研兴校,教研强校”已成为学校和教师的共识,要认识到只有积极地开展教研活动,才能保障教师知识、教学技能有充足的源头活水。三是加强学习,丰富理论。如果教师不学习,教学活动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校要打造阅读工程,着力构建书香校园,搭建教师成果展示平台,让阅读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校本教研的氛围。四是更新观念,改善行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学行为,理念至关重要。学校要舍得花经费,让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和比赛,开阔教研视野,增强新课程理念。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不断更新观念,形成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长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形成人人参与教研、人人热爱教研的局面。
  二、症结二:盲目教研,华而不实
  校本教研中,由于缺乏经验,甚至有些教师从未涉猎过此领域,缺乏专业理论支撑,不了解校本教研的研究对象和途径,往往陷入盲目教研的境地,专业性和研究性不强,造成低效随意的经验式教研,导致校本教研低效无效,形同摆设。有的校本教研看似轰轰烈烈,你呼我和,但华而不实,给人矫揉造作之感。如,在听评课的教研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听课重数量不重质量,听课数只要达到学校要求即可,但何时听,听何人课,听后能否评课及反思,则不确定;有些教师是重结果不重过程,由于没有科学的听评课程序,听课人在课前既不知己也不知彼,课堂观察不细致,课后难以给授课人以实用有效的教学建议。
  对策:一是加强教研组建设,构建有效的教研平台。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教研组、备课组的健全程度和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质量。学校要选好素质较强的教研组长,指导教研组做好三年发展规划,要求每个教研组要有工作分析、发展目标、年度目标以及具体的教研安排,做到教研有任务,任务有落实,个人有发展。建立“个人精备,集体研讨,资源共享,个人整合,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开展教学研讨、教学观摩、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有针对性、灵活性、简便性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自主性和针对性,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走出了校本教研浮华的漩涡,让校本教研返璞归真。二是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是一种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的好方法。自我反思既可防止教学机智、教学感悟的流逝,又可记录教学中的“缺遗”,为今后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把自我反思变成不断改善自己教学行为的良好习惯,坚持撰写教学反思笔记和教学自我评价,有效地促进自身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三是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和学术指导。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引领和指导,校本教研只能在低层次上徘徊,低水平重复,很难得到理论的提升和实践的发展。
  三、症结三: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农村学校的教师管理比较松散,大多数学校教师不用签到坐班,很多教师一上完课就回家,很少跟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探讨,参与校本教研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教研意识淡薄,教研活动常常是流于形式,教研内容比较肤浅,没有可操作性,形同虚设,指令性、应检式和跟风型的教研仍然存在。如,集体备课中,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简单说说自己的教学思路,没有具体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很多教师教研主讲材料大部分是从网上随便下载修改,没有根据教学实践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对教学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对策:一是规范校本教研机制。以教研组为核心、围绕学科特点制定校本教研管理条例,教学和研究规范细则、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引导校本教研不断走向规范科学。二是立足校情确定主研方向。要认真分析教师和学生的特点,研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根据校情学情,明确学校的主研方向。如,我校的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下农村普通中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已获审批立项,通过教师比较系统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寻找解决新课程问题的策略,同时鼓励教师自主申报微型课题,增强教研意识,提高教研能力。三是拓展网络校本教研平台。网络教研有着教学资源共享范围广、教学资源共享时间长、教学资源丰富、教研交流空间无极限等优势,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理论学习、研讨互动,弥补教研时间不足,增强信息素养,储备专业知识和理论,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教研活力,让校本教研活动有“形”有“神”。
  四、症结四:主题泛散,目标不明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随意性很强,有些教师只是把校本教研当作一项学校布置给他们的任务,甚至把教研活动视为工作负担。教师往往不知道怎么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研没有目标和主题,评课随意客套,赞扬多,批评少;研讨泛泛而谈,缺乏观念的交锋、思维的碰撞;教研安排随意,缺乏计划性和连贯性;教研内容失衡,重教法研究,轻学情分析,重知识传授,轻学法指导等,有点“脚踩西瓜皮,踩到哪里算哪里”的感觉,缺乏教研方向感。
  对策:一是开展小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小课题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小课题研究具有研究范围局部化、内容具体化、研究方式简易化、研究经费低投化等特点,能够让更多教师明确自身所面临的问题,真正切中教研问题的要害,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把小课题研究的内容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题,使研究的内容更具体,主题更明确,研究结果更实用,教研层次更深,教师的参与度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如,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很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等特点,数学组确定了《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研究》,政治组确定了《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英语组确定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等小课题研究,教师通过研讨交流、实践研究、总结反思、阅读论文、撰写论文等方式寻找解决的途径,有效地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发展,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开展课堂观察。通过教师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尽可能地记录教师的行为方式与学生的行为反应,观察和评价课堂教学活动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有害的,诊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校本教研的目标,寻求解决的对策,力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如,在一堂公开课以后,大家在点评时都谈到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开课人王教师的口头禅太多了。教研组成员通过录像微格解剖为王老师“现场把脉”和“集体会诊”发现,一堂课下来王老师的“啊”“嗯”竟然有60多个,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场的教师也纷纷反思下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共同商讨出给王老师矫正和克服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标签:校本 症结 教研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