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艺术高考 > 正文

论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根据胡塞尔的观点,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拥有两个世界,即"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生活世界"是人在自然生活中能直接感知的世界,它是人生活在其中的现实而又具体的环境。"科学世界"是人在"生活世界"的活动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理性领域,它运用理性的逻辑之网过滤"生活世界"的直观性和主观性,以达到一种超直观、超主观的客观性。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师进行有效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科学教育 主观能动性
  
  幼儿自出生起面对的就是看得到、听得到、摸得到的活生生的“生活世界”,这种和周围世界的直接接触,是每个人最初接受的教育。它在自然情景中自然地进行着,是其他一切教育的根源和基础。卢梭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
   “生活世界”的教育是一种直观性的教育,孩子们是在具体、感性的状态中受到教育的。在“生活世界”里,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万事万物都直接地、现实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就在这种可以直接看、摸、听、闻甚至尝的环境中发展着感官以及最初的观察能力,并获得大量有关周围世界的感性经验。
   “科学世界”的教育是人类理性力量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从“生活世界”的教育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是以“生活世界”的教育为基础的。“科学世界”在抽象、一般的层面上描述世界的普遍结构,而科学的抽象使本来具有感性、生动、丰富内涵的知识变成抽象、客观的知识。“科学世界”的教育是重要的,它能使人获得理智方面的发展,建构观念的逻辑体系。
   在当前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园教师开始重视引导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提高幼儿的探究水平。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以及人们对科学的动态认识和人们对人与生俱来的能动性“潜质”的重新审视,使我们认识到幼儿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经历探索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过程。幼儿科学教育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幼儿科学教育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2)幼儿科学教育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索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3)幼儿科学教育是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过程。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决定了科学教育不应要求幼儿掌握严格的科学概念,而应引导和支持幼儿通过自身与周围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获得经验。
   一、在科学教育中,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科学教育能否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是关键。要打破“只有教师教,学生才能学”的传统思维模式,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独特的学习方式--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材料的相互作用而学习,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与他人交流、讨论。同时,教师要以表扬为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相信幼儿经过努力,在老师帮助下可以“独立”去完成,这样,在活动过程中,能让幼儿体验到力量与信心,产生自主感和胜任感。教师还要认识到,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丰富幼儿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故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结尾的活动,即一种活动有多种正确答案,来刺激幼儿动脑思考,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由于孩子有天然的学习需要与能力,因此,孩子总是在“为什么”中长大。李岚清副总理在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勒特曼时,勒特曼教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什么是科学家?科学家首先是会问的人。”显然,幼儿是天生的小科学家。在一声声“为什么”中,教育契机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光彩。由于孩子的提问往往是他在生活、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此时此刻,客观对象与相似块相匹配,兴趣油然而生。受兴趣驱使的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他的学习是一种互动的以某种相互联系为基础的社会建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东西,很可能孩子刚开始接触时对他并没有兴趣,而我们大人却认为该东西有价值,孩子在他那个年龄段应该学,那怎么办?找到过渡的相似块作为中介尤其重要。该相似块应该相似孩子已有的兴趣,并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化腐朽为神奇,循循善诱,再辅之以激疑、提出问题、挑起矛盾、造成悬念,孩子的兴趣由此产生。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在科学中教师需要扮演何种角色?这是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已有研究发现,教师首先应当是积极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深刻指出:“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
   其次,教师应当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幼儿科学探究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具体的说,教师对幼儿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和探究兴趣;帮助幼儿发现和选择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促进幼儿良好探究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养成;促进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累知识与经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幼儿在科学探究中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讨论,形成对探究问题的全面认识。
   三、好奇心的驱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天生就有丰富的好奇心,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好动、好问上。他们头脑中有无数个为什么,如“为什么小鸭会游泳,小鸡不会?”“为什么哨子会响?”等等,这些“为什么”是他们对世界的最初探索,是兴趣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使之成为永久的兴趣,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迷”上科学。为此,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科学主题。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幼儿在自由活动和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及幼儿的疑问,有目的地纳入到有组织的教学中来,如季节变化是幼儿十分敏感的主题,教师让幼儿谈谈四季的变化,“春天怎么样?夏天喜欢干什么啊?秋天最喜欢吃什么?冬天穿什么呀?”使幼儿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结合已有的经验作比较、概括,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另外,这种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的科学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幼儿吸收。要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科学教育内容必须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总之,幼儿园科学教育对教师是一个挑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艺术直接关系到科学教育能否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关系到幼儿能否在科学教育中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版
  [2]洪秀敏:《对幼儿科学探究教育的思考》,《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5,15--18
  [3]李晔:《幼儿园教学交往的缺失及救治》,《幼儿教育》,课程与教学教育科学版,2007.7、8,28―30
  [4]施燕:《在“生活世界”中学习,在“主观世界”中徜徉》,《幼儿教育》教师版,2006.1,22―23

标签:主观能动性 幼儿 培养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