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艺术高考 > 正文

【基于和谐理念的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的定义

时间:2019-02-0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和谐人力资源开发着眼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性、群体性和社会性意义上的质的规定性,即和谐性。文章从三大方面论述了人力资源和谐开发的战略意义,阐明了人力资源和谐开发的内涵及途径,并从四个层次阐述了人才和谐开发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法。
   关键词:人力资源 和谐性 开发
  
  一、人力资源和谐开发的战略意义
   1.是系统论和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提升
   人力资源和谐开发是基于系统科学、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目标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着眼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性、群体性和社会性意义上的质的规定性,即和谐性,是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提升。
  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是基于对系统科学的深刻认识而提出的,围绕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等三个重要环节,融系统性、整体性、战略性、政策性与措施性于一体,是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而人力资源和谐开发不仅将整个社会包括人个体都看作是一个系统,而且站在系统和全局的角度谋求整体的、系统的、战略的质的和谐性。
  2.是消除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不和谐因素的必然途径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受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不平衡这一根本因素的制约,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和现象:一是人力资源成长的自然环境日趋恶劣;二是陈旧人力资源观念依然大有市场;三是人力资源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四是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与市场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五是人力资源外流频繁,高层次人力资源不足;六是稀缺人力资源问题严峻。
   3.体现了人力资源的主观要求
   和谐社会是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社会肯定的良性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人可以干事,人人能够干事,人人干得成事,人人干得好事。人力资源都可以在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拥有实现自己个人幸福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诚实合法劳动,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改善自身命运。人力资源作为一个群体,对于实现人力资源和谐开发、建立和谐社会有强烈的愿望。
  二、人力资源和谐开发的基本内涵及途径
  人力资源和谐开发是指用和谐的、更为科学的方式来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着眼于系统和整体的战略提升,并改良以往人力资源开发中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地方,最优程度地开发人力资源,并使人力资源得到和谐的成长和运用,实现人力资源与经济之间、人力资源与社会之间、人力资源与自然之间、人力资源与组织之间、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之间以及人力资源素质与能力之间等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人力资源和谐开发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的内涵:
   1.达到人力资源与经济之间的和谐发展
   (1)达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和谐。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起着主导作用,是首要的生产力,人力资源又是劳动者中的关键和核心力量。人力资源的素质决定生产活动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组织管理水平,因此,做好和谐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必须达到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和谐发展,这对于提高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举足轻重。
   (2)达到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和谐。人力资源和谐开发要求建立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符合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强调因势利导,科学分析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人力资源现象和潮流性问题,审时度势,搞好宏观调控,由表及里地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对策,努力达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和谐的状态。
  (3)达到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和谐。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实行过计划经济体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经济体制会对人力资源的类型和素质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影响人力资源开发的类型、数量和质量。市场经济体制解除了旧体制对人力资源的束缚,激发了人力资源潜能的发挥,加强了人力资源之间的竞争,提高了人力资源在社会上的地位,促进了人力资源价值的升值,为人力资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达到人力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1)达到人力资源开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人力资源和谐开发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开发,因此,要树立起科学的环境伦理观,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容,协同进化。在人力资源和谐开发的过程中,要始终积极自觉地坚持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道德原则,将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相互依存的伙伴,保持自然界和人类之间的生态平衡。必须建立完善的环境法律制度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
   (2)达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一是形成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人力资源和谐开发需要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策氛围。要做到解放思想,深化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二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经济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影响人力资源成长、开发和使用的一切经济要素及其相关关系,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理论等。三是形成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要达到和谐人力资源开发,就要形成和谐、融洽且有利于人力资源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3.达到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要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达到人事相宜,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力资源和谐开发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人力资源来进行的,但是由于每个人力资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语言、风俗习惯、信仰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难免会产生摩擦和矛盾。。
   4.达到人力资源内部结构的和谐
   人力资源内部结构的和谐包括在人力资源区域结构、人力资源行业结构、人力资源素质结构、人力资源的学历层次结构及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等方面都达到和谐。
   一是形成和谐的人力资源区域结构。关键是使人力资源的地区分布与我国各地区的长远发展相符合,达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形成和谐的人力资源行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素质结构。人力资源和谐开发要结合我国现在的人力资源行业结构现状,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进行分析,了解行业发展需要和人力资源自身的要求,优化人力资源的成长环境,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使人力资源在各个行业形成良性互动。三是形成和谐的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结构。使三个年龄层次的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达到和谐的状态,既保持了老年人力资源的引领作用,突出了中年人力资源的骨干作用,又发挥了青年人力资源的突击作用。
  三、人才和谐开发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法
   1.树立科学人才观,贯彻公平正义原则,实现人才和谐开发的思想前提
   (1)树立人才和谐开发的战略理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于人才,理解人才,关心人才,保护人才,科学地开发和利用人才,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四个尊重”深刻地揭示了知识、人才、劳动与创造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为推进和谐人才开发提供了动力之源。
  (2)有效落实科学人才观。科学人才观是推动人才和谐开发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落实科学人才观,有助于建立全面、合理、多样的人才评价机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把人才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放在首位;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要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和谐环境,把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
   (3)坚持公平正义原则。由于人事人才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直接关系到各类人才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要确立人才与人才之间的平等关系,把公平正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尺度,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贯彻于人才和谐开发工作的全过程。这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知识分子的心声,更是实现人才和谐开发工作的重要原则。
   2.完善人才开发机制,加快制度创新,形成人才和谐开发的制度保证
  人才和谐开发应积极探索人才开发的新机制、新载体、新重点,加快制度创新,构建和谐的、开放的、动态的人才工作系统,实现人才和谐开发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和现代化。要调整有关制度安排,理顺利益关系,消除不和谐因素,促进人才和谐开发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形成人才和谐开发的动力机制。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努力创造、多作贡献的良好风尚,逐步建立起既存在差别又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谐发挥人才作用。实现人才和谐开发,要依靠市场机制,科学引进人才。三是完善人才调控机制,促进人才和谐流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当地、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状况,制定完善人才开发规划、教育培训规划、人才引进规划等,构建适应产业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队伍。
   3.有效调整人才结构,推进和谐人才开发进程
  推进和谐人才开发,要坚持人才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坚持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相协调,才会实现人才工作的协调发展。要达到人才区域结构协调,产业、行业结构协调,所有制结构协调,即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开发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开发协调,城乡结构协调,国际国内协调,人才自身素质和能力结构协调等。一是解决人才区域结构失衡问题,二是解决人才产业结构失衡问题,三是解决人才素质结构失衡问题。
  4.处理好人才和谐开发过程中的三大关系,形成人才和谐开发大局面
  (1)处理好国有单位人才和非国有单位人才之间的关系。伴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非国有单位人才的数量大大增加,未来不仅要重视国有单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还应该提高对非国有单位人才队伍发展的重视度。要改变用陈旧的国有单位人才开发方法来开发非国有单位人才的传统方式,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努力形成两部分单位人才和谐开发的局面。
   (2)处理好人才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人才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应当用严格的政府条文来规定人才的标准,并使人才享有某些特权,这样会忽视社会一般人员和弱势群体等非人才群体的部分权益,不利于人才和谐开发的进行,更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违背了公平正义的重要原则。要进行人才和谐开发,应该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不惟职务,正确处理好人才群体和社会其他群体的权利关系,给予所有社会群体公平竞争的机会、平等表达自身意愿的机会以及平等实现自身利益的机会。
   (3)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在人才开发中的关系。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要求明确政府和市场在人才和谐开发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要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开发手段。在政府直接调控的人才领域,要贯彻“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改革完善人才开发体系;在政府引导性人才配置领域,要按照促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人才宏观调控体系;在市场主导的人才配置区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转变政府职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键铨.做好人事人力资源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中国城市经济,2005
  [2]朱伯才.关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思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
  [3]袁朝红.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6
  [4]敢锋.人力资源开发与市场经济.人力资源,103
  [5]钱党珠.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保障.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8
  [6]张平.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安徽.求是,2005,16
  [7]王通讯.基于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2005,2
  [8]余仲华,梁晓梅,张培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力资源状况与对策建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10

标签:人力资源开发 理念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