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艺术高考 > 正文

莲妖银夜 我看银莲的诗

时间:2019-02-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      在泸州的一次文学活动中,我初识银莲。她高高的个子,说话平和,仪态大方,待人接物很得体。她从事商业管理工作,却是一位执著的诗人。诗龄也已有十多年了。以诗会友,在泸州的那一片荔枝林中,我们谈诗论文,好一派“雅好斯文”的图景。这种文化氛围我是久违了。
  我从事诗歌创作和评论已有多年。时有身心疲惫,自我否定之惑。早年爱诗、写诗、与诗人交流、为诗兴奋。如今依然关注着诗歌,却是心气平和,意绪冲淡。一般文人相聚,谈些别的话题,从不高谈阔论文学,更是羞于“好为人师”。什么讲学,授课之类,是很少参与的。而这次却一反常态,再燃热情。这是受到了基层作家的感染。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四川诗歌在全国颇具影响,地位突出。而泸州诗群在川内也令人注目。当时的银莲,似不在其中。尔后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价值中枢偏移,文学的地位并不乐观。而银莲身在商场,却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始终笔耕不辍,这是十分难得的。泸州诗群至今风气尚在,银莲更以其勤奋活跃其间。当人们终于认识到应该以人为本,来全面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建构和谐社会的时候,文学创作的再度活跃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来认识文学的复兴,在文学复兴的认识中来阅读银莲的诗,就感到特别有意思。
  
  二
  
  过去在我们的眼里,诗人大多是很了不起的。一般都是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集于一身,至少也是热心关注社会政治的人。“愤怒出诗人”,“国家不幸诗家幸”,似乎界定了诗人的重要社会地位。“世上疮夷,民间疾苦;诗中圣者,笔底波澜”,大约也是诗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因为在封建时代,知识分子除了“学而优则仕”外,别无他途。既然最终目标是要做官的,着眼政治就是必然的关切。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言志”与“缘情”就形成了中国诗歌的主流传统。什么“诗者,志之所之也”,什么“兴、观、群、怨”,什么“发乎情,而止乎礼仪”,什么“照烛三才,辉丽万有,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一部中国文学史,大抵形成了一部诗的历史。除了以诗进言,以诗进身,以诗避祸这些封建时代特有的实用功利需求之外,应当说,关切天下兴亡,忧患国计民生,同情人民苦难,渴求社会变革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宝贵财富,是特别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
  但是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诗人都成为忧国忧民之士,不能将诗歌艺术框定在深沉厚重,大悲大恸的主流特色之中。当改革开放日渐深入,中国人民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身心愉悦放松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面对一个话题:闲适出不出诗和诗人?“云淡风清近午天,眠花宿柳过前川,世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结庐在人景,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不是“古已有之吗?”,
  其实现代人的生活层面更为丰富和宽阔。真正“百花齐放”的春天已经到来。不仅“诗无达诂”,而且“诗无定格”。写心性,抒感怀,言为心声,词为意达,莫不可以为诗。以这样的认识,我们对当代诗歌就应当抱定一种更为宽容,更为平和的心态。与其把诗看成少数自恋为“精英”的高端制作,不如把诗看成群众文化中极为活跃、极为朴实,极为普遍的文化现象。
  
  三
  
  正是以这样的心态,我很有兴味地读了银莲的作品。银莲的作品大多抒写个人感怀,没有太多的社会重负,没有什么“微言大义”。她的诗,短小、清新、富于哲理,不少诗句形象生动,明显见出古典文学的修养。在精神指向上,她追求唯美,追求浮华喧嚣中难得的冰清玉洁。如写荔枝“红红的眼/被相思点燃”,“多情的土地 /生长纯朴善良 /褪去浮华/荔枝以冰清玉洁/诠释完美”。传统吗?确实是够传统的了。如果不是在资本压抑之下的感怀,这种以“冰清玉洁”来“诠释完美”的理念,就肯定是很落后了。“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一片冰心在玉壶”。古人不是早有这样的美学理念吗?问题就在于:这是否定的否定。是在21世纪初期中国商品经济如火如荼的时代的产物,这就须另眼相看了。
  银莲的诗在情与理的结合上,独步风景,试图写出自己对人生的哲理感悟,见出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语言功底。如“穿过绿色的封面/走进你的神奇/每一行脚步都是惊叹号/见证巧夺天工的魔力(《都江堰》)”。“故人 在异乡的风景里/枝繁叶茂(《故人》)”。“花开的时节选择离去/收藏 是永远的美丽(《记忆》)”。
  银莲的诗也不全是温柔敦厚,纤巧细腻的。她还有《听海》这样的作品。“扑面而来/拥着你蓝色的心跳/激情的鼓点/乱了脚步”,“掬起一捧记忆的浪花/岁月沉淀的酸辛/长成珠贝”“贴近你波涛起伏的胸膛/感受你的博大”……如果诗人的调色板上的色彩不足,那她画出的风景的色调当然就不会丰富。这首诗透露出的某种气息,显示了银莲情感素质中的另一面,值得重视。
  银莲的诗其实也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她对社会人生的关注有时是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山里的孩子》,具有代表性:
  比小鸟起得更早
  一条泥路
  盖满深深浅浅的脚窝
  
  山里的孩子
  把生活背在肩上
  童话写满艰辛
  
  书包是魔方
  装满孩子的梦想
  
  好几里山路
  在日历上走来走去
  要走多少年
  才能走出这一片天
  
  人物的勾画简约而生动,一种爱心充满其间。这类诗,在银莲的创作中是珍贵的。此外,像《草堂听雨》,还有些历史文化意味。在《油纸伞,飘过古镇长街》中,她写道:“进士牌坊 /牵着一条老街 /青石板路紧赶几步/就走进了明代”,“一条小河养大了/王朝闻和凌子风,养大了中国现代美学和电影”。这是在尧坝古镇的书怀,这类诗,也是有文化意味的。
  除了在形象创造上有自己的特色外,银莲诗歌在短小明快的节奏中体现出音乐感,读来上口。她几无长篇大制,也没有冗赘的句子,与现在一些诗的“玩”家的语言是有区别的。
  当然,银莲的诗题材还不够广泛,触及的社会生活内容还不够宽阔,思想的深度和艺术表现的手法还有待丰富。她所追求的文化意蕴还有待强化。她的诗散珠碎玉多而完璧较少,这是需要通过艺术构思的成熟来解决的。这些都有待她在今后的创作中思考。
  愿银莲在她的诗――这一片承载她“所有的欢乐和忧伤”的“心灵天空”下自由行走,边走边唱。让读到她的诗的人感受到一种纯朴、一种美丽、一种亲和、一种执著的家园感和对文化精神的坚守。

标签:我看 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