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意向书 > 正文

高考政治主观题限制性设问的特点及解题策略:高考政治主观题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分析2009年全国高考政治试卷,主观试题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注重对课标和《考试说明》的准确把握,体现出高考对学生在迁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审题能力、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考查。与此同时,主观题设问大多采用“大热点小切口”的方法,指向性、限制性整体上呈现加强趋势,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考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
  (福建卷)39题第一问: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第二问:请从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的角度,对“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的观点加以评析;第四问: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当前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措施的理由。
  (天津卷)12题第二问: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
  (浙江卷)40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国际组织”的有关知识,简析西方发达国家所出台的政策错误,并说明国际组织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努力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的原因;第二问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阐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道理;41题第三问: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湖北卷)38题第三问: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
  此类题目在去年高考中的大量出现不能不说代表了一种趋势,就是限制性设问将成为高考考查的一个突出重点,这一题型应当引起同仁们在高考复习时的高度重视。主观试题中无论呈现的材料是情景式(引文式)还是图表式,此类问题通过题目提供的材料和设问的限制,对试题的考查知识范围有明确的规定,并对答案角度、层次作了不同程度限制,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演绎能力和聚合思维、集中思维能力。与有些要求学生泛泛谈论什么道理的设问形式相比,似乎是简化和降低了难度要求,但这恰恰是不少学生的弱点所在。高考中虽然鼓励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随心所欲想怎样答就怎样答,信马由缰,违背题目主旨、不符合设问要求、“驴唇不对马嘴”的答案是“不受欢迎的”。这就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准确运用好考点和知识点,逻辑条理地分析演绎,表述好此类问题是他们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一、 主观题限制性设问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材料主旨的确定性对题目设问的限制。题目材料的内容是确定的,这就决定了材料主旨的确定性。材料的主旨不仅是命题的着眼点,也是考生思维驰骋的轴心。限制性设问的题目是围绕着材料的主旨进行,否则,既会造成材料资源的浪费,也会因设问与材料主旨的不搭界而让学生“一头雾水”。
  2. 设问明确限制了答题的知识范围或基本原理。例如,(湖北卷)38题第三问,分别从政府为什么要承担抗旱职责的角度考查了考生对政府的宗旨、工作原则的理解,从在抗旱工作中怎样履行政府职能角度考查了考生对国家职能的理解,设问限定了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政府的性质、地位、工作原则、作用的知识考查,有利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限制了分析说明的对象或问题。一般是一个问题,也有分析几个问题的。
  
  二、 主观题限制性设问的解题策略
  
  (一) 审清设问。这是个关键性环节,因为命题者的意图、指向、要求等种种限定都在设问中。考生必须镇密地审读设问,明白限制的蕴涵,抓住关键词语,搞懂题意,全面把握命题意向。第一步、把设问和材料联系起来,弄清每个设问的明确要求。即弄清设问指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第二步、明确设问中的关键词、限定词,明确设问所限定答题根据的原理、观点及其答题的角度。如从(湖北卷)38题第三问中我们要抓住“政府”、“职责”、“国家职能”“为什么”“怎样”这几个限定词。我们把这种带有提示性的限定词称为“题眼”,它引导着选择题干肢之间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反映本题的立意,因而,在解题中,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我们思维的方向与思考角度。有一点须指出的是,审读材料与审读设问的先后顺序,不可凝固不变,机械照搬,考生必须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处理,先审设问,明确答题要求的角度、范围等信息,带着问题审读材料,往往效果更好。
  (二) 用准原理。这种题型在题目的设问中作了较多的限制性规定,对考生的审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换个角度看,设问中的限制性规定也给我们答题提供了信息、指明了方向。考生要把握分析和说明时使用到原理、观点是什么,有的放矢。如“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原理限制在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部分,准确的讲是要运用到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的知识。
  (三) 有效作答。考生在下笔书写答案时,不要老是不放心,总想多写点,似乎多写些观点总会多得分,这是不实际的。在高考中时间不允许,答卷留给我们的答题空间也容纳不了多余的、无意义的答案。如题目指定用“政府的基本职能和作用”知识,就不要用政党或其他政治生活知识作答。文字表述按照高考能力要求,是“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具体地说,考生须做到:一、完整准确、层次分明地表述限制性设问中所要用到的考点知识。二、条理作答,紧扣材料。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论证观点,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要避免观点与材料相脱节的三个错误倾向:一是一味地堆砌理论知识,把题目提供的材料抛在一边,漫天撒网。二是一味地照搬材料内容,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三是观点与材料互相游离,没有有机结合,导致观点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益无穷”。经过多年积淀和训练,学生缺乏的可能不是知识,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审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在今年的高考政治主观题复习中,我们应狠抓审题、解题方法的培养,教给学生一把解题的“钥匙”,提高答题的有效性和准确率。
  (陈才英 福建省上杭县第四中学 364200)

标签:设问 限制性 高考 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