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意向书 > 正文

新课程下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_怎样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时间:2019-01-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随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新教材的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语言能力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比例也较以往多了,两极分化现象从初一就开始突显,特别是一些农村初级中学。本文将就英语学困生的定义、成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 课标 信心 评价
   一. "学困生"定义及成因分析
  著名的心理学家Susan Winebrenner根据学困生的个性心理及生理特点把学困生分为:学习困难学生和学习障碍学生。学习困难学生(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是指由于认知能力、情绪、生理、教育背景等多种因素导致学习状况不良或落后的学生(刘颂,刘巧云译,2005)。换言之,即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那么就属于学困生。学习障碍学生(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简称LD)是因大脑认知处理过程中异常而产生的学业问题,而不是智力落后、生理缺陷、缺少教育机会或学习动机等原因所引起的。由此可见,学习障碍学生也从属于学困生,二者为包含关系而非对等关系(刘颂,刘巧云译,2005)。学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表现出一些特征。Cartwright和Ward将这些特征归结为知觉、语言、行为、社会能力, Myers和Hammill将这些特征归结为行为、情绪、知觉、象征、主义、记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英语各方面的能力培养的要求提高了。课程知识比以前更密集、教学形式更多样化了。但根据对广州市部分地区学校调查显示,初一学生中18%的不喜欢学英语,初二学生中有24%的不喜欢英语,初三学生中有26%的不喜欢英语。(黄碧辉,第415期 )由此可见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比例随着课程加深而增大,特别是一些农村初级中学。从学困生自身原因来说,由于智力因素,小学基础不扎实,导致完全对学习英语缺乏主动性及兴趣,学习成绩差,受着来自家长、老师责备和不解,许多人产生自卑、恐惧、逆反、厌学等消极心理。在课堂上,自卑心理的学困生,不敢正视教师,怕被提问,怕出洋相,怕被老师、同学看不起。而厌学心理学困生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旷课逃学或辍学等现象。其次,部分教师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调查显示,28%的学困生认为英语课太枯燥,43%的学困生认为英语课太一般,认为英语课枯燥和一般的占71%(黄碧辉,第415期 )。教师没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与学生产生情感交流,而初中生学科情感的产生,很大原因源于他们对学科教师的情感,所以这是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之一。更有初中学困生心理发展的还不成熟,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而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得到的少之又少,而消极的评价也是造成初中学困生厌学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二.转化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对策理论依据
  要转化初中英语学困生,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促进者"与"学习者"的人际关系之中。(施良方,2001)素质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郑雨浪、何兴元,2002)成功教育理论提出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诱导学生尝试成功,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启动和形成学生自身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刘京海、陈德华,2002)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个体存在差异,它包括智力、认知结构、认知方式、性格特征、气质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其中认知结构和态度对学习的成功影响最大。(黄文源,2004)认为对学困生教学中必须付出更多的爱心、细心和耐心,采取诊断补救教育,针对缺陷查漏补缺,发现进步及时鼓励,努力杜绝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容易遇到的冷落、嘲讽与不公。
  三.转化英语"学困生"的具体对策
  结合有关理论与自己教学实践体会,笔者认为做好英语学困生的转化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关爱和和尊重学生,建和谐师生关系
  人文主义认为关爱学生,尊重和理解,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教育心理学显示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他们内心依然渴望进步,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要改变学困生心理的状态,首先英语教师要增加对他们感情投入。在平时生活中,老师要积极、主动地走近和了解学困生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爱好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有亲和力,多点关注学困生,多给他们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在现在进行时的教学中,可以让学困生做跑、跳、打篮球、笑等动作,其它同学猜A:What am I doing now ? B: You are dancing/running 。多鼓励,少责备,消除他们自卑感。事实上,如果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鼓励,他们就常常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行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说教师只要关爱和尊重学困生,就会激起他们学习的激情,这样教育和教学效果就能更有效了。
  2、对症下药,家校配合,加强辅导
  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的个体的差异。因此了解学生学困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加强辅导工作,有利于转化学困生。针对学习困难生和学习障碍生这两种英语学困生,对第一种要先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的方法,降低学习要求,让他们少"吃"点,多鼓励,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有进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英语信心。如新课程的每单元要掌握的词汇很多,如果把学困生的要求跟其它学生要求一样,他们肯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针对这现实,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精选每单元的高频的四会词,要求这部分学生熟练掌握高频的四会词,其它词能认读就行。而对第二种首先端正学习态度,解决厌学思想和克服厌学心理,要他们转变为"我要学习好英语"。同时在课外多增加些学习英语量,笔者经常利用一些课外时间,及时给他们查缺补漏,特别是在测试后,都对他们的错误地点进行个别点评分析,并针对错漏知识进行练习巩固。另外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家长产生共识,家校联系,共同转化学困生。可通过电话、校迅通、QQ和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联系,分享和肯定学困生的进步,增强家长和学生的信心,调动家长积极性,配合做如家听、家读、预习以及督促落实老师课内外要求工作。
   3、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由于缺乏学习语言环境,所以英语学困生绝大多数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所以优化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片面强调繁琐练习、盲目抄写、死记强硬背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通过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以及暗示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创设学习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情景里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实践中,可针对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激趣导入,在拓展训练时还可以话剧表演、角色扮演或正反辩论等活动。还有在词汇教学中可以使小组比赛、趣味游戏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强化运用词汇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活动,教师可运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东西如:天文、地理、动植物以及人物传记等体裁的课文,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创设直观教学情景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
  4、寓德育于教学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新课标要求:要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蔡蓓,2006)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和英语时态,往往是学生学习英语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学困生由于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一旦在学习英语中遇到困难,他们就会放弃自己对学习的要求或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对知识进行梳理,还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和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培养对待耐折的优良品质,增强耐挫能力及克服困难的能力。如B9A Unit 4 "What should I do ?"课文,通过课文中几个主人翁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当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困难如去寻找支持以及面对、克服困难。新教材中有许多的人物传记都可以引导和教育学生,如在B2A Unit 1Reading A《Lang lang》中介绍了朗朗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音乐,最获得成功的成功学习例子,另外笔者在拓展阅读材料时展示了美国作家Helen Keller如何身残志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最终获得成功;这些故事都能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
  5、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多元评价
  新课标要求:教学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和育人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会对转化英语学困生起到积极的作用。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然后确定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分层次教学目标。在教授同一教材内容时,教师备课时做到从最低点起步,分类设计问题,分类操练,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每类教学活动,对于学困生要多鼓励他们开口回答问题,让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产生良性循环。如:每单元的课文教学而言,对尖子生可要求其对课文深层的问题进行回答或对课文进行复述、缩写或改写等,课外还可以进行课外拓展阅读等。对学困生就要求其回答课文表层问题,课外要求其熟读课文,能听写重要高频的词汇、句子或常用句型就行。另外实施多元评价,也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手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现其"闪光点",尽可能地鼓励他们。如学困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哪怕答案不完整或错误,教师都要肯定其进步。特别是在作业、听写本或小测试卷中给学生写评语,让那些学困生更容易直接感受到教师对其倾注的热情和关爱。如:Great/Excellent/wonderful! 太棒了。John is the greatest/ Well done/ Good job/ You did it真不错。You got 100 points!(你得了100分),keep moving! Congratulations! Good boy/Good girl /Better than before!/try to do better in… 等等,让学生在这种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绪中,不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形成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
  6、小组学习,帮助建学习的信心
  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黄文源,2004)。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困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增进其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使"失败者"在活动中重新找回自信。小组合作活动组员搭配应该是优、中、学困生三层,每个成员轮流当小组长。合作学习活动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或者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课文找出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特别是speaking and writing的课堂上以及一些拓展性学习活动,如play performances、role play或debate 等,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中要及时评价各小组的团体成绩,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在课后要进行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子互帮小组,使优秀生做学困生学习上的小老师,帮助其进行单词听写或朗读训练等。另外,要完善小组的评价标准或机制,以小组里各成员的成绩、参与度、合作的有效性为评价标准。
  7、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布鲁纳认为:"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会在以后的作业或考试中原封不动地出现。对于这些令人生厌的现象。即使教师花费大量的心血也未必能见到明显的收效。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不得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学困生课前预习课文的能力,教他们如何使用字典,如何进行梳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特别是在记忆单词方面,教会他们可以通过读音音节、口决、构词法记忆、分式记忆如:在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可以把动词分为AAA,ABB,ABC、分类记忆如文具类、运动类等等方法。另外,要求学困生建立"错题集",在每次作业、考试或测验后,将做错的题记录下来,分析错误,找出原因,使自己以后不再犯同样错误。
   三.结束语
  转化英语学困生是一项漫长的工作,教师需长期不懈地坚持,在思想上,行动上,课内外都要多下苦功。只要我们重视初中的英语学困生问题,师生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取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Susan Winebrenner.刘颂 ,刘巧云译(M).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2] 刘京海,陈德华. 成功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1?
  [3]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4] 郑雨浪,何兴元.学科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5?
  [5] 黄文源.英语新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6] 蔡蓓.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2?
  [7] 黄碧辉.广州地区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教学对策(J).广州教学研究.第415期 ?
  [8] 石素霞.改变初中生对英语厌学的方法初探(J).现代教学科学:教学研究.2011年第4期

标签:成因 新课程 初中英语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