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优美的句子 > 正文

银行暴利话题吸引眼球学者官员微博开战:什么是学者型官员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银行暴利是一个吸引眼球的辩题,微博则是一个特别适合辩论的场所,当银行暴利成为微博上的热门辩题时,注定将会是一场好戏。   这场辩论的正方是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所持观点是银行业存在暴利;反方是杨再平,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担任过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所持观点是银行业不存在暴利。
  
  热闹的辩论
  事情的缘起是杨再平发表的一篇名为《实事求是审视银行利润增长》文章,该文有6个结论性观点:“银行暴利说”依据不成立;银行利润增长不是问题是利好;银行利润增长归功多种因素;银行与社会都需要发展中间业务;银行利润持续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应更多关注银行持续稳健进而国家金融安全。
  对于此文章的结论,郭田勇不能同意,他以微博发出质疑:如果其他行业利润也同样增长,才是真正的利好。
  就此观点,杨再平以数据给出回应,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5.4%,与银行业基本一致。他特别提醒辩友郭田勇,“经济学者每一论断都要有论据和数据支持”。
  一天之后,郭田勇再次接招,这次重点讨论数据。他想知道,为什么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等有亏损倒闭,而银行业机构大小几百家,却没有1家亏损。杨再平见帖即回,2011年银行业亏损机构192家,并非“没有1家亏损”,而且银行业机构是3800家,不是“只有几百家”。“基本数据没搞清楚就妄下结论,作为学者,正常吗?”正方辩手再度面临质疑。
  接下来的辩论基本围绕银行机构的数量以及统计标准展开,已经偏离了辩题本身,双方都认为,对方数据统计基本功不过关,不是称职的“文献资料员”。看到辩论偏离整体,微博观众纷纷出来调解。
  杨再平说,这不是个人意气之争,而是希望唤回实事求是的学术良心。“真正可贵之学术精神,可以怀疑一切,但必须小心求证,其每一论断都应有充分的论据数据支持。”
  
  银行暴利罗生门
  看看上市银行光鲜的财务报表,实在不难理解外界对银行高利润的质疑,特别是在其他企业亏损面扩大且面临融资困难的情形之下,很容易将矛头对准银行。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商业银行净利润达10412亿元,同比增长36.3%。
  在质疑者看来,银行腰缠万贯,不是靠本事得来,而是因为利率没有实现市场化之前,其利差收入受到保护,正是凭借这一“制度红利”,银行才能连年保持利润的高增长。而与银行高利差对应的是,其他企业不得不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利润空间被吞噬。
  中国银行业的利差高不高呢?不妨套用杨再平的路数,看看数据。2010年国际上前十大银行的平均利差为2.31%,中国为2.46%,有些高,但高得不是很离谱。来自彭博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年以来,金砖四国中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水平一直是最低的。
  很显然,中国银行业高利润应该还有其他原因。农行副行长潘功胜分析说,2008年到2011年,16家上市银行的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0%、17%、33%和36.3%,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分别为12.5%、13%、53.5%、25%。银行业利润没有与工业企业背离,银行利润增长主要来自规模扩张。2007年到2011年,银行贷款年复合成长率20%,总资产复合成长率21%,利润复合增长率23%,“从数字比较可以看出,银行业利润主要来自规模扩张。”
  银行规模扩张则是得益于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以及中国独特的融资结构。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两会期间曾表示,用“暴利”来形容银行确实有些过分,相对于其他行业,去年银行业的利润确实不错,但高利润是不是完全是利差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他认为,银行业的利润有很大的周期性。
  银行的规模扩张的确可以找到数据支撑,据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达到110万亿元和104万亿元,而银行业改革之初的2003年,这两个数据只有27.6万亿元和26.6万亿元。

标签:开战 暴利 眼球 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