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员工手册 > 正文

金代“牵拢官”考释_官拢集团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金代设有“牵拢官”一职,但目前学界对其具体职务以及来源等问题皆缺乏考证。唐末五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牵拢官”,本文从对早期牵拢官的研究出发,充分利用各种史料,力求还原金代牵拢官的真实面貌。?
  〔关键词〕 金代;牵拢官;武将?
  〔中图分类号〕K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2-0192-03???
  
  
  〔作者简介〕罗舒,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 610064。
  
  
  
  金代设有“牵拢官”一职,相关史料中屡见出现,仅在《金史》中就出现过30次左右。但对其来源沿革以及职能等都缺乏明确的记载,本文试利用各种文献资料加以考证,以求教于方家。
  一、早期史料中的牵拢官
   “牵拢官”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唐末,《北梦琐言》记载:“唐天复中,湖南节度使刘建封淫其牵拢官陈之妇。”??〔1〕?从这里只能看出“牵拢官”乃节度使底下的一名低级官员,至于更详细的信息则缺乏同时代的史料考证。宋人编纂的《册府元龟》中则两次提到了“牵拢官”,一处是卷160《帝王部•革弊第二》中记载:“伏见诸道行遣公事,皆有前后通规,定知后所繇置递符脚力,每遇缓急,尝遣往来。既有严程,孰敢慢事?近日州使多差牵拢、散从、承符、步探官等下县追督公事,始发一替专人,又致续催使者。事则一件、两件,使乃五人、七人,非唯剥削蒸黎,实为挠烦县邑。及官吏无暇区分庶事,唯当祗奉专人,如此弊讹,特望条贯。若令佐稍亏职分,或后公期,显有宪章,请行法典。”??〔2〕?另一处则是卷485《邦计部•济军》:“是年(开运二年)镇州杜重威进厅头、小底、牵拢官共三千四十四人,马军七百七十二人,步军一千七百七十二人,马八百匹,衣甲、器械、旗枪共四十三万,事件并在本道。”??〔3〕?这两条记载皆是五代时期,虽没有直接说明“牵拢官”的身份,但还是透露了一些线索,第一处“牵拢”与“散从”、“承符”、“步探”相提并论,第二处则与“厅头”、“小底”一起出现,只要清楚了其他几个官名的身份职能,牵拢官一职的相关情况自然也能水落石出。
  第一处的“散从”、“承符”在史料中经常一起出现,皆为在官府中当差的衙役。《明夷待访录》对其职能有这样一番描述:“何谓复差役?宋时差役,有衙前、散从、承符、弓手、手力、耆长、户长、壮丁、色目。衙前以主官物,今库子解户之类。户长以督赋税,今坊里长。耆长、弓手、壮丁以逐捕盗贼,今弓兵、捕盗之类。承符、手力、散从以供驱使,今皂隶、快手、承差之类。”??〔4〕?《宋代官制辞典》有“散从官”一条:“公人名。宋初诸州役人有承符直、散从直、步奏官、人力当直等名目,差税户或坊郭有行止人充。职掌追催公事。熙宁三年,承符直、人力当直、散从直统称‘散从官’。”??〔5〕?至于“步探官”其实就是《宋代官制辞典》中提到的“步奏官”,《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四》:“诸道州官管内县镇,每有追催公事,自前多差衙前、使院职员及散从、步奏官。”??〔6〕?可见“步奏官”也属于州府的公人差役,因此此处“牵拢”的身份职能也应与“散从”、“承符”、“步奏官”等大致相当,同为官府衙役。
  另一处“厅头”与“小底”的情况则相对复杂一些。“厅头”一词在各类工具书中皆无从查找,通过有限的文献资料可以大致判定“厅头”在此处为职位较低的武将。如《旧五代史》卷84《少帝本纪第四》:“西京留司御史台奏:‘新授邓州节度使宋彦筠于银沙滩斩厅头郑温。’”??〔7〕?《宋史》卷254《药元福传》:“药元福,并州晋阳人。幼有胆气,善骑射。初事邢帅王檀为厅头军使,以勇敢闻。事后唐,为拱卫、威和亲从马斗军都校,天平军内外马军都指挥使。”??〔8〕?《宋史》卷187《兵志第一百四十•兵一》“散直”条:“雍熙四年,以诸道募置藩镇厅头军将及诣登闻院求试武艺者立。”??〔9〕?而“小底”则在史料中经常出现,比如“黄门小底”??〔10〕?、“寝殿小底”??〔11〕?、“冠带小底”??〔12〕?等等,这一类“小底”其实就是内侍,即通常所说的太监。而另外一类则属于武职,《宋史》卷187《兵志第一百四十•兵一》“捧日”条:“……旧号小底,周改为铁骑,太平兴国二年改为日骑,雍熙四年改今名。”??〔13〕?可见五代时小底曾为禁军番号,如《旧五代史》中的“小底军都虞侯”??〔14〕?“小底都指挥使”??〔15〕?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则有“骑御马直小底”??〔16〕?,《宋代官制辞典》认为这也属于一种“有资级军吏名”。??〔17〕?而在《册府元龟》中出现的小底,从文中判断肯定应为武职。因此此处的“牵拢官”同“厅头”、“小底”一样,也应属于级别较低的军士。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唐末五代时期的牵拢官既可以在府衙追督公事,以供驱使,也可以去行军打仗,且职级相对比较低下。
  二、“牵拢官”之名称来源
  唐末五代虽然已有牵拢官出现,但对于为何称其为“牵拢官”,从以上的分析中依然不能找到明确的答案。直到宋辽金时期,“牵拢官”一词在史料中出现得更为频繁,使得对于牵拢官得名之缘由有了更多考证的依据。宋人王明清的笔记《挥麈后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粘罕相金国,取大辽,继扰我朝。既归,乃欲伐夏国。夏人阴为之备久矣。忽求衅于夏,言欲马万匹。夏人从其请,先以所练精兵,每一马以二人御之,绐言于金人曰:‘万马虽有,然本国乏人牵拢。今以五千人押送,请遣人交之。’粘罕遣人往取,皆善骑射者,其实欲以窥之也。至境,未及交马,夏人群起,金国之兵悉毙。夏人复持马归国。粘罕气沮,自此不敢西向发一矢。”??〔18〕?相关文献中“牵拢”亦可作“牵栊”或“牵笼”,不过相关工具书对此都没有记载。如作“牵拢”来理解的话,其实就是一个同义并列复合词,“牵”字不必过多解释,“拢”也有牵拉之意,如《汉语大词典》引唐李廓《长安少年行》之二:“长拢出猎马,数换打球衣。”以及《西游记》第25回:“八戒挑着担,沙僧拢着马,径投西路而去。”??〔19〕?“牵拢”其实就是指的牵马这一动作,也可进一步延伸为驭马。而如作“牵栊”或“牵笼”,意即“牵马的笼头”,亦可引申为“牵马”。因此无论“牵拢”其原本写法应该为何,其意义肯定和牵马相关。虽然在早期关于牵拢官的记载中,难以看出其职能与马的关系,但个人认为牵拢官在其设立之初其实就是负责牵马驾马的小吏,而到了宋辽金时期,牵拢官的职能则有所回归。
  三、金代之牵拢官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牵拢官”一职在宋朝史书中并未记载,却频繁出现于辽金的史料之中(绝大部分为金朝史料),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契丹女真这样的游牧民族对于马匹的重视。辽金时期牵拢官的职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作为皇帝或官员出行时驾驭马匹的随从人员。《辽史》在记载皇帝出行的卤簿仪仗时有这样的描述:“……御马牵拢官五十二人,御马二十六匹,官僚马牵拢官六十六人……”??〔20〕?这里已可以看出牵拢官跟马匹的关系,其实就是负责牵马或是驾马。到了金代,对于“牵拢官”的身份有了更详细的定义:“凡内外官自亲王以下,?从各有名数差等,而朱衣直省不与。其贱者,一曰引接(亦曰引从),内官从四品以上设之。二曰牵拢官,内外正五品以上设之。三曰本破,内外正四品以下设之。四曰公使,外官正三品以下设之。五曰从己人力,外官正三品京都留守、大兴府尹以下等官设之。”??〔21〕?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牵拢官”在金代已经不出现于皇帝的卤簿仪仗中,而是作为内外正五品以上官员的随从,这也可以找到更多相应的证据。根据《金史》卷42《仪卫下》中的记录??〔22〕?,皇帝以及皇后、皇太后、皇太子的卤簿仪仗中皆没有提到牵拢官,而到了亲王以下及正五品以上官员的出行队伍中才有牵拢官的出现。牵拢官的人数多少则决定了其地位等级的高低,例如亲王可带牵拢官50人,郡王为30人,而国公则为20人。就百官来说,品级越高,牵拢官人数越多,例如正一品的牵拢官为60人,正二品为40人,正三品则为20人。另外品级相同时,外任的官员比朝廷供职的官员可带的牵拢官人数要多。例如正三品的元帅左右监军可带牵拢官20人,而外任的正三品统军使则可带45人。从三品的元帅左右都监可带牵拢官18人,而外任的从三品节度使则可带40人。
  虽然金代史料中并未明确交代牵拢官在出行仪仗中的具体职能,但通过分析,其主要职责应该还是驾驭马匹。原因有二:一是无论皇族还是高级官员出行,仪仗中肯定少不了马匹,在皇族出行的随从中有驾士、控拢这样的专门驾驭马匹的人员,而亲王百官的仪仗中相对应的则只有牵拢官。二是前面提到的外任比内任可带牵拢官人数要多的情况,牵拢官作为驭马的人员,也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牵拢官人数越多,马匹则越多,外任官员可带马匹更多也符合其可能长途跋涉的实际需要。另外也有史料文献可加以佐证,如《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在谈到高丽王城的仗卫时,有“左右卫牵拢军”一职,“左右卫牵拢军服紫窄衣,练鹊文锦,络缝乌纱软带,布襦革履,以驭众马。惟使副上节官有之,余皆以龙虎超军代之。”??〔23〕?此处“牵拢军”的职能便是“以驭众马”。
  第二,作为接待陪同外国使者的人员,也可以是出访使者的随从人员。《金史》卷38的《礼十一•新定夏使仪注》中多次提到了牵拢官。夏朝使臣来访,“由宜照门入,预差馆伴使、副使二员,书表四人,牵拢官三十人以俟”,到第三日正式入见皇帝,“都管、三节人从皆裹带,馆伴与来使副各公服,齐请赴马台,馆伴牵拢官喝‘排马’,来使牵拢官喝‘牵马’,各上马张盖。都管马上奉书在使前,至中门外,以外为上,对立,先来使牵拢官两声喏,次馆伴牵拢官亦然,齐揖,各传示,再揖,请行”,到左掖门时,使臣不得持物入门,“牵拢官权收之”。??〔24〕?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到牵拢官在接待使者中做的一些具体工作,其中关于排马、牵马的记载也印证了前面关于“牵拢官”得名的推断。苏辙《栾城集》卷42的《北使还论北边事?子五道•乞罢人从内亲从官》中提到“臣等近奉使北朝,窃见每番人从内,各有亲从官二人充牵拢官”,??〔25〕?然后指出不宜让金人用亲从官来做牵拢官,最后乞请金人出使的牵拢官“依旧只差宣武长行”。??〔26〕?这里便可以看到金代的牵拢官也可以是出访使者的随行,而且一般是由宣武、长行这样级别较低的武将来担任。
  第三,作为官府衙役。牵拢官作为官府衙役的例子不多,仅见于宋朝洪皓《松漠纪闻》记载的一则故事中。故事主要讲述金朝的银珠哥大王留守燕京时,燕京的一位和尚因为有几十家人欠他很多钱,无法要回,而准备去官府申诉。这几十家人便勾结官府的通事,即翻译,暗中把其状纸本为要债的内容翻译成了和尚愿意焚身求雨,于是“庭下已有二十辈牵拢官,驱之出”,??〔27〕?和尚糊里糊涂地被拉去烧死,这里的牵拢官应该就是官府中的衙役。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金代牵拢官一职始于唐末五代,最初为官府差吏,从事诸如追督公事一类的杂役,也可去行军作战。到了辽金时期身份职能则有所固定,虽然也可以为官府衙役,但主要职务为皇帝官员出行时驾驭马匹的随从,或是接待陪同使者的人员以及出使的随从,而且一般是由低级别的武将担任这一职务。
  〔参考文献〕?
  〔1〕孙光宪.北梦琐言:卷13〔M〕.中华书局,2002.260.?
  〔2〕〔3〕王钦若,等.册府元龟〔C〕.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黄宗羲.明夷待访录〔M〕.中华书局,1981.41?
  〔5〕〔17〕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M〕.中华书局,1997.329,314.?
  〔6〕马端临.文献通考〔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14〕〔15〕薛居正.旧五代史〔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9〕〔13〕〔16〕脱脱,等.宋史〔M〕.中华书局,1977.8894,4585,4585,4828.?
  〔10〕潘永因.宋稗类钞:卷16•权谲〔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0〔M〕.中华书局,1956.2599.?
  〔12〕不著撰人名氏.大金集礼:卷8〔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王明清.挥麈后录:卷4〔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20〕脱脱,等.辽史:卷58•仪卫志四〔M〕.中华书局,1977.920.?
  〔21〕〔22〕〔24〕脱脱,等.金史〔M〕.中华书局,1975.962,949-961,870-872.?
  〔23〕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12•仗卫二〔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5〕〔26〕苏辙.栾城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40-941?
  〔27〕洪皓.松漠纪闻〔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责任编辑:许丽梅)

标签:金代 牵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