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阅读答案 > 正文

家长备战期末寄语 [用一个“实”字备战――寄语九年级语文复课]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课程改革以及各种教育思想的学习了解曾给我们理论的影响指导,教学中我们却要把理论化为实践、思想化为行动。在中考前夕的复课中,不仅要科学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更要让学生会学语文,学好语文,迅速提高各方面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并且成长为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关键词:复课;课本;课堂;训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1]曾说“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教学,由于近几年的教改,考试改革,对学生而言,注重能力、关注情感价值的试题已经非常灵活,对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要求也很高了。再加上人文语文、诗意的语文、生活的语文、新课程改革、课题研究等等教育思想、教育大纲、教学方式的接触和学习,简直让人目不暇接,有些惶惶然。有时自己甚至感叹:语文教学究竟路在何方?
  作为教师,我们又必须直面这种现状,我想这也是教育发展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必须经历的阵痛。具体在我们每日的教学当中,就要尽可能科学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语文教师更多地感到教学的压力:语文越来越难教了,有时课堂讲得很精彩,可课后巩固、拓展训练可能时间紧而缺少落实;习题练了很多,但学生的解题技巧、答题规律可能缺少必要的指点,最终效果不尽人意。教与学、学与用、练与讲可能产生的脱节,这些都影响了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
  从本次期中测试及以前的训练情况来看,学生对知识落实得不够好,许多失分点我们在看了试卷之后,很是想不通,怎么平常强调的、反复训练过的依然错了呢?我们不妨通过考试反思教学,指导教学,那就要求我们在一个“实”字上下功夫。让老师跑起来,不如让学生走起来。鉴于九年级教学处在时间紧,任务重这个特殊的阶段,为了取得最大的成效,我认为重点抓好三个方面:课本、课堂、训练。
  一、课本要实。强调搞好预习,要深挖课本资源
  我们要赏析课文,讲授欣赏之前,学生课文是一片干净,他们没有做一点提前预习、自学勾画、疑难标注等最基本的学习准备,不能不说是我们的尴尬。毕竟学习课文是培养学生能力的第一站。
  因此,首先指导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自己先要较深入地了解所学课文,知道今天甚至最近要学的课文是什么。小到这篇课文的字词,背景,大到文意,中心,放手让学生去处理基础、掌握基础、锻炼能力,去初步感悟课文内容、文意中心,初步剖析、画出疑难,争取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深入探讨文章,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其次,单元小结、知识归类、专题复习等等教学,一定要安排学生有翻翻课本的时间。我们在归纳总结知识点时,尽量恰当、充分的体现课本,学生找到课本中的例文,直观具体的感知老师所讲,而学生通过系统的回顾,甚至可以自己发现规律,概括提炼。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事理说明文”单元小结,本单元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学生通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具体篇目接触就有很直观的印象,关于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问题也迎刃而解。在我把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其实这个单元是事物说明文)中一些课文列举给大家,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一些同学甚至借助资料,自己归纳出这两类说明文的各自特点,就起到一个能力飞跃的效果。而关于说明文的一些知识点,我想学生一定会记得比较熟悉、准确,自己在分析说明性的文章时也会有所依据,不至于答题中出现说明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拟人”等非专业性的用语,以至于闹出种种笑话。
  二、课堂要实。要放得开,收得拢,树立大语文观念
  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也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教育思想尝试推行、最大效率提高教育质量的主战场。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1]。我们不能仅仅是就文论文,课本所选文章只是一个“例题”,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个“例题”引导分析,来解决更多的“习题”。那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每一篇文章时,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概括、去关注社会,联系现实生活,我们只是最后的点拨、归纳、提升。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一些欣赏分析文章的技巧方法、规律,在课后的训练中能灵活运用,而这就是学生自己的收获。
  同时,课堂上对课本知识的处理,要扎实稳固,既要放得开,也要收得拢,最终落得实。即就是以一篇课文为范例,强调基础的掌握积累,重视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应掌握的基础:①“说”这种文体;②字词,包括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之、以、为”实词“腊、赋、毒”的用法等;③特殊句式,如:省略句等;④写法中对比、衬托的手法运用,突出了中心主旨。其它诸如:①了解的背景;②相关柳宗元的其它作品《小石潭记》甚至《始得西山宴游记》等的补充;③柳宗元的忧国忧民情怀与其他作家,如:白居易、杜甫、范仲淹等的作品的情感的比较;④本文的现实意义等。如此这样,学生就不仅仅是学了《捕蛇者说》这一篇文章、了解了柳宗元这一个人,而是学了无数篇文章、感受了无数的古哲先贤思想、情操。
  一位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洪宗礼老师也说:“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的发展视为根本”、“语文训练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人格、人品、人性的陶冶”。我们在课堂上,就应该以文本为契机,不断发现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并由此拓展延伸,使语文教学不仅有广度,更力求深度,真正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
  三、训练要实、细、准,引导学生掌握规律
  对九年级后段的教学,有许多训练的机会,我们就需要从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练起,抓起。“语文教育是一种科班教育,它与自学最大的区别就是讲规范” [2] 。通过学生的本次期中考试,我们依旧发现如下问题:①书写难看、错别字多;②文学常识不扎实;③阅读理解不准确、语感差;④对语段分析粗浅,组织语言不规范等等问题。
  针对此类问题:首先重视学生书写训练,重视课本的字词,古诗文的积累。书写一要工整,二要正确。古诗文的积累要会背,更要会写,背要理解的去记忆,准确地反映在试卷上。字词、概念术语准确地写,训练中要逐句逐字检查,错误之处,立即纠正,同时,易错的字,张冠李戴的诗句也要反复强调,记实写准。
  其次,重视语文基础能力培养。例如:语段修改、仿句训练、口语交际、广告宣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名著考查等题型,牵扯到学生日常积累、修辞、语法分析、表达等方面能力,在训练中,就要逐个落实,总结规律,力争做到答题的准确无误。如名著的考查,作家作品要对号入座,情节故事概括要准确简练,形象性格分析要符合原著定论;再如,仿句训练,要认真分析例句,从句式结构上,修辞运用上,句意的连贯上,一点也不敢马虎。在训练中不断进行扎实有效的指导,学生一定会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方法,只有“准”才可能命中答题点,而基础知识就要求学生以满分来完成,而这种训练我们不妨在日常备课中注意收集,多举范例。
  其三,阅读训练强调规律。语文考试的阅读题型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大检阅,通过几册课本的学习,几套习题的训练,学生就要用自己各种技巧能力去解决问题。在测试后翻阅学生的试卷,总能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段分析粗浅,组织语言不规范,甚至一些概念术语出错,这固然与学生答题不细心有关,但关键在于平常训练落得不够实、不够准,这也让我们反思日常的阅读训练。在训练时,可以把课本当做例子来用,总结出答题的方法规律,事实证明:学生掌握的知识规律越多,阅读效果越好,应试能力也越强。而在考场上,派上用场的,恰恰是阅读分析的有关规律性的知识、解题的思路方法。例如:①相当一部分阅读题的问题答案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提示的,甚至是原句,这就需要学生先反复阅读全文,深入理解文意;②有的阅读问题前后互为印证,能帮助学生审题分析;③文意首段与尾段在结构内容上的作用等等;④字不离句,句不离段的解题原则;⑤开放性问题不是无要求,一定要兼顾原文等一些小规律。有了解题的技巧,掌握了许多规律,犹如利器在手,一切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四、结束语
  总之,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我们的目标,飞得再高也要回到地面,这样才能再次起飞,而且会飞的更高。无论是对课本、课堂、还是训练,我们都要体现一个“实”字,“引导学生学语文,让学生学会学语文”[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让他们成长为快乐的读书人,就是对语文科教学理想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1984年6月.
  [2] 钱理群. 做一个语文学家[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8年第5期.
  [3] 洪宗礼. 语文人生哲思录[J]. 语文教学通讯, 2011, Vol. 616(2): 14-16.
  
  作者简介:
  张远鸿,男,陕西渭南临渭区人,1975.8-,中学语文二级。

标签:复课 寄语 备战 九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