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阅读答案 > 正文

绿色技术阅读答案

时间:2017-03-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ZHC真题3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试卷

卷册一

考 点:

姓 名:

准考证号: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监制

阅读理解

第一部分(第1一20题)

1.人类即使永远不能到达真理,也一直在向真理靠近。

这个句子意在强调:

A.探索真理的道路漫长B.人类与真理总有一定的距离

C.人类为探索真理付出了很多努力 D.人类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索真理

2.在上周举办的一次人才招聘会上,众多知名软件企业首次联合组团招聘,招聘职位主要是高级软件工程师。会后,这些

企业均对此次招聘效果表示满意。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人才招聘会取得圆满成功B.软件企业首次组团招聘效果很好

c.高级软件工程师在软件企业中缺口很大D.组团参加招聘会有利于企业引进高级人才

3.随着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有关专家却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说明:

A,垃圾变废为宝刻不容缓B.专家发现了垃圾的新用途

C.人们未充分认识到垃圾的价值D.垃圾处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解决

4.当一个人不得不跳过一条河时,如果他知道河有多宽,就不会跳;如果他不知道河流有多宽,就会跳过去,而且十之八九会成功。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直面困难才会获得成功 B.优柔寡断可能导致失败

C.成功需要有勇往直前的胆量D.不正确的心理暗示会阻碍成功

5.一百年了,香港人总觉得自己生活在“借来的时间”和“借来的空间”里,所以,他们精打细算一切的时空,他们追求每一寸每一秒的利用率,也因此,在香港生活惯了的人跑到其他城市,感觉就像被按了一个“慢放键”。

对这段文字意思表达最全面的是:

A.香港人生活节奏很快 B.香港人最会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

C.香港人不习惯其他城市的生活节奏 D.时空危机感造成香港人极快的生活节奏

6.人生是一个不断挥手的旅程,少年要告别家乡,伤心人要告别伤心地,雄鹰要告别安逸,快乐要告别悲伤。没有告别,就没有成长,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人生中有相聚就有分离 B.忘记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C.告别和成长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D.勇于放弃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

7.假如你过于专注于自己小小的领域,就不会知道其他领域的信息和思想,而这些信息和思想可能对你目前的事业有极大影响。因此,除非广泛涉猎,除非了解他人所做的事,创新将很难发生,新的发明将很难出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全新的发明极少在单一领域中出现 B.各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互相借鉴

C.创新需要广泛借鉴各领域的知识和经验D.只有了解各领域的知识经验才能够创新

8.很多讨厌辣椒的人认为,辛辣调味品会破坏食品的原味,以至影响人们对食品的味觉,但事实似乎恰恰相反。辣椒里含有被称为辣椒素的化学物质,在口腔内味觉细胞的作用下,可使人对香味更加敏感。

对这段文字表述最准确的是:

A.辣椒里含有的辣椒素可以影响人的味觉

B.很多人讨厌辣椒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辣椒素的作用

C.辣椒不但能破坏食品的原味,而且能够影响人对食品的味觉

D.辣椒不但不会破坏食品的原味,反而可以刺激人的味觉的敏感性

9.纳米技术已经悄然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渗透到了衣、食、住、行等领域。它可使许多传统产品“旧貌换新颜”。把

纳米颗粒或者纳米材料添加到传统材料中,可改进或获得一系列功能。这种改进并不见得昂贵,却能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纳米的世界丰富多彩,离我们也并不遥远。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纳米技术

A.将改变人们的生活 B.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将冲击传统材料市场 D.是一种并不昂贵的高科技

10.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

人和人的关系就有这样一种特点:每个孩子都是在大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根据这段文字,“乡土社会”是:

A.以土地为生的社会B.以农业为主的社会C.人们彼此熟悉的社会D.关系亲密的社会

11.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群跳高超过一米的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训练。告诉一组一定要跳过1.15米,告诉第

二组尽量跳得高一点。训练的结果是:第一组的成绩好于第二组。

这个实验说明:

A.较高的期望能使人超常发挥 B.惰性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发挥

C.合理没定目标才能更快地提高D.明确具体的目标能够激发斗志

12.“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其他人就(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绿色技术阅读答案)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

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根据“破窗理论”,犯罪滋生和蔓延的原因是:

A.整个社会处于无序的状态 B.整个社会对犯罪麻木下仁

C.人类喜欢模仿别人的行为 D.类似的犯罪没有受到惩戒

13.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而经济主体在社会生产中的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公平,

也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这两大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制度安排,就成为各派经济学家解答不尽的两难选择。 这段文字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什么是经济学家的研究任务 B.人类经济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C.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的概念 D.如何更好地处理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14.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冲刷到我们这座星球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大潮,不可能长久局限于经济的河道,它必将

流向政治、文化等一切人类活动的领域。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经济全球化必将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C.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D.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15.许多父母把赏识与赞扬等同起来,认为赏识孩子就是告诉孩子“你真棒!”事实上,赏识教育远远不是说一句“你真

棒”这么简单,赏识首先应该是一种心态、一种欣赏孩子的心态,赞扬只是赏识的一种手段而已。只有把赏识的心态融入赞扬之中,孩子才会真正感受到赏识的力量。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赏识比赞扬更有效B.赏识和赞扬并不相同

c.赞扬是赏识的一种手段 D.赏识和赞扬要有机结合

16.地球上蚂蚁的数量是人类的好几倍,这种勤奋的小昆虫的世界拥有完善的社会等级制度。每个族群由一只蚁后统治,

下设贵族蚁,包括具有生育能力的雌蚁和雄蚁,其中以雌蚁为最,雌蚁又分化出兵蚁和工蚁。

这段文字主要想说明,在蚂蚁社会中:

A.数量最多的是雌蚁B.等级差别不可逾越 C.雄蚁的地位高于兵蚁 D.等级森严、分工明确

17.油价上涨,马上就有车主改变用车习惯以节油,说明类似的“倒逼”机制非常重要。其意义倒不在于金钱的调节效果

如何立竿见影,而是在于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至少让人们时时刻刻感觉到水、电、煤等各种资源的稀缺,从各个方面凸显出资源的宝贵,由此逐渐规范人们的行为。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涨价是节约资源的一种手段 B.涨价有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C.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制度的支持 D.资源稀缺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因

18.方便面自l958年发明至今约5O年的时间里长盛不衰,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喜爱。近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相当

一部分存在炒作嫌疑,其中就包括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在l25℃以上油温中长期煎炸而产生的一种白色晶体,50千克以上的动物一次食用7克才会有不良反应,而1千克炸薯条中只有十几微克丙烯酰胺,方便面中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为15一80微克每千克。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方便面不存在安全隐患B.方便面深受全球大众喜爱

C.食品安全事件有炒作之嫌 D.方便面中丙烯酰胺危害极小

19.在欧洲,已出现轿车柴油化趋势。2004年新增乘务车中柴油车超过50%;在亚洲,韩国去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柴油车,

印度目前柴油车占机动车总量的27?;在美国,明年1月1日也将对购买柴油车有补贴优惠政策。而中国去年柴油车占轿车总量的比重不足0.6?,未来将有巨大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燃油税的开征,市场对柴油车的需求会急剧加大。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开征燃油税将加快柴油车的普及 B.在世界范围内柴油车已经成为主流

C.柴油车是中国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D.石油短缺是柴油车发展迅速的原因

20.世界杯是什么颜色的?或许是足球的黑白相间之色,或许是芳草茵茵的绿色,然而在国际足联看来,世界杯的每一个

细胞都洋溢着财富的金色,在将足球魅力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同时,这个单项体育行业协会也像一个跨国垄断公司,将足球的商业价值挖掘到极致。这个拥有16年历史的品牌就叫:世界杯。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世界杯足球赛充满商业价值B.足球的商业价值已得到充分展现

C.国际足联具有跨国垄断公司的特点D.世界杯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品牌

第二部分(第21一40题)

21—23一直以来,很多

IT企业都

感到困惑,国内计算机系培养的学生缺少实践经验,知识陈旧,与市场不接轨,学生来了以后至少还要再培训半年到一年才能用,等于说企业要支付入门者培训的成本。

用人单位不愿再作培训基地,而是希望新员工在步入行业和岗位前就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于是一些重在考核实践能力的资格证书就成了用人的标准。

李木先生在北京中关村经营一家小公司,他说,“洋”证书的教材、考试总是不断地更新,几乎与新技术推出同步。能拿到“洋”证书的人至少知识是最新的。“你说我招人时,是信文凭,还是信那些证书?”李先生直言不讳:“我要的是‘即插即用’的人。”“即插即用”本来是计算机用语,用来形容一种工具简单易用,现在被不少企业用来描述与市场需求无缝契合的人才。

求职者不可避免地进入考证时代,资格证书也正成为求职时的一个重要砝码。据说,目前光IT业的认证就有200多种,其中绝大部分是“洋”认证。

21.IT企业感到困惑的根本原因是:

A.用人单位要培训员工B.学生要培训的时间不长

C.企业要花费不必要的培训成本 D.国内计算机系培训的学生不了解市场

22.目前1T业为什么看重“洋”认证?

A.“洋”证书能保证“即插即用”B.“洋”证书能与新技术同步更新

C. 资格证书成为求职时的一个重要砝码 D.有较好实践能力的人通常都有“洋”证书

23.这篇文字想表达的意思是:

A.IT企业的困惑 B.资格证书的重要 C.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差 D.企业看重资格认证的原因

24—27

早期经济学研究忽略劳动力之间的差异性,认为劳动者生来具有同质能力,将人力看作是一种单纯的要素投入。经典的柯步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经济产出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投入,其中,资本主要是指机器厂房等物质资本、矿产等自然资本和货币资本。因此,为了增加产出就要增加资本或劳动力投入数量。

然而,这种传统观点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遇到了挑战。首先,现实表明一些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率大大高于其劳动力与资本两种要素投入的增长率,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余值”,这表明单纯把人力投入看作是数量的增加而不考虑质的改进是非常不全面的。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日本和德国。短短十几年间,两国的经济便在战争的废墟上奇迹般地复苏并发展起来。特别是日本这样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却率先实现了经济起飞。其次,经济学家在研究收入分配领域时发现的大量经验数据也表明个人收入分配格局与教育程度具有某种相关性。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率先提出了人力资本学说。他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研究中发现,

促使美国农业产量

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劳动力或金融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技能的提高。同时,他发现工人工资的大幅增长中有一部分尚未得到解释,他将这一部分归功于人力投资的结果。于是,1960年,舒尔茨在一次著名的经济学会演说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指出由于人力资本这个要素的存在促成了经济更大幅度的增长。在舒尔茨的定义里,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指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同时,舒尔茨也指出,人的知识技能是投资的结果,一国欲获得经济产出的较大增长,必须进行大量的教育投资。

24.早期经济学理论对人力的看法是

A.对经济产出起决定作用B.数量相同则经济产出相同

C.是和机器、厂房类似的资本 D.对经济产出的影响和资本相同

25. 20世纪5O年代中后期,经济学家认为传统观点错误的根源在于:

A.过分注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B.夸大了人力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C.忽视了人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D.未找到经济增长出现“余值”的原因

26.关于人力资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依赖于教育发展程度 B.决定一国的经济实力

C.可以靠教育投入来发展 D.需要大量教育投资才能获得

27.根据这篇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人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B.舒尔茨首先发现了人力资本的特殊作用

C.民族性格同样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D.未来世界的竞争很大程度是人力资本的竞争

28—31

20世纪60年代,科研人员发现快速眼动的丧失似乎导致了人们白天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烦躁、疲惫、记忆力减退。他们找来一些志愿者进行实验。每当志愿者刚刚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就被唤醒,使其无法有快速眼动睡眠。而随后的几个夜晚,他们的快速眼动睡眠就会增多。如果一个人因病或其他原因根本无法入睡,他在清醒时也会出现快速眼动现象。这似乎意味着人们非常需要快速眼动睡眠,可能与生理需要梦有关。

最近的研究指出,快速眼动睡眠时的梦比其他睡眠阶段的更生动。这个发现表明快速眼动睡眠时的眼动也许和梦中的事情同步,也就是说大脑无法区分梦中和现实生活中的视觉影像。大脑对梦中其他感觉的反应也是如此。一些外部刺激,如喷水、浓烈的气味和突如其来的声响,像闹钟的铃声、说话声、音乐声或是瞬息的闪电都可能进入梦中,并与梦中的情景配合得“天衣无缝”。

在快速眼动睡眠中,心率和呼吸往往变得不稳定,胃酸分泌增加多达10倍,气喘病患者易发病,心脏停跳的颅向加大。不过有趣的是,这些纯粹的生理变化与梦的内容没有必然和直接的关系,而可能是神经系统全部启动的结果。不论这些感官上的感觉对大脑来说多么真实,我们仍然不能完全重复梦里所有的动作和情境。在快速眼动睡眠中,肌肉失去弹性,眼肌肉好像是梦中唯一可以活动的肌肉。研究表明,当梦最清楚生动的时候,大脑神经中抠就会产生某种抑制,防止肌肉从大脑接收到相关的刺激,因此我们不会因梦中的刺激而活动。也许就是这种有效的抑制使我们产生了在梦中想跑跑不动,想喊喊不出,想移动而深陷在沙子里或水中的感觉。大脑可让具有灵活活动能力的梦者在梦中不活动。

28.第一段主要说明,快速眼动睡眠

A.对人们非常重要B.与做梦有很大关系C.只在睡着的时候出现D.丧失后会导致不良反应

29.第二段最后的“天衣无缝”是形容做梦时:

A.快速眼动和梦境是完全同步的 B.大脑会让梦中的感觉变得很真实

C.外部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配合默契 D.外部刺激会进入梦中并和梦境配合默契

30.关于做梦时的生理变化,符合文章内容的是:

A.与梦的内容有关B.心脏更容易停跳 C.胃酸分泌减少10倍D.心率和呼吸的变化很小

31.根据最后一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做梦时大脑不会接受动作的刺激

B.人们不能完全重复梦境是因为感觉不真实

篇二: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过关检测题

txt">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中国绿色技术发展现状

①我国污染末端处理技术即“深绿色技术”发展较早,技术水平也较高。而“浅绿色技术”即减少污染产生的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滞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世界各国通过不断增加投入,治理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但末端处理只能减轻部分环境污染,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原因很简单,一边治理,一边排放。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以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战略必须改变。于是,清洁生产的思想产生了。

②清洁生产其基本内涵是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的产生,概括地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采用清洁的能源,少废或无废的清洁生产过程,以及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我国的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是从处理“三废”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废水、废气、废渣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废渣处理与利用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技术。

③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才引入清洁生产概念。清洁生产在我国推广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我国的清洁生产技术的水平和推广程度都比较低。不少工厂企业至今仍沿用20世纪50—60年代的老工艺设备,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加上管理不善,布局不合理,物资利用率低,物耗、能耗、水耗很高,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且还使生产成本增高,造成环境污染。在发展清洁生产方面我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需要开展以清洁生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以改变单纯从生产的终端来考虑污染控制的传统观念;建立清洁生产技术指标体系和资源应用及排污总量控制指标,促进企业工业污染控制和企业技术进步;建立相应的资源运用和排污总量控制方法,促进企业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研究清洁生产的合格评定与市场驱动机制,为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研究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产品生态设计技术和方法等。我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开展清洁生产并为此制定了要实施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表明了我国政府执行清洁生产的决心。

1.下列对清洁生产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洁生产是对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的产生的生产。

B.治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就是清洁生产。

C.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是采用清洁的能源,生产过程少废或无废,以及对环境无害的清洁

产品。

D.清洁生产即“浅绿色技术”,它是不同于“深绿色技术”的一种“生产技术”。

2.对原文最后一段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清洁生产技术的水平和推广程度,相当于国外50—60年代的水平和状态。

B.我国清洁生产落后的原因,是许多工厂企业至今仍用国外的一些落后设备。

C.我国发展清洁生产最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宣传和培训,更新传统观念。

D.研究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产品设计技术和方法等,是提高我国的清洁生产 术水平的重要环节。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我国清洁生产技术和推广程度,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为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今后的一段时间,我国也不会放弃发展和推广“深绿色技术”。

C.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工业废渣处理与利用等方面发明成功了许多技术,说明我国清洁生产技术有一定的基础。

D.21世纪,我国绿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积极推行“浅绿色技术”即清洁生产技术。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这样的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传染到全世界。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我限,这是最大的错误。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这些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则所支配。”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性的宇宙观。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是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而是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他认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英才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从新石器时入金属石器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

“断裂”的理念。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商朝的青铜器都是用来作为礼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弋”等等;而商朝所用的农器是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和骨头。但苏末不同,它的青铜器最早是用来种植小麦,用青铜刀来收割成熟的麦穗。从新石器进入青铜器时代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跟前面关系的断裂。西方学者常常笑话说,你们中国人好笨,有青铜器却不用来生产。我们当然知道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生产更多,但多不一定好。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希望跟自然和谐,互相尊重;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连续的,这一点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从夏朝到商朝,一直到后来的封建时代,我们都是以氏族、宗教的团体的延伸。但是苏末一开始就放弃了氏族、宗教的团体,而以地缘的团体来代替。因此,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延续了宗教关系,而苏末断裂了,代之以地缘关系。其他,如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差别都是如此。(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二期)

1.对“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技术革命的结果,因此“多”不利于社会文明产生。

B.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当时社会还没有这样的商业贸易需要,因此没有“多”的必要。

C.“多”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度集中,不符合中国文明社会产生的要求。

D.“多”会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这种不尊重自然的做法会影响人类的永续发展。

2.对“延续”这一中国文化的理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续”包含着这样的思想:人与自然,与其他人,与整个宇宙是连成一体的。

B.“延续”即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因此商朝所用的农具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跟骨头。

C.“延续”是一种连续性的宇宙观,意味着应该维持和谐、平衡的关系。

D.“延续”这一中国的文化现象从文明初始阶段就已经形成,它体现在生产工具、人际关系、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方面。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推进了西方文化理念的发展。

B.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是现代社会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它影响全世界。

C.西方文明较之中国文明,就其特点看,更多地包含着一些错误的理念。

D.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不仅影响着西方社会,也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影响。

4.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续与断裂是中西文明理念的差异之所在,这两种文化是可以互补的。

B.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不是后期才产生的,而是从文明一开始出现就形成了。

C.人类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是西方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引以为戒。

D.作者对工业革命导致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等问题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所有关于世博会的消息中,也许最令人震惊的是2000年汉诺威博览会主办者给上海的建议:“不要过高估计观众的热情。”这至少应该算是一个忠言,因为来源于汉诺威自己的惨痛经历是:预测参观人数从4000万直落到2500万,而最后的实际人数则只有1800万。事实上,发达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人数在1970年大阪的6420万人的顶点之后确实在逐年下降。甚至那些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也在哀悼它的衰落,《西雅图邮报》的专栏作家比尔"维真(Bill Virgin)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一部分是游乐园,一部分是旅游吸引点,一部分是形象改造和公关,一部分是工业成果展示,还有一部分是社会事件。可如今,它在所有这些方面都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因为所有这些功能都已经有了更专门更好的东西:比如主题公园和大型游乐场,互联网和电视,广告和直销。

维真的解释有点简单。因为世博会的真正基础一直建立在“时代的希望与欲望”之上,它的基本主题也一直落在通过技术进步展望人类未来上。对于一个时代的观众来说,新技术所代表的首先不是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而是“人类”的新鲜未来。也许正是这一点,上海为国际展览局带来了新的希望;另一方面,上海在现时正在越来越构成一个全世界市场的中心,身在这个市场中的中国观众至少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热情,这种巨大的消费热情放大着关于市场的意义。上海也不是没有自己的问题。尽管经过“权威”部门的测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7000万,直接收入将超过90亿人民币。但还有预测高达250亿人民币的直接投入。如果简单将90亿和250亿这两个数字类比,意味着上海世博会的亏损将超过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整个投资(18亿美元),接近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亏损数(5.5亿美元)的4倍。按这种算法:上海能从世博会上直接收回的钱将不会达到它所花去的4成,如果再把政府慷慨拿出的l亿旨在赞助贫困国家参展的美元基金考虑在内,显然申办者对2010年世博会经济收益的重视远逊于它可能的社会效益。

不过,经济账还有另一种算法。按照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展览部副部长孙钢在接受《经济半小时》采访时的说法,如果考虑会展业对相关产业高达1:6的拉动效应,上海从世博会

获得的收入将超过1000亿人民币。另外,250亿元的直接投资还会带动5至10倍的扩大投资。同时为上海增加无数的工作岗位。再加上整个活动引发的城市宣传效应对未来投资的影响,世博会对上海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会。

1、为什么说汉诺威博览会主办者给上海的建议“算是一个忠言”,以下对其原因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诺威世博会的预测参观人数与实际人数相距悬殊,经历惨痛。

B、举办过世博会的发达国家自日本大阪以后,其参观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更遑论经济薄弱的中国上海。

C、一些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在哀悼它的衰落,已说明不是个别现象。

D、世博会的功能都已经有了更专门、更好的“东西”取代,优势已不够明显。

2、对第二段相关信息的表述或解说,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世博会的真正基础与基本主题在“对人类的展望”这一点上具有一致性。

B、能够代表“人类”新鲜未来、其重要的地位及民众的热情,是上海将来能够成功举办世博会的三大要素。

C、上海也有自己的问题,据“权威”部门测算,上海世博会亏损额将超过19亿美元。

D、上海申博,看重的是社会效益,轻视了经济收益。

3、以下对本文写作的真实意图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意在强调世博会的衰落。

B、意在强调举办世博会的失与得。

C、意在表明世博会将带给上海严峻的挑战。

D、意在表明世博会将带给上海诱人的机会。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当代社会,几乎世博会的所有功能都已经有了更专门更好的东西来替代,所以单纯地求取它所带给人们的经济效益,已不再是明智之举。

B、从中国政府“慷慨拿出1亿旨在赞助贫困国家参展的美元基金”可以大胆预见: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参展,真正体现世博会的精神。

C、用社会效益来计算,上海从世博会获得的收入将远远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所以我们可以预先回敬汉诺威博览会主办者:“不要过低估计中国的热情。”

D、如果上海想借世博会达到预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必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运作,从而达到资源的高效使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真正把握好这次机会。

篇三:《把“绿色”穿在身上》阅读附答案

lass="txt">把“绿色”穿在身上

①将绿色环保作为理念引入时装,始于80年代。1997年2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最新成衣展中,首次集中展示了环保服装,并颁发时装环保奖,将绿色环保理念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环保、休闲、健康等开始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这股强劲的绿色时尚潮流,将引导我们走向21世纪。

②置身于被“文明”践踏得千疮百孔的地球,人们在饱尝自己破坏环境的恶果之后,终于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于是,80年代的艺术家们开始用自己的作品来警告社会。如不少服装设计师在素色大T恤上,鲜明地写着“拯救地球”的口号。这是最初的环保卫士们普遍使用的方法。

③此后,回归自然开始成为一种设计理念进入服装设计师的视野。于是,80年代以来体 闲风一直强吹不衰。设计师们纷纷从大自然中吸取艺术创作灵感,并使用天然纤维面料生产服装。天然纤维的棉、麻、丝绸面料的设计及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是环保服装发展的

第二阶段。到了环保服装发展的第三阶段,服装设计师则更主动地将环保意识贯穿到服装生产、面料开发等各方面。

④用“再生利用”法有效地减少生活垃圾,是环保最主要的手段。随着消费形态的急剧扩张,带来了飞速膨胀的垃圾。而占垃圾总量40%的废塑料,只有3.7%可以重新利用,剩下的 因难以分解而被称为“永久性垃圾”。设计师们则根据环保法则开发出一系列“塑料制衣”。如瑞典籍年轻女服装设计师夏洛特?尼尔森,在巴黎举办的“再生服饰”展示会上,利用冷冻食品包装袋等“塑料垃圾”制作的时装别出心裁;美国韦尔曼公司和戴尔斯伯格公司的科技人员,利用回收的废旧聚酯饮料瓶制成毛织物;法国的两家公司合作开发出30%羊毛、70%聚氯乙烯化纤线的套衣,因色泽鲜艳、蓬松、手感舒适、保暖而畅销法国;日本东泽纺织公司正利用 废旧塑料瓶制作衣料,等等。

⑤由于环境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现在,许多国家纷纷颁布相关法规,以顺应环保服装潮流。例如美国、日本、韩国已颁布了有利健康和环保的各种成衣进入市场的法规。⑥据有关专家分析,环保服装的特定含义是指经过毒理学测试并具有相应标志的服装。 环保服装对服装上所舍的有毒、有害物质范围限制很广,也很严,从pH值、染色牢度到特殊气味等化学刺激因素和致病因素,到阻燃要求、安全性等都有明确规定。比如环保服装面料的生产过程必须避免向环境排放含硫的有毒气体、废液;纺织生产中使用的溶剂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合理、自觉地选用无害于人类健康的化学剂、色素,并控制有害物质,实现自然与人类、技术的良性循环,等等。

⑦环保、休闲、健康是21世纪最时尚、最持久的时装主题。一个人类与自然能和谐共处的新世纪正悄然来临。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投身到环保服装的开发与生产中,会有更多功能独特、保护环境的环保服装问世。

⑧明天,你我都会把“绿色”穿在身上。 (选自《穿越时空》,有改动)

1.阅读第②、③段,写出环保服装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线部分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了环保服装面料生产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1世纪最时尚、最持久的时装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艺术家们开始用自己的作品来警告社会;服装设计师从大自然中吸取创作灵感,使用天然纤维面料生产服装;服装设计师更主动地将环保意识贯穿到服装生产、面料开发等方面.

2.举例子。设计师们根据环保法则开发的一系列“塑料制衣”(或答用“再生利用”法有效地减少生活垃圾,是环保最主要的手段)。

3.①避免污染环境。

②纺织生产中使用的溶剂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

③选用无害于人类的化学剂、色素并控制有害物质。

4.环保;休闲;健康。

标签:答案 技术 阅读 绿色的宣言阅读答案 绿色建筑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