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寓言故事 > 正文

语文课堂点睛七上_以精当的课堂评价 实现语文教学的和谐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的对话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适时地作出恰当的评价,以睿智的语言引导、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续学习行为,是营造和谐课堂,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激励性评价,实现师生对话的和谐
  
  上千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已被新课程的理念打破,如今强调师生平等,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内因。然而从教育成长的角度看,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儿童,自我意识、自制能力等方面都还处于发展中,是正在成长的不成熟的个体,属于他律阶段,学生主体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加以培养与指导。作为知识掌握者的教师与知识寻求者的学生,两者关系是很难做到完全意义上平等的,掌握知识的教师必然拥有主动权。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正面的评价,鼓舞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
  1、以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文以文字为载体,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与意愿,是作者血管流涌出来的生命情思。语文课堂应是教师、学生、作者三者感情碰撞的平台,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世界。语文课程的特点呼唤着教师投入真情的评价。面对一群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生命体验和情感世界的学生,教师只有投入真情,用一次次真情的评价,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尊重学生,赏识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优点。要把真挚的师生情意,把对学生的拳拳爱心,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表达出来,要善于用充满爱意的眼神、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等来传递教师的欣赏、赞美之情。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诚引导学生,让语文课堂评价真正精彩起来,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个永恒的回忆。
  2、以欣赏的语言激励学生。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没有哪一个老师是把表扬用过了头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放大学生的优点,善于用睿智的语言,恰当地加以“人文点染”。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赞美学生的艺术真是耐人寻味:“你提的问题连老师也没想到、是个小思想家!”“你与老师想到一块去了,你真是老师的知音啊!”这样的赞美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意识,充满了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呵护。在这样的激励下,学生们兴趣盎然,思接千里,浮想联翩,敢于发言,乐于表达。
  3、以幽默的方式引导学生。德国学者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寓批评于幽默,其效果往往远胜于一本正经地批评或苦口婆心地劝戒,幽默是教育者的最主要的助手,幽默的评价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课堂上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以幽默的方式加以评价,不仅能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还具有审美的意味,让师生共享它所带来的轻松愉悦,避免一般批评所带来的压力和伤害等负面影响,利于保护学生自尊心。
  
  二、注重互动式评价,实现学生之间对话的和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的评价当然不能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的结果。为此,应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之间的相互协商,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另外,语文课程的丰富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学生生活经历、经验不同,文化的底蕴不同,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体验与感悟。这就更需要师生及生生之间彼此倾听和讨论,在语言的交流与评价中,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沟通与理解。
  1、以自我评价,促进参与。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能积极投入学习之中,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认真地思考问题,也不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更不敢举手发言,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更像是个陪读。因此,我们应通过自评的方式,要求每个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索情况作自我评价:自己有没有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没有认真思考问题?有没有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经验与教训,以后应作何努力?促使学生勇于倾诉,注意倾听。
  2、以小组评价,促进沟通。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解读是多元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通过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激起思维的灵感,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不能次次当评委,要引导学生展开互评:“请你来评评他的朗读。”“对他的发言你有什么想法吗?…‘你同意他的说法吗?”等等,使评价走向互动。
  
  三、注重启发式评价,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和谐
  
  课堂上教师精彩的点评,是师生心灵的对话,是思维火花的碰撞。评价要有启发性,要在学习方法、导人情境、价值导向等方面给学生以启发。要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评价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评价要促使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要引导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为此,在注重对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要注重对过程的评价。面对学生正确的答案,教师要关注探求的方法是否正确;如果学生的探求结果有错误,也要肯定其思维过程中有价值的因素。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出学习的方法。孙双金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要求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有个学生发问:“老师,课文第二节说‘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第五节又说‘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前面说必须‘纹丝不动’,后面怎么能‘扭头一看’,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孙老师称赞这个学生:“你很会提问题,这叫从上下文联系中发现问题,值得大家学习,”这样的评价不仅鼓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
  2、评价注重启发思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都离不开思维。因此,教师的课堂点评要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从而更好地与文本对话。如教《最大的麦穗》一文,要求学生讨论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时,学生都争着回答:“苏格拉底要求弟子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而弟子们却挑挑拣拣,总以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头,结果两手空空。”当然学生的回答是肤浅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在麦地里行走”比喻什么?“寻找那最大的一穗”又比喻什么?苏格拉底通过摘“最大的麦穗”又是告诉弟子们什么人生哲理?这样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就会感悟到苏格拉底是启发弟子们明白:人生应追求最大的目标,但又要把握机会,这样才能成功。
  3、评价注重引导反思。反思是对话的灵魂,学生与文本的互动离不开反思,没有反思,对话必定流于空泛和肤浅。反思性的评价就是要通过理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关于文本的探究与解读进行回味和再思考。分清自己对文本的探究与体验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思维。引导学生潜心阅读,深入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头脑中对文本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使自己的心灵受到感化。如听一位教师教《南辕北辙》时,多数学生认为那个楚国人是一个愚蠢的人,楚国在南边,他却朝北定,而且很固执,不听朋友劝告。但有个学生却认为那个楚国人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很有主见,另一个学生也附和说:“那个楚国人很有独创精神,能一直朝自己的目标前进,因为地球是圆球形,他最终也能到达楚国。”这两位学生的解读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有点出乎意料。这时,那位教师睿智地评价道:“你俩的见解与众不同,可大家想一想,到南边的楚国去是朝北走好还是朝南走好?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样引导学生反思,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南辕北辙”离目标越来越远,即使地球是圆的,他要想到达楚国,也不知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和时间,是不值得的,他不听别人正确的劝告,坚持错误。只能叫固执己见。

标签:精当 语文教学 课堂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