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寓言故事 > 正文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寓言故事

时间:2017-04-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螳螂捕蝉》同步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同步练习

10、螳螂捕蝉

1、《螳螂捕蝉》本文通过记叙吴王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去攻打楚国,后来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一寓言表现了少年的冷静和智慧,揭示了不能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利益,要有长远打算,否则后患无穷的道理。

2、“那螳螂,,却不知道有只在它的身后。它们一心想得到,却没顾到自己身后呢!”这些内容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

3、《螳螂捕蝉》是则寓言故事,你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 、 、

4、《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文中的少年机智聪明,巧妙地通过一个故事使吴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忘记了身后的祸患。

5、课后习题3(书52页)

(一)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螳螂捕蝉》,后来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考虑到后患。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蝉眼前的利益是露水,身后的祸患是螳螂;螳螂眼前的利益是蝉,身后的祸患是黄雀;黄雀眼前的利益是螳螂,身后的祸患是少年拿着弹弓。蝉、螳螂、黄雀三者的共同点是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隐患。

3、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悟出了什么?2分

我为了眼前的利益去攻打楚国,其实也隐藏着祸患啊,其他国家就会乘机攻打我们。

4、你想夸夸这个少年吗?试试看。

你真是一个多么机智的人! 用这么巧妙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吴王认识到攻打楚国的坏处。你帮助吴王挽救了自己的国家,你真了不起!

篇二:第10课《螳螂捕蝉》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螳螂捕蝉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乘虚而入、不堪设想、恍然大悟”等四字词语的意思;理解“死”在不同句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好吴王和少年的对话,依据小标题整体感知课文和复述课文。

3.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反复品读“螳螂捕蝉”的故事,结合关系图,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圈出并品读有关少年言行的关键词语,领悟少年的机智勇敢,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4.学习本课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写一个智劝小故事,体现“小故事,大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有感情的读好吴王和少年的对话。依据小标题复述课文。

难点:

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领悟“螳螂捕蝉”和吴王伐楚的联系。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预习环节中,展示预习单,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正确流利的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的环节中,反复品读“螳螂捕蝉”和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采用默读、圈画、交流、分角色朗读等,体会寓意,领悟少年的机智勇敢。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参照小标题,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进行复述课文,师生及时作出评价。

4.在小练笔环节中,学习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写一个智劝的小故事,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四、教与学的准备:

1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 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回顾寓言,激趣导入。 1.我们学过很多寓言故事,想一想都有哪些呢?(学情预设:拔苗助长、画龙点睛、守株待兔??)

2.你能说一个八字成语的寓言故事吗?(结合预习单)咱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八字的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板书课题:螳螂捕蝉。教师边板书边重点提示:“螳螂”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着重强调:“螳螂”①笔画比较多,左右部分要写紧凑一些。②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来记忆读音和字形。“捕”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

4.过渡: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螳螂捕蝉”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又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交流预习单,检查生字词的读写情况。

(1)写规范字。

①选择两到四份具有代表性的的预习单全班展示。大家交流:书写是否正确美观,给他人提出好的建议。

②教师范写“侯”,“诸侯”的“侯”中间没有小短竖,要和“时候”的“候”分清楚。比较“侯”和“候”音形义的异同,记住“侯”。

(2)认读词语:

2

①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读准加点的字:后鼻音—“螳、螂、禀”;翘舌音—“诸(zhū)侯国、侍(shì)奉 、沾(zhān)湿。 ...

②找出词语里面的多音字再读一读。拓展练习:

③分学习小组互相交流(结合预习单),我课前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运用了什么方法?互相借鉴一下理解词语的方法。

2.检查朗读课文。

(1)同位互相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互相评价一下。

(2)指生分段读课文,师生评价优缺点。关注文中易错字音,随时纠正。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是要指导读好长句子:①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②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二是段落比较多,读的时候注意要连贯。)

3.理清文脉,整体感知。

(1)感知课文内容,梳理层次。

①浏览课文并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课件出示:

②根据小标题,学生边读边悟,说一说课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寓言故事

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同位互相交流。

(2)概括主要内容。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 3

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内容,要说清楚、说通顺。

(固执的吴王准备攻楚,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图文结合,品读悟道。

4

就是这么一点点利益,就让他们忘了自己身后隐伏的危险,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那么作为旁观者的你们,此时此刻,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预设:

我想对它们说:“不要贪图眼前的利益”“眼光要长远”“贪图小利会有致命的祸患”??

④由物及人,递进感悟。学生观察思考,用第11段中的句子来回答:

5

篇三:螳螂捕蝉(含答案)

螳螂捕蝉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上有蝉( ) .

2、蝉高居悲鸣饮露()( ) 3、)委身( )委( )附( )

4、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 ) ..

5、()延( )( )

6、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 )( )()( ) ....

7、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

二、翻译句子

1、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2、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

3、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三、阅读理解

1、“蝉”不知螳螂在其后的原因是什么?以此类推,它们(螳螂、黄雀)各自犯

了怎样的错误?

2、说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的讽刺意义。

3、这则寓言它借只专心关注眼前利益而不顾身

陷危险之中的故事,告诉我们

四、文学常识

《螳螂捕蝉》选自 ,作者是(时期) (人

名)。

答案

一、1、它,指树2、停留,止息一边放声地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 3、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弯曲身子 委缩 即“跗”,脚背 4、捕捉 同“旁”,旁边 5、伸长脖子 延长,伸长 弹弓和弹丸6、都 必须,一定 眼前 利益

7、顾及,考虑 祸患,灾难

二、1、蝉一边喝水一边放声歌唱,却不知一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2、螳螂缩着身子,弯起了前肢,想抓住蝉后把它吞掉。螳螂正要吃蝉,却不知黄雀在它背后。

3、这三个都在贪图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及身后潜伏着祸患。

三、1、只顾眼前的利益 他们各自犯了“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潜伏的危机”的错误。

2、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防备后患的人。

3、蝉、螳螂、黄雀后患 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不能鼠目寸光,利令智昏,而应该瞻前顾后,通盘考虑。

四、《说苑.正谏》 西汉 刘向

标签:寓言故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是则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