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责任书 > 正文

【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人力资源培养现状的研究】教练员的管理现状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人力资源培养的回顾与分析,指出当代竞技体育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揭示其培养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竞技体育教练员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竞技体育 教练员 人力资源 现状
  
   1、前言
   众所周知,当今是一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进程空前加快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越来越集中到人才的竞争上,人力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愈显重要。
   而作为竞技体育,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加强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培养。所谓竞技体育人力资源是指在竞技体育系统内接受过专业培养教育或受过专门培训的、能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体育专业人员的总称[1]。其主要包括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队医、裁判员、经纪人和国际体育官员。而教练员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竞技体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研究其培养的现状,找出其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人力资源的发展提供参考。
   2、教练员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
   《运动训练学词典》中将教练员定义为:教练员是从事竞技运动训练工作,培养运动员并指导他们参加运动竞赛,争取优异成绩的专业人员[2]。从教练员的定义和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可以看出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过程的主要控制者,是教与学、训与练矛盾中的主要方面,是提高竞技体育运动训练水平的关键因素。就像“2000年王君侠、杨柳霞在《论现代竞技体育教练员的模式及特点》一文中,提到:竞技能力与水平的表现形式是竞赛,竞技能力与水平的体现者是运动员。在这种表现形式与体现者中,教练员是起主导作用的。教练员对整个训练过程――从选材、训练的诊断、目标的确立、计划的制订和执行、竞技过程的指令、组织管理与领导等各个环节实施控制。”[3]一样,教练员在竞技体育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国乒乓球、女排、羽毛球、体操、举重、跳水等项目多次荣获世界冠军或创造世界记录,都是与我国拥有一批在国际体坛上享有盛名的杰出教练员分不开的。
   3、现代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
   由于不同的运动训练层次和运动训练对象的水平的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练员具备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但对于一个合格的现代教练员来说,必须具备其必备的素质。
   3.1 教练员的敬业精神
   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对培养运动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教练员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敬业精神在新的世纪被赋予新的内涵,是事业心、集体荣誉感、刻苦钻研的精神、敢于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的综合体现,是教练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3.2 教练员的心理素质
   现代竞技体育比赛是非常残酷的,获得成功的往往是极少数人。教练员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面对失败和挫折,需要克服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忍受多次失败的痛苦和考验,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失败时不气馁,胜利时不骄傲,要善于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还要处理好同运动员、家长、同行、领导等的关系,给训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保证训练质量和训练水平。
   3.3 教练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练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基础,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技术水平,缺乏对新理论、新方法的了解和应用,不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是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而我国的教练员有相当大一部分出自专业队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因此教练员的理论水平偏低。同时由院校毕业生转来的教练员虽经过理论学习,但实践经验少,其他方面转来的教练员经验、理论都不系统[4]。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竞技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大大提高,教练员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参与专项训练的能力也越来越加强。现代教练员不应当只是一个单一项目的竞技强者,而应当是一个综合多种学科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材。
   4、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人力资源培养的研究现状
   从大量的训练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教练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运动训练开展的质量问题,但由于我国的教练员的培养工作一直落后于体育形势的发展,培训体系尚不健全,教练员自身提高意识也不强,因此,面对竞技运动水平的快速发展,竞技运动的科学化日益提高的现实条件下,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练员队伍,是提高我国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当务之急。
   国家为提高教练员的能力和水平曾采用过多种形式,如学历教育;举办各类短训班;利用专业报纸、杂志、资料为教练员提供信息服务等,这为教练员水平的提高和科学训练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体育事业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有计划、有目的提高我国体育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国家体育总局从1989年起正式试行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经过长期共同努力,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教练员岗位培训为重点,包括各类短期培训和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教练员培训体系,为提高教练员素质和教练员接受继续教育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各个项目相继开展了教练员培训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到目前位为止,已有田径、游泳、跳水、举重等17个项目研究制定出教学大纲,正式出版了田径、足球、羽毛球、射击等9个项目的岗位培训教材,其中,羽毛球、射击、赛艇和皮划艇等教材的出版还填补了该项目无系统理论的空[1]。
   而我国的体育学者也在不断加强对各个体育项目的教练员培养的研究。查阅近二十年的期刊文献,可以发现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学者研究的有关教练员方面的文章,已涉及到田径、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健美操、门球、武术、游泳、赛艇等众多项目中,同时我国的学者还不断分析研究国外的教练员培养特色,汲取外国教练员培养的经验,为我国的领导管理部门加强教练员的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但是纵观我国学者对各个项目教练员培养的研究,及比较国内外竞技体育教练员培养的模式及特点,可以看出我国虽然在竞技体育教练员人力资源培养的过程中积极采用各种形式,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建立了较完善的教练员培养体系,为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输送高水平的教练员,但由于我国的教练员队伍良莠不齐,在培养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主要问题是:
   (1)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人力资源培养的质量问题。查阅大量的文献,发现我国的竞技体育教练员的整体质量不高,主要由于我国的竞技体育教练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运动队退役的运动员,其文化素质不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教练员人力资源的培养机制是国家培养,国家花钱,仍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教练员学习的兴趣不高;同时由于资金方面的问题,影响培训的次数;师资方面的问题等众多原因造成了我国的竞技体育教练员人力资源的质量不高。
   (2)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关系问题。多年来,我国的竞技体育教练员人力资源的培养主要采用了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形式,其带有学历教育补课的性质,而学历教育的内容与教练员岗位能力、岗位职责是有较大差距的。在培养的过程中,面对教练员岗位培训是搞大纲还是搞教材;如何处理岗前、岗后教育,一次教育和培训制度衔接的问题,值的进一步解决。从培训的层面上来说,“三个结合,三个突出”是正确、必要、有针对性的,但要求教师必须结合项目特点,院校教师很难做到(因为项目太多)。从目前看,这种结合还较表面化,核心的问题结合的不够。
   (3)教练员分类培训问题。我国的教练员岗位培训主要是是按项目分级培训,但面对教练员职业范畴不断扩展,来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现代进行教练员培训时是否要考虑到现专业队教练与业余教练、高校高水平队的教练等要不要分类进行培训;同时由于教练员数量的不断增加,目前的岗位培训工作是全面搞,还是重点抓呢?这都是教练员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单项运动协会、地方体育部门队教练员的培养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应明确各项目管理中心、地方体育部门、单项协会等在教练员培训中各自的职责。
   (4)培训内容和形式问题。目前,教练员最需要解决的是在实践工作中如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作为一名教练员到底需要具备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的指导运动训练和竞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我国现行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较注重基础理论、专项能力知识的教学与传授,缺乏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和形式较单一。因此,我国的教练员的培训要求以培养能力为目的,采取多形式的教学手段,培养方法上强调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能力培养。
   可见,虽然我国的体育教练员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培养过程中仍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必须建立完整健全的教练员培养体系,由专门的管理部分全面负责教练员人力资源的培养与管理工作。
   5、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教练员在竞技体育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其素质直接关系到体育运动人才的培养和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科技的介入,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对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各个项目的教练员如果不注重学习和汲取新知识,接受新理念,采用新方法就难以适应各项目发展的要求。作为教练员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努力掌握各项目竞技体育运动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动态、先进技术和先进训练理论、方法,进行科学训练,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国际体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面对竞技体育教练员人才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对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人力资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国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形式,坚持对各个项目教练员的培养,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思想、业务水平与管理教育能力,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综合人材,才能适应竞技体育形式发展的需要。
   同时要加强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人力资源的流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制度积极引进外国优秀体育教练人才,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为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加强对本国竞技体育教练员人力资源的培养,与此同时我国的学者应加强对国外高水平教练员培养的研究,为我国的竞技体育教练员人力资源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韩春利.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君侠,杨柳霞.论现代竞技体育教练员的模式及特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17(1):55-59.
  [3]朱佩兰,钟秉枢,左琼.教练员-中国体育腾飞的关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4]邢文华,余学峰,钟秉枢,朱佩兰,尹飞飞.体育教练员继续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体育科技,2002(9):19-23
  [5]中国教练员培训委员会代表团.加拿大美国教练员培训体制及其特点[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17-20
  [6]陈宁,薛立.中日两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的比较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1995,31(11): 49-50.
  [7]K、Chandraskekar.SPORTS ANSMINISTRATION[M].KHEL SAHITYA KENDRA,2007
  [8]K、lee Lerner and Brenda Wilmoth Lerner.WORLD of SPORTS SCIENCE[M].2006

标签:教练员 现状 培养 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