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招生简章 > 正文

偏师借重黄公略,黄公略后代 [毛泽东“偏师借重黄公略”]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黄公略在烽火岁月里,与毛泽东风云际会,虽然两人相处的时间不到两年,但他俩共同导演出许多精彩的战争大剧,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1929年12月的一天,赣西特委和湘赣边特委领导人朱昌偕、王怀等人,到安福钱山红五军军部对军长彭德怀说:“我们两个特委合并,将两个特委的地方武装,合编为红六军,要求黄公略去红六军当军长。”
  他们为什么看中黄公略呢?原来,自平江起义后,新建的红五军为了打破敌人“围剿”,彭德怀等率主力上井冈山联络红四军,黄公略率二纵队留下坚持游击战争。黄公略在湘鄂赣边苦战1年多,从200人枪发展到近2000人,震动了邻近的江西苏区。他编写的《论游击战术》油印小册子,也流传到赣西南游击队手中。黄公略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黄公略到职后,迎接他的是一场棘手的内部纷争。省委巡视员江汉波代表一部分人,反对两个特委合并,反对成立红六军。正在这时,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从闽西转战来到永丰。赣西南特委去向毛泽东汇报,请他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于是,1930年2月7日在陂头召开了红四军前委、红五军和红六军军委、赣西南特委的联席会议。
  黄公略在这次会议中,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当赣西南特委书记兼红六军政委刘士奇向毛泽东介绍黄公略时,毛泽东先是大吃一惊,接着又大笑不止。因为在毛泽东心目中,大名鼎鼎的黄公略,能在湘鄂赣艰苦的游击战争中经受许许多多的磨难,该是个铁打金刚Ⅱ巴,可是站在自己面前的黄公略,个头不高,瘦削的脸上有几颗麻子,嘴有点突,牙有点暴。毛泽东开玩笑说:“鄙人以为你黄公略长有三头六臂Ⅱ内l谁知你其貌不扬,是个矮子!这真是‘君子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哦!”毛泽东大笑不止,黄公略与旁人都跟着乐了。停了一会后,毛泽东深深地吸了一口烟,问参谋长朱云卿:“听说拿破仑也是个矮子,是不是?”朱云卿一时想不起来。黄公略代为答道:“是的,还有点土里土气。”毛泽东赞扬说:“此人就不可小看,他很有本事!”说起拿破仑,黄公略话语也多了起来,因为黄公略在黄埔军校听过拿破仑军事思想的课,读过论拿破仑的书。此次相见的笑谈纵论情景,在场的郭化若几十年后回忆时,似仍历历在目。
  黄公略是湘乡人。毛泽东是韶山人,其实韶山原来就属湘乡县凤音乡。两人是老乡。毛泽东的乡音,让黄公略倍感亲切。
  此次会议不仅解决了赣西南特委的问题,还决定红四军前委扩大,作为四、五、六军及赣南、闽西、东江、湘赣边等赤色区域的指导机关。毛泽东任前委书记,黄公略被选为候补常委。
  在毛泽东的指引下,黄公略在赣西南迈开了关键的第一步。
  毛泽东在陂头与黄公略相见4个月后,于1930年6月从福建汀州(今长汀)经赣西南去长沙。7月初,在永丰又一次与黄公略相会。这时的红六军已改为红一军团第三军。黄公略向毛泽东汇报了红三军的情况和赣西南根据地的发展形势。本来一路上所见所闻,毛泽东就兴奋不已,听了黄公略的汇报,心里更加高兴。于是,写了一首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词中有两句是专写赣水一带的形势和红三军功绩的,黄公略的名字写进了词里。词日: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毛泽东从青少年开始写诗词到写这首词时把人名写进诗词里的,这是第一首。之前有专门为亲人或友人而写的,人名也只写在标题上。可见毛泽东是何等地看重黄公略,何等地喜欢黄公略。
  从词中“偏师借重黄公略”的上句“赣水那边红一角”,可见毛泽东是被一个“红”感动的。此时的赣西南已是一个红色世界。红一军团成立后,主力红四军和红十二军一直在闽西,作为远离主力的偏师红三军在赣西南闹得红红火火,毛泽东怎能不兴奋呢?
  “赣水那边红一角”,有许许多多例证,一个难得的版本是一则文献记载。1930年10月7日刘士奇给中央的报告说:“第四次攻打吉安,第一次攻赣州(五月九日)的结果,把赣西南的斗争联系起来,造成了赣西南清一色的红色局面。赣江两岸的红旗,把江西的统治阶级送到棺材盖上了。鲁涤平电蒋说赣西南的八十老翁到三岁小孩都是‘共匪’,即在此时期。”“鲁胖子三次辞职,反动队伍起了分化,许多在南昌的土劣(比较小的)跑回来,到苏维埃自首,还有些托人请求把家产一概捐出,要求回家的。”这个全国唯一的大赤色区域,“由南丰到永新,由寻乌到峡江,横断江西半壁,由赣州到吉(水)峡围绕赣江流域纵横数千里”。
  在短短的几个月里,黄公略是怎样把赣水一方闹红的呢?他说是跟毛泽东学的。2月7日陂头联席会上,毛泽东讲了当前形势、红军建设、苏维埃建设、党的建设和群众路线问题。特别是贯穿于各项工作的群众路线问题,让一向重视做群众工作的黄公略,感到很合拍,而且心里更加豁然开朗。毛泽东以古论今地说:如何对待群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群众就会起来造反。“迎闯王,不纳粮”,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我们共产党人对“争取群众”的观念,要如同和尚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都要念叨“争取群众”“争取群众”。
  黄公略在赣西南争取群众的工作是做到了家的。有个“青天再现”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在黄公略住的官田村里,有个银匠,家有美妻。一个地主起了歹心。想霸占他的妻子。于是,就引诱银匠赌博,银匠输得倾家荡产,地主就强迫他妻子抵债。在打土豪时这个地主被镇压。分田时,这个地主的小老婆来找黄公略要求分田,哭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黄公略要身边的同志去调查,查清她的遭遇是否属实;她本人帮没帮地主干过坏事。调查证实她说的属实,本人没帮地主做过坏事。于是,黄公略大胆改变反动派家属一律不分田的政策,反动派家属只要他们自己不反动,也可以分田。分到田后,她燃放着鞭炮,跑到乡政府,朝着“苏维埃政府”的牌子磕了三个响头。黄公略觉得好事还没做完,于是又亲自出面,苏维埃政府作主,帮她与前夫银匠复了婚。夫妻俩一合计,第二天给黄军长送来一副银帽徽,是银匠连夜精心打制的,上面凸现出四个字“青天再现”。酷爱书法的黄公略爱不释手。可是这四个字他不能接受,他把它钉到了苏维埃政府那块红漆的牌子上。
  1930年12月,正当中央苏区军民准备第一次反“围剿”的时候,苏区内部发生了肃“AB团”事件。7日下午,红一方面军肃反委员会主任李韶九,带兵从军部东固来到省行委所在地富田抓人,到12日晚共抓了120余人,处决24人。
  AB团,其实是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蒋介石用来对付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一个反革命组织。“AB”两个字就是“反布尔什维克”英文Anti BolsheviK的 缩写。奇怪的是,这个寿命仅3个月就解体的反动徂织,3年后,苏区却把它说成是敌人打入共产党内部的特务组织。到12月底止,就在4万红军中肃出440多人“AB团分子”。许多人在被苦打中乱招。李韶九就是根据乱招的口供中说省行委中有个“AB团”总部而前来抓人的。
  随后,事态发展越发严重。李韶九带着所谓的口供回东固抓人。团长刘敌巧妙脱身后,带着一营包围军部,逮捕了李韶九。连夜又带兵冲向富田,缴了十二军一排人的械,释放了被李韶九误抓的近百名同志。总前委派来协助省行委肃反的古柏逃回总前委汇报。在富田大会上,刘敌等人喊出“打倒毛泽东”的口号。并把红二十军的两个团拉过赣江西,沿途贴出“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彭黄”的标语。这就是富田事变。
  这时,黄公略收到一封匿名信,一看大吃一惊。从字面看是毛泽东写给古柏的。信中要求用拷打逼供的手段让某些人招供出朱德、彭德怀、黄公略、滕代远是红军中的“AB团”主犯,并已与某方白军接洽等罪状,送来我处,以便早时捕杀。
  头脑清醒的黄公略仔细一看,发现这信是假的。他太熟悉毛泽东的字了。尽管造假者摹仿得很像,但经常与毛泽东切磋书法和经常看毛泽东亲笔作战文书的黄公略,一眼就能看出破绽。有的句子语意含混不清,有失毛泽东的文风,毛泽东写年月日习惯用汉字,而伪造信用的是阿拉伯数字。更重要的是,黄公略很了解毛泽东,这不可能是毛泽东所为。他感到,这封伪造信是一个很大的阴谋,如果中了挑拨者的奸计,将会闹出大乱子来。黄公略去问朱德,问彭德怀,他俩态度很坚决,拥护毛泽东。黄公略首先向毛泽东报告,交出假信,表明“朱彭黄”要团结到底的态度。12月7日,他们三人联名发表《为富田事变宣言,指出“现在大敌当前,他们不打蒋介石鲁涤平,反要打倒毛泽东,不集中力量实行阶级决战,反企图以‘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彭黄’的口号,分裂革命”,“我们敢说毛泽东同志是没有错误的,尤其是毛泽东同志领导总前委的工作路线,完全与中央最近三全扩大会议的路线相符合”,“朱德、德怀、公略,对于同志之去就,只有革命与反革命之分,没有私人拥护与不拥护之别”,“我们敢大声叫一句朱毛彭黄团结到底”
  1930年12月开始的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反“围剿”,是中国红军史上第一次运动战,是一次经典的战争奇观。敌军以10万兵力排成800里长的长蛇阵,由北向南,长驱直入,对红军分进合击。
  在这个800里长蛇阵的敌军中,处在中路的是张辉瓒第十八师,是这次“围剿”红军的主力军。一天,黄公略派到永丰县城侦查敌情的侦查科长回军部报告,说敌军将进攻东固。黄公略即刻命令勤务员高书官备马,并带上先一天买到的干辣椒,火速向沙溪总司令部驰去。
  朱德、毛泽东正在商讨作战命令。黄公略一进门就急切地说:“朱总司令,毛总政委,我们集中的地点得改!”他汇报了侦查科长的情报后分析说:“东固是我根据地的中心,鲁胖子的意图是想先占领东固,从中心突破,然后再向四周撕开,分进合击我军。我认为在我根据地中,东固地区条件最好,我们没有必要避开到外围去,而应将计就计,‘欢迎’鲁胖子的主力张辉瓒师到东固一线来,先吃掉他的主力师。”
  “改在东固、南垄、龙冈一带集中!”朱德极力赞同地说。
  “对!”黄公略说。
  “好主意!”毛泽东说。
  一计实现后,黄公略又出一计。不过他故意卖了个关子,说:“请你们先把罗炳辉军长叫来。”黄公略叫高书官把炒好的辣椒火焙鱼端了上来。三位领导人都是不辣不革命的,吃得汗流浃背,黄公略边吃边说了第二计。朱、毛非常同意。
  吃完早饭后,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快马加鞭赶来。毛泽东幽默地对罗炳辉说:“我们的常胜将军,今天给你一个打败仗的任务。”“嗬?打败仗还算任务?”罗炳辉觉得好笑。毛泽东言明张辉瓒要进攻东固的情况后说:“我们要拖住张辉瓒,用打败仗的办法助长他的骄傲,叫他孤军深入。你这个原吉安八乡联防清乡大队长,对这一带情况最为熟悉,你的部队又都是这一带的人,你来充当这个打败仗的角色最为合适。”“好主意!"’罗炳辉说。“这可不是我们的主意,是你的老上司黄军长出的刁计。”朱德说。
  “打败仗也不容易,要装得像。记住哟:‘只准败仗,不许打胜’这回就看你们两个的戏。”毛泽东对黄公略说:“你呢,只准打胜,不准打败!,黄公略补充说:“张辉瓒一贯骄横跋扈,狂妄自大,又好大喜功。我们应助长他这个弱点。你罗炳辉要冒充我黄公略和红三军的名义,因为我的脑壳对张辉瓒有吸引力。”
  “想得周到。”朱德说。
  “就这样定了。请总司令下达命令。”毛泽东说。
  张辉瓒果然中计,于12月20日进占东固。可是,张辉瓒占领东固后,按兵不动,因为他不知道红军主力在哪里。于是黄公略又想出第三计。他从游击队“借来”一名女同志,如此这般地交代以后,派她到东固去走漏消息,把张辉瓒引过来。
  12月28日清晨,这名女游击队员装扮成哑巴,背着背篓,内装草药上了路。快到东固时,遇见了十几个白军。敌人问她龙冈有没有共军?共军的大部队开到哪里去了?敌人发现她是伪装哑巴,就狠狠地打她。这时她觉得可以开口了。敌人问她为什么装哑巴?她说怕他们要她带路,她娘病了,要赶回娘家去送草药。敌人说不要她带路,只要她说出共军在哪里。她说龙冈过去五六里那山上就有,村村寨寨满山都是红军。女游击队员任务完成了。
  黄公略如愿以偿,在龙冈将孤军深入的张辉瓒师一举歼灭,十万敌军就如被拦腰斩断的一条蛇一样完蛋。当前线山呼海啸地传来“前头捉了张辉瓒”时,黄公略去叫醒了毛泽东。毛泽东诗词中那句“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就是这样来的。
  天黑了,黄公略点着油灯在地图上寻找着。刚才得知敌公秉藩二十八师将于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到达中洞,而红三军从小水尾一带赶到中洞要到第二天中午。因此必须找出一条捷径,先敌一步占领中洞。出奇兵,关门打狗。这是第二次反“围剿”的第一仗,必须打好。
  这时,毛泽东来了。黄公略立即起身相迎,并急切地说:“报告毛总政委,明天中洞出击,来不及呀!”
  “你是想走小路直插中洞,是不是?我们两个想到一块了。”毛泽东很满意地笑着说。
  “可是,从地图上看,没有小路可通中洞呀!”黄公略说。
  “就是要从没有路中找出一条路来。如果地图上有,早就会被公秉藩控制了。”毛泽东看问题就是不一般。
  “我们去附近找个老表问问怎么样?”黄公略提议。
  “要得,现在就去”。毛泽东就是为这件事来的。
  黄公略和毛泽东来到小水尾附近的村庄。这里有十几户人家, 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冲的两边。警卫员提着马灯,穿过茂密的森林,爬上半山坡,在一座土墙瓦屋前敲开了乐著春大伯的门。乐大伯得知是问从这里到中洞有没有小路可走?就说:
  “有。这条大路的南边,过了三采就有一条小路,西走中洞,北走山坑和观音岩。”
  “大伯,从小路到中洞比走大路近多少?”黄公略问。
  “要近小半天的路!”
  “您老人家走过这条小路吗?”毛泽东和黄公略同时问。
  “走过。那年逃兵役,清早两个官兵追我。我抄小路,他们走大路,我走到中洞,老表才吃早饭,追兵到时,已快中午了。”
  黄公略请乐大伯当向导带路,大伯欣然答应,随即与黄公略、毛泽东一同回军部。
  回到军部,黄公略叫警卫员点燃松明大火,把小屋照得通亮,毛泽东在地图上挥起红铅笔,画出了从东固到中洞的小路,同时对黄公略说:“三军改道,沿这条小路.高速隐蔽前进,先敌占领中洞附近的制高点,关门打狗。”
  在乐大伯的带引下,黄公略率领红三军即刻出发,抄小路火速前进。天亮后,赶到了中洞南一座高山设伏。这里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是个绝好的伏击战场。
  且说公秉藩出发前和出发后,一再得到的侦探消息都是:固坡通往山坑、中洞直达桥头冈、东固岭的这条道路上,没有红军踪迹。于是,放心大胆地上了路。包括作战部队、特务营、师部、四五十匹军马,以及载骡马和运输队在内,拉成五六里长的队伍。
  当公秉藩部后尾全部进入伏击圈时,黄公略一声令下,红三军如高山滚石,压下山去。遇到如此迅猛的突然袭击,敌军全方位地落荒而逃,没有什么抵抗就缴了械。被俘虏的官兵惊呼:“你们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呀?”公秉藩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当了俘虏。不过,他化装冒充营部书记,便宜地得到一块做路费的光洋被释放。
  出奇制胜的这一仗,又让毛泽东诗兴大发。“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的英姿定格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诗篇中。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毛泽东疼爱有加的战将黄公略,竟在此役4个月后牺牲。那是1931年9月,黄公略率部在转移途中突遭敌机扫射,本已隐蔽好了的黄公略,发现后面部队仍在行进,他不顾个人安危。冲出去指挥部队隐蔽,不幸中弹,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毛泽东知道后,非常痛惜,大叹“堪恨大祸从天落”。毛泽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亲自撰写了挽联,对他的一生,作了很高评价: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竞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同时,还建立了公略县、公略亭,成立了公略步兵学校,以资纪念。
  黄公略牺牲后,毛泽东一直很怀念他,挂念他在家乡的妻女。曾多次派人去寻找。最早的一次是毛泽东委托周恩来去找。那是1939年4月,周恩来到衡山南岳游击干部培训班视察。毛泽东知道这里离黄公略家乡不远,便请周恩来去打听。周恩来在这里给黄公略的妻子刘玉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去。刘玉英在娘家收到这封信后,哭得死去活来。一则确知黄公略已经牺牲。二则得知毛泽东、朱德等领导都很惦念她。这封用毛笔写了两张十行纸的信,字字是情。信中说公略为革命作出了牺牲,你们也经受了许多磨难,他和朱毛都深为敬仰。又问生活得怎样,有什么困难,子女是否读书等。刘玉英捧着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读了又哭,哭了又读,把信视为珍宝。
  第二次是1939年10月,在长沙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工作的徐特立到衡阳,徐特立又受毛泽东之托,按周恩来提供的地址,写信并寄路费去,约刘玉英携女儿前来衡阳会面。刘玉英如约而来。本来是准备送她们母女去延安的,得知奶奶舍不得孙女,也就未勉强了。1949年7月中旬,湖南解放前夕,通过地下党找到了刘玉英母女,送来长沙。十二兵团司’令员萧劲光亲自给北京打电话,向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报告喜讯。

标签:借重 黄公略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