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招生简章 > 正文

北京片会: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人力物力财力什么意思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顺义区马坡镇庙卷村:村庄实施“社区化”改造   庙卷村位于顺义新城核心区,全村有224户609人,流动人口500余人。2010年以来,该村以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村政事务自治化、村民服务优质化、村庄治安精细化、村风文明常态化,基本实现了农民和市民同待遇、流动人口和本村居民同服务、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文明同追求、村庄民主管理与城市社区同水平,先后荣获“北京市民主管理示范村”、“北京最美的乡村”、“顺义区文明富裕村”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老百姓生活宽裕、和谐稳定的发展之路。
  ――《村规民约》村民定。2010年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马坡镇按照新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神,对原有村规民约进行自查,将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符合群众利益和意愿、不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群众不满意的条款予以全部清理,广泛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及村民意见,根据反馈建议,将群众拥护、利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范畴,并责成各村进行更新完善。据此,庙卷村召集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全村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制定,最终经全体村民会议讨论通过了《村规民约》。村两委决定变“事后公开”为“全过程公开”,变“死公开”为“活公开”,变“我贴你看”为“我说你问我回答”,变“具体事务领域公开”为“全领域公开”,深层次接受群众监督,促进村政事务公开透明。
  ――管理服务入乡进村。为保证村民就业,村里大力招商引资,壮大村级经济,加快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先后吸引18家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近800个。同时,村里提升福利待遇,让流动人口和村民享受同等待遇。庙卷村为实有人口平等提供的服务有:免费发放计生用品、药品,提供统一的卫生防疫服务;剧场、图书室、健身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免费使用;定期开展法制讲座、技能培训等。村委会还出资为村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减轻农民就医负担。庙卷村将继续扩大公共服务范围,努力让更多的流动人口融入这片热土。
  ――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庙卷村村内各岗亭路口都安装指纹打卡机,要求每两小时巡逻值守组在岗亭间循环打卡考勤,即东门岗亭到南门岗亭打卡,南门岗亭到西门岗亭打卡,以此类推,既增加了巡防密度,又确保了工作站和村内道路上长期有人。同时,村里还建立起村级综治维稳工作中心,村民出入建登记制度,村委会与企业签订村企联管责任书等,方便企业随时将员工情况与村级流管服务站进行沟通。
  ――打造宜居花园村庄。庙卷村先后投资千余万元,完成了安全饮水、污水排放、户厕升级改造工程,村内林木覆盖率已达50%以上,200平方米以上环街绿地公园就有8个,打造起了一个花园式村庄。此外,为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村里还建起了影剧院、体育俱乐部、露天健身广场等。市民学校、图书室、计算机室、洗浴中心、理发室等文体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凡是住在村里的人,日常生活都能做到“足不出村”。
  朝阳区高碑店村:新农村改造惠农模式的典型
  高碑店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东部,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北京城区的东扩,使这里成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随着大量国家和市级重点工程的实施,大量农民土地被征占,产业发展空间被挤占,成了一个“叫农村无农业,称农民无耕地,农转居无工作”的“三无”村。2008年后,高碑店村党总支带领全体村民共同努力,通过挖掘文化,形成了古典家具展销、文化艺术展示和中医医疗服务的产业发展格局,全村经济迅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通过治理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通惠灌渠,完成了商住一体化的高碑店新农村建设工程。高碑店在作为北京市新农村试点的探索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大量社会矛盾,而且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区域整体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进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与社会和谐的良性轨道。
  ――全面落实发展富民。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高碑店通过发展“胡同经济、庭院经济、废墟经济”,把散落在街巷、民居内的几十家销售制作古家具户组织起来,培育出了北京市特色商业街――高碑店古典家具一条街。在此基础上,顺势而为大力发展“传统、传媒、时尚”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引进了中国科举博物馆等一大批传统文化产业项目。完成了传媒产业一期项目建设和时尚文化产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古典家具和传媒文化产业园区被列为区级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园区,“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产业的调整优化,提高了发展质量,推动各项事业朝着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迈进。
  ――着力构建保障安民。通过实施“千人就业行动计划”(每年至少实现1000名失业人员相对稳定就业)、“双六百工程”(实现新增规范就业带保险600人、使600人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就业保障工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成立“爱心超市”、基层残疾人俱乐部、康复工作站,积极解决全乡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建设社区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八大类50多个服务项目。
  ――大力推进文化育民。成立秧歌队、舞蹈队、高跷队、健身队、合唱队、小车会、舞龙队。每年组织开展“五月鲜花”文体活动月、“夏日文化广场”、“金秋艺术节”、“喜迎新春秧歌大赛”等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高碑店村老年高跷和少儿高跷先后走出国门,到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参加北京风情舞动伦敦、悉尼和洛杉矶活动。通过创办文明礼仪大课堂、文体活动大舞台、健康知识大讲堂、百姓民俗故事会,不断加强公共文明建设。以“爱我高碑店”为主题,开展了人文奥运大讲堂,“文明高碑店”原创节目比赛,“爱我高碑店”一日游等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乡域百姓自发地创作了《爱我高碑店》地区之歌,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增强了干部群众的凝聚力。
  ――统筹推进管理塑民。提出“消灭突击,建立长效”的要求,不断完善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五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该乡的科学管理水平。在环境管理方面,率先在高碑店村实行了“定时定点”倒垃圾制度,清理堆物堆料,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改变了农村千百年来的不良生活习惯。投入数千万元,用于环境建设改造,建设了兴隆郊野景观公园。强化科技创安工作,建成地区城市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并投入使用。成立了乡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分中心,建立“六位一体”(司法所、综治办、信访办、派出所、法庭、法律服务所)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群众自发成立老年志愿者服务队、治安巡逻队,维护村内环境和社会治安,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东城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领头羊”
  2003年年底,东城区创造了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以每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当时的25.38平方公里辖区划分成了1593个网格单元,由350名城市管理监督员实施全时段监控。彼时的“网格”,主要是城市管理的工具,着眼于市容的清洁、居民的投诉、对辖区内摊贩的管理、非法小广告的清理等。从2010年起,东城区的“网格化管理”全面升级,网格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管理功能。根据东城区政府的建设目标,“格”还将引入最先进的现代科技,构建一个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格)、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的目标。
  ――合理划分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单元。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异性原则,将全区17 个街道、205个社区划分为589 个社会管理网格。根据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基本情况,将所有网格划分为住宅、商务商业、企事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四种类型;根据社会管理秩序、治安环境状况,将所有网格划分为日常管理、一般防范、重点关注、综合治理四种等级。以网格为单位,围绕社会服务管理的具体工作,逐人、逐地、逐事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做到精确定位、精选定人、精准定责,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零缝隙。
  ――科学构建社会服务管理组织体系。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领导小组和各单位(部门、街道)领导小组。按照将社会管理重心前移、下移的总体要求,对现有社会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搭建“三级平台(即区、街道、社区三级行政体系)、四级服务管理(即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工作体系)”的组织体系。成立“东城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17个街道成立“街道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205个社区社会管理综合工作站与现有的社区服务站合署办公。通过“三级平台、四级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了全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明确了网格单元的社会管理对象、工作职责、办事流程和时效,为精细化管理、零距离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系统优化社会服务管理力量配置。对全区社区工作者、街道干部、公安司法队伍等按网格化服务管理要求进行重新整合与配置,在每个网格内配置了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警员、网格督导员、网格司法员、网格消防员和网格党支部书记“七种力量”。将区域党建、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统战、工会、妇联等工作逐步充实、整合到网格中,形成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机制。构建专群(专业力量与社区群众)结合、条块(职能部门与属地)结合、社群(社会力量与社区群众)结合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格局,实现社会服务管理政策集成、资源集聚、力量集合,发挥“单兵是尖刀、整合是拳头”的工作效果。
  ――全面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按照“党组织建在格上”的原则,把社区党员调整划分到网格中,逐格建立党支部,选举产生支部书记。将社区划分为网格,缩小了工作力量的单位面积,扩大了社区服务的密度,更多居民把精力投入到社区,畅所欲言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形成和谐社区建设的合力。
  形成了“居民议事厅”、“市民论坛”、“开放空间”等多种形式,有效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社区意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全区589个网格中建立了822个网格党组织,建立了“四级体系、两个确保”工作机制,即:构建“区党委―街道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四级党组织网络体系,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确保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网格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确引领全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
  除此之外,完善的“一委三会一站、多元参与共建”的社区治理结构,以社区党委为领导核心,以规范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会议、社区代表会议为手段,以社区服务站为平台,搭建起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平台,建立了网格化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新模式,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治理体系,有效实现了政府管理和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便民服务纳入网格化管理服务。东城区在全区构建“一刻钟生活服务圈”,社区居民步行只要15分钟就可以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享受到买菜、修车、修鞋、文化健身、卫生服务等服务内容。目前,全区162个社区完成了规范化建设工作,10大类60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都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依托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市民中心、区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全区基本形成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商业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政府购买公益服务和居民自助互助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目前,东城区共完成17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建设工作,全区社区商业网点数量达5600个,平均千人拥有社区商业网点数量6个。
  ――积极构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完成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信息系统的研发和上线,为社区综合工作站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每个网格都配备PDA终端,网格管理员可及时将发现的情况分类上报社区和街道并进行处理;梳理29个部门的300多项业务和事项,将每个事项的工作流程都纳入“采集上报―指挥派遣―处置反馈―任务核查―入库评价―结单归档”六步闭环结构;建立7大类、32小类、170项信息、2043项指标的分门别类、种类齐全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的动态化管理,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构建了一个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格)、中间有网(物联网)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规范全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流程,明细各环节工作职责,提高了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服务质量。

标签:物力 财力 投向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