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哲理名言 > 正文

《古风五十九首》中叠字的作用_诗歌中叠字的作用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诗用叠字,始于《诗经?小雅》,“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后世诗人,以此为本,仿其为诗,受用不尽。叠字用于七言诗,实例较多,似较之五言愈易,佳作如杜子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王摩诘“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徐昌谷“开轩历历明星夕,隐几萧萧古木秋”,王敬美“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等。叠字之用,或显悲壮,或见萧散,不免使人究其作用。李白之五言诗《古风五十九首》,叠字运用极多,且作用不尽相同,姑以此为例而探其用。
  关键词:古诗五十九首;叠字;李白;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2-0000-01
  
  顾炎武《日知录》云:“诗用叠字最难。”[1]《卫诗》“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鲔发发,葭?揭揭,庶姜孽孽”;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上述两诗均连用六叠字,顾炎武评其为“复而不厌,赜而不乱”。另有屈原《九章?悲回风》“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轧洋洋之无从兮,驰逶移之焉止;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汜??其前后兮,伴张弛之信期”,连用六叠字,以及宋玉《九辩》“乘精气之搏搏兮,骛诸神之湛湛;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前轻?之锵锵兮,后辎乘之从从;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连用十一叠字。叠字使用最为人称道的,当为宋代李易安的《声声慢》词,《鹤林玉露》言:“李易安词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2]使用叠字,贵在自然,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实则是其作诗之内在标准,“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3]其诗用叠字,亦未因此而损诗味自然。纵观《古风》,叠字近四十处,然每处作用各异,大体可归之三类:一、使诗歌音韵合谐,节奏铿锵;二、有利于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三、展示情节,深化感情。具体而言,分析如下:
  一、 促进诗歌音韵合谐,节奏铿锵
  所谓的音韵合谐,应为一种自然的表现,诗读来自然,方是最佳。音韵合谐,节奏铿锵为音乐用语,叠字于诗歌的这种作用,此时叠字当无实意,更重在语气之表现。《古风五十九首》中,与此相关的例子并不多,其七“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其九“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其十二“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其十八“信任非旧人,年年桥上游”“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其二十三“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其二十八“古来贤圣人,一一谁成功”、其三十“扰扰季叶人,鸡鸣趋四关”、其四十五“去去成白驹,空空山咏场藿”等似可归为此类。上述叠字,更多起到语气助词的作用,可以省二为一,如“年年”“夜夜”“去去”“两两”“双双”等,利于音韵合谐,令人读上去朗朗上口,节奏感较强。并且这些叠字的使用,没有给人不自然的感觉,可以说李白之诗得自然之旨矣。
  二、有利于诗歌情景交融,形象生动
  某些叠字的使用,或可展现内容的背景气氛,或可形象地展示动作状态,或可充当形容词,或可充任拟声词,总之,不论如何,叠字会促进诗的情与景更好地交融,使阅读者感受形象生动之魅力。如其二“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其五“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其七“客有鹤上仙,飞飞凌太清”、其十九“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其二十“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十二首作一首)、其二十二“袅袅桑枯叶,萋萋柳垂荣”、其二十三“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其三十“苍苍三株树,冥目焉能攀”、其三十一“郑容入西关,行行未能已”、其三十五“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其三十九“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其四十一“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其四十六“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其四十九“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其五十四“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翩翩众鸟飞,翱翔在珍木”、其五十七“啁啁亦何辜,六翮掩不挥”等。如“萧萧”“苍苍”“漫漫”“悠悠”等叠字使用,均烘托出诗中所要展现的气氛;如“飞飞”“翩翩”“行行”“飘飘”等均为某种动作叠字,如此使用动作叠字,确实形象生动,令读者具体可感;如“袅袅”“萋萋”“团团”“灼灼”等叠字的运用,均体现出植物不同的生长状态,或茂盛,或凋落;而“啁啁”似鸟类叫声,使诗句极具自然之美。
  三、展示具体情节,深化诗的感情
  《日知录》二十一卷“作诗之旨”:“舜曰:‘诗言志’,此诗之本也;王制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此诗之用也;荀子论《小雅》曰:疾今之政以思往者,其言有文焉,其声有哀焉,此诗之情也。故诗者,王者之迹也,建安以下,洎乎齐梁,所谓辞人之赋丽以淫,而于作诗之旨失之远矣。”[4]可见,诗,归根结底是来表达感情的,那么叠字的运用,根本上来说也应当为此服务。事实上,叠字的三种作用很难绝对地分开,往往具有这种作用的同时也能够行使另外的使命,但为了较为系统、清晰地探究叠字的作用,而如此分门别类。那么,《古风五十九首》中通过叠字展示情节,深化感情的例子,如下:其九“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其十四“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其二十“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其三十“萋萋千金骨,风尘凋素颜”、其三十二“恻恻不忍言,哀歌逮明发”、其五十三“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其五十九“恻恻泣路歧,哀哀悲素丝”“嗟嗟失权容,勤问何所规”。上述叠字用于句中,往往具有感情色彩,“悠悠”“哀哀”“恻恻”“萋萋”“嗟嗟”等都具有悲壮或感叹的感情色彩,因此,此处叠字的使用,可以在感情上引起读者共鸣。
  正如前面所言,叠字的使用贵在自然,上述众多例子也证明了李白之诗“天然去雕饰”的特点。另外,李白以叠字为诗,似较杜甫等更有不同,其将叠字作用的境界扩大了,尤其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叠字与游仙诗的配合为诗歌凭添了一种气魄,是同样用叠字的杜诗等诗中所未能表现出来的,当然这大概与“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的气度有关。总之,李白为诗,飘逸自然,即使在“诗用叠字最难”的情境下,依旧如此。
  叠字的作用,并不仅仅限于上述三类,然大多情况下,可以由上述三种作用概括。另外,上述分类是个人观点,一方之言,难免有误。
  
  
  
  
  
  参考文献:
  [1][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1190页。
  [2][宋]罗大经撰:《鹤林玉露》,中华书局出版,1983年8月第1版,第227页。
  [3][宋]魏庆之编:《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8月第1版,第218页。
  [4][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1167页。摘要:诗用叠字,始于《诗经?小雅》,“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后世诗人,以此为本,仿其为诗,受用不尽。叠字用于七言诗,实例较多,似较之五言愈易,佳作如杜子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王摩诘“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徐昌谷“开轩历历明星夕,隐几萧萧古木秋”,王敬美“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等。叠字之用,或显悲壮,或见萧散,不免使人究其作用。李白之五言诗《古风五十九首》,叠字运用极多,且作用不尽相同,姑以此为例而探其用。
  关键词:古诗五十九首;叠字;李白;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2-0000-01
  
  顾炎武《日知录》云:“诗用叠字最难。”[1]《卫诗》“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鲔发发,葭?揭揭,庶姜孽孽”;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上述两诗均连用六叠字,顾炎武评其为“复而不厌,赜而不乱”。另有屈原《九章?悲回风》“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轧洋洋之无从兮,驰逶移之焉止;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汜??其前后兮,伴张弛之信期”,连用六叠字,以及宋玉《九辩》“乘精气之搏搏兮,骛诸神之湛湛;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前轻?之锵锵兮,后辎乘之从从;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连用十一叠字。叠字使用最为人称道的,当为宋代李易安的《声声慢》词,《鹤林玉露》言:“李易安词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2]使用叠字,贵在自然,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实则是其作诗之内在标准,“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3]其诗用叠字,亦未因此而损诗味自然。纵观《古风》,叠字近四十处,然每处作用各异,大体可归之三类:一、使诗歌音韵合谐,节奏铿锵;二、有利于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三、展示情节,深化感情。具体而言,分析如下:
  一、 促进诗歌音韵合谐,节奏铿锵
  所谓的音韵合谐,应为一种自然的表现,诗读来自然,方是最佳。音韵合谐,节奏铿锵为音乐用语,叠字于诗歌的这种作用,此时叠字当无实意,更重在语气之表现。《古风五十九首》中,与此相关的例子并不多,其七“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其九“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其十二“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其十八“信任非旧人,年年桥上游”“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其二十三“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其二十八“古来贤圣人,一一谁成功”、其三十“扰扰季叶人,鸡鸣趋四关”、其四十五“去去成白驹,空空山咏场藿”等似可归为此类。上述叠字,更多起到语气助词的作用,可以省二为一,如“年年”“夜夜”“去去”“两两”“双双”等,利于音韵合谐,令人读上去朗朗上口,节奏感较强。并且这些叠字的使用,没有给人不自然的感觉,可以说李白之诗得自然之旨矣。
  二、有利于诗歌情景交融,形象生动
  某些叠字的使用,或可展现内容的背景气氛,或可形象地展示动作状态,或可充当形容词,或可充任拟声词,总之,不论如何,叠字会促进诗的情与景更好地交融,使阅读者感受形象生动之魅力。如其二“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其五“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其七“客有鹤上仙,飞飞凌太清”、其十九“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其二十“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十二首作一首)、其二十二“袅袅桑枯叶,萋萋柳垂荣”、其二十三“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其三十“苍苍三株树,冥目焉能攀”、其三十一“郑容入西关,行行未能已”、其三十五“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其三十九“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其四十一“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其四十六“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其四十九“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其五十四“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翩翩众鸟飞,翱翔在珍木”、其五十七“啁啁亦何辜,六翮掩不挥”等。如“萧萧”“苍苍”“漫漫”“悠悠”等叠字使用,均烘托出诗中所要展现的气氛;如“飞飞”“翩翩”“行行”“飘飘”等均为某种动作叠字,如此使用动作叠字,确实形象生动,令读者具体可感;如“袅袅”“萋萋”“团团”“灼灼”等叠字的运用,均体现出植物不同的生长状态,或茂盛,或凋落;而“啁啁”似鸟类叫声,使诗句极具自然之美。
  三、展示具体情节,深化诗的感情
  《日知录》二十一卷“作诗之旨”:“舜曰:‘诗言志’,此诗之本也;王制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此诗之用也;荀子论《小雅》曰:疾今之政以思往者,其言有文焉,其声有哀焉,此诗之情也。故诗者,王者之迹也,建安以下,洎乎齐梁,所谓辞人之赋丽以淫,而于作诗之旨失之远矣。”[4]可见,诗,归根结底是来表达感情的,那么叠字的运用,根本上来说也应当为此服务。事实上,叠字的三种作用很难绝对地分开,往往具有这种作用的同时也能够行使另外的使命,但为了较为系统、清晰地探究叠字的作用,而如此分门别类。那么,《古风五十九首》中通过叠字展示情节,深化感情的例子,如下:其九“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其十四“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其二十“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其三十“萋萋千金骨,风尘凋素颜”、其三十二“恻恻不忍言,哀歌逮明发”、其五十三“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其五十九“恻恻泣路歧,哀哀悲素丝”“嗟嗟失权容,勤问何所规”。上述叠字用于句中,往往具有感情色彩,“悠悠”“哀哀”“恻恻”“萋萋”“嗟嗟”等都具有悲壮或感叹的感情色彩,因此,此处叠字的使用,可以在感情上引起读者共鸣。
  正如前面所言,叠字的使用贵在自然,上述众多例子也证明了李白之诗“天然去雕饰”的特点。另外,李白以叠字为诗,似较杜甫等更有不同,其将叠字作用的境界扩大了,尤其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叠字与游仙诗的配合为诗歌凭添了一种气魄,是同样用叠字的杜诗等诗中所未能表现出来的,当然这大概与“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的气度有关。总之,李白为诗,飘逸自然,即使在“诗用叠字最难”的情境下,依旧如此。
  叠字的作用,并不仅仅限于上述三类,然大多情况下,可以由上述三种作用概括。另外,上述分类是个人观点,一方之言,难免有误。
  
  参考文献:
  [1][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1190页。
  [2][宋]罗大经撰:《鹤林玉露》,中华书局出版,1983年8月第1版,第227页。
  [3][宋]魏庆之编:《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8月第1版,第218页。
  [4][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1167页。

标签:叠字 古风 作用 五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