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证明书 > 正文

[浅谈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素质教育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一个国家和民族注重于发展教育事业,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造就于国于民有利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人民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加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本文拟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方面作思考。
  【关键词】历史教学 品德修养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072-01
  
  一 借助历史教学平台,重点强化素质教育
  事实证明,历史学科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许多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历史教学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历史能启迪人的智慧,丰富的历史知识能够教人以古知今,以古鉴今,能够提高人们对周围事物以至整个社会的洞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中学历史课文介绍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道德形象,学生能从中获得大量健康、高尚、美好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历史教学能在青少年心目中形成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反差,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是非标准,这将直接影响他们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历史也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曾经发生过无数催人泪下的爱国故事,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价值取向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当代青少年树立了如何选择人生的光辉榜样。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品德教育在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中具有鲜明的实践和评价意义。
  二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先进思想航向
  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表明,历史课堂以传授和记忆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完全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应把重点放在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事件的发生对以后历史发展的影响等问题上,即透过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本质联系。历史教学要联系现实,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联系国内外形势,联系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新生事物,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要谈古论今,赋予古老的历史以时代气息和现实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才能真正发挥历史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要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引导先进思想航向为主要任务。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道德占主体的前提下,尚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道德观念和行为存在,人们的道德境界亦五花八门。由于多种经济成分、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并存,决定了社会道德关系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帮助学生批判和克服现实生活中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中学历史教学的道德教育要面对这种困难和挑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 挖掘历史道德精神,树立正确品德观念
  新时期的历史教学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把被动接受“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也就是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不断爆发思维的火花,置疑、释疑,并能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程度就越高,对学生的潜能开发程度也越高,越有利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特征,势必导致教师中心论,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把传统的单一讲授方法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学成为师生合作过程。学生思想情感的激发,不但需要教师本人在教学中倾注个人情感,而且要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建立起双向交流。中学生处在青少年发育时期,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外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对青少年品德特点的研究成果表明,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品德正在外部和内部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其中少年期处在内部矛盾的状态,虽已初步具备伦理道德的特征,但又不成熟、不稳定,具有较大程度的动荡性。中学生品德趋向成熟,进入以自律为形式、奠定道德准则、运用信念调节行为的品德成熟期。因此对中学生加强品德教育至关重要,而中学历史教学应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
  四 着力培养爱国热情,积极倡导奋斗精神
  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手段。爱国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这是中华民族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纽带。爱国的观念在历史中形成,也需要历史认识来巩固。中学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大量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生动材料。以中国历史而言,我国是人才辈出的国度,不同历史时代的杰出人物以不同的风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和优良的道德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他们在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成为炎黄子孙继续奋进的巨大动力。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在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教学也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史学对人生的启示在于激扬人的真、善、美,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理想观、历史观,使人成为品德高尚、乐观进取的人。
  五 结束语
  中学历史思想教育内容与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内容是一致的。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好好学习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和展望未来。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德育思想,倡导勇敢奋进的拼搏精神,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应该是历史学科的优势。让历史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王以富〕

标签:浅谈 素质教育 渗透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