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证明书 > 正文

美国最高法院法官【美国导演的“经济失衡”】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历史上的五次失衡和当今社会失衡的原因,从而总结出失衡的一般规律,发现当今社会失衡的主要原因及特点,更深层次的去探究美国主导这次经济失衡的原因与目的,同时提醒中国做好一切准备和措施,来应对美国的阴谋,防止中国走上俄罗斯、日本经济衰退的老路。
  关键词:经济失衡 美国主导 历史角度 暗算 中国的选择
  
  一、引言
  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经济失衡可以被定义为对一般均衡的一种偏离或者背离,首先,经济失衡指的是一种由供求不平衡而造成的市场无法出清的状态:其次,从长期来看,经济失衡又意味着动态的不平衡,即在经济体系中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并且是具有持久性的打破经济趋于平衡的力量。
  世界经济失衡问题自提出以来,全球经济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日益加剧的世界经济的失衡,虽然失衡的经济面临崩盘的危险,但是世界经济在过去的几年中的高速增长让我们大家也大跌眼睛,因此“失衡并增长着”成为当今世界经济金融最令人迷惑难解的现象。
  二、历史上的经济失衡
  ①1870-1914年间的全球化过程中, 私人资本从当时世界上的西欧国家, 流向美国、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 投资建设基础设施, 引起了长期贸易失衡。虽然很多人直观上会认为对外投资是因为收益率高, 但研究表明当时内外投资收益率差别不大,所以第一次全球化产生的经常账户失衡很难得到明确的解释,但是1914年之前的世界经济失衡有很强的持久性。
  ②1926年,世界主要国家采用了金汇兑本位制,即美国、法国持有黄金,世界上其他国家外汇储备以美元、英镑、法郎的形式持有。当一个国家发生逆差时,可以用外汇储备和黄金来平衡。1929年经济大萧条让金汇兑本位破产了,二战期间,交战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国、法国、德国经常账户顺差,而英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占其GDP的4%,并且美国和法国限制黄金流出和价格调整,让英国独自承担了巨大的通货紧缩的压力。
  ③二战后,世界建立了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即布雷顿森林体系,采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和国际支付手段。在1959-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得到了很好的运行,美国保持长期的经常账户顺差,对外进行了大量投资。同时,欧洲国家和日本像二战前的美国和法国一样,保持真实汇率低估,促进出口,拉动本国经济发展,积累越来越多的美元。由于日本拥有的大量可以兑换成黄金的美元“悬突额”越来越高,促使美国实行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引起了美国GDP的0.5%的逆差,在特里芬两难作用下,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④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世界主要国家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政府用行政手段稳定外汇市场和平衡汇率。BORDER认为七十年代后期美国利用通货膨胀阻止产出萎缩和失业,导致了1977-1979年的GDP的0.8%的逆差,而德国和日本拥有大量顺差,大量资本出逃美国,同时欧洲经济衰退,石油价格上升,最后导致美元急剧贬值。
  ⑤1978年牙买加体系建立起来,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的平价基础,以美元为首的多种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实行汇率制度多样化。牙买加体系建立之初的美国八十年代也是经历了大的逆差,当时政府赤字,家庭储蓄率又很低。80年代前半期开始扩大,于1987年达到顶点,经常账户逆差占当年GDP的3.4%。随后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趋势逆转,并于1991年实现了0.8%的轻微顺差(当年其他国家因海湾战争对美国有过上千亿美元的一次性支付)。EWARDS(2004)认为1987-1991年的逆差调整是通过美元的贬值实现的,在逆差下降的两年前,也就是1985年第二季度,美元贬值了40%。逆差下降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人们普遍担心的“硬着陆”没有发生。
  ⑥进入21世纪后失衡主要来自于亚洲,顺差国主要是新兴国家,亚洲国家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格局,在过去10年中,除了美国,世界高收入经济体并未出现比较快速的经济增长,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6.7%)以及南亚的各个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年增长5.5%)。这样的增长速度已经使得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赶上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体;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以及南亚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领军人物是中国和印度,中国和印度的产出均要占到其各自所在地区的70%以上。
   其次是世界贸易格局的演变:同样在过去的10年里,贸易增长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世界商品贸易占GDP的比重在1990年时为33%,但是到了2003年贸易占GDP比重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到了42%的水平。然而值得强调的是,世界贸易发展也不平衡,在上述时间内,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幅为21%。而同期内高收入经济体的贸易增幅仅为6%。特别是中国,表现尤为突出,她在全球市场中继续挺进,并把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贸易额提高了5%,把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提高了20%,不仅如此,在1980年时,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大都是初级产品,但是在过去15年中,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额的大幅增长则主要来自制成品的出口。从统计数据来看,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在高收入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国进口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从1993年的41%增加到2003年的53%,在中等收入各国中所占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51%增加到67%。世界贸易格局的这种变化反过来又会造成世界生产格局的变化而使原有的平衡格局被打破。
  三、美国―有预谋的“经济失衡”
  ●真失衡还是有所企图
  纵观当今世界失衡与历史上的几次失衡最大的不同点是贸易逆差规模大和持续时间长,虽然一战前失衡规模也不小,持续时间很长,但是在金本位条件下,失衡可以通过市场自动调节,在后来的金汇兑本位和牙买加体系下,全球金融市场越发失衡调整的手段越多样化,同时一旦失衡,破坏也越大。
  从最近的失衡可以看出,只要世界上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并存,就会引起失衡,早期是英国与美洲国家之间,后来是美国与日本、欧洲之间,现在是美国与东亚新兴国家之间。而现在的中国在世界贸易发展中的突出表现,已经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贸易和生产大国。因此中国与美国在经济失衡方面的摩擦和对立也变的日益明显。
  就在08年,9月初期美国政府被迫承诺接管美国两家政府支持的最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紧接着,掀起金融大海啸,9月15日,美国第五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同时,美林证券也被出售给美国银行。半年来美国的五大投行就剩下摩根斯坦利和摩根大通还在苦苦支撑,寻求新的出路。接着美国政府又援助美国最大保险公司AIG850亿美元紧急贷款,防止其破产波及到美国的产业界和社会保障领域,从而引起美国社会更大的动荡。在这些局势下,美国监管当局不得不承认自己遭遇到了最大的“认知风险”,美国经济终于开始崩盘了,拉动世界的火车头终于要停止了。世界各国都纷纷呼吁应该采取措施,相互协作,消除这种失衡所带来的危机,于是美国政府作为最大的受害者,“顺应”这股“呼声”开出了药方,随之而来的就是放任美元的阴跌以及提高市场准入标准来削减经常项目赤字,当然同时也要求中国负担起“国际责任”一起救世,要求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控制对美国出口、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本国金融服务业市场等的重大一系列举措。
  从这一系列的现象看去,美国的金融霸权似乎正在逐渐的瓦解,仿佛西日的美元霸权正在摇摇欲坠,难道美国真的已经不在是昔日的世界经济强国了吗?美国有没有可能妄图通过经济失衡这样一个借口来左右中国的发展,把中国拖入一个崩溃的边缘呢?甚至想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再次左右世界经济的发展呢?
  有必要强调的是,当前国际主流经济学界基本上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主导的,美国政府也就相应具有控制主流经济学界话语权的实力。也就是说经济是否真的失衡,是由美国来下的结论。
  而且我们是否注意到,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已经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也就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现在通行的国际收支统计标准依然停留在工业化时代里,即经常账户只反映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对于知识、创新以及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进出口却忽略不记。这种类型经济提的经济增长更多的表现在知识、创新和人力资本等无形投资的增长上。如果将美国的知识出口收益纳入国际收支统计范围,美国根本就没有经常账户赤字,而是有着6000多亿元美元的对外债权。
  再回顾历史,历史上的美国在冷战时期对苏联发动全方位经济颠覆战,用一把“看不见的刀”砍倒了拥有超强军事实力的苏联(那个虚无飘渺的“星球大战计划”曾经把苏联领导人迷的神魂颠倒,进而将其国民经济拖入崩溃边缘)、而对野心勃勃欲“收购美国”的日本,精心策划金融打击,使得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谷,这样的事件也才过去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
  有必要提醒我们自己的是,如果把世界经济体系比作一个多维坐标系的话,当前在多个坐标平面上,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与曾经作为美国国际政治安全领域主要对手的苏联以及经济领域主要对手的日本都已经出现了“重合点”。
  ●美国高喊经济失衡的企图和目的
  那么美国叫嚷着失衡的动机就不是那么的单纯了,那他们的目的或者企图是什么呢?
  第一,当今的美国正在为自己正在享用的“现代经济史上最大的免费午餐”寻找借口。华民(2006)用二阶段博弈模型和世界IS/LM曲线分析了当今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他认为在二阶段博弈模型中, 美国能够从它的贸易伙伴国家中低价融资, 所以美国才会肆无忌惮的通过贸易逆差为本国谋求好处。在当前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格局中,美国以低廉的印制成本大量印制美元,不仅享受巨额的铸币税收益,而且石油出口国和东亚新兴经济体又在用向美国消费者提供商品获得的美元,购买收益率只有4%左右的美国国债来为美国提供低成本融资。然后,美国政府再通过减税把国债融资转给美国老百姓投资美国企业股票,美国企业也同时通过向海外发行股票直接获得外国融资。最后,美国大企业用这些海外资金进行产品研发、海外投资来获得巨额收益(注:美国股市平均回报率为12%,企业海外投资收益率超过10%),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06年美国财富500强企业赢利达78 50 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海外收入。同时美国还有“资格”继续装成经济失衡的“受害者”,对其他国家横加指摘。
  第二,为本国推行弱势美元政策和构筑贸易壁垒“卸载”国际责任。一方面,美国将本国消费者透支未来式的过度消费导致的贸易逆差归咎于其他国家出口过度,进而指责其他国家通过高估本币币值对美国进行不公平贸易。另一方面堂而皇之地放任本币贬值,通过贬值来提高本国商品在海外的竞争力,并借机向其他国家转嫁其国家亏损(注:美国外债大部分以外币计价,其他国家又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和美元有价资产,因此美元贬值使得美国获取双重利润)。
  第三,配合华尔街从中国牟利。一向以追逐利润为目标的华尔街金融精英们应该是提高全球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前景的预期的,此刻却卖力炒作“世界经济失衡”以唱空全球经济,华尔街大投行先购买各种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来远期做多人民币,然后借助世界经济失衡配合美国政府“提醒”中国:正是由于人民币被人为低估才导致中国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失控,所以中国应该通过放宽对资本市场的管控,尤其是汇率的控制来实现经济内外平衡。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华尔街金融资本则可立即获利抽逃,如果升值缓慢,则继续热炒中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一边耐心等待人民币升值到某一临界点,最后撤离中国。
  第四,防范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美国通过遏阻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来减弱对其霸权的战略竞争压力是一贯的战略目标。其实质就是要求中国分担世界经济调整和美元贬值的成本,将这份沉甸甸的“国际责任”转嫁给中国。
  四、中国面临的选择和挑战
  我们有必要及时总结国际经验教训,并前瞻性地制订应对措施。
  对内,首先应从实际国情出发,采取更多地依靠内需和减少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在继续工业化的前提下加快城市化的发展,转变中国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因为只有加快城市化发展才能创造出充足的内需, 并导致资源的集约化使用, 进而引导中国经济走上主要依靠内需和资源集约化消耗的经济增长道路。
  其次,保证我们自己金融体系的稳定。目前关键就是要保证消费者对金融体系稳定的信心,坚决避免不必要的挤兑风潮导致本来完全能够维持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倒闭。这就需要政府充分迅速地掌握由于持有美国金融机构的债权和股权资产而暴露的风险敞口状况(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华安基金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牵连)。必要的时候,对一些影响较大的金融机构注入资金,以保证市场的信心,而避免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负面传染效应。当然,迫不得已的话,甚至可以学习美国对问题机构的处理方法,即导入有效的破产和重组方式。
  对外,首先中国资本走出去既要谨慎也要抓住机会,虽然前一个阶段,海外投资的业绩十分糟糕,那是因为我们的经验不足和对美国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欠缺,现当我们有了血的教训以后,就不能产生畏惧的心理,而要看作是一次宝贵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对资源型和核心技术拥有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这里还要注意的是和美国监管部门的巧妙周旋,不能因为现在它们流动性的短缺,而不得已容许我们进场救市(比如,工商银行纽约分行的成立,大摩和中投正在洽谈收购的事宜等),但到市场企稳之后,却又拿出国资背景的理由,阻碍我们扩大收益的再投资行为!如果不能排出那样的操作风险,那我们目前的海外抄底就真的会成为只是为美国不负责任的金融创新业务的损失而单纯地买单。
  最重要的,人民币要抓住时机“国际化”,在“纸币本位”的时代,拥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债务国比没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债权国更为有利,(由于管理外汇财富能力的有限,所以,大多数都采取了间接投资的“保守”方法,最后,因为自己的无知,本以为“低收益”的资产风险会最小,结果却承担了资不抵债的高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猛烈冲击。两房债券的巨额损失,造成国家主权基金的投资迷茫)这就是美国次贷风波给中国这个制造大国上的最深刻的一课!当然,我们要考虑自己的国情,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像泰国那样,金融市场的过快、过早开放把自己引入了金融危机的深渊。但是,我们可以先发展美元的离岸业务,因为亚洲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外汇储备,这么庞大的美元资产如果能够重起炉灶,在中国市场进行投资保值交易,那么,对我们的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都带来不可低估的作用。另外,中国经济的规模不断做大,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中国的强大和人民币的不断坚挺,这些伙伴国家的经济主体越来越愿意持有人民币和用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来保值,因此,中国政府在这些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对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当时机成熟(主要是外向型产业结构的转型成功之时),再来让人民币汇率完全走向市场化,让人民币成为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于是,借此机会,真正完成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所有义务和环境建设。那时,中国人的经济命运就真正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参考文献:
  [1] 刘钻石.从厉史角度看企界经济失衡:文献综述[A].亚太经济.2007,6
  [2] 华民.世界经济失衡: 概念、成因与中国的选择[A].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1.
  [3] 刘镭.美式暗算的世界经济失衡[A].科学决策月刊.2007,6
  [4]孙力坚.美国“金融大海啸”暴露世界经济[A].对外经贸实物网站.https://www.省略/bkdd.asp?id=833,2008.10
  [5]世界银行. 05 /世界发展指标[M ]. 北京: 中国财政出版社, 2005.
  [6]世界银行. 05 /世界发展指标[M ]. 北京: 中国财政出版社, 2005:319.
  [7]华民.全球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及中国的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3).
  
  (责任编辑:张彬)

标签:美国 失衡 导演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