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证明书 > 正文

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

时间:2019-02-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国诗歌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与时俱进的永恒命题。传承与发展又是辩证的统一体,不同的文学样式,其传承和发展的侧重点和具体内涵又各有不同。溯源于《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元曲的中国古体诗,传承是其与生俱来的天性;而由于传统思维的惯性,古体诗的发展相比之下则显得有待加强。在传承的基础上求发展,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是古体诗的生机与活力所在。
  明清之际的画家石涛说过:“笔墨当随时代。”唐代诗人白居易更是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南朝梁史学家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中则说:“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这些古往今来的至理名言,大家已熟记于心。在这里,我想转引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在1955年台湾诗人节上强调的两点意见:“一、发扬时代精神,二、便利大众欣赏。”他说:“盖违乎时代者必被时代抛弃,远乎大众者必为大众冷落。再进一步言之,此时代应为创造之时代。伟大的创造,必在伟大的时代产生。……此时之诗,非少数者悠闲之文艺,而应为大众立心立命之文艺。”可见,在诗词要适应时代、深入生活、走向大众这一基点上,一切开明智慧的文化贤哲,都是能够达成共识的。
  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其基本的创作原则就是马凯同志所总结概括的“求正容变”。即认真传承先贤们在长期诗歌创作过程中,经过千锤百炼后形成的“黄金格律”,同时又要在内容与形式上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些基本原则,已逐步成为广大诗友们的共识。
  一位哲人说得好,一个实际步骤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为什么”要注入时代精神的问题,在理论上已经论证得比较充分;“怎么样”注入时代精神的问题,还要在实践中艰辛探索。
  本文试图主要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就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问题,谈点愚人管见,作为引玉之砖。毋庸讳言,作为诗词业余爱好者,尽管在诗词理论与诗词佳作的研究上缺乏系统性,在诗词创作实践上带有盲目性,但中国自古就有“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古训。因此,用文学艺术的解剖刀剖析一下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不管得失与否,都愿求教于方家。
  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从宏观把握上来讲,以下六点是必须注意的:
  一,直面时代题材
  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最根本的是直面时代题材,在内容上贴近时代。时代题材涉及到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面非常广博。既有伟大事变,重大事件,也有党策国计,人意民生;既有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也有人民甘苦,喜怒哀乐……可谓包罗万象,林林总总。直面时代万象,如何选取题材,是每个诗人的创作自由。大江东去,小桥流水,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兴、观、群、怨,都可以出好诗出佳句。不过,著名诗评家李元洛教授的一番话还是发人深思:“时代精神是一代诗歌交响乐的主奏曲,短笛、长号、提琴、大鼓等各种乐器,尽可各尽所长。有了主奏曲,音色和音域不同的文章,就可汇成壮丽动人的大合唱。”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更是明确指出:“文学创作只有汇入时代主流,才会有广阔的前途,才能锻造出传世之作。”“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写史,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言。”我想,直面时代主流,应是直面时代题材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作为中华诗词学会的一名工作人员,为了推动中华诗词事业的真正振兴与繁荣,我们不仅在讲话和文章中大力倡导直面时代主流,创作主旋律的作品,而且努力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大胆探索。特别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出身的诗词业余爱好者,在诗词创作上也是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你写你的,我写我的,扬长避短,争取胜利。例如,卿卿我我的柔情诗,自顾自盼的自怜诗,品茶饮酒的悠闲诗,吟风弄月的才情诗,不是自己的性格所好。便像田忌赛马一样,甘心输掉这一局。但我尊重诗友们的创作自由,而且上述各类诗作中,也不乏时代气息和成功范例。然而在自己阅历、视野、境界、洞察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上,也有相对的优长。这些优长用到诗词创作上,便可力攻重点,勇闯难关。
  例如宽正面、大纵深、全景式描写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是词家创作的大忌。但出奇制胜的战术,又是兵家所长。“98抗洪”曾是中华民族伟大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98抗洪”的主要策划者和把关人,我参加了这一伟大事件宣传报道的全过程。自己的思想时时为伟大的“’98抗洪精神”所感染、所冲动。于是便萌发用诗词艺术形式反映这一伟大事件的想法。经过几易其稿,推出了《念奴娇?戊寅抗洪》:
  天河堤决,雨狂泻,恰似苍穹开裂。松嫩长江齐肆虐,洪浪排空卷雪。财产漂零,生灵没顶,万物遭吞灭。戊寅华夏,惊涛呼唤豪杰。灾情急点雄兵,海空兼陆路,风驰云掣。统帅亲征,挥巨手,将士争伏蛟孽。众志成城,军民凭血肉,筑墙如铁。丰碑青史,功垂多少英烈。
  拙作发表后,受到了不少诗人词家的鼓励。同时,对“南国抗冰雪”、“汶川抗震”、“玉树抗震”等重大事件,我也都及时有诗作发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主旋律题材的诗词创作上,马凯同志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的繁忙之身,在紧张繁忙的政务之余,潜心创作了大量反映中国历史进程的主旋律作品。尤其是他在指挥抗灾的前线,先后创作了《抗洪十首》、《抗雪十首》、《抗震十首》等组诗,情感天地,气壮山河,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是主旋律诗词作品的突出代表。
  再如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展示中国人民志气、勇气、胆气、豪气,奠定新中国生存基础的一场决定性战争。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六十周年之际,如何写出深刻反映这场伟大战争的诗作,也曾困惑我多日。后来,我就抓住了抗美援朝最本质的两点:一是敢于向强大敌人叫板“亮剑”的英雄气概,二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拼命精神。据此,写出了《采桑子?抗美援朝战争(六十周年纪念)》:
  国门战火催征号,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敢向魔王亮刺刀。相逢狭路争拼死,势比天高。势比天高,虎豹豺狼颤栗嚎。
  这首词在《解放军报》和《中华诗词》杂志等报刊发表后,许多首长、将军、诗家、吟友对我鼓励说,这首词写得好,抓住了抗美援朝最本质的特点,起到了滴水见太阳的效果。
  同时要指出的是关注时代题材离不开关注,民生这一重大现实。首届华夏诗词奖一等奖作品中李成瑞老师和伏家芬老师的两首长篇古风《千人断指叹》和《米菩萨歌》,堪称当代关注民生的代表之作,不少反映农民工题材的诗词作品,也都是关注民生的精品力作,大家都比较熟悉,原诗不再抄录。
  二、升华时代意象
  诗是文学中的文学。诗词靠意象的艺术冲 击力来教育人、感染人、娱悦人。空洞的说教和标语口号不是诗。一个时代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特有意象。原始时代只有象声的劳动号子;农耕时代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象。而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又都有其独特的意象。这就要靠诗家去观察、去发掘、去提炼、去升华。
  例如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是信息化时代我现代化人民军队武器装备和军容军威的闪光亮相。我的《七律?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感怀》,就是一组现代化人民军队的时代意象:
  举世凝眸望北京,长安街上走蛟龙。
  铁流奔进风雷动,热血沸腾豪气冲。
  陆海军容威震虎,空天兵阵势吞虹。
  金戈交响狂飙曲,一往无前正步中。
  首句“举世凝眸望北京”,只有在电视现场直播的特有时代条件下,才能产生“举世凝眸”的时代意象。紧接着“长安街上走蛟龙”,则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龙”的威猛意象,用一个“走”字,链接到新时代的长安街上,就别有韵致。后面“铁流奔进”展示了装备方队的浩然气势,“热血沸腾”表现出徒步方队的壮志豪情。“陆海军容”和“空天兵阵”则展示的是陆海空天四维一体的现代化军种构成意象。尾句又借用了毛泽东同志“狂飙为我从天落”的豪迈诗意,金戈铁马的交响乐,谱就的是所向无敌、横扫一切的现代狂飙曲。最后用双关语的“正步中”,既展示阅兵方队通过天安门的正步雄姿,又寓意人民军队永远沿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前进。许多诗家鼓励我说:这才是将军笔下的现代化大阅兵气象。
  三,抒发时代情感
  古代诗论家一致强调,诗写性情,以真切为要,以有我为高。凡作诗,写景易,写情难。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剿袭敷衍之弊大。文章当出自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由此可见,诗要抒发感情,要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要抒发诗人自己所处时代的情感。不可强装古人所愁,效颦古人之叹。
  我在《七律?送次子鹏飞初出国门赴任武官助理》一诗中,抒发的就是身为老军人的父亲送军校毕业的儿子临危受命、初出国门的真实情感。儿子作为国际关系学院毕业不久的优秀年轻军事外交官,首次出国任职不是担任秘书而是担任武官助理,说明是组织上对他的器重;而他要去任职的国度,又是当时战云密布的伊朗,这又是组织上对他的考验。父亲作为戎马一生的职业军人,此时传达给儿子的情感只能是鼓舞、激励,这既是艺术的真实,也是生活的真实,或者说,这是这对父子时代情感的真实写照:
  业就学成男子汉,戎衣使者外交官。
  征人路上多风雨,志士心头少困难。
  智勇光开千里目,德才翼展九重天。
  双肩尽负军国事,赤胆忠心稳步前。
  首先强调儿子是个男子汉,是学成业就的男子汉,应该顶天立地,同时,又是戎衣使者外交官。然后指出“征人路上多风雨”,就是说,你选择了从军这条路,就要有多风雨的思想准备,要风雨兼程步人生;接着强调“志士心头少困难”,鼓励儿子要作有志之士,要藐视前进路上的困难。进而从人生价值取向上,教育儿子要靠智勇建业,要凭德才立身。当然,怜子言何不丈夫。作为父亲对儿子安危的关心与嘱托,只体现在最后一句的一个字上,即“稳”字。告诫儿子,作为军事外交官,出国之后,双肩担负的都是军队和国家的大事,要赤胆忠心报效国家,但处事一定要稳妥,不要盲目、鲁莽行事,这样才能既不辱使命,又保证安全。如果说,送次子初出国门抒的是家人的时代情感,那么,《长相思?颂小平》抒的则是国人的时代情感:
  五星红,紫荆红,归祖十年百业兴。港人谢小平。正航程,引航程,两制一国富路通。世人颂小平。
  由于“归祖十年百业兴”的生动现实,所以港人感谢小平;由于“两制一国富路通”的成功实践,所以国人赞颂小平。
  时代感情折射出的是时代生活的万花筒,决不只是主旋律的豪言壮语,而是多样化的心境感悟。其中,有国情、家情、亲情、友情,有壮志豪情,也有蜜意柔情……特别爱情,作为文艺创作的常青藤,更是新的时代必不可少的情感内容。由于这类题材精品力作很多,不再赘述。
  四、活用时代语言
  一个时代的语言,是这个时代内涵的表征和时代精神的外在表现。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还要注意灵活运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时代语言。例如打工、打的、手机、网友等,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时代语言。这方面的佳作丽句已不乏其例。但政治性、政策性的语言,在诗词创作运用上,还是一个难点。因为运用不好,就会和标语口号混为一谈,而有些重大题材,又难以完全避开一些政治性、政策性的时代用语。本人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大胆的探索。试举两例: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我应约写了首《七律?辛亥百年中山礼赞》。用一首七言律诗56个字,高度概括孙中山波澜壮阔的一生,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提倡“天下为公”,提出“三民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特别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些时代用语的要素如果不体现进去,就很难像是孙中山。如果大胆尝试,就要冒标语口号的风险。经过潜心创作,我推出了如下诗稿:
  革命先行醒域中,会盟天下志为公。
  三民确立兴华甸,一制推翻倡大同。
  反帝反封光社稷,联俄联共助农工。
  百年遗训箴言在,两岸连心架彩虹。
  辛亥革命100周年诗联大赛组织者和一些当代诗词大家都给予了热情鼓励。
  再如《卜算子?拜谒马克思墓》:
  肃立导师前,谒墓心湖卷。世纪风雷荡五洲,真理光辉闪。前进有波折,规律终难变。接力长征永创新,重在谋发展。
  著名将军诗人、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黎上将这样评价说:就连坚定理想信念这一深刻的思想理论问题,他也能够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并诠释得入木传神。象《卜算子?拜谒马克思墓》,短短44个字,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灵魂真谛的解释,不亚于几篇大块的理论文章。
  五、反映时代气息
  时代气息指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特点的情趣和风格,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因此,要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还必须广泛反映多样化的时代气息。
  2005年10月、2009年5月、2011年10月,我先后参加第一、二、三届中国诗歌节,分别留下了几首诗作,应该说诗中体现了当代文学艺术领域的时代气息。
  诗友间的唱酬和答,是体现时代气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不同时代的诗友唱和,都会折射出他们所处时代的不同气息。试举一例:我的一个诗友是当代著名诗人,他赠我一首七律《人日桃花涧》:
  白虎来当值岁神,桃花例放一番新。
  难为斯世能容我,未必当初要识人。
  高树已谙风冷淡,曲江还忆月清纯。
  仙源或在青峰侧,只是如今懒问津。
  这首诗写得很美,而且深刻表达了诗家对世事人情的独家感悟。我要唱和诗友的这首七律,除了传统诗词的格律要求和诗词唱和的艺术范式必须遵循之外,还必须表达出体现我的 个性特质的人生感悟。而这种人生感悟,就是对我的为人处世哲学时代气息的一种折射。我步原玉奉和的诗作是这样写的:
  乘风驭虎觅花神,桃蕾村姑粉面新。
  世态炎凉何碍我,山容深浅自宜人。
  晴空一抹轻云淡,古国千秋正气纯。
  忘却忧烦即仙界,不愁前路有迷津。
  我作为一名久历风波气自平的老同志,认为不要把世态炎凉看得太重,山容深浅都是很宜人的。进而,指出忘却忧烦即仙界,不愁前路有迷津。从而在诗作的唱和中,交流了人生感悟,体现出一种豁达、坦然的人生态度和盛世怡情的时代气息。
  对访古览胜一类诗作中的时代气息,往往以诗作中所流露的诗家的历史观为表征的。例如,我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参观了相传为“青冢”的昭君墓。了解到历代文人对王昭君自愿出嫁远入匈奴的真实目的争论不休。其中中共一大代表、共和国开国元勋董必武的《谒昭君墓》诗碑,智高一筹。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经过精心构思,我创作了一首《一剪梅?昭君墓》:
  青冢黄昏暮色新。拜了贤人,散了游人。独留浩气荡乾坤。一缕香魂,千古昭君。落雁花容过塞门。胡汉和亲,绥靖边尘。琵琶声里唱德馨。众议弦音,谁解弦音?
  其中,“独留浩气荡乾坤。一缕香魂,千古昭君。”“胡汉和亲,绥靖边尘”等,是对昭君出塞历史意义的充分肯定。而结尾“众议弦音,谁解弦音?”又是对董老《谒昭君墓》诗意的异曲同工的唱和。此中折射的,都是我们所处时代的气息和唯物主义历史观。
  六、描绘时代画卷
  有人认为古体诗词就是诗人圈子里的自娱自乐、自思自叹,难以汇入时代洪流,难以描绘时代画卷。这话只能是说对了一部分,在古体诗词中,上述类型的诗作确实存在。但由于局外人缺乏对古体诗词当前创作全貌的研究与了解,出现认识上的片面性也再所难免。事实上,每逢遇到重大的现实题材,中华诗词学会和全国各级诗词组织,都身体力行地进行诗词创作,用传统诗词艺术形式,一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言。
  我这里所说的描绘时代画卷,着重想从诗词艺术层面来讲。为改革开放后生机勃勃的中华大地画幅时代画卷,我尝试创作了一组词作:《沁园春?四季画屏》。全篇没有半点政治术语,没有一句标语口号,全部将改革开放后中华大地四季美景与各类物象,升华为生命的意象符号。正如著名诗评家张同吾所说:“他的《沁园春?四季画屏》,又可视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宇宙图像,是人类向往的生命之歌。春之众草蓬茸,夏之万物蒸腾,秋之海碧江澄,冬之雪裹冰封,都显现出不同的色调,而又同样鲜活的生命形态,都涌动着生生不息的力量,真正体现了诗歌超越历史的暂时性而走向哲学的永恒。”现不妨列举如下:
  沁园春?四季画屏
  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余登高远望,观改革开放后的中华大地,蓝天丽日,林茂粮丰。遂思绪奔涌,勾勒出一幅锦绣山川景物的“四季画屏”,献给伟大的祖国。
  春
  残雪消融,原野酥松,万物复生。有嫩芽初露,幼苗破土;南风缕缕,溪水淙淙。桃蕾涂红,柳丝染翠,远近山峦着淡青。新雨过,引百花吐艳,众草蓬茸。蛰虫梦断雷惊。听池畔、阵阵蛙唱鸣。赏碧枝树上,莺歌燕舞;芳菲丛里,蝶恋蜂拥。鸭崽浮波,鱼苗逐浪,才绿荷尖立玉蜒。咪春意,看中华大地,一派昌荣。
  夏
  植被?生,山野葱茏,满目翠青。恰时值酷暑,生机旺盛;草荣木秀,水涨河盈。雨过天晴,彩虹飞架,带露荷花多样红。接天地,绘三伏画卷,饱蘸浓情。炎炎烈日当空。似火烤、一笼万物蒸。笑犬舌伸吐,牛鼻懒动;马鬃流汗,蝉嗓失鸣。绿叶低垂,太阳照射,营养光合稻黍充。莫嫌热,赖气温助长,林茂粮丰。
  秋
  一叶枯黄,夏去秋来,金色蛊装。望漫山遍野,果实丰硕;连阡接陌,五谷飘香。人影繁忙,农机轰响,催马扬鞭竞运粮。齐欢笑,饮丰收美酒,喜气洋洋。适逢皓月银光。仲秋夜、团圆话语长。渐风轻云淡,空高气爽;蓝天丽日,碧海澄江。枫树更妆,菊花正旺,万里丛林舞彩裳。上极顶,祝年丰人寿,岁岁重阳。
  冬
  落木萧萧,朔气呼号,兽遁鸟逃。正严寒横扫,植株凋谢;叶光地净,霜剑风刀。田鼠存仓,蛇虫蛰洞,垂死蚊蝇颤栗嚎。皆休矣,唤顽强生命,物种之骄。漫天大雪飘飘。极望目、江山披素袍。看冰封雪襄,水凝地裂;原铺白毯,树挂银条。玉岭竹直,蜡峰梅俏,绝壁悬崖松挺腰。寄凌下,有急流欢唱,勇汇春潮。
  这组词最早发表在2004年9月29日《光明日报》“文萃副刊”国庆55周年专版头条,受到读者的赞许。主编韩小蕙同志转给我的读者来信称:“此词透着一股豪迈壮阔的意蕴,没有政治术语,没有标语口号,跟译文体新诗自成分野;更难能可贵的是完全使用普通话审音规范,又基本不失平仄格律。如此,中国诗辉煌的明天应是不远了。”后来这组词又被制作成电视艺术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还有一个是我的《五言古体诗?登泰山》,全诗156句,以举世闻名的泰山风景和人文景观为依托,以中路登山路线为经,以沿途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纬,全景式描绘出泰山风光的雄伟壮丽和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被诗评家称为“精湛的艺术长卷”。制作成电视诗词艺术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同样反响很好。
  当然,描绘时代画卷,并非都是铺天画地的鸿幅巨制,也可以是聚焦其一特定画面的小斗方。总之,诗词创作的形式和内容、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每位诗家都有各具特色的感悟和收获。相信通过交流、借鉴,取长补短,就可共同提高,携手描绘出中华诗国的灿烂春光。

标签:时代精神 注入 诗词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