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志愿填报 > 正文

汉语词汇经济性特点考察 经济性薪酬特点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也称经济原则、省力原则,简单地说,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经济”、“省力”本身不是目的,所谓“经济”、“省力”,是相对于取得的效果而言,即付出比较少而已。从简单的投入――产出角度看,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有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一是在效果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投入。二是在投入既定的情况下,尽量扩大效果。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也是一种“均衡”思想,是指语言系统本身以及语言运用过程中数量与效果二者的最佳结合:在效果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数量;在数量既定的情况下,尽量扩大效果;或者是数量减少而效果扩大的。凡是符合上述三种情况之一者,我们都认为是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是语言经济性的体现。
  
  一、 汉语词汇经济性静态考察
  
  语言在进入实际交际之前是一个静态的系统,在词汇系统中,我们把词作为考察对象。
  (一)汉语语素构词
  《文心雕龙•章句篇》有言道:“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集句而成章,集章而成篇。”词语由语素组合而来。语素之于词的作用,借老子之言即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现代汉语的词语按照语素的多少可以分为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和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合成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
  词根语素+词根语素 如:开关 眉目 看见
  词缀语素+词根语素 如:阿姨 老乡 第十
  词根语素+词缀语素 如:花儿 甜头 原则性
  语素的重叠如:刚刚 仅仅 哥哥
  按照构词的方式以上合成词分为复合式(第一种)、附加式(第二、三种)和重叠式(第四种)。从静态存在来看,现代汉语词汇中90%以上的词是合成词,而合成词中绝大多数为复合式合成词。复合法构词的类型各种各样,若按语素之间的句法结构关系划分,有偏正式、联合式、动宾式、补充式、主谓式、连动式等。从这些复合法构词的类型可以看出,现代汉语复合构词的内部组织关系跟词组的内部结构关系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这反映出汉语语法一以贯之的简约特征。现代汉语在构词上由复合法为主,偏正式占主要构词方式使得汉语利用有限的语素通过各种方式的组合构成了无限的词语,这些都遵守了汉语构词的经济原则。
  (二)同语素词族
  现代汉语词汇构词经济性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同语素词丰富,往往一系列的词在归类原则和相关联系的支配下共用同一语素,形成一个包含有共同语素的同语素词族。同语素词族体现了词语间的聚合联想关系,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前字族、后字族两类,也有少量中字族。如:
  ①“语”的同语素词族
  语――阿拉伯语、标语、成语、德语、俄语、法语、惯用语、汉语、口语、谜语、日语、外语、言语、英语、自言自语(后字族);语调、语法、语气、语音(前字族)。
  ② “树”的同语素词族
  树――柏树、果树、槐树、柳树、桑树、松树、杨树(后字族);树干、树立、树林、树木、树枝、树叶(前字族)。
  同语素词之间能够反映出他们的各种语义关系,如反映属种关系的:语种―――汉语、日语、英语;反映整体部分关系的:树―――树根、树干、树枝、树叶。同语素词族里的各个词,因为具有相同的语素和它们间反映出的语义关系,节省了新语素的意义理解,符合 “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的经济原则。
  (三)多义词丰富
  词汇构词经济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汉语有丰富的多义词。语言学界对多义词的界定基本上是一致的:符淮青将多义词界定为“一个语音形式联系多个有联系的义项的词”;葛本仪的界定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的词,并且义项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胡裕树指出“多义词是用同一语音形式来表示不同意义内容的语言现象,……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有明显的、必然的联系;”黄伯荣、廖序东的界定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的词”? [7] 概括起来,多义词是同一语音形式、同一词形下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并且义项之间有意义联系的词。如“翻译”可以指“把一种文字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他翻译了很多文章;也可以指“做翻译工作的人”:他是一位翻译。
  社会发展无止境,语言中新的语义表达需求总在不断地产生。创造新词,需要增加新的词形,大量创造新词会给人脑增加很大的记忆负担,而多义词在不增加新的词形的条件下,延伸已有词的表义能力,通过赋予同一词形以更多的词义来减少词的数量。多义化是满足人们进一步认知世界的简便、有效的途径,优于造词、构词和借词的手段。
  
  二、 词语运用经济性体现
  
  经济原则是支配人们言语活动的规律,它使人们能够在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作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
  (一)缩略语使用体现经济性原则
  词汇简化的科学性在于它既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能在交际中节省时间、节约空间。语言使用者求经济、求方便、求新颖的意识说明,人类的行为受经济性原则的支配。“经济”和“省力”是相对的概念,指的是相对于取得的交际效果而言,付出是较少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效果的时候,采取相对经济、相对省力的途径,词语缩略的目的是为了语言使用者省力。但是从听话者角度看,缩略的词语是费力的,他要确定这个词在某个特定场合到底是什么意思,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缩略语产生的原则要照顾到言者和听者两个方面,我们称之为:言者省力原则和听者省力原则。缩略语的使用使得语言的交际变得“省力”、“经济”,符合经济性原则均衡默契的理念。
  (二)汉语用词省略现象
  词语运用经济性体现的另一现象是汉语用词省略。“省略是指言语句子中组成言语信息的部分符号的从缺。省略现象是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产生的。省略句都是具体的,是处在动态的。” “省略是一种合乎逻辑而又最简明的动态语言处理方式。”汉语词语运用中的省略是一种动态的语用现象,是交际信息传递过程中追求经济性的表现。
  三、 词汇认知经济性体现
  人们从某一认知域投射到另一认知域的相应结构就形成隐喻模式。隐喻模式
  用来对抽象事物的概念化、理解和推理。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找熟知的相似事物的概念来表达新事物,隐喻成为造词的手段。人们利用人体部位和认知对象的相似特点创造出众多的隐喻词汇,如:山头、山腰、床腿、桌腿等;用人体器官的功能和他事物功能的相似性创造出头儿、电子眼、耳目等隐喻性词汇;用动植物的特点创造出:牛劲、铁公鸡、变色龙、糊涂虫等隐喻性词汇。隐喻是以已知喻未知、以熟悉喻不熟悉、以简单喻复杂、以具体喻抽象、以通俗喻科学,从而形成抽象思维的手段。隐喻概念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的,它使隐喻表达相互联系,这种概念隐喻将抽象的自然现象投射到人们基本具体的经历上,体现了认知体验观,隐喻造词的同时使得词汇认知具有经济性。
  通过考察语言的经济性在汉语词汇中的表现,加深汉语词汇特点的认识,以期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参考。
  (蒋余瑛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 121000)

标签:汉语 词汇 考察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