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会的作用

时间:2019-02-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和谐社会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保证和社会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社会背景及存在的问题只能说明,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极为重要的突出位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社会 关系 动力
   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以一种和谐、稳定、协调的状态、状况,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在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关系的科学即一定的社会阶级集团为达到一定的文化道德、理想有目的、有组织的向受教育者施加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等影响,以其形成其所需要的思想品德,进而影响、支配人们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从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既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思想道德素养的原则性、根本性要求,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及必然要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共同背景
   无论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和谐社会建设都面临着影响其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有很多是共性的。比如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楼市、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乏、道德失范;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等等。其实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和问题,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
   几曾何时,西方社会中的教育与社会进步面临的社会背景与目前中国社会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例如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刃剑”日益严重,在物质丰饶的基础上产生了精神贫乏;利己思想、行为滋长、泛滥;社会责任感普遍下滑;庸俗下流文化泛滥不止;人际关系疏离冷漠;家庭机制衰退;激烈竞争使人不择手段、不顾后果;传统价值观被忽视,现在价值观多元化使人选择成为空白;金钱崇拜污染了社会精神;社会准则失当,传统的不认可,现在的不认同。但是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主流社会”的精英风度、彬彬有礼与挥霍、淫乱、寄生等腐朽糜烂的现象安然相处既不是社会主流思想教育所要达到的,也不是社会健康良性发展所应容忍的。
   惟有正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遇到的挑战,更加积极主动的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才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效果和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忽视思想教育倾向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淡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社会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相关,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与否也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通过时代关系问题紧密地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二)和谐社会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保证和社会动力
   和谐社会建设在于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完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体制、机制建设,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从根本上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社会保证、机制保证。只有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提高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才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特别是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思想政治教育才有了真正可靠的社会群众保证和工农联盟的基础。如此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才有了充分保证和坚强后盾。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体制机制建设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更本保证,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领域内是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在资源共享尚未建立时,一旦对美景的占有欲被披上了优雅的外衣,很难奢望节制这种传统美德能成为人们普遍的心理基础。公共景观资源的私有化难以避免,或许海景、名胜景区从此成为富人们的快乐天堂。实际上个人利益最大化往往不能体现群体利益的最大化,很多时候都对群体利益其负面影响。因此所谓精英人士认为让民众成为社会改革成本的承担者是社会极大的不公,推进改革的唯一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公平交易原则,而不是所谓“牺牲奉献”原则。可见,如果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环境,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将与时代相悖,与人们的根本利益相脱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才有了不竭的社会动力和社会需要。坚持发挥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坚定不移地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各种障碍,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环境,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和需要方能充分调动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公信力、影响力和吸引力才能充分彰显。虽说从事于道德教育实际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员以及许多社会有识之士呼吁重视德育的文章言真意切,虽说党和政府大量的文件也再三强调,但从全社会可观的现状来说,德育教育仍是相当软弱无力。究其原因,恐怕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和需要缺乏应有的定位。因此要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自动性,就必须要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和需要。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他们的需要及他们的本性。而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的社会动力和社会需要更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普遍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它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一般称为德育,而在西方社会称为德育教育。思想保证主要靠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社会影响内化生成的。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马克思则强调: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社会背景及存在的问题只能说明,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一定的重要位置。既不能高与一切,大于一切,冲击一切,也不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服务,包括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毕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条件和思想保证,特别是要看到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也面临着众多问题。
  精神动力主要靠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社会影响外化产生的。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精神动力有日益增长的优势。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他还认为: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在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们的社会里,广大劳动者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他们自觉地刻苦钻研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从在生产中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这样的开创性事业中,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事业中,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精神动力,战胜客观和主观上的种种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内在潜力,开发人们的智慧宝库,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这根本上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因此,无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研究、创新型研究,还是现在化研究、社区研究,都应来源于活脱脱的现实生活需要,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而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契合点。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生动具体地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去,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化水平。毕竟,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决定人们和其的关系,同时教育是一种氛围,一种训练,一种生活。具体的教育方法应无条件地服从人的天性,它站在天性的旁边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对于社会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工作就是培养和引导人们对于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态度与趋向。

标签:浅析 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