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答案 > 正文

小学生三年级表扬或批评的作文 [表扬与批评在小学生教育中的运用]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冬天,北风要与太阳比赛威力。看到野地干活的农夫,北风对太阳说:“看谁能够最先把农夫的衣服脱掉。”太阳点头同意。于是北风鼓足气,对着农夫拼命地吹凛冽的寒风。农夫冷得瑟瑟发抖,身上的棉衣越裹越紧。接着太阳上场,微笑地对着农夫散射温煦的阳光,不一会儿,农夫脱去了棉衣。
  把这个故事运用到教学生活中,含义就很明显了。严厉的批评犹如北风,冷且无情,具有浓烈的火药味,好像越是骂得凶便越有分量,实际上这样的批评,其效果只会是雪上加霜,使人“越裹越紧”。许多事实证明:疾风暴雨式的批评往往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反抗情绪,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或者是表扬艺术则能启发学生的觉悟,使学生主动承认错误。
  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表扬和批评可以说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门艺术。在应试教育时代,普遍现象是批评多于表扬。现在,在这个“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素质教育时代,教师们要常常把“多表扬,少批评”运用到教学中。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新的学生观的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证明:对学生过多地表扬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过少地批评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尽管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但由于认识能力较低,对自己的思想行为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他们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经常以教师的表扬与批评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和认识自己的依据,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说明表扬与批评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表明,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比起得不到表扬的孩子,他们更乐意接受生活的挑战,也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努力目标,应对困难时更具信心。但表扬如同美酒,虽然香醇却不能贪杯。那么在教育学生时如何正确地运用好“表扬”这把双刃剑,让学生在鼓励和支持下扬帆快进呢?
  一、走出表扬误区,实施有效的表扬
  在美国父母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孩子很好地完成一项任务时,应该称赞、表扬孩子聪明。因为这样的表扬会使孩子感到自己聪明,而这种聪明又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促进孩子的学习。即便是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他们也会充满信心地面对,加倍努力克服困难、应对挫折。
  适度的赏识是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廉价的表扬”、“泛化的表扬”不仅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模糊的自我认知,从而淡化表扬的激励功能。因此,教师在表扬的时候,要走出以往表扬的误区,明白如何运用及在什么情景下运用。正确实施表扬,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夸具体不夸全部。“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样的表扬对教师来说是轻车熟路,但是经常接受这种表扬的学生,会不自觉地将这个标签贴到自己的身上,久而久之,形成好胜好强、追求完美的人格倾向:总要争“第一”,不允许自己有失败,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不允许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听不得别人受表扬,结果耐挫能力非常低,社会适应能力差。
  第二,夸努力不夸聪明。“你真聪明”!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学生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的,一方面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面对挑战会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第三,夸事实不夸人格。“好学生”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如果学生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就反而是一种压力。如果教师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学生也就会有压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表扬学生的时候,要尽可能避免个人取向和结果取向的表扬,即不要经常夸奖学生“你真聪明”、“你是好学生”等,而要采取过程取向的表扬方式,如当学生出色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说:“你做得非常好,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吗?”
  在表扬一个同学时,要注意在充分肯定成绩时,让受表扬的人知道取得成绩固然是不错的,但还应该向新的目标前进。做了班上的先进人物,还有学校乃至更大范围的更先进人物。要走的道路还很长,要争取更大的进步,要努力为他人、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表扬就要有表扬的样子,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在班上真正树立“这一个”的形象,使舆论有力,正气抬头,切忌轻描淡写,不痛不痒。表扬对事不对人,只要是真实正确的就表扬,不管受表扬者原来的情况如何。
  因此,班主任在实施表扬时应注意学生身心和个性发展特点,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有分寸地进行表扬,在实施批评时,应注重有节有度,力求批评恰如其分,从而使表扬与批评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走出批评误区,巧用批评艺术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在他的养成教育系统著作《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指出:批评是一种负强化法,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讲究方式、方法,否则批评只能是“老师出了气,学生不服气”,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班主任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又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效果,就要同他们的心理相融、情感相同,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
  批评,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式,但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会运用它。古人虽有“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但在教育实践中,怎样体现批评的艺术,从而使忠言不逆耳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贝蒙竭力倡导用“肯定的评定”方式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如果经常使用“否定的评定”,就会逐渐使学生用一种否定的方式评价自己,如“我品质不好”、“我不聪明,什么都做不好”,随之他们的态度行为就可能向这种否定的自我感觉支配下的行为方式趋近。倘若我们只用斥责、数落、埋怨、说教、压服等批评方式,即使改变了学生的行为,学生也会把这“改变”归因于被说服,他们不会归因于自己主动那样做的,没有真正调动内部动力而产生的新行为是难以持久的。那么,怎样批评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尽可能避免采用个人取向和结果趋向的批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批评学生往往希望立竿见影,要求学生立即承认错误,写检查,做保证,以为学生全都认可了就可以改正了。其实不然,学生对错误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有的快,有的慢。老师应允许学生逐渐加深认识,允许学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学生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对于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更不能操之过急。
  落实到艺术批评,关键就在一个“理”字和一个“情”字。俗话说得好,有理不在声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理在情的批评,声不必高,只要点到要穴,虽仅只言片语,却如丽日和风,令人心悦,令人诚服。心诚理直,宽容便是力量,如水,无坚不摧。水顺势而流,随器而变,虽无形但具百态。批评如水,那是一种理想境界。成人教育大师卡耐基教导学生:要使别人接受,必先使人说“是”。一连串的“是”之后,就会有欢喜的“心肯”。
  教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关注和爱护学生的心灵,提倡一种无伤害的“绿色批评”, 既不伤害学生自尊又能客观地评价他们,营造有效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2000,4.
  [2]王志超.新课程 新理念 新思路.山东教育,山东教育社,2004,10.
  [3]范双玲.让学生在评价中快乐成长.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2003,11.
  [4]韩秋菊.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2003,11.
  [5]郑秀桃,刘慧珍.换一种教育方式.山东教育,山东教育社,2004,10.

标签:表扬 小学生 批评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