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历史 > 正文

2016中考历史热点联系

时间:2017-05-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6年中考历史热点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

1.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日本派遣唐使来唐朝,鉴真东渡日本。

(2)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

(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

(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9)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0)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2.关于西藏问题

(1)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友好往来: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设宣政院 清朝:设驻藏大臣

(3)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区。

(4)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3.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清朝时,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4)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6)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

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

4.中美关系

5.关于改革问题

(1)封建制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西欧查理·马特改革。

(2)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3)社会主义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6.关于三农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

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日本大化改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1861年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7.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邓小平,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8.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5)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

民主和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

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5)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0.古代、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1)秦朝:焚书坑儒 (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4)清朝:文字狱。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1)新文化运动。 (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民族关系和对外开放

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2)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

(3)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1727年设驻藏大臣。

(4)加强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13.历史旅游

(1)重访丝绸之路(课本七上地图)。(2)重走长征路(课本八上地图)。

(3)红色旅游、党的生活重要地点:上海(1921年7月中共一大)——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北京(1949年建国、首都)。

(4)考察历史文化名城(重要事件及影响):

南京:1842年《南京条约》;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1937年,南京

大屠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统治人民长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广州: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开放广州通商口岸;1924年广州黄埔军校。

14.中华民精神

五四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抗战精神:

15.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

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

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③国际格局: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

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下)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国际格局: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

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4)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

(5)交通工具: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轮船或汽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

16.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

俄)→一战爆发(1914—1918年)。

(2)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

(3)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轴心国集团;1942年国际反

法西斯联盟形成(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4)二战后国际关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5)当今国际关系(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总之,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7.世界史上的重要国际组织

政治:联合国(UN)(1945年,雅尔塔会议)。

经济:欧盟(EN)(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

对峙的集团:一战时(19世纪—20世纪初):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二战时: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的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苏联解体后华沙条约组织不复存在)。

18.美国资本主义革命

美国历史上发生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两次革命途径和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1)解决问题:第一次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第二次是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南方的奴隶制。

(2)完成途径过程相同处:途径:都以战争手段解决,第一次是独立战争,第二次是南北战争。

(3)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两次革命都是正义的事业,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政治、

经济、军事措施。

(4)看法: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只要采取坚定果断的

政治、军事措施,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19.第二次世界大战

列举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

(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二战的爆发。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4)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5)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东西受击)。

(6)加速胜利的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7)二战结束:欧洲战场: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

亚洲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 胜利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二战给我们的启示: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b、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

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设计反战宣传标语,如: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篇二:2016中考历史热点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 (4)清朝:文字狱。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1)新文化运动。(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党的重要会议

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5)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关于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日本大化改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关于改革问题

改革问题

(1)奴隶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西欧查理·马特改革。

(3)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4)社会主义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关于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

(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关于台湾问题

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

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关于西藏问题

关于西藏问题

(1)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友好往来: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课本七下

清朝:课本七下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

(5)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区(课本八下)。

(6)1959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7)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

(8)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9)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藏族:《弦子舞曲》;现宗教首领:十一世班禅(经中央政府批准)。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中日关系问题

1、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9)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0)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1)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2)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之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1727年设驻藏大臣。

(4)加强对回部(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哨所。

(5)乾隆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国。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历史旅游

历史旅游、考察活动

(1)重访丝绸之路(课本七上地图;课本七下甘肃:敦煌莫高窟,飞天)。

篇三:2016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冲刺

2016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冲刺

一、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发展趋势:

理论依据:战国韩非的学说; 确立:秦朝(秦始皇); 高度强化:明朝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进一步强化: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 结束:1911年的辛亥革命

2、加强中央管理;

秦---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与御史大夫 元--中央设中书省 明--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设军机处

3、加强地方管理

秦朝:郡县制 西汉: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唐朝:合并州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地方设行中书省,加强对西藏与琉球的管辖

明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清朝:设台湾府,驻藏大臣与伊犁将军

4、评价认识

利: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弊: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不利于民主的形成,使我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5、发展趋势;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二、加强边疆的管辖

(一)新疆问题: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清朝乾隆帝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二)西藏问题:

1、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元朝时,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2)①清朝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并规定以后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②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③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作用: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西藏的巨大变化:

(1)第一个五计划期间,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西藏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2)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促进了西藏交通和经济的发展。。

(3)感想: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新疆、西藏的经济迅速发展,新疆、西藏人民的生活显著提高,宗教信仰得到尊重,“疆独”分子、达赖集团搞独立的企图不得人心,必然受到全国人民反对,注定失败;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等。

(三)、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②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③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4、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

三、关于民生话题

一、古代

1、孔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3、唐朝盛世局面有:

(1)唐太宗贞观之治

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注重“戒奢从简”;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2)唐玄宗开元盛世

措施:任用姚崇等人为相,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崇尚节俭,不用奢侈物品。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孙中山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不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说明资产阶级不能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三、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变革: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四、世界史农业问题

1、俄国

1861年改革时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解放并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高价赎买。因此它的实质是对农民的掠夺,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劳动力。

2、美国

1933年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调整,主要是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由政府补偿。

3、日本

1868年明治维新时,规定允许土地买卖,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4、苏联(苏俄)

十月革命时期,苏俄颁布《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展农业集体化,引导农民参加集体农庄。

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

2016中考历史热点联系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四、中日关系问题

(1)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2)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

(3)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4)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5)钓鱼岛问题,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青少年应怎么做?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6)日本进行的改革及启示: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战后日本的崛起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l)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起来。

(2)要倡导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3)要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技。

(4)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持社会的稳定。

五、美国及中美关系

一、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1、独立的美国——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意义:赢得国家的独立,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发展,扫除了一大障碍。

领导人 华盛顿

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标志美国诞生 1787年《宪法》

2、统一的美国——美国内战

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根本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的发展,扫除了又一障碍

领导人 林肯 重要文献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宅地法》

二、科技的美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主要发明:爱迪生(电灯泡、留声机和电影放映机)、莱特兄弟(1903年飞机)

(2)经济发展,逐步成为头号经济强国。(3)美国在电力的应用上,领先世界

3、第三次科技革命

美国独树一帜 ,特别是20世纪50、60年代 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技发明来自美国。

三、两次大战之间的美国

1、一战后

(1)代替欧洲,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对外关系:华盛顿会议上,在东亚特别是中国,美国同日本争夺势力范围,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压制日本。形成有利于美国的华盛顿体系。

2、二战前

(1)创新的美国――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突出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敢于和调整。

四、二战后的美国——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推行霸权政策(霸道的美国)

1、美国的“冷战”政策和对亚洲的侵略

冷战表现: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北约组织》

冷战定义: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对亚洲的侵略: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一次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

2、美苏争霸

五、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国

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表现: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干涉别国内政,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中美关系

1、侵略中国(1840年~1937年)

(1)史实:①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美国人华尔统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和俄国追随英法,侵略中国。

③1900年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重申“门户开放”政策,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2)原因: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腐朽落后;②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2.中美合作(1937年~1945年)

标签:热点 中考 历史 2016中考历史热点专题 2016中考历史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