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历史 > 正文

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时间:2017-03-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1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txt">2011年安徽省历史试卷基本按照课程标准和中考纲要命题。考查的内容学科基本知识为主,关注时事热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方面,体现了源于教材又略高于教材的原则。题型稳定,稳中有变。考查形式图文并茂,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试题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

1、题型和题量:稳中有变

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中考历史试卷在题型仍是五部分,但分值和比例上做了适当的调 整,主要表现在:(1)题型与去年一致,全卷共五大题型,分别是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探究题。(2)组合列举题的分值进一步 减少,由2009年的15分减到2010年的9分,今年减至6分,增加了辨析改错题种类与分值,分值由2010年的6分上升到今年的12分。组合列举题题 量与分值的减少不利于学生的归纳、列举、综合能力的考查,而辨析改错题分值增加会导致考点过于集中,特别是提供一段史实的文字描述,针对一些主干知识设计 几处错误,让学生找出并订正,这类题进一步加剧考点的集中。(3)材料解析题与 “活动与探究” 题变化较小。

表一 2011年历史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

表二 2010年历史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

表三 2009年历史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

2、考点分布、分值比例:厚今薄古、但与《考纲》规定有出入。

试题涉及初中各学期所学内容,总体上看,古代史内容少(中外古代史共占21.4%),近现代 史内容多(中外近现代史共占78.6%),体现了历史考查“厚今薄古”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但从分值在初中三年历史教材中的分布来看,各 部分内容所占比例不太合理,与《考纲》的规定有较大出入。通过对试卷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考点分布过于集中。较大分值集中于某一知识点,如中国古代 史总共10分,而唐朝历史就占了6分。(2)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分值比例与《考纲》规定有出入。《考纲》规定世界史所占比例为40%,而本试卷为实际比例是 50%,相比较高了10%;《考纲》规定中国近现代史所占比例为40%,实际仅占31.4%,低了8.6%。(3)近代史所占分值过低。中国近代史仅有8 分(中国

古代史有10分),世界近代史也只有9分,不符合《考试纲要》中“考查注意历史知识点、线、面结合,既照顾全面,也突出重点”的要求。中考试卷有 很强的导向性,考点分布与分值比例不合理,不利于今后的教学。

表四 2011年试题板块分布、分值比例

中 国 史 世 界 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安徽地方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10 14.3 22 31.4 3 4.28 5 7.1 30 42.9

表五 2010年试题板块分布、分值比例

中 国 史 世 界 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安徽地方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9 12.9 30 42.9 3 4.28 2 2.86 26 37.1

3、试题特点:本次中考试题结构严谨,题量适中,命题者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了历史地图、实物图片等材料,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特色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试题注重能力考查层次。试题提供课本及以外的新材料,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注意与教材主 体内容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选择题第1、2、9小题,需要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 础上对题干与选项作仔细地分析,方能正确作答。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题均设立了一些开放式题目上。所有这些问题的解答,都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思考材料, 抓住有效信息,方能正确作答。

(2)与时事联系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来创 设问题情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运用的综合能力。如选择题第10题以2011年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引子,考查 1991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材料解析题第15题考查了辛亥革命与中共党史,第16年以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为材料考查经济全球化。这几题均对周年纪 念的大事予以关注。活动与探究题从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泄漏出发,考查了三次科技革命与日本的发展史。通过这些问题的考察,配合开放性的个性认识,无疑 起到了引导教学关注现实,学以致用,胸怀祖国和天下,有助于打破陈旧灌输的教学观念,树立活泼的现代教学理念。

二、各大题情况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第1-10题)

今年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考查学生最基础知识,除个别题目失分较多外,总体难度不大,本大题所考查的内容是历史学科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失分较多的题有第4、9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历史是开卷考试,从而缺少必要的记忆,知 识储备不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历史基本素养不到位。

1.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 开元通宝 B. 刀形币C. 秦圆形方孔

钱 D. 交子

分析:本题图文结合,并巧妙创设历史情境,一题包含三个知识点:一是秦统一了货币;二是秦统一全国;三是秦朝的疆域。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又考查了读图能力。正确答案是:C

2. 下列口号或言论出现在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中的是

A.“还我青

岛” B.“自强”、“求富”

C.“师夷长技以制夷”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分析:作答本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中的限定语:“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它规定了事件的性质。选项A“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中的口号,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符合题干的要求。而B、C、D分别是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的口号,其性质不符合题目要求。正确答案是:A

3. 历史影片能艺术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四部爱国主义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 ②《南昌起义》③《重庆谈判》④《开国大典》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分析:此种类型的选择题近几年考试中出现的较多,学生如果记住了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本题就能迎刃而解。台儿庄战役:1938年;南昌起义:1927年;重庆谈判:1945年;开国大典:1949年。正确答案是:D

4. 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苏联解体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识记、读图、分析能力,首先学生要能读懂图,知道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是何时,其次要能分析出现建交高峰的原因,对学生的 要求较高。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峰是建国初主要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及周边邻国与中国建交;第二次建交高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主要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 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其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本题正确答案是:B。

5. “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D.就业制度的变化

分析:本题作答的关键是读懂题干中“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几个词的意思。正确答案是:D

6. 下列是某广告公司为安徽旅游推介会设计的部分标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A.老子故里——涡阳 B.新安画派的中心——安庆

C.新四军军部旧址——泾县D.大包干发源地——凤阳 分析:本题发属安徽历史的内容,属识记层次,做答时只要看清题目要求“其中不正确的是”,就能正确作答。正确答案是:B

7. 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

A.伯利克里改革 B.商鞅变法 C.大化改新D.查理·马特改革

分析:本题的限定语有2个:区域是西欧,性质是封建制度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属奴隶制度性质改革;商鞅变法、大化改新两者均对封建制度确立起重要作用,但它们分别是中国与日本的改革,只有选项D.查理·马特改革符合题目的要求。

8.世界上第一次以争取普选权等权利为目标的工人运动的政治纲领是

A.《人民宪章》 B.《国际歌》C.《共产党宣言》 D.《共同纲领》

分析:本题不少学生因审题不细选择了C.《共产党宣言》。世界上第一次以争取普选权等权利为目标的工人运动是英国的宪章运动,其政治纲领是《人民宪章》。正确答案是:A

9. 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战争的破坏 B.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分析:本题的首先要读懂表格:时间是:1928-1940;。然后分析为什么从1928年起苏联人均人均粮食产量的下降,从1928年起苏联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联系教材,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正确认识,就可以作答。正确答案是:C。

10. 2011年5月21日,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在非洲的一个国家举行,该国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地体系最终崩溃。他位于右图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本题属于周年纪念类试题。考生既要识记1991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地体系最终崩溃,又要能读图。正确答案是:C

(二)、组合列举题(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6分。)

组合列举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归纳、列举、综合能力,着眼点往往放在一些重大的历史发展脉络、一些框架性的知识结构、一些相类似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 上。该类试题具有知识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综合归纳性强等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注意对历史宏观知识框架的把握,注意对历史知识内在纵横 联系的梳理和总结。

本卷两题没有选择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考查的层次也属于识记范畴。在题量与分值上比去年少。

11.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的水稻种植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⑴早在距今7000年的我国___________原始居民就已经种植了水稻。

⑵北宋时期,我国从越南引进__________,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⑶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出的___________,被称为“东方魔稻”。

分析:本题考查了农业科技,属识记层次。本题正确答案是:(1)河姆渡 (2)占城稻 (3)籼型杂交水稻。

12. 绘画不仅展现了美的历史,也反映了历史的美。

⑴安徽籍画家李公麟以其独特的“_________”画法而被后人誉为“宋画第一”。

⑵著名画家_________创作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作品《愚公移山》、《群马》等。

⑶__________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创作了富含人文主义精神的画作《蒙娜丽莎》。

分析:本题考查了文化史绘画艺术,属识记层次。其中第⑴题,属安徽史内容,学生如果没有记住,可能时间紧查阅教材也未能找到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1)白描 (2)徐悲鸿 (3)文艺复兴。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 法律可以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 ⑴古代埃及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

改正:

【 】⑵拿破仑为巩固封建统治颁布了《民法典》等法律文献。

改正:

【 】⑶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改正:

分析:本题要求正确判断并能把错误的改正,一般考查容易混淆的内容,属识记层次。学生失分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题干中的关键点找不准。正确答案是:【×】(1)古代埃及改为古巴比伦王国;【×】

(2)封建改为资产阶级 ;【√】(3)。

14.下面是小刚同学撰写的课本剧《大唐帝国·唐玄宗》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唐玄宗统治时前期,有位天竺人在参观完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后,来到唐都开封,发现城市气势恢宏、街道整齐,异常繁华。商店里商品琳琅满 目、物美价廉,让人流连忘返。离开商店,他又前往寺庙拜读了玄奘所著的《西游记》。他由衷地感慨:大唐果然是繁荣富庶的帝国啊!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是今年中考增加的题型,解答时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辨别,准确找到错误之处,摘录出来,然后针对具体的错误点,做出相应改正。主要考查学生对具体史实掌握的准确程度,以及分析能力,基本上属识记层次。

个人认为此类题在每学期的期末试卷(满分100分)中出现尚可,中考出此类题不太合理,因为中考历史总分只有70分,此一题就占6分,容易导致考点 分布过于集中,覆盖面过少。失分原因主要是读题不细,或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正确答案是:(1)错误:唐 改正:隋(2)错误:开封改正:长安 (3)错误:西游记改正:大唐西域记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本大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提供课本及以外的新材料,形成新的问题情境,以文字或 图表(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图示等)的形式呈现出来,在问题设计上注意从不周的角度灵活切入,同时根据材料设计了开放性问题。

15.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奋斗。

篇二:2011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txt">2011年安徽省历史试卷基本按照课程标准和中考纲要命题。考查的内容学科基本知识为主,关注时事热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方面,体现了源于教材又略高于教材的原则。题型稳定,稳中有变。考查形式图文并茂,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试题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

1、题型和题量:稳中有变

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中考历史试卷在题型仍是五部分,但分值和比例上做了适当的调 整,主要表现在:

(1)题型与去年一致,全卷共五大题型,分别是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探究题。(2)组合列举题的分值进一步 减少,由2009年的15分减到2010年的9分,今年减至6分,增加了辨析改错题种类与分值,分值由2010年的6分上升到今年的12分。组合列举题题 量与分值的减少不利于学生的归纳、列举、综合能力的考查,而辨析改错题分值增加会导致考点过于集中,特别是提供一段史实的文字描述,针对一些主干知识设计 几处错误,让学生找出并订正,这类题进一步加剧考点的集中。(3)材料解析题与 “活动与探究” 题变化较小。

表一 2011年历史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

表二 2010年历史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

表三 2009年历史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

2、考点分布、分值比例:厚今薄古、但与《考纲》规定有出入。

试题涉及初中各学期所学内容,总体上看,古代史内容少(中外古代史共占21.4%),近现代 史内容多(中外近现代史共占78.6%),体现了历史考查“厚今薄古”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但从分值在初中三年历史教材中的分布来看,各 部分内容所占比例不太合理,与《考纲》的规定有较大出入。通过对试卷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考点分布过于集中。较大分值集中于某一知识点,如中国古代 史总共10分,而唐朝历史就占了6分。(2)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分值比例与《考纲》规定有出入。《考纲》规定世界史所占比例为40%,而本试卷为实际比例是 50%,相比较高了10%;《考纲》规定中国近现代史所占比例为40%,实际仅占31.4%,低了8.6%。(3)近代史所占分值过低。中国近代史仅有8 分(中国古代史有10分),世界近代史也只有9分,不符合《考试纲要》中“考查注意历史知识点、线、面结合,既照顾全面,也突出重点”的要求。中考试卷有 很强的导向性,考点分布与分值比例不合理,不利于今后的教学。

表四 2011年试题板块分布、分值比例

中 国 史 世 界 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安徽地方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10 14.3 22 31.4 3 4.28 5 7.1 30 42.9

表五 2010年试题板块分布、分值比例

中 国 史 世 界 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安徽地方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9 12.9 30 42.9 3 4.28 2 2.86 26 37.1

3、试题特点:本次中考试题结构严谨,题量适中,命题者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了历史地图、实物图片等材料,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特色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试题注重能力考查层次。试题提供课本及以外的新材料,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注意与教材主 体内容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选择题第1、2、9小题,需要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 础上对题干与选项作仔细地分析,方能正确作答。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题均设立了一些开放式题目上。所有这些问题的解答,都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思考材料, 抓住有效信息,方能正确作答。

(2)与时事联系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来创 设问题情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运用的综合能力。如选择题第10题以2011年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引子,考查 1991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材料解析题第15题考查了辛亥革命与中共党史,第16年以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为材料考查经济全球化。这几题均对周年纪 念的大事予以关注。活动与探究题从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泄漏出发,考查了三次科技革命与日本的发展史。通过这些问题的考察,配合开放性的个性认识,无疑 起到了引导教学关注现实,学以致用,胸怀祖国和天下,有助于打破陈旧灌输的教学观念,树立活泼的现代教学理念。

二、各大题情况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第1-10题)

今年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考查学生最基础知识,除个别题目失分较多外,总体难度不大,本大题所考查的内容是历史学科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失分较多的题有第4、9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历史是开卷考试,从而缺少必要的记忆,知 识储备不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历史基本素养不到位。

1.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 开元通宝 B. 刀形币C. 秦圆形方孔钱 D. 交子

分析:本题图文结合,并巧妙创设历史情境,一题包含三个知识点:一是秦统一了货币;二是秦统一全国;三是秦朝的疆域。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又考查了读图能力。正确答案是:C

2. 下列口号或言论出现在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中的是

A.“还我青

岛” B.“自强”、“求富”

C.“师夷长技以制夷”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分析:作答本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中的限定语:“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它规定了事件的性质。选项A“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中的口号,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符合题干的要求。而B、C、D分别是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的口号,其性质不符合题目要求。正确答案是:A

3. 历史影片能艺术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四部爱国主义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 ②《南昌起义》③《重庆谈判》④《开国大典》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分析:此种类型的选择题近几年考试中出现的较多,学生如果记住了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本题就能迎刃而解。台儿庄战役:1938年;南昌起义:1927年;重庆谈判:1945年;开国大典:1949年。正确答案是:D

4. 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苏联解体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识记、读图、分析能力,首先学生要能读懂图,知道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是何时,其次要能分析出现建交高峰的原因,对学生的 要求较高。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峰是建国初主要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及周边邻国与中国建交;第二次建交高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主要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 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其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本题正确答案是:B。

5. “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D.就业制度的变化

分析:本题作答的关键是读懂题干中“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几个词的意思。正确答案是:D

6. 下列是某广告公司为安徽旅游推介会设计的部分标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A.老子故里——涡阳 B.新安画派的中心——安庆

C.新四军军部旧址——泾县D.大包干发源地——凤阳

分析:本题发属安徽历史的内容,属识记层次,做答时只要看清题目要求“其中不正确的是”,就能正确作答。正确答案是:B

7. 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

A.伯利克里改革 B.商鞅变法 C.大化改新D.查理·马特改革

分析:本题的限定语有2个:区域是西欧,性质是封建制度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属奴隶制度性质改革;商鞅变法、大化改新两者均对封建制度确立起重要作用,但它们分别是中国与日本的改革,只有选项D.查理·马特改革符合题目的要求。

8.世界上第一次以争取普选权等权利为目标的工人运动的政治纲领是

A.《人民宪章》 B.《国际歌》C.《共产党宣言》 D.《共同纲领》

分析:本题不少学生因审题不细选择了C.《共产党宣言》。世界上第一次以争取普选权等权利为目标的工人运动是英国的宪章运动,其政治纲领是《人民宪章》。正确答案是:A

9. 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战争的破坏 B.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分析:本题的首先要读懂表格:时间是:1928-1940;。然后分析为什么从1928年起苏联人均人均粮食产量的下降,从1928年起苏联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联系教材,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正确认识,就可以作答。正确答案是:C。

10. 2011年5月21日,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在非洲的一个国家举行,该国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地体系最终崩溃。他位于右图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本题属于周年纪念类试题。考生既要识记1991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地体系最终崩溃,又要能读图。正确答案是:C

(二)、组合列举题(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6分。)

组合列举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归纳、列举、综合能力,着眼点往往放在一些重大的历史发展脉络、一些框架性的知识结构、一些相类似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 上。该类试题具有知识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综合归纳性强等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注意对历史宏观知识框架的把握,注意对历史知识内在纵横 联系的梳理和总结。

本卷两题没有选择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考查的层次也属于识记范畴。在题量与分值上比去年少。

11.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的水稻种植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⑴早在距今7000年的我国___________原始居民就已经种植了水稻。

⑵北宋时期,我国从越南引进__________,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⑶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出的___________,被称为“东方魔稻”。

分析:本题考查了农业科技,属识记层次。本题正确答案是:(1)河姆渡 (2)占城稻 (3)籼型杂交水稻。

12. 绘画不仅展现了美的历史,也反映了历史的美。

⑴安徽籍画家李公麟以其独特的“_________”画法而被后人誉为“宋画第一”。

⑵著名画家_________创作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作品《愚公移山》、《群马》等。

⑶__________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创作了富含人文主义精神的画作《蒙娜丽莎》。

分析:本题考查了文化史绘画艺术,属识记层次。其中第⑴题,属安徽史内容,学生如果没有记住,可能时间紧查阅教材也未能找到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1)白描 (2)徐悲鸿 (3)文艺复兴。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 法律可以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 ⑴古代埃及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

改正:

【 】⑵拿破仑为巩固封建统治颁布了《民法典》等法律文献。

改正:

【 】⑶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改正:

分析:本题要求正确判断并能把错误的改正,一般考查容易混淆的内容,属识记层次。学生失分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题干中的关键点找不准。正确答案是:【×】(1)古代埃及改为古巴比伦王国;【×】(2)封建改为资产阶级 ;【√】(3)。

14.下面是小刚同学撰写的课本剧《大唐帝国·唐玄宗》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唐玄宗统治时前期,有位天竺人在参观完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后,来到唐都开封,发现城市气势恢宏、街道整齐,异常繁华。商店里商品琳琅满 目、物美价廉,让人流连忘返。离开商店,他又前往寺庙拜读了玄奘所著的《西游记》。他由衷地感慨:大唐果然是繁荣富庶的帝国啊!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是今年中考增加的题型,解答时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辨别,准确找到错误之处,摘录出来,然后针对具体的错误点,做出相应改正。主要考查学生对具体史实掌握的准确程度,以及分析能力,基本上属识记层次。

个人认为此类题在每学期的期末试卷(满分100分)中出现尚可,中考出此类题不太合理,因为中考历史总分只有70分,此一题就占6分,容易导致考点 分布过于集中,覆盖面过少。失分原因主要是读题不细,或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正确答案是:(1)错误:唐 改正:隋(2)错误:开封改正:长安 (3)错误:西游记改正:大唐西域记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本大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提供课本及以外的新材料,形成新的问题情境,以文字或 图表(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图示等)的形式呈现出来,在问题设计上注意从不周的角度灵活切入,同时根据材料设计了开放性问题。

15.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奋斗。

材料一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

命。——毛泽东

⑴材料一种“孙先生”指的是谁?(2分)他一生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⑵“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2分)

篇三:2011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txt">2011年安徽省历史试卷基本按照课程标准和中考纲要命题。考查的内容学科基本知识为主,关注时事热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方面,体现了源于教材又略高于教材的原则。题型稳定,稳中有变。考查形式图文并茂,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试题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

1、题型和题量:稳中有变

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中考历史试卷在题型仍是五部分,但分值和比例上做了适当的调 整,主要表现在:(1)题型与去年一致,全卷共五大题型,分别是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探究题。(2)组合列举题的分值进一步 减少,由2009年的15分减到2010年的9分,今年减至6分,增加了辨析改错题种类与分值,分值由2010年的6分上升到今年的12分。组合列举题题 量与分值的减少不利于学生的归纳、列举、综合能力的考查,而辨析改错题分值增加会导致考点过于集中,特别是提供一段史实的文字描述,针对一些主干知识设计 几处错误,让学生找出并订正,这类题进一步加剧考点的集中。(3)材料解析题与 “活动与探究” 题变化较小。

表一 2011年历史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

表二 2010年历史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

表三 2009年历史中考卷题型、题量、分值表

2、考点分布、分值比例:厚今薄古、但与《考纲》规定有出入。

试题涉及初中各学期所学内容,总体上看,古代史内容少(中外古代史共占21.4%),近现代 史内容多(中外近现代史共占78.6%),体现了历史考查“厚今薄古”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但从分值在初中三年历史教材中的分布来看,各 部分内容所占比例不太合理,与《考纲》的规

定有较大出入。通过对试卷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考点分布过于集中。较大分值集中于某一知识点,如中国古代 史总共10分,而唐朝历史就占了6分。(2)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分值比例与《考纲》规定有出入。《考纲》规定世界史所占比例为40%,而本试卷为实际比例是 50%,相比较高了10%;《考纲》规定中国近现代史所占比例为40%,实际仅占31.4%,低了8.6%。(3)近代史所占分值过低。中国近代史仅有8 分(中国古代史有10分),世界近代史也只有9分,不符合《考试纲要》中“考查注意历史知识点、线、面结合,既照顾全面,也突出重点”的要求。中考试卷有 很强的导向性,考点分布与分值比例不合理,不利于今后的教学。

表四 2011年试题板块分布、分值比例

中 国 史 世 界 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安徽地方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10 14.3 22 31.4 3 4.28 5 7.1 30 42.9

表五 2010年试题板块分布、分值比例

中 国 史 世 界 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安徽地方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分值 比例%

9 12.9 30 42.9 3 4.28 2 2.86 26 37.1

3、试题特点:本次中考试题结构严谨,题量适中,命题者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了历史地图、实物图片等材料,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特色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试题注重能力考查层次。试题提供课本及以外的新材料,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注意与教材主 体内容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选择题第1、2、9小题,需要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 础上对题干与选项作仔细地分析,方能正确作答。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题均设立了一些开放式题目上。所有这些问题的解答,都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思考材料, 抓住有效信息,方能正确作答。

(2)与时事联系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焦点。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来创 设问题情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运用的综合能力。如选择题第10题以2011年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引子,考查 1991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材料解析题第15题考查了辛亥革命与中共党史,第16年以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为材料考查经济全球化。这几题均对周年纪 念的大事予以关注。活动与探究题从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泄漏出发,考查了三次科技革命与日本的发展史。通过这些问题的考察,配合开放性的个性认识,无疑 起到了引导教学关注现实,学以致用,胸怀祖国和天下,有助于打破陈旧灌输的教学观念,树立活泼的现代教学理念。

二、各大题情况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第1-10题)

今年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考查学生最基础知识,除个别题目失分较多外,总体难度不大,本大题所考查的内容是历史学科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失分较多的题有第4、9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历史是开卷考试,从而缺少必要的记忆,知 识储备不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历史基本素养不到位。

1.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 开元通宝 B. 刀形币C. 秦圆形方孔钱 D. 交子

分析:本题图文结合,并巧妙创设历史情境,一题包含三个知识点:一是秦统一了货币;二是秦统一全国;三是秦朝的疆域。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又考查了读图能力。正确答案是:C

2. 下列口号或言论出现在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中的是

A.“还我青

岛” B.“自强”、“求富”

C.“师夷长技以制夷”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分析:作答本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中的限定语:“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它规定了事件的性质。选项A“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中的口号,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符合题干的要求。而B、C、D分别是洋务运动与维新运动的口号,其性质不符合题目要求。正确答案是:A

3. 历史影片能艺术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四部爱国主义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 ②《南昌起义》③《重庆谈判》④《开国大典》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分析:此种类型的选择题近几年考试中出现的较多,学生如果记住了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本题就能迎刃而解。台儿庄战役:1938年;南昌起义:1927年;重庆谈判:1945年;开国大典:1949年。正确答案是:D

4. 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苏联解体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识记、读图、分析能力,首先学生要能读懂图,知道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是何时,其次要能分析出现建交高峰的原因,对学生的 要求较高。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峰是建国初主要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及周边邻国与中国建交;第二次建交高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主要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 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其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本题正确答案是:B。

5. “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D.就业制度的变化

分析:本题作答的关键是读懂题干中“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几个词的意思。正确答案是:D

6. 下列是某广告公司为安徽旅游推介会设计的部分标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A.老子故里——涡阳 B.新安画派的中心——安

C.新四军军部旧址——泾县D.大包干发源地——凤阳 分析:本题发属安徽历史的内容,属识记层次,做答时只要看清题目要求“其中不正确的是”,就能正确作答。正确答案是:B

7. 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

A.伯利克里改革 B.商鞅变法 C.大化改新D.查理·马特改革

分析:本题的限定语有2个:区域是西欧,性质是封建制度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属奴隶制度性质改革;商鞅变法、大化改新两者均对封建制度确立起重要作用,但它们分别是中国与日本的改革,只有选项D.查理·马特改革符合题目的要求。

8.世界上第一次以争取普选权等权利为目标的工人运动的政治纲领是

A.《人民宪章》 B.《国际歌》C.《共产党宣言》 D.《共同纲领》

分析:本题不少学生因审题不细选择了C.《共产党宣言》。世界上第一次以争取普选权等权利为目标的工人运动是英国的宪章运动,其政治纲领是《人民宪章》。正确答案是:A

9. 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战争的破坏 B.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分析:本题的首先要读懂表格:时间是:1928-1940;。然后分析为什么从1928年起苏联人均人均粮食产量的下降,从1928年起苏联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联系教材,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正确认识,就可以作答。正确答案是:C。

10. 2011年5月21日,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在非洲的一个国家举行,该国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地体系最终崩溃。他位于右图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本题属于周年纪念类试题。考生既要识记1991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地体系最终崩溃,又要能读图。正确答案是:C

(二)、组合列举题(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6分。)

组合列举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归纳、列举、综合能力,着眼点往往放在一些重大的历史发展脉络、一些框架性的知识结构、一些相类似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 上。该类试题具有知识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综合归纳性强等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注意对历史宏观知识框架的把握,注意对历史知识内在纵横 联系的梳理和总结。

本卷两题没有选择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考查的层次也属于识记范畴。在题量与分值上比去年少。

11.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的水稻种植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⑴早在距今7000年的我国___________原始居民就已经种植了水稻。

⑵北宋时期,我国从越南引进__________,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⑶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出的___________,被称为“东方魔稻”。

分析:本题考查了农业科技,属识记层次。本题正确答案是:(1)河姆渡 (2)占城稻 (3)籼型杂交水稻。

12. 绘画不仅展现了美的历史,也反映了历史的美。

⑴安徽籍画家李公麟以其独特的“_________”画法而被后人誉为“宋画第一”。

⑵著名画家_________创作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作品《愚公移山》、《群马》等。 ⑶__________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创作了富含人文主义精神的画作《蒙娜丽莎》。

分析:本题考查了文化史绘画艺术,属识记层次。其中第⑴题,属安徽史内容,学生如果没有记住,可能时间紧查阅教材也未能找到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1)白描 (2)徐悲鸿 (3)文艺复兴。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 法律可以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 ⑴古代埃及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

改正:

【 】⑵拿破仑为巩固封建统治颁布了《民法典》等法律文献。

改正:

【 】⑶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改正:

分析:本题要求正确判断并能把错误的改正,一般考查容易混淆的内容,属识记层次。学生失分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题干中的关键点找不准。正确答案是:【×】(1)古代埃及改为古巴比伦王国;

【×】(2)封建改为资产阶级 ;【√】(3)。

标签:安徽 中考 试卷 2016年安徽中考试卷 安徽中考数学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