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历史 > 正文

铁娘子【《铁娘子》:争议声中现世人】

时间:2019-02-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为演员的她在拍摄现场消失了,出现在摄影机前的完全就是撒切尔夫人本尊。”这是导演菲利达?劳埃德对著名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在影片《铁娘子》中表演的评价。2012年2月27日,第84届奥斯卡奖评选揭晓。曾获得过17个奥斯卡提名的斯特里普,凭借《铁娘子》一片的精湛出演再次获颁小金人成为本届最佳女主角。拍摄之初,即有评论称本片誓将成为今年奥斯卡的得奖大热门,梅丽尔身着亮眼的蓝色套装入主唐宁街10号前的飞扬一幕或许将成为影史上的经典时刻。
  马岛:一个敏感的话题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曾被人批评作风太过强硬,人们指责她“作为一个女人应具有一些同情心”。撒切尔的丈夫丹尼斯回应道:“同情这个词不存在于她的字典里。”不过,历史总是喜欢来点冷幽默,这位现年87高龄的英国前首相一定想不到,一部好莱坞传记电影使她获得了新的理解和同情,而且这批观众来自阿根廷。
  今年2月2日,《铁娘子》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映,影片重点聚焦了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战争期间撒切尔夫人度过的17天。没有什么比马岛战争更能证明铁娘子指挥若定、一言九鼎的能力。但马岛战争对于阿根廷而言是一道旧伤口,当影片里撒切尔夫人发出“击沉它”的命令时,坐在影院里的阿根廷人仿佛挨了一鞭子,那艘被击沉的战舰是“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舰上323名阿根廷海军士兵因此命丧大海。
  马岛战争事关马岛主权,战争规模不算太大,可对于英国和阿根廷来说却意义深远。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出兵占领这块英阿争议领土,一天后撒切尔夫人向阿根廷宣战,再一天后,皇家海军特混舰队就驶出了英国本土。经过两个半月的海陆空较量,6月14日阿军战败投降,英国夺回了群岛,重申主权,撒切尔夫人的声望亦由谷底反弹,首相职务更得以连任。而战败则在阿根廷国内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最后导致独裁军政府倒台。
  然而,影片《铁娘子》无意渲染撒切尔夫人的刚强意志――这一形象一直深深刻在阿根廷人心上。在这部由美国女导演拍摄的传记片中,撒切尔夫人被塑造成一个脆弱的老年妇女,患了老年痴呆症。她生活孤独,充满幻觉,生活在大半生权力巅峰的阴翳之中。由斯特里普饰演的这位撒切尔夫人,晚景凄凉,唤起了人们的怜悯心,打破了阿根廷人对她的的固有印象。菲利达?劳埃德遵从了女性导演的特有直觉,选择了从撒切尔老年的视角开始叙述,并用闪回的方式展现了撒切尔从一位杂货商之女成长为女首相的历程。这样的独特视角使得观影者获得了普通人的情感共鸣:铁娘子是如何与外在世界的轻视与限制作斗争,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高峰。在此之后,她卸下政治家的身份,与那些令人难过的巨大的孤独为伴,这种状况与任何一位独居的老人没什么两样。
  一位叫费希尔的阿根廷退休化工工人表示,她会一直把英国看作敌人,但是她对撒切尔夫人的看法在看了电影之后得到改变。“你得站在她的立场考虑问题,”费希尔表示:“她为自己的国家做了不得不做的事……无论如何,在英国这样的国家当女政治家并不容易。”阿根廷反对党议员加夫列拉?米凯蒂则认为,电影将撒切尔夫人人性化了。
  
  被模糊的历史叙事
  孱弱的充满柔情的《铁娘子》在英国得到的反馈可就没有那么好了。即便是右派人士对于导演劳埃德过于强调撒切尔夫人的人情味一面也并不买账。英国现任首相卡梅伦说:“这部影片更多地表现了衰老和痴呆病征,而不是我们的传奇首相。”卡梅伦称撒切尔夫人仍在世,正受痴呆症折磨,“希望这部影片以后再制作上映” 。一名同为保守党的现任议员则说,这部影片对撒切尔夫人的塑造是“冒昧而且不公平的”,编剧和导演应该更多地表现撒切尔早年的奋斗生活。左派人士则一如既往地认为撒切尔夫人是个恶魔,这部电影则拍得难以入目,糟糕至极。
  英国人对撒切尔夫人感觉复杂,但她的影响力不容置疑。在撒切尔夫人辞职后,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52%的受访者认为“总体上,她对英国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有44%的受访者认为她对英国“弊多于利”。她是英国保守党这块“男人的天地”里的第一位女领袖,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1年之久的记录。她执政的11年里,英国经济提升,国际地位提高,但同时也给英国留下了被称为“撒切尔的遗产”的负面发展因素――社会的分裂,贫富差距的增大。对于这样一个政治强人,以及她那富有争议的改革行动,《铁娘子》一片着墨不多:撒切尔执政期间发生的大规模抗议、矿工罢工和爱尔兰共和军爆炸等大事统统被轻描淡写地略过,对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也只字未提。批评家们认为影片应该花更多时间来展现她的果敢和极端,但导演坚持认为,影片应从撒切尔夫人本人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于是,一个人性化的撒切尔夫人立起来了,而首相撒切尔的视角被大幅压缩。导演行之有效地回避了对她执政政策的争论,琐碎的布局导致对这段历史不了解的人看完全片后无法知道撒切尔夫人的诸多意义非凡的时刻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能记住的只有几句慷慨激昂但缺乏场景支持的台词,以及一个眼神怯懦的老妇人。
  
  电影之外的真实
  政治风云也罢,左右派意见纷争也罢,都别忘了这只是一部电影――用一百分钟浓缩一生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已。
  撒切尔政府的对外政策是战后历届英国政府当中最具标志性的,在此以前,英国着实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与不振。英国是在撒切尔夫人任上开启了与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阶段,上世纪80年代通过《单一欧洲法令》最终提出了在1992年之前建成欧洲统一大市场以及进行机构改革的目标,另有《德洛尔报告》将逐步实现经济与货币联盟以及社会政策一体化提上了议事日程。在英联邦框架内,积极打造英国的领袖形象以唤起“日不落帝国”的强盛荣光。那一时期英国政府在诸多外交场合都尽力巩固和维持自身的大国地位,希望藉此走出经济滞涨的困境,恢复国家的实力与国民的信心。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信奉哈耶克经济学说的撒切尔政府由此在国内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积极推进企业私有化运动并加强对货币的管控。此举使得英国的铁路、邮电系统几近崩溃,引发无数劳工失业,诱使政府只得削减福利开支。最终进一步加剧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分裂与对抗。
  回想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伊始,她踏上唐宁街10号的台阶,对其支持者说出了著名的一段话:“混乱处我们带来和谐,错误处我们带来真实,怀疑处我们带来信任,沮丧处我们带来希望。”然而,她的举措看起来是如此讽刺,事实上在执政的11年里,“铁娘子”以她的坚毅打碎了一切和谐的可能。甚至在保守党内部要做到和谐也绝非易事。英国《观察家报》专栏作家阿伦?沃特金斯在其专著《一次保守党人的政变》中总结了导致撒切尔夫人下台的几个原因:人头税、党内在欧洲问题上的分歧、财相劳森的辞职、防长赫塞尔廷的竞争以及保守党内的其他原因。毫无疑问,撒切尔夫人在团结众人方面恐怕要得一个不及格,撒政府对国家与社会造成的分裂一直持续到今天。因为撒切尔夫人带来的不仅是英国人社会的分裂,还有英国人思想的分裂。她离开唐宁街10号时的眼泪在英国民众中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了经济困境、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反对者认为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自大狂、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
  只不过,现实政治与艺术想象有时相距甚远,就像在《铁娘子》末段,玛格丽特?撒切尔递交辞职信、搬出唐宁街10号的场景,导演将它拍摄得格外优美、令人心碎:高亢动人的歌剧声中,撒切尔夫人身着红色套装缓缓走在洒满玫瑰花瓣的甬道中,一屋子人泪光闪动,目送撒切尔执政时代的远去,看起来真是个华丽的落幕。而事实呢,这是对撒切尔夫人洒泪离开唐宁街的合理艺术想象。撒切尔夫人的告别演讲其实更为传奇。她直接走进吼叫着的人群中,给出了她从政生涯中最出色的表现。到她结束演讲时,议员们发出了欢呼。而聚集在议会大厦外的人群则适时地唱起了助兴歌曲《叮咚,老巫婆死了》。电影难以做到的,就是现实世界这种无以伦比的复杂。

标签:现世 声中 争议 铁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