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二轮复习要有六“性”]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初三第二轮复习既要在第一轮全面复习基础上,巩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打破各方面的界限,又要做到知识的规率化、系统化、条理化。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任务重、时间短。如何有效的进行初三第二轮复习,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成败。笔者近几年担任学校的教学副校长,在听课之余,做了一些总结和归纳。
  
  一、针对性
  
  初三第二轮复习已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要突出效率,就要结合二纲,紧扣目标。二纲是指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要紧扣二纲,逐一解读,逐一细化,逐一加以落实。要把每个知识条目的要求与背景、内涵、影响一一摆明。在课型方面讲究实在,平实、扎实地推进复习。而不再讲究形式与花样。在本周初三公开课中我所听的四节课基本都做到了这一点。曹隆勇的《运动和力》突出了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具体的不同层次的要求,针对性就比较的强。刘光凯老师的《物质的性质》用学案的形式把每一知识加以细化,非常清晰!
  
  二、科学性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性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要求。讲科学性要求讲解知识点要准确、科学。讲解的知识点的内容应该是先进的、有时代性的、成熟的而不是落伍的、淘汰的。要求对于基本的重要的概念在准确的同时还要咬文嚼字。知识还要有系统性。做到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条理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王飞娜的课用大提纲形式来列出本专题的知识网络,给了学生清晰的印象,专题知识就会显的比较完整,同时还要求讲的题型也应该符合中考的精神。我认为在科学性方面留下了遗憾。科学性更要讲复习的计划性,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计划的制定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三、实战性
  
  最好的学习效果是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多管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刺激,学生在课堂上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所以上课的实战演练是非常重要的过程。王飞娜的课,在课堂当中请学生上来在黑板上列出专题知识结构;在每一知识点讲解后,马上跟进实战题目演练;请学生给同学的答案打分。实战性就很强。池静老师的课堂中经常出现请同学们之间相互给答案打分。刘光凯老师的课在讲了中考题以后,跟上变式训练,也是很好的实战体验与形式。实战性方面要注意题目的选择。所选的题目应该具有新颖性、适度性、梯度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这样实战的效果会更好。
  
  四、主体性
  
  学生的学习是主体,主体地位的确立是科学新课程一大特点。请同学们列提纲,生生评价,请同学讲出解题的基本思路,都是主体性的发挥的良好表现。但我们老师的课大多忽视了学情分析,没有注意到要从学生基本情况出发,再来决定这个知识点,这个题目,要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比如大多数老师的提问没有分析到这个问题同学们目前的掌握程度,也没有非常明确的讲到这个问题的具体的要求与不同的层次。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后,也较少得去问同学们还有没有疑问。在老师讲完问题以后,也很少去问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在这个环节上稍显得有点泛化。我们的复习课应该多一些反馈意见,多一些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
  
  五、示范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初三第二轮复习要在短时间里提高效率,更要强调老师的引导和示范。从审题到处理材料到调动知识到条理的确定到最后如何规范的表达,都要给学生正面的引导示范。董林铜老师的课强调引导学生对科学课本的阅读,注重科学概念强化与比较,注重课本插图、实验及结论。让学生明白在新课程的考试当中课本的重要地位。王老师的课中,有一些题目是自编和改编的,但自编和改编的题目固然可以显示出老师的水平,但在示范性这个问题上就值得商榷,应该还要再斟酌一下,要注重科学性。
  
  六、总结性
  
  珍珠虽美,但串成项链肯定会更值钱也会更好带。知识与技术同样需要结合、打包。也就是需要总结。老师在一节课的最后应该有也需要恰到好处的点拨。精彩的总结,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一节课效率也会更高。曹隆勇的课和刘光凯的课都比较重视这一环节。池静老师还特别用PPT打出来,曹隆勇多次强调,不吝惜这里所花的时间,值得肯定。其他老师所花时间不够,匆匆带过,给人家印象就不会深刻。如何对一节课进行总结,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关键原因是我们要深入地分析。总结不妨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总结,围绕着“教”我们可以从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方法、技巧等方面入手;对于“学”可以从负荷、情绪、气氛、反馈等方面入手,这样我们的总结就不会出现无从着手的局面了。另外,我们在总结时要注意对影响课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总结,以得出带有规律性东西。而不能记流水帐、叙述过程,这样的总结缺乏特点和个性。

标签:要有 第二轮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