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三年的目标_浅谈目标教学在中专化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正确把握实践中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按照教学大纲设计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把握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不同层次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改变过去填鸭式、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化学;目标;教学;应用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正确把握实践中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教”与学生“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合而为一,形成一个有机结合体。在教学前,一个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是保障教学任务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布卢姆的目标教学法,就是以掌握学习和系统科学理论为依据,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出完整科学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设计出每个教学单元的具体目标,充分发挥教与学的整体效应,将整个教学内容再分解成由复杂到简单(或由浅入深)的循绪渐进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学目标一经确定,教师应紧紧围绕目标,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展开教学;同时又以目标为中心,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获得牢固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仅结合我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目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滴做法讨论如下:
  一、温旧知新,强化知识展示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系列化、层次化、具体化的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核心。我们在每次新知识引入之前,通过启发、设疑等教学手段来温故旧知识过渡新知识,诱导学生在课题与目标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逐步由旧知识转移到新知识上来,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有利于了解学生对知识巩固、掌握情况的及时反馈。例如:在物质量浓度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教师设疑什么叫“摩尔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计算,通过学生复习回顾或回答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n=m/M的关系式后,然后在明确物质的量与组成物质的量的前提下引出本次课题“目标”是通过学习,能够叙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单位、表示方法,并进行它们之间的有关换算。又如,在讲授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时,如何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特点等知识过渡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上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设疑,有利于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知识的熟练掌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在对已知知识的再巩固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全面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演示实验展示目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基本、最直观的教学方法之一,化学中常见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都是通过实验应证而来。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演示实验操作技能来完成知识的传授,是技能目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它与应用性目标一样,通过教师直观的演示实验操作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讲述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知识目标、态度目标和技能目标,再进行实验。如:“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由教师先提出浓度不同,化学反应速度相不相同的问题后,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0.2mol/L、0.1mol/L、0.05mol/L的Na2S2O3溶液各1ml,再加入0.1mol/L稀H2SO4溶液各1ml进行浓度不同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析出单质硫沉淀的速度快慢。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得出三支试管析出单质硫的速度快慢是:0.2mol/L的Na2S2O3溶液最先析出单质硫的沉淀,0.05mol/L的Na2S2O3溶液析出单质硫的沉淀最慢。然后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浓度愈大,化学反应速度愈快;浓度愈小,化学反应速度越慢。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抓住学生积极思维的时机,将问题进一步深入到引起浓度愈大,化学反应速度越快的原因是:浓度越大,在单位体积内,分子之间的碰撞机会增多,活化分子的百分率增加,化学反应速度越快;浓度愈小,在单位体积内,分子之间的碰撞机会减少,活化分子的百分率降低,化学反应速度越慢;引导学生得出浓度与化学反应速度的关系是浓度与化学反应速度成正比的结论。使学生明确碰撞和活化分子的概念,活化分子在化学反应速度中的作用。
  三、应用图表、展示目标
  应用图表展示目标教学,其目的是图表法可以将问题化繁为简,把难以理解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图表形式,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将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知识的拓展、观察力,思维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发挥十分重要作用。
  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医药卫生、体育类专业用《化学》教材中共有图44个(无机理论23个,实验5个,有机理论9个、实验7个);表37个(无机理论15个、实验5个、附表4个,有机表13个)。在图中涉及有:实验制备装置示意图、实验数据分析图、分子结构示意图、电化学原理图、元素周期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同系物比较、常见官能团、重要的a-氨基酸等 。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图表展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例如:在溶液的渗透压教学中,由教师先说出通过渗透压的学习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解释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渗透压的概念及其与浓度的关系,简述渗透压在医学、护理上的意义。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渗透现象与渗透压、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三个问题;教学图有渗透现象、人血红细胞的电镜照片和血液渗透示意图3个教学图。
  在讲授什么是渗透现象和渗透压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渗透现象a装置图,对a图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是半透膜存在、两侧浓度不等;渗透的方向是稀溶液向浓溶液(纯溶剂向稀溶液)渗透;渗透现象是由于半透膜的存在而发生的溶剂分子的单向扩散,所以渗透现象的动力仍然是浓度差。因此在单位时间内,从纯溶剂(或稀溶液)一方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或浓溶液)一方的水分子的数目比反过程多,结果造成溶液(或浓溶液)一方的液面升高。然后再观察渗透现象b装置图,通过b图观察分析、得出随着溶液一侧液面的上升,由于受到水柱静压力的影响,渗透受到逐渐下降,而反过程逐渐增大,单位时间内溶剂分子双向渗透速度相等时,溶液一侧的液面不再上升达到平衡。如果以阻止渗透现象的发生,需要在溶液一侧的液面上方施加一个额外的压力,这种为能阻止溶剂分子透过而在溶液上方所需施加的额外压力,称为该溶液的渗透压。又如:临床输液为什么只能使用等渗溶液,不用高渗、低渗溶液,为了让学生了解等渗、高渗、低渗溶液在红细胞中的变化情况,也是让学生先观察人血红细胞的电镜照片a、b、c图,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a图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逐渐皱缩,皱缩后的红细胞互聚成团,沉落杯底,此现象发生在血管内则会形成血栓;c图在低渗溶液中红细胞逐渐开始溶胀,诺将红细胞悬浮在低渗溶液中,低渗溶液中的水分子就会向红细胞里面渗透,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胞内的血红蛋白在低渗溶液中膨胀而破裂呈现透明的鲜红色(称为溶血);b图在等渗溶液中红细胞没有变化。所以临床输液时必需使用等渗溶液。应用图表法展示目标,有利于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教学过程中,除了围绕目标展开学习讨论外,还可以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提出疑问点,思考题、开展课堂讨论、小组代表性发言等多种形式,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时进行反馈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课堂达标程度,并针对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或采用补救措施。通过质疑提问、课堂讨论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归纳、概括、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目标教学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布卢姆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创造,它实现了教学准备明确化,教学过程再一次指向双边化,教学过程的训练化,教学信息的及时化、教学方法上的多样化,指导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全面化及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教学意识的体现。有利于克服教学上的自由主义、兴趣主义,由过去单一填鸭式教学向人人参与目标教学意识转化,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型向主动型、积极思考型转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培养“实用性”人才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刘金生,霍克林,魏定敏.课堂教学索养五项修炼[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0,8.
  [2]郭常安.目标教学与中等医学教育[M].浙江:浙江科学出版社,1995,04.
  
  作者简介:杨炳林(1955―),男,重庆人,重庆市医科学校化学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化学教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教学。

标签:浅谈 中专 目标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