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高职高专公共英语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本文在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先进理论指导下,构建既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发展需求,又具有学院特色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从而强化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关 键 词】高职高专 公共英语 课程体系 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涉外交际,因此,外语教学在听说能力培养方面,要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信息交流;在读写能力培养方面,要使学生具有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书面信息交流的能力;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要设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是一所面向第三产业的应用文科高职院校,所开设专业大多服务外经贸行业,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虽然学院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面对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也应总结经验,认真反思。
   (一)强化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在交际过程中,听所占的比重约42%,说32%,读15%,写11%,可见听和说在交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课题组对我院数百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里,学生认为学习的困难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听、说、写、读。这与权威调查结果不谋而合。可以说,听说技能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最不适应也最希望得到改善的英语技能,同时也是社会对专业人才外语技能最不满意的方面。
   (二)改革英语读写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传统英语精读课堂里,教师习惯用“语法―翻译法”来进行教学,自然而然形成“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有效调动,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通过现代化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出于办学效益的考虑,高职院校的班级规模普遍较大,单位时间内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数量和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都少得可怜。因此,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能力培养,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使学生单位时间的发言率成倍增加,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允许学生从不同起点开始朝着不同的终点前进显得尤为必要。
   (四)强化语音基础训练意义凸显。学生听说能力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音不标准。以往的公共英语课程通过零打碎敲的训练来进行语音强化,收效甚微。很多学生在高中没有学过音标,到了大学仍不具备看音标读单词的能力,自然也就不会有好的听说能力。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我院于2009年启动了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二、理论依据
   我院公共外语教学改革主要依据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
   (一)“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学习者所接受的输入语言,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语言习得才有可能发生;(1)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2)包含已知的语言成分;(3)包含略高于已知语言水平的成分。此外,他还认为,外语教学没有必要对语言作调整或加工后再“输入”给学生,而应采用“撒网”(casting a net)的方法,大剂量地为学生提供未进行任何调整的原汁原味的语言输入,由学生根据其自身语言水平挑选新的语言知识。
   (二)“情感过滤”假说。克拉申认为,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者所获得的语言输入(input)能否成为足够的语言摄入(intake)起着过滤(filter)作用。他认为,学习者动机不足、缺乏自信及极度焦虑会阻碍语言的摄入,进而阻碍语言学习或习得;相反,低焦虑感、高动机、高自信会加速语言的习得。因此,对英语学习持消极态度的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语言的输入,但情感障碍就像一堵墙,使得习得者学习语言的能力大打折扣。相反,对外语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人,其情感过滤的作用很弱。没有了情感障碍,大量可理解的输入就会畅通无阻地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中,“内化”成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三、几个重要观点
   在上述理论指导下,经过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我院全体公共英语教师达成以下共识:
   (一)学生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反复训练习得英语,单纯讲授非常低效
   以往我们把英语作为一种知识来传授,教师满堂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远远达不到提高应用能力的目的。正如游泳必须要下泳池一样,要学好英语,学生必须参与课堂,成为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均应围绕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输入量”,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老师教得精彩不代表学生学得精彩,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一个好的老师,光是自身的水平高还远远不够,真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英语课堂不是老师的课堂,而是学生的课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低情感过滤”氛围里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给学生多少不是重点,重点是学生学会和会用多少。学生在英语课堂发言多少次、积极性如何、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真正学会和掌握了多少应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上是绝对要摒弃的。为了提高“输入”的质量和效果,老师要设法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过滤”,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
   (四)听说在课下不可能学好,有限的课时要多用于听说训练。中国学生下课后很少会使用英语,从英语角、社团活动、技能竞赛等英语课外活动中真正受益的只是少数学生。要加强听说能力培养,主要还是靠课堂教学。相反,学生在课下进行读写练习、完成老师布置的读写作业,对于经历过高考历练的学生来说却是很有可能完成的。因此,有限的课时要多用于听说训练,而读写训练主要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完成作业,通过合作学习等“低情感过滤”的方式,提高“输入”的效率。
   四、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理论和观点,我院创新性、突破性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在确保英语教学“三年不断线”的基础上,强化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改革后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后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由五种课型组成:英语读写、英语听说、英语自主学习、行业英语和求职英语:
  
   (二)听说能力训练的梯次安排。学生入学后用半个学期左右的时间进行语音强化训练,第一学期后半段至第三学期学习内容围绕生活、学习、交友等日常话题展开,第四学期学习行业英语,第五学期学习求职英语,第六学期参加毕业答辩。学生于第二学期末开始参加一年两次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口试),直到通过或毕业为止。
   (三)读写能力训练的梯次安排。学生于第一学期末开始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B级),从第二学期开始,将根据学生的过级情况进行分层教学,第三期结束基础阶段的学习,第四学期学习行业英语,第五学期学习求职英语,第六学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五、改革的效果
   1.读写方面。2009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目前A级累积通过率为81.19%,B级累积通过率为93.78%,均比2008级同期增加近10%。
   2.听说方面。2009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目前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口试)通过率为58.7%,比2008级同期增加11.7%。
   3.师生满意率方面。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对新模式的认可度达到89.7%(样本数394);通过教师抽样调查,教师对新模式的认可度达到92%。
   六、结论
   整体而言,我院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并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主要表现在:
   (一)英语听说课时多于英语读写课时的设计,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英语听说课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参与程度低和学习兴趣低的问题,降低了“情感过滤”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二)英语读写课变教师课上的满堂灌为学生课下完成作业,课上集中辅导的方式。学院要求教师对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尤其是作文更是要求认真批改,以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通过课上集中辅导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
   (三)英语自主学习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单位发言时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新课程体系已在2010级和2011级非英语专业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李晓媛,俞理明.国外行动研究趋势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7,(3).
  [2]孔庆炎,刘鸿章.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外语,2005,(3).
  [3]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7):287-289.
  [4]吴雪松.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语言输入――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5).
  [5]盛仁泽.采用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提高语言产出技能 [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6]廖乃帜,苏全彩.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

标签:高职高专 课程体系 公共英语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