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生物 > 正文

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创新教法及评判机制问题的研究:少儿声乐教法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民办教育蓬勃发展,这为民办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缩短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距离,需要找出一套适合民办音乐专业教师与学生适用的声乐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创建评判机制来应对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创新教法;评判机制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2-0089-04
  
  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了艺术行列的学习,学习音乐专业的人数也与日俱增。由于招生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质量的变化,这为民办院校音乐专业的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一、民办院校声乐学生进入大学时的音乐素质现状与给声乐课程教学带来的困难
  (一)现状。民办院校学生的录取批次一般为最低批次,即第三批A类或B类。学生综合素质都不是很理想。民办院校中的艺术类学生,包括音乐专业的学生,不管是从文化综合素质来讲,还是从专业文化综合素质来讲,层次普遍较低。民办院校中音乐专业的学生,虽有部分同学是为混文凭,混时间走进大学的,但大多数同学还是怀着对艺术或音乐的兴趣进入大学的。但他们对音乐专业的了解相当缺乏,可以说对声乐基础知识与对声乐的认识几乎为零,很多进入音乐专业的同学在进入大学很长一段时间都习惯性地把声乐课同中小学音乐课混同一起。除此以外,这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相关音乐知识和音乐能力,如对五线谱的认识、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音乐欣赏和艺术综合修养偏低等。对这样一批热爱音乐,却又存在着明显先天不足的民办音乐专业大学生,我们要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如何提高他们的音乐专业知识尤其是声乐技能的培养,值得我们思考。
  (二)困难。在大学里,本科专业学制是四年制,然而正式在学校上课的时间也就三年多。为了实习、找工作,大四踏踏实实学习的时间很少。这点时间对于声乐教学显然是很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要提升学生声乐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有一定难度的。声乐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它可以有大方向的教学计划或规划,但因为声乐教学的个体差异性,不宜对教学过程做很具体的实施性计划。人们常说“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声音”,形象地道出人的声音差异性;加上每个学生的领悟力、文化综合素养、音乐综合素养、气质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在千变万化的声乐教学问题面前,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优缺点,及时与学生交流、与同事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教法的创新
  面对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现状,如果一直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势必不会太理想。民办音乐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歌唱和音乐教育技能,为小学、幼儿园、青少年宫、地方剧团或企事业单位提供合格、有一定音乐特长的文艺人才。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坚持歌唱与艺术实践同步进行。因此,在声乐课程教学方法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究与创新,以适应民办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声乐教学实践,从声乐教学内容的展示、声乐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声乐课程的艺术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观点与建议。
  (一)加强声乐课程教学内容感官的形象化与直观化
  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声乐教师一般都使用钢琴弹唱教学,借助于自己长期积累的歌唱经验,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歌唱技能,实现教学目的。这种传统教学常常让原本抽象的声乐教学更加抽象,不利于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对声乐课程内容的掌握。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掌握声乐课程的内容,笔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加强教学硬件设备建设在声乐课程中的运用。要提高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获得声乐知识技能,必须让高科技走进学堂,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首先,采用高科技教学手段,如电脑模拟发声形态和喉肌、呼吸肌群的运动状态等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歌唱发声运动原理,获得自我调控与练习、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利用摄像机拍摄整个上课过程,学生课后通过多次观察上课情况,认真揣摩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慢慢自觉吸收。再次,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录音笔把自己练习的声音录下来,与课堂上教师要求的声音作对比,提高自己对声音的辨别能力。通过这些高科技工具的使用,可以使学生上课或课余时间练习时对声音的认识更加形象化,把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与直观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清晰地、形象直观地感受正确的声音,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声乐学习的形象掌握。
  2.加强声乐教学过程中形象言语的运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使用两种教学语言进行教学。一种是科学地、真实地叙述情况的语言;另一种是用形象化、直观化的语言,它包括形容性、诱导性和比喻性的语言。针对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声乐教学中,要多用形象化、直观化的语言。例如,一个学生气息不深,不会用横膈膜向下和小腹扩张的感觉去吸气,要么就是“挺肚子”,要么就是“耸肩膀”,如果教师总是说“横腼膜”要放往下放,没学过声乐或声乐基础不好的人都会很迷茫,但是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像“闻花”一样地去吸气,学生会在“闻花”的动作中很快找到横膈膜下降的感觉。
  3.加强教师肢体语言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在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运用形象直观的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让他们更明白音乐的技巧内容以外,我们还应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肢体语言对声乐技巧内容的形象描述。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启发来帮助学生达到歌唱技巧。比如: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引导学生演唱抒情作品时,我们的手势可以轻柔一点;反之演唱坚定作品时,我们的手势可以有力度或者手势有力度地跳耀。或者,在唱跳音练习时,老师的面部表情或者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的是很轻快的,可引导学生在练唱时达到比较好的状态。
  (二)加强声乐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多样化。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在声乐课程教学中,长期以来沿袭了艺术院校声乐课的经验式教学方法,就是一对一小课教学。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在面对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了。因为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嗓音条件千差万别,入校时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对教师示范讲解的领会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常常是上节课说过的问题下节课接着重复处理,导致声乐教师常常会做很多无用功,让民办院校的声乐教师很头疼。即使少数学生的歌唱技能得到了提高,那也不过是一时跟着感觉走对了,一旦失去了教师的监控,便会原地踏步,甚至退步。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建议民办院校在声乐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上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小课(一对一)与集体课(一对多)的融合。小课一般是专业音乐院校最常用的一种上课方式。它通常以一对一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小课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练声、歌唱教学和作业讲解与示范。集体课又可以分为大班课、大课和小组课。大班课用于声乐理论教学及最基本的声乐发声实践教学。这种形式课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歌唱器官和它们在歌唱中的功用、歌唱的发声原理与特点等。大课一般用于初级声乐教学,针对大一年级新生为主,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声乐基础程度、嗓音条件和特点以三至五人为一组。练声、作品演唱环节每组轮流进行,未轮到的小组可以在旁观摩或自行练习。小组课被大部分专业院校用于二年级及以上年级的声乐教学中。建议教学组织模式与“大课”相同,人数可增至六到八人为一组,但各教学环节时间可以延长,讲解可以更加详细。通过小课与集体课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调整学生单独面对老师时的紧张心态,还便于学生在自己迷茫的状态下,通过其他同学的演唱来寻找自己演唱的方法。
  2.组织安排“小老师课”。“小老师”课与以上三种集体课有所不同。它依托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师所带的二年级下期和三年级及其以上的学生来开展。把每位专业教师的学生按年级为单位分组,专业老师作为指导教师,每周由组里一位学生当老师,一名学生当学生,其余同学旁听,认真做好笔记。一堂课结束后,由专业老师与学生们共同交流,对本堂课的内容做出点评,对“小老师”的语言表达问题、作品的理解与伴奏的编配问题、发声技巧等问题共同探讨。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加强“小老师”专业水平综合化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本组学生积极交流,提高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声乐课程艺术实践的多层次化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它的表演离不开舞台,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演唱的感觉与在琴房里面对老师一个人演唱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在舞台上会将自己在课堂上没有意识到的缺点和错误直接真实地表露出来,通过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许多课堂上根本无法感受到的东西。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在舞台上的表演,对比检验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成绩和不足,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调整。因此,我们在提倡多实践的同时,还应加强艺术实践的多层次化。
  1.加强班级音“月”会的举办。以民办院校音乐专业的自然班级为单位,各班每月定期举办音乐会,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表演形式出现在民办院校的校园里。各年级各班的音乐会活动的展开,不仅可以让音乐专业的每位学生都有上台演出的机会,加强自身专业的磨练;而且学生们通过观看各年级各班的音乐会,可以积极有效地促进自己专业的提高。同时,这对学院学习氛围的促进也有帮助。活动的组织者可由班干部牵头安排,让每位同学都有担任活动组织者的机会。这样可为学生们提前锻炼如何搞好一场音乐会做铺垫,为学生们今后进入社会后能更快更好胜任文艺工作做准备。
  2.定期举行优秀学生的音乐会。虽然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层次不一,但是仍有些相对优秀的专业学生,为了将这些同学凸现出来,并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优秀学生更加优秀和成熟,让较差的学生能够以此为参照,看到差距找出不足。以声乐教研室为单位,制定一学期一次的专业尖子生汇报演出的活动计划,汇报的标准要求完全以演出和比赛的形式呈现。为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这种系统的教学实践,坚持采取主动报名的形式,一学期进行一次选拔。学生们为了能够争取到这种实践机会,一定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花更多的时间和心血投入到日常的练习之中去。经过几次汇报以后,学生的演唱能力有明显提高,整体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
  3.加强同当地文广新局、文化馆、社区的联系,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实习基地。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我们的学生在逐渐成熟,演唱技能和综合素养都得到了逐步提升,但是在参加比赛和社会上的演出活动时,仍然感觉到与专业演员有着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舞台经验不足、不够自信,虽然技能技巧上有一定的实力,但是整体表演显得气质不足、稚嫩、胆怯。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多的锻炼平台,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以音乐专业为主力建立了一个艺术实践团队,加强了同当地文广新局、文化馆、社区的联系,尽量多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演出和实践机会。通过这样形式的锻炼,学生们的演唱和综合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评判机制的构建
  任何一种教学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由于声乐课程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多因素制约性以及教学评价技术和手段的局限性,使得任何一种教学评价方法都不可能很好地运用到声乐教学评价中去。为了检验民办音乐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的效果,提高民办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质量,有必要对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检验并作出相应的评判。如何构建声乐课程的评判机制,值得我们研究。
  (一)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的重要意义
   1.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对声乐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是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作用。在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中,有什么样的评判内容,声乐教学就会注重被评判方面的内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向着评判机制中的方向努力。对声乐教学来说,这些评判内容、评判标准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发挥着导向功能。在声乐教学中,师生们必须按目标努力,才能达到合格的标准,否则就达不到合格标准,得不到好的评判。
  2.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对声乐教学具有鉴定和规范作用。规范是导向作用的最终目的。要对声乐教学进行规范,就要让声乐教育评判机制对声乐教学对象进行鉴定并作出判断。声乐教学评判机制对教学的鉴定和规范作用主要体现在:检验声乐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总结声乐教学经验的成效。随着教育部对民办院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实施,使得民办院校各种教学文档的规范性加强了。比如,登分册上各种分栏的设置就加强了教师对整个教学情况的反思,甚至给出具体的措施和方案。
  3.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对教学具有改进作用。声乐课程评判机制的构建对教学还具有一定的改进作用。评判机制的构建促进了声乐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声乐教学的改革。声乐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基于评判机制评判做出反馈以后的反思。目前声乐小组课是公办音乐专业以及民办院校教学改革或改进的重点,对声乐小组课的界定与研究意见不一。因而,我们应该从课程大纲的角度出发,从对学生的影响出发去研究并作出改进。
  (二)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的原则
  1.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公平原则体现在评判机制内容的构建上必须对任何教师和学生一视同仁,不得有任何偏袒。公开原则是指评判后的数据资料一经整理必须及时全院张榜公示,让教师和学生全面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公正原则体现在学院领导对评判后的数据资料经过认真分析探讨后,对教师和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
  2.坚持客观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的原则里,客观性原则既是对声乐课程评判公正性的保证,也是公正性的前提和基础,是声乐教学评判机制构建的基本要求。整体性原则是指要从声乐教学评判机制构建的整体出发,树立整体理念,多角度、深层次地进行多方面评价,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出现。
  3.坚持科学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声乐评判机制构建的基础与核心是科学的。声乐教学评判机制的构建必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这样对其所进行的评判才具有科学性。声乐教学评判来源于声乐教学实践,反过来又要服务并指导声乐教学实践。
  (三)民办院校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的内容与方法
  1.评判机制对学生的评价。在民办院校对学习的评价主要是由声乐教师负责的。建议以诊断式、形成式与总结式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评判。
  诊断式评价。在民办院校中建议从以下两种形式开展:一是以对初入大学的大一新生一进校便开始进行的摸底考试形式展开,对大一新生的声乐演唱底子作出初步判断,为声乐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与自身的教学优势相结合来选择学生提供参考。二是对大二、大三、大四的全体学生进行的评价。以每年寒暑假回校后的第一周,对所有年级的学生按年级展开摸底考试的形式展开。自古流传着一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老话。它道出了我们声乐专业每天练习的重要性。这样使学生即使在假期之中,仍然不敢轻易懒惰,放弃对专业的学习与练习,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高,实现 “笨鸟先飞”。
  形成式评价。形成式评价针对大一到大三的全体音乐专业学生。每学期所进行的声乐期中考查与期末考试是形成式评价最常用的评判方式。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期中考查或期末考试的表现,来判断学生这一学期学习的情况,包括对声乐技巧以及舞台表演的掌握,从而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检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总结式评价。总结式评价主要针对民办院校音乐专业的大四学生。到了大四下学期,音乐专业的准毕业生必须以个人的形式或者两到三个人的组合形式举办一场“毕业音乐会”,向社会、向学校、向父母、向师弟师妹展示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接受社会、学校以及父母的检验。
  2.评判机制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在民办院校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应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院校级领导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同专业同事之间的相互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直接影射出学生对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认可程度。这对教师教学后的反思起一个反馈作用,也为教学督导部门的教学管理提供一个方向。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一般以问卷调查和网评两种形式展开。
  院级领导与教研室主任对教师的评价。院级领导与教研室主任对教师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及备课、讲课、课后辅导等以及教师素质即思想、道德、业务等素质的评价。评价的方法可以从教案检查、课堂深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观摩教学等方面展开。
  同专业同事之间的相互评价。音乐专业的教师,工作地点都在同一琴房大楼里。通常琴房都是紧挨着的,同事之间一起交流工作非常方便,彼此了解深刻。通过相互评教的方式,可以从同专业教师的角度评价来全面了解我们的教师。这样对教师的评价显得更加全面、周到。
  以上三种对民办音乐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与水平的评判,都要以评级打分的方式进行,并分项分条对教师进行评价,最后汇总统计。将评判结果作为教师奖罚、评聘、晋职、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重要依据。
  3.社会对评判机制的反作用。民办院校声乐课程评判机制的制构建除了针对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和教师进行评判以外,社会对评判机制的反作用也值得我们重视与深思。声乐课程整个评判机制的构建最终目的要秉承为社会服务的宗旨。我们培养的学生最终要为社会服务,接受社会的考验,在为不同级别的单位参加演出时,服务单位级别越高,则我们所得到的社会认可度就越高,评价等级就越高;反之亦然。
  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创新声乐教学方法以及构建声乐评判机制,不仅是对自身教学质量的一种检测,而且是努力让社会认可并接受民办院校教学成果的一种手段,更是展现了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办学特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监督体制。
  
  责任编辑:周潞

标签:教法 声乐 评判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