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生物 > 正文

美好青春共回眸_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TXT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引子:千里驰驱为回眸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清晨八月的京城,太阳像出炉的钢水倒进街巷。城东一座寻常院落门前,车马游龙,熙来攘往,人群像烟圈一样四面飘散。当中,有一位白发萧骚的老人,双目如炬,负手而立,旁边是一位身形瘦削的老妇。两人不时地对望一眼,似在等待着什么。行人如潮水泻过,不时有一两人喜呼出声,像受了磁铁的吸引,聚拢在老人身旁,眉目耸动,言笑晏晏。语过三巡,一辆蓝色大巴轰隆隆喘着粗气停在院门口,车门洞开,一个面目黎黑身形粗豪的大汉高声喊道:“人齐了么?上车上车!此去必少不得三五个时辰,早发先至,莫要拖延!”于是众人一阵忙乱,在京城浩荡的车流中,一辆写着“山西芦芽山旅游专车”的庞然大物轮轴翻滚通体沸腾,望西绝尘而去。
  这一天,是公元2010年8月16日。满头银发的老人。名叫王燕生,是诗刊社原编辑部副主任,身旁的李慧敏是诗刊社的退休干部,也是王燕生厮守大半生的妻子。陆续赶来的人中,有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高洪波,还有著名诗人、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雷抒雁,诗人、《诗刊》常务副主编李小雨,评论家、作家出版社编审唐晓渡,诗人、《诗刊》副主编刘希全,中国作协办公厅王志祥,《诗刊》编辑唐力、赵四、彭敏,《文艺报》记者王觅。
  一行十二人,风风火火赶往山西忻州市宁武县芦芽山景区,是要参加一个名为“青春回眸”诗会的大型活动。说到“青春诗会”,稍稍写过几行诗的人都是如雷贯耳。向有诗坛“黄埔军校”之美誉。净是诗坛上的青年才俊借以一显身手的绝佳场所。而“青春回眸”诗会,顾名思义,则是在青春逝去之后回眸凝望,用诗歌来纪念那久远的年华和去而不返的一切。参会的诗人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曾经参加过“青春诗会”的诗人,一是因种种原因当年未能参加“青春诗会”而创作成就斐然可观的诗人。“青春诗会”已是诗刊社享誉诗坛的陈年佳酿,“青春回眸”诗会则是资深编审周所同开动脑筋研发出来的一款新产品,一经问世,即在适龄诗人当中引发了热烈的反响。
  经过层层筛选。参加首届“青春回眸”诗会的十三位诗人是:河北诗人张学梦、大解、刘向东,陕西诗人孙晓杰,山西诗人贾真、郭新民,四川诗人杨牧、张新泉,重庆诗人华万里,浙江诗人孙武军,湖北诗人车延高,广东诗人徐敬亚、王小妮。十三位诗人,天南海北产地不一。他们当中,有专业作家,有著名编辑。有大学教授,也有高级官员。在2010年8月16日,他们像一群散落的金属受着“青春回眸”诗会这块磁铁的吸引,陆陆续续地抵达了山西宁武境内靠近芦芽山的一个宾馆。
  因整个活动已将宾馆几乎全包下,所有人一安顿下来,第一个动作便是冲到走廊里,敲敲这个门,聊会儿,敲敲那个门,聊会儿。楼道里一响起拖箱子的声音,常常是几扇门同时打开,探出头来看是谁来了。听到哪个房间动静大笑声高,赶紧过去凑个热闹。参会诗人中。有的是长期以来在诗坛上活蹦乱跳朋友遍天下的“老面孔”。有的则可能已经退隐诗坛淡出多年,无论新欢旧识,无论阔别多年还是三天两头碰面,聚在一起,都像有说不完的话发不完的笑。
  晚上七点,当地政府设下盛大的招待宴,明亮的大厅里笑语喧哗觥筹交错,而舞台上盛装披挂的蒙古族表演队极具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则将宴会的气氛推到了顶点。一边聆听来自大草原的天籁之音,一边还有美丽的蒙古族少女捧着酒杯献上白色的哈达,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心神迷醉?
  在宴席当中。本次活动的承办人、芦芽山旅游开发总公司的董事长贾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欢迎大家的到来。他说,近年来自己虽已不太写诗,但一直对诗歌怀着深厚的感情。此次积极承办首届“青春回眸”诗会,也是希望能以文学的魅力不断推动本地区的文化发展。
  晚宴过后更精彩。在宾馆门口的空地上,我们来时便看见用纸张木柴堆叠着一个柱状的物体,心中好生诧异,这时才知道,燃起来竟是一堆温暖明亮的篝火。虽在八月,山中还是有些寒凉,渺渺夜空下,一群人三三两两地围着一柱热烈的火焰谈笑、拍照、伸手取暖,灿烂喧哗的气息涟漪样晕开了四周的黑暗。开幕式及主题会议:当代诗歌三十年
  经过一晚上的休整,十余位诗人、嘉宾神采奕奕地出席了17日上午举行的“青春回眸”诗会开幕式。《诗刊》常务副主编李小雨以其一如既往的温婉纤徐的嗓音主持了本次开幕式,并向在场的观众一一介绍了诗人、嘉宾们的简历和文学活动。
  忻州市委宣传部长周如璧、宁武县委书记任宁虎发表讲话,欢迎各位诗坛名家的到来,并对宁武县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等状况作了简要的介绍,芦芽山旅游开发总公司上属的华青集团董事长常玉清的致辞则强调了文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高洪波则在讲话中说,诗歌本质上是属于青年的,十八岁人人都是诗人,但他同时又强调,一个人到了八九十岁仍能写诗,那才是真正的诗人。只有到了生命的末端和底部。一个人才能对青春、人生、命运、自然、宇宙和社会产生更加深微的理解。从北京到宁武,旅途漫长而劳顿,高洪波的诗情却如泉喷溅,他以三首途中写的小诗表达了此行的诸多感念。其中“青春岂堪再回眸,折柳赋诗几春秋。”“青春不负登临意,唯叹诗友皆白头。”等句,闻之令人唏嘘。
  如果说几位嘉宾和领导的讲话让人心眼通明如沐春风,随后,由几位当地艺术家倾情演绎的诗歌朗诵,则让人心旷神怡如醉如痴。从杨牧到张学梦,从舒婷到王小妮,从雷抒雁到李小雨,那些熟悉的诗篇韵律乘着铿锵的嗓音在庄严的会议厅里四面群飞,三十年的风霜雨雪悲欢离合,搅扰着每个人的心灵。
  中午稍事休息,下午是主题座谈会。在李小雨的主持下,参会诗人围绕着诗歌现实与青春的关系、当代诗歌三十年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与会者感慨系之地回忆了当年自己参加“青春诗会”的诸般情景,回顾、总结、思考三十年来新诗发展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各抒己见的同时不时还突现温和的交锋。
  首届青春诗会的组织者,向有“青春诗会教头”之称的王燕生老人谈到,当代诗歌三十年,我们光荣地告别了诗歌作为政治工具、诗歌为阶级斗争服务的“假大空”的时代,进入了一个多元发展众声喧哗的时代。中国诗歌的创作队伍开始向知识化转移。在这当中,青春诗会功不可没。他希望诗人能以真诚的态度面对世界,倡导诗歌传统中的美好因素。
  张新泉表达了他对青春诗会的关注和对主办方《诗刊》的敬意。他说,每一届青春诗会,他都十分关注。今天的集体回望。使他产生了深深的使命感和历史感。孙武军表示,无论是回眸还是前瞻,诗使人青春无边。当年的诗人们对诗歌虔诚的热爱、对思想的追求、对诗歌语言艺术形式的探索,这一切永远都不会过时。杨牧认为。当代诗歌 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是吻合的,这种变化虽不完全等同于进化,但有变化总是好的,怕只怕一成不变。我们对诗歌要充满期待,但诗歌创作一定不能急躁,要再认真一些、慢一些、稳一些。王小妮着重论及社会环境对诗歌发展的重要性。她认为只有保护个体、保护不同、保护异己,我们才能拥有公正平等、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缺少这个前提,诗歌的发展无从谈起。她还对诗坛由来已久的“体验生活”说提出质疑:我们活着就永远有诗。活着之核,也就是诗的本质。手拿着本质,还左顾右盼地干什么?华万里用地道的重庆话表达了他对当下中国爱情诗创作的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爱情诗。很多所谓的爱情诗都很浅,在卿卿我我的表层中耗尽了语言和想象力,没能从情感升华到精神层面,涉及时间、死亡这样更深层的东西。
  大解将当代诗歌三十年的变化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诗歌精神变得更加内敛。逐渐收缩到个体。二是诗歌的表达方式从抒情向叙事转变,但值得注意的是,抒情诗在社会属性层面尚未向个人回归的时候就被中断并走向了私密叙事,诗人浪漫的情怀并没有得到完全释放。三是诗歌的语言从书面语向口语转变。鲜活的口语为诗歌注入了活力,也使得叙事成为可能。大解指出,中国诗坛普遍存在着理想、思想、文化、历史等元素缺失的问题,对当下过度的强调使诗人进入到一种极其自我、极其狭隘的叙事中,从而缺少信仰和人性观照。他认为诗人们不应停留在软弱、轻浮、窃窃私语的状态,而是应创作出超越小我的、代表人类精神的作品。徐敬亚指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出现诗歌的热潮,甚至到现在都未完全结束。为什么这种热潮恰恰是诗歌而不是小说、戏剧等其他文学体裁?这是值得思考的。现在的很多诗歌缺乏诗意,写诗和读诗的人往往都心不在焉,使诗歌降低为普通的信息,失去了原有的深刻性和感染性。
  关于诗歌的现状、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诗人们有着不少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张学梦认为,从现代主义的角度看,当代诗歌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很多诗人表现出不在场、不担当、不言说等特点。但当代诗歌三十年的发展过程总体上可以看作是一种颠覆、探索和实验。唐晓渡说,诗到现在有很多变化,但青春诗会一直延续,是一个品牌,一个象征,是一个小传统,潜行的地火在《诗刊》的一个表征,是压抑的势能转化成了动能。三十年来,诗歌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构与建构同时存在,冰火共存、共生、共济,一个诗歌生态基本构成了。青春诗会的精神是:诗人是时代报警的孩子。三十年重要的启示,诗歌从一种意识形态修辞,变为独立的感知、判断,打开了新的维度。
  孙晓杰谈到,当今社会所具有的人类生活的快节奏化、文化消费的快餐化、精神生活的粗俗化和浅表化等特点对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也为诗歌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今后的诗歌创作应该更加精短、直截了当,便于读者理解,打通自我与他我的隧道,以适应时代发展对诗歌的新需求。刘向东强调了诗歌的二手创作问题,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如果没有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而是用现成的二手资料构筑自己的经验,这样的诗歌只是“纸上诗歌”。不贴心、不感人,缺乏生命力。车延高认为,诗歌发展的最好状态是形成一个高地而不是顶峰,这样繁荣的时间才会更加长久。而只有当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诗歌的高地才有可能形成。他把青春诗会比作青年的大学,“青春回眸”诗会则是为长久以来坚持诗歌创作的“大龄诗人”专设的大学。
  发言、交谈、倾听,一下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在语言的喷涌和思想的碰撞中,诸多当下诗坛和诗歌史上的重要问题都得到了深入而有效的辨析和清理。
  
  游记:山西好风光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美丽的旋律响遍了大江南北,我们都已经耳熟能详,然而山西究竟是如何的地肥水美山川形胜,对许多人来说这还是头一次领略。看多了南方山水的?丽婉转,再来看山西风物的雄浑粗犷,别是一番滋味。车入宁武,我们都歪着脖子趴在窗前一看就是好一阵,风景告一段落的时候脖子已经酸得不行,只好换到另一边继续看。
  据东道主贾真介绍,宁武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汉时置县(时称楼烦),还曾是著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地,历史悠久古迹繁多,已经开发出来的旅游景点便有二百多处。匆匆一行,难以尽观。为此,主办方精心挑选出几处景点,几日下来,也算窥豹一斑了。
  
  一、万年冰洞
  
  宁武县,大大小小的省级、国家级景区不胜枚举,山水林园栈道峡谷,别处亦可见得,独有这万年冰洞,迥出侪辈只此一家,被评为世界级风景名胜。
  众所周知,只有一年四季寒冰凝结终久不化的洞穴。才可称为冰洞。放眼全世界,也仅有如西伯利亚和南北极这般纬度高且寒极冻甚之地才发现过冰洞,纵有也是数量少且规模小。在寒来暑往四季分明的山西宁武,既非终年积雪,亦无大范围低温支持,竟然冒出来一个连科学家也无法解释成因的规模庞大的万年冰洞,造化天工之神秀诡谲,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洞穴专家现场考察认定:此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故名万年冰洞,位列全国一万多个洞穴中仅有的九个冰洞之首。洞内制冷机制最强、冰储量最多,现已开发近百米,分为三层,有冰帘、冰钟、冰花、冰人、冰菩萨种种,穷形尽态不一而足。尤为神奇的是,自古冰炭不相容,可就在与冰洞一山之隔的二百米外,竟有一处“火山”,也是一年四季不休不停地突突突往外冒烟。虽然此“火山”并非科学意义上的“火山”,而是埋藏于地下的煤层因多种原因造成的惯见不鲜的自燃现象,但这般冰火两重天地比邻而居互不干犯。也是一大奇观。
  我们一行人游踪所至,正当小雨如烟轻寒轻冷,本已是微微打着寒战,一到冰洞门口。一股恶寒劈头盖脸汹涌而来。即便是最强壮最彪悍的男士也不得不按照工作人员的安排,披上了臃肿的羽绒服,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地沿着潮湿陡狭的小道下到冰洞中去。
  四壁皆冰,触目即是各种冰钟乳、冰笋、冰柱、冰瀑、冰花,这晶莹剔透的地下水晶宫,一派冰雕玉砌霜寒雪冷,和洞外的绿树红花构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已经开发出来的部分。主体是一个巨大的冰柱,高可十余米,被称为“定洞神针”。冰柱表层凝结着千姿百态的冰凌,游人则在环绕着冰柱的阶梯上斗折蛇行。下到底部,稍稍上行。便是万年冰洞最壮观的奇景――玉瀑凝流。这是一组世界罕见的地下冰瀑群。主瀑“飞流直下入洞府,疑似银河落九天”,副瀑流银淌玉、层叠环绕,整个瀑布群冰肌玉骨、纤尘不染,似乎是被孙悟空用定身法定在了一瞬之间,使人疑心进入了东海龙王的水晶宫殿,又像闯进了 嫦娥仙子的广寒仙境。
  
  二、草原和群山
  
  尽管在去马仑草原和芦芽山之前,美丽的导游小姐已郑重警告过我们:此行将耗时六至七个钟头。路途遥远极度消耗体力。不愿上山的可留在车中休息。大部分人还是一往无前地踏上了这艰难而诱人的征程。
  要到马仑草原,先要翻过一座满是松林的山丘。路是石头铺过的,平平整整,我们几个年轻人走起来是游刃有余,却难坏了王燕生和杨牧等几位老人。幸好入口处有不少当地人提供的轿椅服务,不服老不行。往上一躺。吆喝声中晃晃悠悠地给抬上山去,那叫一个逍遥。
  本次参会的诗人,来自南方各省的居多,许多人还是第一次看见草原。那么辽阔的草野,那么无遮无拦一望无垠的天空,天空下或奔跑驰驱或埋头吃草的骏马,都让大家眼界顿开心旷神怡。
  在马仑草原与芦芽山的交接处,一些人感到体力难以支撑,选择了原路返回在车中等候,另一些人则毅然决然地继续更加艰难的行程。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雨,山路湿滑,很不好走。幸好芦芽山望中可见。无边美景也如锦缎般铺在眼前。大家一鼓作气地向上攀登,一边赞叹着沿路的风景,一边合计着下山后要好好刺激一下半途而废的人,说说笑笑间便抵达了芦芽山顶峰。在最高处的小庙宇中,我们围着护栏绕行三圈,祈求周身的幸福安康,然后坐在石阶上听导游小姐高唱山西民歌。
  山风浩荡,豁人襟怀。放眼望去,只见山峰尖峭,怪石嶙峋,林木蓊郁。“猪八戒背媳妇”活灵活现趣味横生。“护林人”心事重重,端坐沉思。“将军石”如巨型兵马俑。巍巍立于群树之间,手中长剑紫气升腾……
  返回的路上,我们一个个腰酸腿软筋疲力竭,停停走走间,三三两两,队伍拉得很长。上山容易下山难,眼看返回的路程还剩那么一大截,我们又已失去了来时的冲劲,于是便频频“调戏”迎面而来的陌生人逗趣儿:“嘿,哥们,加油啊,还有两个钟头就到山顶了!”“美女,争取太阳落山前爬到顶哦!”把人唬得一惊一乍。实际我们才从山顶下来不到二十分钟而已。
  或许攀登的乐趣不止于登顶时的狂喜,爬山的幸福也不限于沿路所见的美景。回至马仑草原时,日已西斜一大截。我们不再着急。取出相机,拍拍蓝天白云,摆出各种夸张的姿势。阳光打过来,角度刚够照彻周身。
  
  三、悬置的风景
  
  看惯了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此次芦芽山之行,还有一个特殊的景点,就是石门悬棺。
  宁武芦芽山一带原本盛行土葬,北方地区亦无崖葬风习,然而在小石门村西一个幽僻的峡谷内,却发现了一个长江以北绝无仅有的崖葬群。入口石壁如门,四面青山苍翠,一望可知是块风水宝地。途经小石门村,棚户砖房近在咫尺,鸡飞狗跳儿童嬉戏,一派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图景。
  村庄过后,气氛为之一变。山势开始显得陡峻,两山夹峙,总有一边山是秃的。曲曲折折的栈道黄不楞澄地束在山的腰间。远远望去,不少路段简直是直上直下,全无半点缓冲。这便是古时山人往来交通赖以成行的路途了。
  未到悬棺,先见悬空寺。近百米高的山崖间,一座宽可二十余米的寺庙横空出世。整个建筑的前部均悬于空中,下方仅以十余根梁柱支撑,乍看之下,只觉一阵风来便要将之掀翻在地席卷而去。然而多年来却始终屹立不倒。
  再往前行,三三两两的悬棺便呈现在眼前。最初是远在崖壁阴暗处,被眼尖的人兴奋地指了出来,余人辨识好一阵才恍然惊觉。到后来,便大大方方地坦诚相见了。有的高挂在崖壁间,有的安放在路边的凹槽里,有的嵌在岩洞中,有的裸露在石壁外,有的以木桩支撑,也有的用铁链捆吊,既有一棺独悬,也有双棺并列。
  作为迄今为止我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唯一崖葬群,石门悬棺的来历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无论是孝敬长辈望其早日升天,还是怜恤战死的士卒、客死他乡的商旅或没有子裔的孤寡老人,令其死得其所,都是一片仁爱之心。
  两具近在路旁并未悬在高空的棺木引起了大家的围观。从破败的棺盖望进去,只见散乱的白骨搂抱着游人随手放下的野花枯草,在昏暗的光线中寂静地沉睡着。
  死亡,这黑暗的风景,迷住了多少幸存的旅人。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爱风雨也爱晴
  
  几日行程,逝者如斯。恍惚之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青春或许一去不返,生命或许不能逆流而上,天下万物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发生、发展和消亡。活过,爱过,青春过,回眸时能笑亦能哭,当年的那个人就还活在我们的身体里,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无论生活如何的白云苍狗,无论世事如何的海沸山摇。
  
  2010年9月

标签:回眸 美好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