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天气 > 正文

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包括哪些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就是说现代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人在历史教学中,致力于创新教育的探索,略有所得,在此抛砖引玉,愿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 巧妙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1. 提问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
  古人云:“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可见教学中“导”的重要性。历史教师对新课的导引,要抓住课文的关键,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师的创造力学生创造力的源泉,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要能深入浅出的设问,释疑。例如讲古代史《短暂的隋朝》一节,我就首先让学生思考: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全国?让学生自觉地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去思考。讲授这一章节后,让学生讨论隋这一朝代同哪一个朝代相似?分析这两个朝代的共同点和它们在历史长河中各自的作用。结束课文时我进一步让学生思考“隋朝大运河现状如何?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条运河?”并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这样学生不仅能走进历史,而且能从历史走进现实生活,从而取得很好的激疑效果。历史教学中的激疑过程,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设一些疑点。要让学生意识到时时有疑,处处有疑。 ?
  当然,提问还得根据实际。这种“问”必须要有思维价值,而且有利于创造一个学生乐学善学的教学环境。这种“问”的深浅程度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那些照搬书本内容就可以回答的问题缺乏难度,表面热闹,实则起不到提问的作用,反而降低了教学水平。反之,如果问题提得过难、过深,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接受不了,可望而不可及,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最合适的问题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也就是说,这类问题在教科书上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但通过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是可以回答的。它往往要求学生在大范围的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加以分析、归纳、比较才能解决。如:为什么说哥伦布、麦哲伦既是殖民主义海盗,又是杰出的航海家?美国与拉丁美洲都经过独立战争获得独立,结果两者走上不同的道路,差距拉大,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同是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前德、日、意三国不能摆脱法西斯化的命运?如何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等等。还可将中国史与世界史结合起来考虑。如:同是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能成功,而中国戊戌变法却遭到失败?为什么苏俄十月革命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能获得成功,而中国革命却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胜利等等。 要设计出好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从宏观的高度把握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思考、提炼出开发学生智能的问题。疑设得好就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必然是善于设疑、提问的教师。 ?
  2. 学会置疑,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不仅教师要设疑,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主动提出疑问。例如讲到“西安事变”时,让学生讨论“蒋介石该不该杀?”这个问题,学生大多数认为该杀,这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这样学生很快认识到: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杀蒋介石会给中国带来更大灾难,只有一致对外才可以挽救民族危亡。同时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这就是层层递进式的置疑,更能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探索原因、主动认识历史背景。这种提问的质量较高,有利于开启学生思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
  
  二、 历史是生活的再现,在历史课堂上要多进行情境式教育。?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显然喜欢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离不开兴趣和爱好。营造恰当的情景模式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条件。如讲授“美国南北战争”时,先播放有关美国总统林肯及“南北战争”时的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在历史图片中感受“南北战争”的情景,简要了解美国历史上也曾面临国家分裂的难题,然后导课:“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美国40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林肯曾对美国作家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你知道这部书的名字吗?它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又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一下,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主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 又如讲到“重庆谈判”时,先播放电影《重庆谈判》中有关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资料影片。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抗战结束后国内形势如何?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中共的对策是什么?你知道两党最高领导人再次会晤于何时么?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喜欢上了历史,同时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 利用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是个广阔的天地,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锻炼创造能力。地方资源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而中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搜索、整理材料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有关史实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南京大屠杀”是中国的国耻,在讲授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会给学生放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深刻了解日军的凶残。课下可以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写写感想或小论文等,历史小论文交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另一捷径,学生独立撰写的小论文往往立论新,选材精当,结论推陈出新,尽管有时带有稚气,但总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此外历史辩论会,历史演讲等都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充分利用地方史资源适时的带学生参观北京历史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故宫等, 这些历史的见证、再现,都可以作为丰富学生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让学生接触历史、感悟历史、拓展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启发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教学效果远胜于‘填鸭式’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历史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对古今中外重大史实了然于胸,并能融会贯通,从总体上联系把握。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同时,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把自己掌握的知识转变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去“发现真理”。

标签:创新能力 历史教学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