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体育 > 正文

[以“穿戴”“吃喝”为例探讨常用词的演变] 衣食住行吃喝穿戴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常用词是词汇的主体,想要探寻常用词的演变首先要明白词汇是一个系统,要想清楚地描写一个时期的词汇系统和近代汉语词汇发展史,必须要弄清楚常用词在近代汉语时期的发展变化。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虽然不需要考释其意义,但这些常用词在近代汉语时期是怎样产生、发展演变的以及其演变的动因仍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常用词 穿戴 吃喝
  汪文辉曾对“常用词”的作过一个大致的界定:我们所说的常用词,主要是指那些自古以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词,它是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以表“穿戴”义的常用词为例说明常用词的演变
  词汇是一个系统,具有历史继承性,近代汉语词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继承先秦两汉直至南北朝的词汇,这些词汇当然也在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范围之内。表“穿戴”义的常用词可追溯到上古,主要有“服”“衣”“冠”,穿衣服和戴帽子统称为“服”,戴帽子用“冠”(读去声)。到东汉,“著”取代了“服”,成为表示身上穿戴的通用词,“戴”本指把东西顶在头上,后来成了戴帽子的专用动词,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应用。“穿”取代了“著”之后,“戴”作为戴帽子的专用词才独立出来。随着“戴”的普遍使用,用作动词的“冠”就少见了。
  唐五代,表“穿戴”义的常用词出现了“挂”“穿”“披”。在《维摩诘经讲经文》中“帝释忙忙挂宝衣”的“挂”由“悬挂”义引申为“穿着”义;“披”在汉代已有“穿着”义,《汉书?陈汤传》:“数百人披甲乘城”,“披甲”即穿上铠甲,至唐五代时期用例大增。 “穿”在南北朝时产生了“穿戴”义,《颜氏家训?书证》:“擐是穿著之名,非出臂之义”,其中“穿著”同义连文,到晚唐五代用例增多。
  二、以表“吃喝”义的常用词为例探寻常用词演变的动因
  学界热衷于对汉语常用词演变的历史研究,且取得一些成果,但对常用词演变动因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下面以“吃喝”为例对其语义场演变的动因进行分析。首先,将“吃喝”语义场从古至今的演变历史概括如下:先秦两汉,“食”和“饮”的使用频率最高;魏晋至隋唐宋时期,“吃”出现了,使用频率慢慢增加。依《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我们发现唐朝口语中“吃”已取代了“食”,同时还侵入“饮”的部分义域,在宋代进入书面语,到了元明时期成为该语义场的核心词。“喝”至迟明代已出现,此后便迅速蔓延,由“吃”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最终在清代不仅占据了“吃”带液态类食物作宾语的地盘,还占据了“饮”除“酒”之外的带液态类食物作宾语的功能,和“吃”一起成为该语义场的核心词。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该语义场呈现出两个特点:其一,语义场中的一些词逐渐消失使得该语义场用词数量减少;其二,该语义场的核心词汇出现更替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该语义场发生变化了呢?
  (一)“吃喝”语义场常用词数量减少的原因
  从古至今,“吃喝” 语义场中的一些词渐渐消失,有的仅作为语素保留在某些固定的格式中,这使得“吃喝”类语义场的用词数量大大减少,这是由于受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影响。以“吃喝”语义场内常用词“食”、“饭”、“茹”为例,都可与指称食物的词相搭配,但可与之搭配的词却有所不同。“食”泛指吃,可与之搭配的词很多,如“食鱼”、“食谷”、“食梨”等;“饭”的意思是吃饭,所带的宾语只能是谷物或熟食类的名词,如《韩非子》中“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茹”通常表示吃粗略的东西,如“茹毛饮血”;“啖”表示嚼着吃,能充当宾语的名词一般是水果和肉类,如“啖牛肉”、“啖甘蔗”等。“食”的词义扩大以致渐渐涵盖了其它表示不同吃法的词,由于语言经济原则的制约,有的词逐渐消亡,如“啖”;有的词虽然沿用至今,但使用频率大大减少,如“茹”只在“茹毛饮血”等少数词中保留。
  有的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受语言简明经济性原则的支配发生的“类化”所致。高守纲曾指出:所谓“类化”就是“同类而互有差别的诘种事物或现象,起初分别由不同的词表示,后来统一由其中的一个词表示。类化是通过趋同舍异、筛选淘汰的方法,来对词和词义的关系进行再分配的。
  (二)“吃喝”语义场核心词出现更替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词义内部关系的互相影响,不同历史时期,“吃喝”语义场的核心词不断更替。词在语义场中的关系有聚合和组合两种,首先说聚合关系,处于同一语义场中的词是不同的,一个同义聚合每个时代都有它最具代表性的。比如,“年”的称谓: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其次,其组合关系可大致覆盖其他同义词。以“吃喝”语义场为例,上古和中古该语义场的核心词是“食”和“饮”,后来出现了“吃”,三者开始竞争,由于“食”的义项太多,语义负担过重,最终“食”在竞争中被淘汰,新兴的“吃”取代了它的地位,甚至还侵入“饮”的部分义域。然而明朝以后随着“喝”的出现,“吃”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同样,“喝”的出现使得它与“吃”以及书面语色彩很重的“饮”又一次竞争。由于“吃”后面既可带固体类又可带液体类食物,因此语义负担较重。 “饮”是一个文言词,书面色彩较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变化,大量的新兴词汇产生,它已不能与新兴的口语成分组合。“喝”是个新兴的词,专表饮用,新兴词的生命力很强,于是在竞争中获胜,代替“吃”带液体类食物作宾语,除此之外还占据了“饮”除“酒”之外的带液体食物作宾语。此时,“喝”和“吃”成为该语义场的核心词。可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提高,不同历史时期语言都会出现更替现象,这是常用词汇演变的规律,同时也是汉语词汇同义聚合演变中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蒋绍愚. 古汉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 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M].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9.
  
  作者简介:张莎、马丽,女,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专业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近代汉语。

标签:常用词 为例 穿戴 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