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英语 > 正文

解州关帝庙_基于关公文化视角下的解州关帝庙院落空间浅析

时间:2019-02-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以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为研究对象,在“关公文化”这一特定视角下对其院落围合方式、空间序列和结构展开讨论,以分析解州关帝庙院落空间艺术。   关键词:关公文化 解州关帝庙 院落空间
  Abstract: this paper states guandi temple yuncheng solu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e duke guan culture", this particular perspective on the yard surrounded close way, space sequence and structure discussions to analysis solution states guandi temple courtyard space art.
  Key words: the duke guan culture solution states guandi temple courtyard space
  
  
  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关帝庙建筑是中国建筑历史上分布最为广泛,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解州关帝庙作为武庙之祖庙,同时是全国最大的关帝庙,在关帝庙建筑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1.关公文化概述
  “文化”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内涵做出过多种多样的解释,通常人们的理解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因此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关公文化。
  广义的关公文化是指关公的思想、道德、精神及其物质载体和社会影响的总和,它涉及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关公的思想、道德、精神属于社会精神生活,它的载体是人们的关公崇拜意识的物化形态,如关庙、关林,等等。关公的社会影响是指各种关公崇拜的物质活动和精神表现。如兴建关公的纪念性建筑,举办关公文化节,开展关公庙会、关公文化研究活动等等。
  狭义的关公文化是指关公的思想、道德、精神及其对社会精神生活的影响。其仅涉及社会精神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它虽从属于广义的关公文化,但却是广义关公文化中的核心内容。
  2.解州关帝庙建筑概述
  解州关帝庙位于中条山北侧,坐北向南,前有条山横峙,犹如屏障;背负盐池,若银湖云海。此庙位于古解州城西关,居闹市之中,红墙绿瓦,高垣围峙,楼阁耸立,古柏溢出墙外,格外醒目。庙区南北长500米,东西宽216.5米,总面积108250平方米(不包括庙后属地)。
  解州关帝庙空间设计采用中轴线组织建筑群,左右对称布置。整体建筑沿中轴线有序排列,分为三个部分:结义园、主庙和寝宫。中轴线的南端为结义园区,园区坐南朝北面向庙区而设,摹刘、关、张当年涿郡结义之意境而建。中部为主庙区,主庙区并列三道轴线,中轴线两侧辅以两道辅助轴线,分别是由左侧文经门形成的“文经”和右侧武纬门形成的“武纬”,四周以回廊保护。寝宫居庙宇之后。建筑群整体形成先园后庙,前朝后寝,左右对称,主次分明的建筑布局。
  3解州关帝庙院落空间分析
  3.1基本围合方式
   “院落”是一种空间形态,由实体空间(建筑、墙体等)和虚空间(廊子、天井等)共同组成,是一种对多层次空间形态的描述。李允?在对院落构成的研究中认为,院落是封闭的露天空间,即没有屋顶的四周封闭的室外空间。中国的传统建筑在平面布局上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那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院落,进而以“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中国古代建筑通常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功能和精神目标。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平面组织系统的核心。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采光、通风、排水的功能要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内向、封闭性的精神要求。
  解州关帝庙是以回廊围合而成的院落空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以及左右两侧辅助轴线上的建筑,用“[” 形与“]”形回廊围合,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种以回廊与建筑组合的方式,可以达到艺术上大小、高低与虚实、明暗的对比效果。自汉至宋、金,这种形式常用于宫殿、祠庙、寺观和较大的住宅。
  3.2序列与结构
  院落空间的组织方式是中国传统建筑最为典型的语言法则。院落将散落的单体建筑组织起来,中轴线又将院落串联起来,这样使建筑群形成具有多层次的空间组合。
  解州关帝庙的空间序列组织,主要由结义园――主庙区――寝宫三部分形成“起――承――转――合”的建筑空间序列,纵向发展的院落延伸了空间感知的深度,正好将时间和人的心理经历过程结合起来,游人在参观时的心情随着不同建筑场景的展开而不断变化,获得不也一样的空间感受。
  1 起――结义园区
  结义园是仿照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时的意境而建,是一处明清时期的北方园林式建筑,创建于明万历末年。整个园区占地约30亩,主体建筑坐南向北面向主庙区,自北向南依次为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园内古木参天,湖山相映,曲径回廊、亭台错落,与南方园囿相比较,少堆山叠石、小桥流水等曲径通幽之美,饶北方林木葱郁,花竹相间等富丽雅静之趣。稽考全国佛寺道观,园囿建于庙侧或后部者有之,而建于庙前这,独此一例。
  游人游历至此,仿佛置身于“桃园结义”的情境之中,不免感叹“忠义”之情,结义园恰好在此时为关帝庙的空间序列发起了一个起始空间,游览者的情绪也因此而被调动起来。
  2 承――庙前区
  结义园北侧就是主庙区。关帝庙前沿当心筑有一座琉璃影壁。影壁之后,庙前面的正门为端门,进入端门是一狭长的前院空间。正对端门北侧设稚门三楹,稚门东西两侧分别建有文经门和武纬门。影壁至端门、端门至稚门,相互空间长度不过10余米,前后视线并不通畅,易产生局促之感。一般而言,大多建筑都是根据前后建筑的间距来决定两侧建筑的位置。端门至稚门虽只相距10余米,但此处两侧开阔,并设置林荫道,游人至此,环视左右,局促感随即消失。这样的设置更加强化了主体建筑的中心地位,同时对结义园与主庙区的关系起了承接的作用,为游览主庙区铺垫好了情绪。
  3 转――主庙区
  中轴线中部的主庙区,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建筑坐北朝南,是一个单元甚多而又层层展开的巨大建筑群落。稚门后以“勾连搭”的形制衔接乐楼。午门正对乐楼北侧,是关帝庙内的第三道门,午门外两侧,分别设置“精忠贯日”坊、“大义参天”坊,用以宏扬忠义功德,增强人民的敬仰之情。在建筑布局上,这两座牌坊既填补了两侧通道的空虚,又显得对称协调。穿过午门,迎面设置山海钟灵坊,左右与古柏相映,前后与午门和御书楼呼应。牌坊以北即御书楼,高耸挺拔,上下层围廊叠构,各檐角翼出如飞,在视觉上给人以凌空醒目之势。穿过御书楼,是主庙区中最后一个院落,也是解州关帝庙中各种祭祀活动最为集中的地方。院落北侧为奉祀关帝的崇宁殿,殿前月台突出,当心设石雕云路,两侧竖石雕华表一对。庭院两隅,置碑亭、钟亭各一,与前院“精忠贯日”坊、“大义参天”坊相呼应。亭前横向甬道两端与东华门、西华门相连。至此,三条轴线于殿前合而为一,空间序列在此达到高潮。游人至此,不禁肃然起敬,情不自禁地会对关公及关公文化平添几分崇拜和景仰。
  4 合――寝宫区
  寝宫部分位于中轴线的最末端,整个空间序列至此为止,是一个精彩的收尾。该部分另起宫墙,并设宫门,采用宫室“前朝后寝”的布局。寝宫原为一座瑰丽多变的建筑群,前有娘娘殿,左右为圣嗣殿(1947年毁于战火),后有气肃千秋坊和春秋楼,亮色有刀楼、印楼对称。目前,娘娘殿和二圣嗣殿基址上为花坛,竹篱花卉争鲜斗艳,庭院开阔,游人至此,先前主庙区渲染的高涨情绪逐渐退去,开始放松舒缓。
  5小结
  本文的重点就是要分析解州关帝庙在“关公文化”这一特定视角下的院落空间。首先要明确何谓“关公文化”,然后着重从“关公文化”视角出发研究其院落构成及其空间序列的展开,进一步研究“关公文化”和解州关帝庙院落空间的对应关系。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标签:关帝庙 院落 浅析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