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农妇拯救“尘肺村庄”:一个村庄的故事 阅读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尘肺病是一种大多因工作环境恶劣而感染的疾病,因此成了农民工的“职业病”。在重庆市忠县拔山镇芋荷村,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早在五年前就有数十名尘肺病患者统计在册。可由于经济条件差,加上病人对自身所患疾病欠缺了解,大家竟然不约而同地过起了“同病相隐”的诡异生活,对未来更是失去了信心。就在小村庄被绝望的阴霾无声围困时,残疾村民韩家兰家也没逃过此劫,她的两个儿子竟然双双被感染了尘肺病!然而,从小靠着一只手拽紧幸福的韩家兰并没向病魔妥协,她开始研究尘肺病,最终用所学到的知识驱走了附在两个儿子身上的病魔。
  可令村民们没有想到的是,初战告捷的韩家兰没有就此收手,反而从此和尘肺病较上了劲。她甚至将自家简陋的房屋改成了免费“康复中心”,为村里的尘肺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生理调养。如今几年过去了,经过韩家兰指导疗养的56名病友一个都没少,有30多人甚至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另外10多个留守在村里的病人也在韩家兰的帮助下,从事着一些简单工作,自食其力的他们同样对未来满怀憧憬……
  儿子感染尘肺病。独臂母亲要“自救”
  2011年11月14日,重庆市忠县的天气久雨初睛,终于迎来了一个艳阳天。在忠县拔山镇芋荷村7组的一块空坝上,一位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的独臂老人,正站在阳光底下和一群尘肺病人亲热地谈心,像天使一般守护着大家。她就是65岁的韩家兰。然而,这位被病友们视为精神支柱的坚强老人,却在她幼年时就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大不幸。
  在韩家兰7岁那年,懂事的她一如往常地去山上帮父母砍猪草,却被突然从草丛里窜出来的一条毒蛇咬伤了右臂。当韩家兰哭喊着跑回家时,被咬的右臂已经肿成了紫青色,由于家境贫寒,加上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父母只是找了些草药涂在女儿的伤口上。没想到蛇毒很快在韩家兰身上扩散,直到她晕倒在地。父母焦急地将韩家兰送到村里的诊所,可是因为当地医疗条件落后,村里的医生建议送她去城里的大医院进行治疗。就这样,在辗转之中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最后医生为保住韩家兰的性命,不得不动手术截去了她的右臂。
  失去右臂的韩家兰,很快就发现这个意外之伤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太多不便。因为没有了右手,刚刚懂事的韩家兰从此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平时最简单的洗脸、吃饭、穿衣都变得困难起来。而更糟糕的是,因为韩家兰失去了右臂,刚到上学年龄的她就被当地小学拒收,韩家兰便不能像其他小伙伴一样上学读书了。
  母亲每次看到韩家兰那只空荡荡的袖口时,就会心痛不已,责怪是家里的贫寒害苦了女儿的这一生。而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打击,让韩家兰的亲戚和邻居也十分担忧,他们害怕这个可爱、聪慧的女孩儿会从此自暴自弃。但没有人想到,小小年纪的韩家兰从此却以自己的坚韧,克服一切困难,坚强地站了起来。
  被学校拒收的韩家兰,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她就每天晚上去夜校读识字班。白天则一边帮父母干农活,一边抽空用左手拿着瓦片、石头等吃力地反复练习写字。她多次宽慰自己,只有比同伴们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过上和他们同样的生活。在此后的两年里,韩家兰硬是靠着自觉和刻苦,将左手练得异常灵巧,写起字来更是苍劲有力。
  就这样,在韩家兰10岁那年,当地小学的老师和校长被她的刻苦精神所感动,主动上门请她入校读书,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知识带来的甘甜。回到学校的韩家兰像个阳光天使一般,在学校里时常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不但不需要其他同学的同情和帮助,反而时常帮助班上的一些同学。平时也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班上的文艺表演,相声、话剧更是自学成才,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然而,在韩家兰小学毕业那年,尽管已经16岁的她渴望读书,但贫寒的家庭却不允许她继续升初中了。韩家兰并没有为难父母,她很快就接受了现实,决定在自家几亩田地里大展拳脚,和命运较劲。
  靠着自己开朗的心态和多才多艺,在17岁那年,韩家兰被推选为村团支部书记。三年后,能说会道的韩家兰遇到了生命中的爱人――同村的村民汪朝坤,情投意合的两人很快便相恋结婚。
  婚后几年,韩家兰夫妇的两个儿子汪秋红和汪秋华相继来到了这个世上,一家四口同享天伦之乐,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然而,世事无常,就在韩家兰被甜蜜生活包裹得晕头转向时,幸福再次“脱轨”。
  1979年春天,汪朝坤和妻子商议,将原来的茅草房拆了修土坯房。然而,就在韩家兰看着即将成型的新房高兴不已时,汪朝坤却因为一次不慎从房顶掉下来,摔断了脊椎骨,这将意味着他以后再也不能从事体力活了,家里的重活全落在了韩家兰一人身上。那时候两个孩子还小,上学读书正是花钱的时候,汪朝坤为此很内疚。但韩家兰凭自己坚强的毅力支撑起了这个家。
  在上世纪90年代,村民们开始外出打工,汪秋红和汪秋华两兄弟为了帮母亲减轻负担,也主动辍学请缨去浙江打工挣钱养家。韩家兰刚开始不同意,但最终拗不过两个儿子,只好让他们过早进入了社会。好在俩兄弟很懂事,虽然工作辛苦,但每个月都会省吃俭用将工资省下来寄回家。然而,好景不长,这个家的厄运随后接踵而来。
  2002年3月,在外打工的汪秋红和汪秋华两兄弟突然回到重庆老家,并称不准备再出去打工了。儿子的理由是想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可韩家兰总觉得这其中有什么端倪,直到后来她发现两个儿子只要稍微干重活时,就会累得气喘吁吁时,她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
  “孩子,你们也许觉得父母老了,帮不上什么忙,但你们要是身体有什么毛病,当父母的又怎么放得下心啊!”在韩家兰多次逼问下,两个儿子道出了实情。
  原来,汪秋红和汪秋华两兄弟一直在沿海的工厂干活,虽然工资高但工作环境差,常常被生产车间里的尘末包裹全身。两年前,汪秋华因为感到身体不适,去医院查出患有尘肺病,可更糟糕的是,汪秋红也被查出感染了和弟弟同样的病。由于工厂小而且不正规,他们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赔偿,又怕父母担心,所以他们便一直瞒着父母。
  “这病能治好吗?怎么两年了还这么严重?”从来没走出过县城的韩家兰,也没听说过尘肺病,心想应该不是什么绝症,可看着两个病怏怏的儿子,她的心一刻也不敢舒缓。
  “估计很难!反正就靠保养呗。”大儿子汪秋红说。其实他们也不知道尘肺病是否能治好,只是这两年来,病情的反反复复让他们有些绝望了。这次回家一是身体不允许再干重活,另一个原因便是趁还能活动想好好孝敬父母。
  然而,两个儿子在家还没呆上一个月,就先后出现了胸痛、咳痰、呼吸困难等病理反应。不能让儿子这样等死啊!韩家兰知道,照这样下去孩子的病不可能奇迹般康复,既然靠保养,那就得知道如何保养,然后以最佳保养方法驱走病魔。   这年4月初,韩家兰一边硬拉着两个儿子到县里的医院治疗,一边四处打听偏方。随着对尘肺病逐渐了解,她发现这个病并不那么可怕,只要配合治疗和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是可以控制病情的。而此时两个儿子都还处于尘肺病第一期,正是他们对此病的模糊不解,彻底从精神上向病魔投降了。
  为了省钱,韩家兰决定亲自上阵给两个儿子进行心理治疗。但连她自己也没想到的是,从此便和原本陌生的尘肺病较上了劲。
  “儿子,我们回家,你们这病我心里有底,死不了!”2002年4月下旬,当韩家兰再次带着两个儿子到县人民医院看完病后,看到他们精神萎靡地走在自己身后,韩家兰觉得是时候亲自治疗他们了。
  汪秋红两兄弟不知道,母亲这一次除了带他们到医院看病,其主要目的便是到书店去买关于尘肺病的相关书籍和一本字典,她要现学现用帮助两个儿子走出阴霾。
  创办“康复中心”免费救助村民
  “想要治好尘肺病,首先是离开原来的粉尘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锻炼身体,才可以治好这病。你们觉得天塌下来了吗?老妈的天空都坍塌了好多次了,可我并没输掉什么……”这次回到家后,韩家兰和老伴儿一起与两个儿子长谈了一次。虽然见儿子频频点头,但韩家兰的心里还是没底。
  当晚,韩家兰和丈夫彻夜未眠,她觉得光悉心照料儿子和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是不够的,应该参考书籍上的资料,为他们量身制订一个锻炼方案,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他们增强抵抗力。只有身体强壮起来,附在他们身上的病魔才会自己逃走。
  从此以后,韩家兰每天一大早就叫醒儿子,然后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围着村子跑步,呼吸青山绿水中的清新空气。然而,这尽管在别人眼里再平常不过的锻炼方法,汪秋红和汪秋华却只坚持了两天就打起了退堂鼓。
  “妈,知道你是为我们好,但药都治不好的病锻炼能起作用吗?不如让我们在最后这几年过得舒坦点。再说,在村里人家一大早起来就干活,我们却围着村子瞎跑,岂不让人笑话……”两个儿子不约而同的抵制,让韩家兰也感到棘手,因为她也偶尔看到别人对儿子指指点点,在背后猜测这两个正值壮年的汉子到底得了什么怪病!
  “别人说三道四又不会要命!我查了很多资料,都称要治好这病必需树立信心和加强锻炼。而且医生也都这么说……”韩家兰哪肯放弃自己好不容易摸索出的关于拯救儿子的良方。此后,她坚持早上带领两个儿子锻炼,然后照顾好他们的一日三餐,让营养跟上。傍晚时分,忙碌了一天的她更是忘不了和儿子谈心,为他们打消顾虑。
  就这样坚持锻炼了一个月后,村民们几乎都对这个家庭产生了好奇。有村民直接向韩家兰打听她儿子到底得了什么病,韩家兰不遮不掩,将儿子的病和盘托出。
  2002年7月,韩家兰已带领儿子坚持锻炼了三个月,两个儿子的病情已经有了明显好转。起初母子三人每跑几百米远,两个儿子就会请求停下来休息,而且气喘如牛。三个月后,儿子要求休息的请求越来越少了,有时还会将韩家兰远远地甩在身后。这一切,韩家兰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这年10月,汪秋红和汪秋华在母亲贴心治疗半年后,他们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身体也恢复得差不多了。兄弟俩随后又充满信心地走上了打工之路。
  汪家的两个儿子患尘肺病返家,如今又都若无其事地外出打工,这引起了一些正遭受同样病魔摧残的村民注意。此后,总是隔三岔五有患尘肺病的村民找到韩家兰打听治疗秘方。然而,当韩家兰说出实情后,大多数病人都不相信,有的甚至责怪她没爱心和同情心,不愿帮助别人。
  这件事让韩家兰感慨万千。尘肺病有那么可怕吗?韩家兰虽然让两个儿子的病情都得到了控制,但她并没因此远离尘肺病,反而对这个病产生了浓厚兴趣。因为在她看来,儿子锻炼半年就可以重返岗位,如果自己再钻研一些专业知识,那就可以拯救村里更多病人的命运。就在韩家兰产生这个想法后,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更加坚定了她和尘肺病作斗争的决心。
  2003年春节后的一天,韩家兰突然想起一个叫张铁虎的独居邻居似乎有许多天没出过家门了。张铁虎的父母去世早,他很小就外出打工,三十多岁还没结婚,直到半年前才回家。不过,自从他回来后,就很少见他出门。韩家兰很关心张铁虎,热心的她决定去和张铁虎拉拉家常。然而,当她敲响张铁虎的房门时,却发现门虽然是虚掩的,但半天也没有人开门。无意间,房屋里漂来的一股刺鼻味道让韩家兰心里一怔,她预感到大事不好,急忙推门进去。
  眼前的一切让韩家兰傻眼了。只见张铁虎坐在床上,泪眼模糊,手里拿着一瓶农药正准备服下去。千钧一发之际,韩家兰奔过去一把夺走了他手中的农药瓶。“让我死了算了!”张铁虎趴在床上,像个孩子一样绝望地哭着。
  原来,张铁虎也因去城里打工,不幸感染上尘肺病。回到家后,他将所有打工赚的钱全都投到治病上去了,可是不但疾病没有彻底治好,钱也花光了。为了能在农村娶一个媳妇,他一直瞒着自己的病情,可后来发现病情越来越重,又没有人照顾,连自身的劳动力也在渐渐失去,时常动不动就感冒,全身乏力。张铁虎感觉自己就像个没有用的废人,所以他打算放弃治病,自己了结自己年轻的生命。
  听完张铁虎的遭遇后,韩家兰感到非常震惊:“你还年轻,怎么就想走绝路呢?我那两个儿子也得了尘肺病,但现在不是好好的么!只要你肯听我的,你这身体也能恢复。”起初,张铁虎对韩家兰的话半信半疑,韩家兰便讲出了自己治疗两个儿子的心路历程,并耐心地开导他。张铁虎这才抹干泪水,勉强答应不再做傻事。
  随后,韩家兰像当初拯救儿子一样,每天让张铁虎按她的计划锻炼。张铁虎是在打工的时候给工厂做电焊工,结果吸入了大量的粉尘,变成了我国法定的十二种尘肺之中的电焊工尘肺,更不幸的是,此时他的病已经发展到尘肺病二期,如果不好好疗养,很可能迅速发展为尘肺病晚期。韩家兰详细查阅了相关的尘肺病资料后,告诉他如何防止以后继续接触污染环境和治疗的一些注意事项。
  然而,虽然已经在生死边缘徘徊过一次的张铁虎经过韩家兰劝说后,每天坚持锻炼,但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张铁虎的好转迹象并不明显。不过,他从心里接受了这个残酷现实,对未来也重拾信心。
  2004年3月,张铁虎在韩家兰的指导下,转眼锻炼了一年,病情总算有了好转。而此时,汪朝坤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韩家兰不但要独自一人下地干活,还要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一有空,她就会翻看买来的尘肺病书籍。遇到不认识的字,她就在字典上寻找答案。为了方便将书上的知识运用到病人身上,她每逢看到重要的信息,都会将其记录到笔记本上。
  这年秋天,为了让张铁虎无后顾之忧,韩家兰经过多方了解,发现张铁虎完全可以靠编织竹篮养活自己。因 为在当地并不缺乏相关加工材料,而且编织也不是重体力活,张铁虎完全能应付。就这样,张铁虎一边治病,一边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为了治好张铁虎的病,韩家兰开始积极充电。她四处奔波学习尘肺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自己掏钱购买各种医学书籍进行学习。她认为首先要做到胸中有数,才能更好辅导他人。其实韩家兰除了不服输,更是想以行动证明自己当初就是用这种简单方法治好儿子的,并不是有什么治病秘方。
  直到此时韩家兰还不知道,由于沿海城市的发展,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务过工,而大多是从事建筑行业等体力活,钱挣了不少,但很快也因此染上了疾病。尘肺病在这些务工病人中,是最常见的一种职业病。可由于大家都往绝症方面想,所以他们宁愿将自己封闭起来,也不肯向别人透露自己的病情。直到一个偶然机会,韩家兰才清楚几年前自己还感到陌生的尘肺病,此时已经悄然席卷全村。
  2006年5月,县里的自强残疾人服务站带着一个残疾人基金会,到芋荷村看望尘肺病人。本就对尘肺病非常关注的韩家兰忍不住向前来的工作人员打听情况,在得知自己生活的这个小村庄竟有数十名记录在册的尘肺病人时,她惊呆了。
  一个病人也是治,百个病人也是治!韩家兰当即决定,自己主动出面,将村里的所有尘肺病人团结在一起,帮他们进行心理治疗和带领他们积极锻炼。
  一个月后,韩家兰把自己的家变成了“尘肺病人康复中心”,并在家门口挂上了招牌。这个条件简陋的“康复中心”甚至没有任何治病的药物。然而,当韩家兰和村里的尘肺病人沟通后,将愿意来家治疗的病人统计起来时,才发现只有寥寥几个人,而这些人还是在张铁虎的说服下才决定试一次的。
  56名病友一个都不少,“独臂天使”托起小村庄的希望
  虽然是义务帮忙,但韩家兰还是想让村里的所有尘肺病人都得到科学的疗养。
  为了说服这些尘肺病人走出家门接受治疗,韩家兰没少下工夫。她在村广播里多次进行广播劝说,可是并没有效果。照说尘肺病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怪病,只要说服病人勇敢面对疾病,普及尘肺病知识,他们肯定会愿意尝试的。随后,韩家兰用手抄尘肺病知识,把写好的一张张宣传单挨个给尘肺病友送去,并劝他们到康复中心携手战胜病魔。
  可让韩家兰苦恼不已的是,就算她逐个对病人上门劝说,很多患者也不愿接受她的免费治疗,有的病人甚至坚决否认自己患病。这些拒绝接受韩家兰治疗的病人中,除了怀疑她的本事,也有放不开面子等诸多顾虑。韩家兰一圈走访下来,倒把自己气晕了,直感叹这些病人的情绪很复杂!
  既然说服不了别人,就用事实证明一切吧!到2006年底,韩家兰带领5名尘肺病人,开始进行初级锻炼。由于患病的严重程度不同,仅跑步这一项锻炼就闹了不少笑话。一个尘肺病晚期病人连步行快了都喘不过气来,更别说一大早就跟着韩家兰一起跑步了。常常是韩家兰和另外几名病人跑了一段距离,回头不见其他同行者时,就赶紧返回来找人,因为一旦病人体力不支,倒在了水田等危险地方便后果不堪设想。
  此后,随着陆续有病人加入,大家的病情参差不齐,韩家兰这才意识到这比当初治疗儿子难多了。可农村没有健身器材,大家又不能进行强度太大的运动,韩家兰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一自编一套康复操!
  可编操对于一个农妇来说并不容易。韩家兰先是到附近小学门口,看学生们课间做的广播体操,然后根据尘肺病人的特殊情况,删减一些高难度动作。然而,让一群身体虚弱的病人做修枝去叶的广播体操,怎么看都不协调。后来,韩家兰将一些生硬的动作加以修改后,整套操做下来总算像模像样了,有病人打趣说这是韩氏太极,有村民则说这是农民瑜伽。不过,在韩家兰眼里,只要能让病人达到锻炼的目的,增强他们的体质,就算闹再多笑话也是值得的1
  2007年10月,第一个自愿接受韩家兰治疗的病友张铁虎病情得到了控制,编织事业也如火如荼,生活走上了正轨。在韩家兰的撮合下,他还和一个身体健康的姑娘喜接连理,过上了幸福生活。
  然而,就在韩家兰用自己的汗水,改变这个刚从噩梦中惊醒过来的小村庄时,不幸再次降临到她的身上。
  2008年3月,汪朝坤因病匆匆离开人世。出殡当天,韩家兰哭得昏天黑地,她对丈夫的离去除了不合,便是深深地自责。这两年来,韩家兰几乎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治疗尘肺病人身上,因此疏于照顾一直身体虚弱的丈夫。好在两个儿子并没有责怪她,并且表示支持她继续帮助村里的尘肺病人摆脱疾病。
  村里的尘肺病人杨华林,刚满40岁,却被检查出已经是尘肺病二期,家中上有体弱多病的父母,下有妻儿,全家的支出全靠他一人在外打工承担。2007年初,他因为患尘肺病被迫返回家乡,并且没有得到任何赔偿,家里虽然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但他却不肯向外人透露自己的病情。后来见村里的一些尘肺病人在韩家兰的指导调养下,得到了良好的康复,他也动心了,最终鼓起勇气敲开了韩家兰的“康复中心”大门。
  相比起杨华林来,今年已经62岁的颜光虎算是村里“资历”较老的尘肺病人了,不过,他以前也是这些病人中思想最顽固的一个!早在五年前,他就因为在工地上打工感染上了尘肺病,在治疗了一年多后,不但花光了家底,而且病情反而转到了晚期,走路都得依靠拐杖。尤其到了冬天,更是痛苦难熬,每呼吸一口空气,都感到撕心裂肺般难受。因此,他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在韩家兰刚开办“康复中心”时,他毅然拒绝了韩家兰伸出的援助之手:“我这病我自己清楚,你也不用可怜我!你要能治好我这病,全国这些医生估计都没饭吃了……”
  2008年夏天,颜光虎被身边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打动,也改变了对韩家兰的看法,他在痛定思痛后来到了韩家兰的“康复中心”,表示愿意尝试她的治疗。随着一个个像颜光虎这样的老顽固主动将命运交给韩家兰安排,韩家兰的家里常常病人如织。这年底,同时接受韩家兰治疗的尘肺病人竟然多达30余人。
  为了让这些病人尽快康复,只要不下雨,每天早上她都下达锻炼任务,刚开始是一个人一个人的通知。后来病人多了,韩家兰只好安装了一部电话,可她很快发现在打电话通知病友时,很多病人都下地干活了,为此她只得每次都提前一天通知。关注天气预报,又成了她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儿。
  病人多了管理起来麻烦不说,韩家兰很快还意识到一个比一个严重的问题。
  原来,一些病情较轻的病人往往在韩家兰的帮助下,接受一年半载的相关疗养后就能恢复良好,有的甚至再次出去打工。而像那些已经发展到晚期的尘肺病人,想要恢复健康就很难了,通常能控制住病情就不错了,可这让晚期病人很快又失去了治疗的信心,他们的言行甚至会影响到康复中心的其他病人。
  怎么办?总不能因此孤立这些晚期病人吧?韩家兰最终想出了一个招,那就是帮助他们创业,恢复其自食其力的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积极的面对未来。由于尘肺病人都不适合从事体力劳动,何况是晚期病人呢,韩家兰专门查询资料,和县里的相关单位商量,最终筛选了多种适合这些病人的一些技术培训,编织、畜牧养殖、刺绣技术等。
  “没得右手写不了字,我就用左手练字……男人的活、女人的活,别人两手干的活,我学会用一只手干……这些技术你们要学好了,哪天挨饿了请来我家吃饭……”三个月一次的培训会上,韩家兰除了将自己费尽周折刚学会的一些知识教给大家,更会用一些澎湃的语言,激励大家好好活着!
  韩家兰的努力没有白费,颜光虎在韩家兰的教导下,掌握了编织技能,靠着这门手艺一年也能挣2000多元,足够应付在农村的生活开支,而且经过积极锻炼病情没有恶化,他觉得生活又充满了希望。杨华林在康复中心学到了柑橘种植技术,种了大片的柑橘,全家人靠着柑橘收入也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有更多的年轻尘肺病人,在韩家兰的康复中心里找到了自信和希望,重新回到了社会中。
  如今韩家兰的名字,早已飞出了芋荷村。有人称她为“独臂天使”,有人则亲切地叫她“韩妈妈”。更让韩家兰颇感成就的是她常常携带在身上的一个笔记本,从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中可以看出,这几年里,经过她从心理及生理治疗的56个尘肺病人都活得好好的,有30多人重返沿海打工,另外10多人在老家创业,不少人靠着在康复中心学到的技术,过上了比从前更好的生活。
  2011年8月初,韩家兰在忠县拔山镇政府举行的“十大标兵”颁奖大会上,荣获身残志坚标兵。
  韩家兰不但靠着自己仅有的一只手顽强地改变了自己悲惨的命运,更是用这只手托起了全村尘肺病人的健康,像黑夜里的天使,用一只圣洁的翅膀拥抱着尘肺病人绝望的内心,春去秋来温暖了岁月。

标签:尘肺 农妇 村庄 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