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语文 > 正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对于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融洽关系,提高教学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兴趣和爱好;积极;情感因素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后,才会对语文课充满热情,精神振奋,积极思考,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1990年,语言学家Andrew.D.Cohen撰文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他认为,在参与语言学习过程的很多因素中,最能区别学习能力的因素是社会文化中人类的情感因素;在各心理因素中,学习者对目标的情感反应是最为重要的。任何高质量教学的开展都依赖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只有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时,当他们的认识和情感都进入教学而实现自觉、自主的学习时,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积极情感因素,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语文课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的价值
  现代心理学揭示了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动力的功能。当人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可以满怀热情,全力以赴地达到预期的目标;情绪沮丧时,人则无精打采畏缩不前。可见,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加或减少的效能,学生积极的情感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动力作用。如在上记事记叙文的时候,如果对某一个故事只是平铺直叙地用简单的陈述方式,学生会兴趣索然,但是我们根据故事发展变化的情节充满激情的讲述,跟随故事的变化跌宕起伏,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激情效应”。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同时同步发展的过程,两者既不能分割也不能相互代替,认知和情感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同步或者交叉。苏联教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一旦涉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用情于教,学生融情于学,情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是学生真正投入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条件。保持良好的积极情绪,使之长期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必将形成学生乐学好学的积极的学习情感。学生积极的配合,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不仅会感受到老师的责任感和老师无私的爱,从而增强学生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而且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学习欲望。同时,这部分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还会感染和诱发其他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并使学生彼此之间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广泛,久而久之,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为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互动效应,老师和学生都能将自己的积极情感自发地调整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积极的情感因素的认知
  情感是人在活动中对人和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心理反应。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可以使人产生亲切感。而有了亲切感,相互吸引力就会增大,彼此的影响力也就会增大。反之,没有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就会造成双方一定的心理距离,而心理距离是一种心理排斥力、对抗力,会产生负影响力。人们在从事任何的活动总是与一定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关系。任一状态都是注意,记忆,思维,感情,意志等的心理过程。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体验,如满意、不满意;喜、怒、爱、憎等。由于情况的不同,便能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情绪体验便表现出积极性或消极性。
  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思维,其实就是学习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学生的情感方式也对学习活动起着前提性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因素,表现为愉悦、兴趣、好奇等,可以促进师生的教与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就变得极为重要。
  (一)要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要用平等、真诚、自然的态度,朋友般的自然亲切的方式,让学生先喜欢上老师这个人,就会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很多事实也证明了,很多学生是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课的。在课堂上,老师再随意自然风趣一点,保持一种开放式的姿态,平等融洽的相互探讨和启发,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接受老师的新观念,新思路,而且还能有助于老师体会到教书的成就感,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灵感,更好的促进了教师本身的提高,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效应。
  (二)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兴趣,激发思维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我们的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描写了瑰丽的大自然风光和祖国壮丽山河的绚烂多彩的自然美,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和劳动创造世界的精神美,或构成新颖的意境美,或侧重光辉的思想美,五彩斑斓的构成了一个美的艺术世界。在语文教学中,将学生带入美的欣赏的艺术世界里,触动其心灵,触发其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对语文课充满期待,充满兴趣。如我在给学生上诗经《关雎》的时候,先用多媒体展示深秋、湖边、芦苇丛这样景色优美的画面的同时,播放配乐朗诵,然后再播放由《关雎》改编的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同学们首先是被优美的画面所吸引,然后听配乐朗诵,逐渐进入由视觉和听觉共同营造的这样一个氛围,最后听歌,听邓丽君反复吟唱“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触发了学生对于美的欣赏和向往,并激发了学生继续往下学习的欲望。接下来再开始上课,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授课的语言和风格应该跟课文的内容统一,赋予变化、幽默、诙谐、唯美、沉痛等等,都要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中来,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从心底感知和认可。还有,老师的表情、肢体语言、服饰以及自己的心情都可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
  (三)要利用积极的情感,发挥互动效应
  “教学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用情于教,学生融情于学,课堂教学必须为情感的碰撞、交汇、融合提供足够的能量。情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是学生真正投入的参与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试想,教师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使之长期贯穿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学风格,必将感染和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形成乐学好学的学习情感。同样的,学生热情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上课忍着,积极思考问题,也会增强老师上课的兴趣,会使老师产生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调动积极的情感因素,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学关系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学活动产生良好的积极的互动效应。
  积极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具有尤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贴近生活,具体切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共同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 情感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 孙建龙. 语文教学案例[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 王升. 试论主体参与的教学价值[J]. 中国教育学刊,2000(2).

标签:兴趣 爱好 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