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新闻案例2018【刍议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治理】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近年来,会计信息造假的普遍性、严重性、危害性已引起各个方面的关注,我国会计行业面临“诚信危机”的挑战,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刻不容缓。笔者从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治理作出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虚假会计信息 治理 措施
  
  2002年,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对部分企业2001年度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工作,共查处资产不实115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24亿元,利润不实24亿元,在这些被检查的企业中,18.75%的企业资产不实5%以上;53.6%的企业利润不实10%以上。2002年至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共有71家上市公司因会计信息虚假披露遭受证监会行政处罚。2007年共有1092户单位被处罚,查补税款多达10.7亿元。2007年至2010年,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会计舞弊浮出水面。比如2009年,夏新电子因财务报告作假受到证监会处罚;四川长虹则被举报存在长达十年的财务问题,虚增销售收入50亿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之广、冲击之深已经不容忽视。
  
  一、虚假会计信息的内涵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提供的有助于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的所有财务信息和与之相关的非财务信息。
  虚假会计信息是在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或者当事人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通常而言,虚假会计信息可以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前者是会计事项没有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即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后者则是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济活动,但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
  
  二、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分析
  
  1.会计人员失职
  所有会计信息最终都出自会计之手,作为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主体,会计人员有意或者无意的失职是造成虚假会计信息的重要原因所在。我国从业会计人员众多、会计队伍庞大,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职业道德水平是优劣都直接影响着会计核算信息的质量。有些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差,技术不过硬,责任心不强,不自觉地违犯了国家的政策法规,导致会计核算错误,出现虚假会计信息;也有些会计人员出于企业整体利益或者个人利益的考虑,对会计信息没有进行合理合法的加工,随意改变会计处理的一贯性原则或重要性原则,没有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2.企业利益驱动
  尽管企业被查出虚假会计信息后,不仅经济利益有损失,还要受到法律责任的追究,而且公司经济利益和社会形象都会受到损害,然而在现实情况下,由于监管不力等因素的制约,企业被查处的概率相当低,而且对造假者打击的力度也不够大,因此企业得出结论:即企业实施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预期收益很大而预期成本很低,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正是出于这种对利益和风险的权衡,企业往往铤而走险,通过隐瞒利润逃避税收、虚增利润骗取贷款,或者虚做假账来掩盖贪污受贿的罪行。
  
  3.财务信息不对称
  信息的不对称是虚假会计信息能够成功的根源。在现代公司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者直接控制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的经济活动,掌握着充分的会计信息。而大股东则通过股权优势成为企业的董事会成员,他们也能够直接从企业经营者获得比较真实的会计信息并进行监督,然而中小股东由于股权比例较小而远离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对会计信息的获取处于天然的劣势状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营者和大股东都会有动机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优势来谋求自身的利益,违反诚信原则,直接对财务报告进行操纵,从而引发了虚假会计信息的问题。
  
  4.产权归属不清晰
  只有明晰化的产权,产权归属人才会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付出成本,才有动力去监督企业的会计信息,因此,产权的明晰性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最根本因素。然而,在企业制度转型期,企业产权归属关系界定不清楚,直接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所以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为谋求公共产品产权利益的企业往往扭曲会计信息,进行会计舞弊以谋取私利。
  
  5.监督机制不健全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由于我国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使现有的制度、规范失去约束功能,虚假会计信息泛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重要诱因。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会计机构人数不多,通常一名会计既管现金又管银行存款,大大地增加了会计舞弊的风险。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会计机构虽然名称不同,但人员基本一致,对会计机构很难起到监督作用,而且这些内部机构都是在企业的管理者领导控制之下,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应有的权利及独立性。另外,社会中介监督的弱化也放纵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严重危及了社会审计的独立性,使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审计监督职能失效。而且执法机构各自为政相互推卸责任,对于个别偷漏税、提供虚假资料的违法行为避重就轻只要求改正,更倾向于通过罚款的形式进行处罚,对违法违纪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较少。
  
  三、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
  
  1.完善会计制度体系
  成熟的会计制度体系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也是治理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措施。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一步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006年2月15日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上最终实现了全面接轨。在新准则的实施过程中,相关机构应利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去检验准则体系,以确定哪些内容需改进、哪些问题准则尚未涉及,并按轻重缓急逐一解决。比如准则中规定“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问的构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或投资性房地产等”,在这个规定中的“相当长时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界定,表述很模糊,导致在实务中难以操作。
  
  2.优化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道重要屏障。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一些注册会计师在巨大的商业利益诱惑和不规范的行为竞争压力下,不仅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虚假信息生产线上的一环。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民间审计制度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十分有效的。我国应转变监督方式,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监督体系,不仅要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质量,还要对监督者进行监督,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进行抽查,发现舞弊行 为,及时果断处理。
  
  3.加大处罚措施的力度
  让经营者的风险成本大于其风险收益是一种有效防止经营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物质上的内在激励措施。
  《萨班斯法案》规定,“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最高可判处25年入狱。对犯有欺诈罪的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可达500万美金和2500万美元”。然而我国《会计法》规定“对于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对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行为的处罚力度人小,而获得风险收益是经营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在处罚力度小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铤而走险的情况。因此,我国应该严厉处罚会计信息造假者,加大处罚力度,巨额的赔偿能够产生激励来促使虚假信息受害者和旁观者实行更为有效的监督,从而切实减少造假现象。
  
  4.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对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不管会计人员是出于主观故意或者非故意,他们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严格定期培训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再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对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净化会计行为环境。依托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尤其是应与法律、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建设好会计职业道德。同时要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比如美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由注册会计师职业品行规则、财务经理道德规则、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标准、内部审计师道德规范等构成,甚至会计学术界、会计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在研究之列。我国可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可行方案。
  
  5.优化立体监督体系
  目前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督的部门有审计部门、财政部门、证券监管部门,而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同时监管会计师事务所,是一种非正常的现象,导致了政府对虚假财务报告监督不力。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监督,规范各种监督形式的法律约束力,既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监督、多重监督的不经济行为,使政府、监事会、社会群体监督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监督体系。我国应该提高合格会计师、审计师的标准,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执业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的社会监督作用。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在进行业务监督时,要坚持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规法规执业。
  
  四、结语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且极为复杂,只有摸清各种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提出治理对策。笔者对虚假会计信息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由于经验和水平有限,难以作出更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在以后的研究中,笔者将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地加以关注和思考。

标签:刍议 成因 会计信息 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