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政治 > 正文

【体验数学,享受快乐】享受快乐作文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小学数学活动充满着生气和乐趣,充满着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只是由于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关注数学在传授知识方面的功能,从而导致数学课堂失去生命的活力,数学变得抽象、枯燥。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呢?笔者作了以下探索。
  一、 在探究中体验快乐。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它是着眼于发挥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发挥学生的个性,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实践,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主体精神的培养。因此,它不仅能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而且也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方式。
  然而,儿童有儿童的生存方式。对儿童来说,如果始终是被动地接受,象成人一样地学习,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数学是索然无味的,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会渐渐地沉睡起来,他们会渐渐地疏远数学。实践证明,数学活动的新颖性、探究性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诱使他们充分调度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对问题作出解释、加工,获得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慷慨地把探究时空留给学生,让儿童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探究数学,在探究中触摸数学、体验数学、创造数学、享受数学。
  例如《比的基本性质》教学片断
  出示三个比: 2∶4 4∶8 6∶12
  师:观察一下,这些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生说)
  师:哪一个比的比值最大呢?
  (生说,最后得出三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你还能写出很多比值为0.5的比吗?看谁写的又多又快。
  (生写出很多。汇报交流)
  师:只要怎样,就可以写得又多又快呢?
  (生……)
  师:比值相等的比,是不是只有这样的一组呢?
  生:不是!还可以写出很多组。
  师:好!谁来说一个比,大家再写出几组与它比值相等的比。看谁写的多。
  (一生说一个比,其他同学马上写,再交流)
  师:自己随便写一个比,看能不能也能写出一些和它比值相等的比。
  (生写,交流)
  师:我们写出了很多比值相等的比,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什么规律呢?
  ……
  当学习材料缺乏思维的挑战性,研究的目标是显而易见的时候,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力就不会太强。只有通过竞赛等形式,激发起学生的挑战欲,让学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让探索成为一种需要时,学习的效果才会是好的。改被动地观察为主动地探索,让学生在“创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而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 在争辩中交流快乐。
  课堂是生命交流的驿站,是思维碰撞的舞台。面对着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着丰富情感和充满个性的学生,教师应当充分相信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相信他们的潜能,满腔热情地为学生创设交流、讨论、争辩的机会,让他们敞开心扉,心与心的交流碰撞,在情感的互动中,在思维的碰撞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学习《分数的认识》时,我给学生提供下面的争辩话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一场激烈的争辩开始了。
   甲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了两份?”
   乙方:“是。”
   甲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问:“这份是不是圆的二分之一?”
   乙方:“是啊。”
   甲方咄咄逼人:“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乙方转守围攻。乙方代表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块,高举着分得的两部分质问:“这是分成两份吗?”
   甲方:“是。”
   乙方举起小小的一份:“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
   甲方底气不足:“不是。”
   乙方咬住不放:“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要同意这种说法呢?”
   甲方心服口服。
   这时,我从幕后走到台前:“祝贺乙方同学,同时也感谢甲方同学。因为有了你们的发言,才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有意义的讨论,使我们对这个问题了解得更深刻。你们敏捷的思维,善辩的口才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胜利者还是暂时败下阵来的同学,你们都是成功者,都应感到自豪。” 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学生在争辩中不仅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从同伴的身上学到了乐于思考、勇于挑战、善于学习的态度和技巧,学会倾听、接纳与欣赏,完善人格。教师几句简单的鼓励,让胜利者的脸上洋溢着体验成功的欢乐;让暂时失败者找回了面子,感到“我在集体中很重要”,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精彩的争辩,使课堂变得如诗如画,令学生如痴如醉。学生碰撞出来的是智慧的火花,课堂上充满的是合作学习、享受学习的动人场景。
  三、在应用中感受快乐。
   如果一个人对数学有一种需要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很有价值,他就会喜欢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一种享受。在传统的“教师精讲例题,学生大量演练习题”的课堂应用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往往是一组组远离生活实际、“规范”的习题,着重训练学生能按照程序正确计算,学生在充当解题机器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厌烦的情绪。数学有用,不是靠教师说教,不是靠课堂上贴标签,而是需要教师创设生活的情景,有意识地捕捉数学信息,采撷生活实例,让学生在鲜活的情境中去体验。
  例如我上了一节“租车和游玩”的数学实践活动课。课上,让学生设计集体旅游租车方案和自己游玩方案。 课始,首先告诉学生我校四年级师生共132人去旅游,某出租公司向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 小客车每车限坐24人, 大客车每车限坐40人,每辆每天租金400元(可加座5人)每辆每天租金600元。在学生弄清每条信息后,让他们本着人人都有座位,设计一个租车方案。 经过每个小组合作学习,很快就设计出了自己的租车方案(略),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问学生:这4个方案中,你们认为哪个方案更好些?为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一直推选第3个方案是最佳方案。《租 车 方 案》(略)
  接着,让学生每人最多花20元钱到游乐场游玩,根据所提供的价格设计自己的游玩方案。交流时不仅说出怎样设计的,还要说出是怎样想的。最后选出最佳方案(略)通过两个方案的设计交流,学生们不仅发现“花钱少、多办事”的方案才是最佳的,而且还明白了除了在学习上可以与别人合作,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与他人合作。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加深了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进行方案设计的实际筹划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当数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是学生生长、成长的空间。以人为本的现代数学课堂应当少一点禁锢,多一点自由和自主,课堂上教师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去飞翔。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才会有潜能开发、精神唤醒、独特性彰显、主体性弘扬,才会有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悠然心会、深得吾心,才会感受到这样的课堂是伙伴合作的课堂、想象丰富的课堂、创造奇迹的课堂、享受快乐的课堂。
  (李海燕 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224500)

标签:享受 数学 体验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