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资源 > 正文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课件

时间:2017-05-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5年初中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推断题

2014—2015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推断题专题

推断题题眼寻找

题眼二:物质的特征颜色

题眼三:常见气体的性质

2

题眼四:化学之最

题眼五:抓住物质特征反应现象

3

题眼七:容易变质的物质,作干燥剂物质

1、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会变质的是:火碱、熟石灰、生石灰、铁丝;

2、敞口放置不发生变质但质量会减少的是 ;不发生变质但质量增加的是

3应 )。

4、生活中被称为“双吸剂”的是 铁丝(铁与水和氧气反应生锈)。

题眼八:能量变化

1、溶于水放出大最热的物质:生石灰(CaO)、固体NaOH、浓硫酸 2、溶于水吸收大最热的物质:硝酸铵(NH4NO3)

3、放热反应:氧化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CaO与水反应

4、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氧化物的还原反应(冶炼金属)、高温下C分别与CO2、水蒸气反应

题眼九:常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题型十:饱和石灰水出现浑浊或白色沉淀的情况归纳(一定记住经常考)

1、向X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物质Y,溶液变混浊,在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变澄清、无气体产生。则溶液变混浊的原因是__②③④________[填序号]。若有气体产生 ①⑤⑥⑦ . ①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CO2,二者发生反应生成CaCO3;

②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CaO,CaO与水反应消耗溶剂使Ca(OH)2析出; ③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CaO,CaO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不能再溶解; ④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CaO,CaO与水反应放热使Ca(OH)2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⑤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Na2CO3,二者发生反应生成CaCO3; ⑥X是Na2CO3、Y是Ca(OH)2,也可以

⑦X是Na2CO3、 加入的物质Y是CaCl2,二者发生反应生成CaCO3;

2、若将盛有饱和Ca(OH)2溶液的小烧杯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并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

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C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组合是 ①②③⑥⑦⑧ (填序号)。 ①_x0001_

浓硫酸和水②镁和稀盐酸 ③生石灰和水

④硝酸铵固体和水⑤氯化钠固体和水 ⑥氢氧化钠固体和水 ⑦碳酸钠和稀盐酸 ⑧碳酸氢钠和稀盐酸

4

Ca(OH)2溶液

总结(一定记住): 饱和石灰水出现浑浊或白色沉淀的情况归纳: (1)通入CO2 (2) 加入CaO,(3)加入Na2CO3

(4)升温.可用 ①浓硫酸和水②氢氧化钠固体和水③镁和稀盐酸④生石灰和水

题眼十一:抓住物质反应关系

1、 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

2、互转关系 ①H2O O2(H2)②CO2 ④H2O、 Ca(OH)2 ⑤NaOH、Cu

CaCO3 (Na2CO3) ③CO2 (H2O) Na2CO3⑥Fe2O3、、Fe3O4 Fe ⑦CuO、

H2CO3

5

篇二:2016初三化学总复习

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知识、理论(一)

1. 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 H2S、NO等物质

3. 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 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注意各酸根或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一价氢氟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三五氮;一二铜汞四七锰;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三五磷;一五七氯常常见;单质零价永不变。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 表示一种物质;

b. 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 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 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 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 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 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单质

读:直接读其元素名称(稀有气体的可加多个“气”字或不加也可)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课件

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读:气体单质在其元素名称后加多个“气”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 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 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 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 要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7.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 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化学总复习专题一 基本知识 理论二

9.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0. 物质的结构:

宏观组成

单质 化合物

结构

原子核 质子(+) 中子(0) 核外电子(—)

表示方法

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由原子构成 微 观 构 成

表示方法化学式

物质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相对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

混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单质稀有气体 氧化物

分类 酸

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11. 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

a. 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 化学式:(看上一讲)

c.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 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元素符号:原子 如:3S 只表示3个硫原子

:分子 如:5CO2 只表示5个二氧化碳分子

:离子 如:4Mg2+ 只表示4个镁离子

(2)化学符号的书写:

a.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b. 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 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d.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如:两个氧原子:2O(而不是O2,O2是分子);7个二氧化碳分子:7CO2;两个钙离子:2Ca2+

先写出粒子的符号,再在符号前面标出粒子的个数!

12. 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间的关系:

13.

14. 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化学总复习专题一 基本知识 理论三

篇三: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氮肥包装标签中的含氮量是 (填“真实”或“虚假”)的。(杂质不含氮元素),试通过计算说明。

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摘要】:专题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一节物质的组成[学习目标]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形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可以构成物质,知道原子

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

[学习目标]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形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可以构成物质,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3.记住常用元素的化合价,书写物质正确的化学式,纯净物有固定组成,一种物质只能有一个化学式,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读懂相关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份及其含量。

[知识整理]

[经典例题]

例1,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又有重大突破,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

[(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CH3)2N-(NH)2+2N2O4 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

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C、H、N、O四种元素

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

D、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比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分析】该题考查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是物质由元素组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中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且每个偏二甲基肼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个数比为1:4:1;其二考查一个非常正式的科普知识,太空中物质没有质量,故过滤操作无法进行;其三考查在化学反应中元素比合价的变化,除氮元素从存在化合物中全部转变为单质中氮元素外(单质中比合价为零),其它碳、氢、氧元素均还存在于化合物中,故D答案有错。

【答案】D

例2,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者不反应),而B中需要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由此可得到那些结论?

【分析】本题要求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判断实验结论,A瓶中由于NO2的密度大于H2,下沉速度大于B瓶,加上分子在不断运动,而B瓶中仅仅依靠分子的不断运动,故A瓶两种气体易均匀混合,而B瓶速度较慢。

【答案】⑴NO2的密度大于H2的密度;⑵分子在不断运动,增大分子间的间隔。 例3,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