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作文 > 正文

_当前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瓶颈”及应对策略初探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当前学生生源特点迅速改变,使中职语文教学出现“瓶颈”,只有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足够重视学生自身的深层特点,对症下药,才可更好地解决这一“瓶颈”。   【关键词】中职学生 语文学习 瓶颈 应对策略
  
  随着中职学校入学门槛的降低,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扶持,人们的就业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入了中职学校的大门,学生生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文化基础的降低和学生实用目的的明确化,致使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矛盾日益突出。而语文这一门中职学校不可缺少的传统科目,面临的挑战尤其明显。可以说,中职语文教学正在面临一个不能忽视的“瓶颈”,而解决这一个“瓶颈”, 做到中职语文教学与当前生源的接轨,实质就是对当前习惯沿用的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根本性的改革。
  要实现这一语文教学上的变革,就必须从与学生语文学习有关的各方面深刻地理解和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现状。笔者从计划分配时代至今一直从事中职语文教学,目睹这十几年尤其是近两三年来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系列变化。以笔者的井蛙之见,大致摸索出中职语文教学的“瓶颈”的雏形,认为今日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有如下趋势:
  一、语文基础普遍薄弱,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下降
  由于在初中学习阶段语文基础牢固、语文考试成绩高的学生多数已选择就读普通高中,就读于中职的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薄弱。当前的中职语文教材是要求学生具有高中学习基础的,但达到这一要求的学生就相当少。词语的辨析、书写的正误、描写的手法、成语的含义等这些内容,跟学生讲解起来往往得从零开始他们才能领会。即使是仿写句子这样的问题,有时也搞得笑话百出。普通书信的信封的写法,仍有一些学生不会。这种低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要在有限的语文课内来解决,显然是不现实的,而要在课堂之外来提高,当前也缺乏必要的环境和氛围。
  二、学语文的目的过于实用功利,阅读与思考的能力明显下降
  语文是中职生重要的必修课程,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因而,在中职教学中,语文定位为文化课,而不是专业课。但当前的学生一律讲究实用功利,他们往往认为语文要教会应用写作、交际口才、职业表达等,而把文章的阅读、语言的章法、非应用文的写作等视为无用的教学内容。这种功利化的态度使得语文基础本来就相当薄弱的中职学生在语文的课堂学习中难以定位,使语文教学的实施变得非常艰难,致使部分语文教师不得不以媚俗、搞笑、甚至是谩骂的手段来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由于动机的功利化,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能力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对文章的感悟普遍较差。阅读《创造宣言》这类议论性文章,没有几人能与自身的生活联系起来,阅读《背影》这类情感丰富的散文,他们产生不了感动,阅读《灯下漫笔》这类经典文章,多数是不知所云,如读天书。
  三、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对语文的美感和文字的魅力难以领会
  语文课是以培养人的高尚情操为最高目的的,但当前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很难领会、接受、认同这些高级的观念和意识。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们不会为诗人的先人后己的情怀所感动,却疑惑这老头有这么大才能却为何过着这么潦倒的日子;学习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他们也不会为文中的诗一般的意境所感叹,理解不了作者何以厌倦繁华而向往寂寞。由于学习环境比较浮躁,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总体上说基本上处于浮光掠影的层次,只在浅层次上理解一些诸如“天生我材必有用”“今生得意须尽欢”这些与自身经历有所相通的东西,对语文的美感和文字的魅力是领会不了的。
  四、缺乏兴趣,对语文的轻视和厌学情绪比较普遍
  绝大多数中职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都比较差,而这种情况在语文这一基础科目表现得尤为明显。初中语文教学由于升学的压力,更多偏向于教师的单向灌输,一部分学生适应了这种被动式的学习而取得了高分,另一部分学生却会走上厌学之路,而来中职学校就读的,多属于后者。在中职的教学科目中,语文课不像其他科目那样用明显的功利目的来作动力,比其他科目更依靠于学生的兴趣。当前的语文课上,精彩的讲授、激情的朗诵、诗意的渲染,还不如以考试分数加压管用,学生偷看课外书、打瞌睡、逃课的现象并不因课堂的精彩别致而减少。
  上述几方面仅仅是笔者的一点井蛙之见,但也从中看出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确实是步履艰难。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呼声从未间断,多数改革意见却是从教者这方面提出的,对学生的深层特点及其变化没有足够的重视。下面笔者针对上述几方面提出语文改革的一已拙见:
  (一)改变轻文的倾向,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专语文教学不能看成是职业技术教学的“附属性”的文化课,而应该是在学生的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基础的培养。虽然中专学生这种文化基础比较低,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把语文教学边缘化的理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转变观念。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就业,却不能简单地把学会几样技术操作当成就业的充分资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知识和能力无疑是未来社会竞争的最有力的资本,而最能明显地体现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和能力就是语文知识和能力。所以,要在思想上扭转轻文的倾向,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
  (二)正视学生低素质的现实,切忌好高骛远
  由于生源质量的下降,中职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这种现状我们是无法回避的,我们教师从这个现状出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对中职生的要求。把对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为对中职生的要求,这是行不通的,这样做只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望而却步。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降低起点,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如字、词、句、文的认读和解释,常识性文学、写作知识的讲解,应在实际讲学中作为主要的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定适合他们自己的目标,让他们在努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成功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联系实际生活,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中职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主要是因为语文离现实生活太远。古今的大师们的作品的许多惊世大作,到学生的手里后,恐怕就多出了不少隔阂。为此,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找到一个适当的角度与窗口,让学生逐步进入这些思想境界。如在学习当代作家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时,笔者曾提出“你的心情现在好吗”“心情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在黑板上列出学生提出的种种原因,就吸引了许多本来心不在焉的甚至要瞌睡的学生来听课,参与热烈的讨论,这样,我便自然地把他们引入课文的境界了。 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的需要,多少总会以牺牲生活气息作为代价的,如果在中职阶段能够增加课堂的生活气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的作用,而语文课在这方面的空间比其他课程更为广阔。
  (四)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保持一种新鲜感
  要使中职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单一的教学方法是永远达不到的,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现在的学生处于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创新时代,程式化、框框条条的东西很容易引起他们的烦躁和反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断地推出新的方法用在课堂上。笔者在上高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册时,第一课《创造宣言》用讲故事的方式,第二课《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用学生演小品比赛的方式,第三课《安塞腰鼓》用视屏放映的方式,学生的积极都比较高。而在讲解应用文写作时,因为连续用理论加实例的讲解方式,笔者发现学生的听课热情就会逐渐减退。教师讲课方法的创新在语文课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语文课的特点,也为这种不断变换方法的要求提供了可行性,讨论、讲解、表演、朗诵、演讲、写作,甚至游戏,都可以用在语文课堂上。只有创新才能营造出有活力的课堂气氛,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
  上以仅仅是笔者的一己之见,对于任重而道远的中职语文教改,当然只是大海中的一滴。但如果我们中职教师的实践与思想都汇集起来,就会成江流。只要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语文课堂一定能成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
  
  【参考文献】
  [1]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M].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J].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6).
  [3]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教学实施者对话[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标签:初探 瓶颈 中职 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