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中考资料 > 中考作文 > 正文

国家建构五大危机_出口型企业危机预警理论研究与系统建构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出口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出口型企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2009年的出口贸易首次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负增长。这使得企业界和理论界开始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如何预防、减轻甚至杜绝危机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出口型企业的危机来源和分类,然后对危机监测、危机评估、危机预警、危机预控等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接着基于危机管理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建构了企业危机预警系统。该系统模型可以应用于出口型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有关监管部门,有利于提高出口型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出口型企业;危机监测;危机评估;危机预警;危机预控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2-0025-05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迅速,进入2l世纪后增长更加强劲。然而,一方面,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能源供应紧张、人民币升值、环保成本提高、全球经济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型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许多中小型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另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所造成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损害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各国的进出口贸易。如我国2009年出口贸易下降16%,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大量研究表明,出口贸易与GDP成正相关。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发现,出口每增长10%将带来GDP增长1%;潘苏和谭砚文(2007)更指出,出口每增加1%,GDP将增长0.33%。按照美元兑人民币年平均汇率换算,2005年至2009年,我国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率分别为33.33%、38.31%、37.56%、33.01%和24.48%。由此可见,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能否有效防范和应对出口型企业危机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出口型企业的危机来源和分类
  企业危机的警源研究是企业危机预警研究的基础。出口型企业既有一般企业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分别研究一般企业和出口型企业的危机来源和分类。
  (一)一般企业的危机及其分类
  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各种各样,种类繁多,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对企业危机进行分类。1.二分法。Stallings和Schepart(1990)按照危机情境中相关利益主体的态度将危机分为一致性危机和冲突性危机。Hwang和Lichtenthal(2000)根据危机发生的紧迫程度把危机分为突发性危机和渐进性危机。周永生(2005)基于企业危机的诱因分析把危机分为战略性危机和运营性危机。2.三分法。Gonza-lez-Harrero和Pratt(1995)根据危机的生命周期将危机分为风潮型危机、攀高型危机和循环型危机。汪宇瀚(2006)按照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将危机分为直线式危机、传媒式危机和矩阵式危机、信用危机和连锁危机、系统危机和非系统危机。3.四分法。Shrivasta-va和Mitroff(1987)根据外因和内因、人为和天然的划分原则将危机分为外在环境造成的人为危机、外在环境引发的天然危机、内在环境造成的人为危机和内在环境引发的天然危机。Rosenthal、Charles和Hart(1989)按照危机发生和终结的速度将危机分为龙卷风型危机、泻型危机、长投影型危机和文火型危机。沈灼林和何俊德(2002)基于企业陷入危机的原因将危机分为突发性危机、组织危机、职能危机和战略危机。4.五分法。佘廉(2008)根据企业运行机制的不同而将面临的危机分为商誉危机、产品危机、财务危机、财产危机和人才危机。5.六分法。朱磊和朱峰(2004)根据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将危机分为产品危机、财务危机、人力资源危机、信用危机、公害危机和突发事件。
  (二)出口型企业特有的危机类型分析
  出口型企业除了要防范一般企业可能存在的危机之外,还要预防出口型企业可能遭遇的特殊危机。根据文献研究的结果,出口型企业的危机主要有:来自政治方面的危机,包括政治动乱、迫害外侨等;来自政策方面的危机,包括贸易壁垒、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来自法律方面的危机,包括反倾销、知识产权、贸易合同风险等;来自金融方面的危机,包括利率变动、汇率变动、信用风险、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等;来自财务方面的危机,包括赊销、应收账款逾期、结算风险等;来自产品方面的危机,包括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减少、产品存在缺陷、货运风险等;来自市场方面的危机,包括国际市场需求变动、市场竞争风险、上游市场变动、经济滑坡等;来自人力资源方面的危机,包括劳动力成本增加、核心人才跳槽等(Fink,1986;索光举,2009;杜漪、樊文英,2009)。这些风险或危机因素与我国出口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截至2006年12月,我国出口型企业海外累计未核销应收账款已超过1000亿美元,而2007年则累计达1300亿元美元,年增长率达到30%。根据英国ABC公司的统计数据,欧美出口型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控制在0.25%-0.5%,而我国出口型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比例高达5%,甚至更高(郑岚、刘万岚,2007)。
  三、企业危机预瞀系统的理论发展
  企业危机预警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如FitzPatrick,1932)。危机预警主要包括危机监测、危机评估、危机预警和危机预控。许多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其成果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出口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危机监测
  出口型企业既要关注一般企业可能遇到的危机,又要关注出口型企业自身可能遇到的特有危机。在进行企业危机监测时,一方面要确定危机监测的对象和范围,另一方面要收集到比较全面、系统、完整的危机信息。具体来讲,一是要收集那些清晰明确的企业危机信息,二是要收集那些可能引发危机的信息,三是要收集那些已经发生和处置的危机案例,四是要收集国内外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组织应对危机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措施、经验、教训等。综观企业危机监测的研究,肖东生(2000)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构建了以警源判断、警兆分析和警度预报作为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危机监测系统。蔡定萍(2002)、张延波和彭淑雄(2002)等从财务安全运营监测和财务风险变异性监测视角出发,选择营运能力类指标、负债和偿债能力类指标以及盈利能力类指标分析企业的警源及其警度,以此及早诊断危机讯号,将危机消灭在萌芽阶段。宋之杰、高晓红和赵之友(2003)根据灵敏性、全面性等原则,以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作为监测模型的指标变量,对企业经营结果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测。沙勇忠和徐瑞霞(2009)根据元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基于元搜索引擎的危机信息监测系统结 构框架,将危机信息的收集、监测和处理提高到一种新的水平。
  (二)企业危机评估
  危机评估是企业危机管理的一种制度化安排。危机评估的最终目的是防止和矫正危机诱发因素的发生和发展,保证企业处于一种安全、健康、有序发展的状态。从经验来看,危机评估的内容,一是强化危机评估和积极应对意识,设定和公开危机信息的标准和等级;二是明确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危机责任,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三是定期、持续地开展企业危机评估工作,积极主动地防范和处置危机。危机评估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无论是危机实际处置者还是理论研究者都是在学习中前进的。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邱林、王洪昌和张志功(1998)基于多目标规划理论建立了企业危机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了企业危机警度预报方法。唐葆君、邱菀华和孙星(2009)根据熵理论构建了一个新的企业危机评价模型。它首先利用最小判别熵选取企业危机预警特征值,然后提出极大熵聚类算法对预测结果进行分类,以判断企业的危机状态。宋鹏、梁吉业和曹付元(2009)应用邻域粗糙集模型对企业危机预警备选指标进行属性约简,得到利益相关者重点观测和预警建模所需的预警指标,发现邻域粗糙集约简明显优于经典粗糙集约简,能够以较少的特征变量实现较高的分类精度。综上所述,出口型企业的危机评估研究必须整合各种相关研究成果,并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提升企业危机评估的智能化和准确性。
  (三)企业危机预警
  企业危机预警研究最受关注和重视,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朱磊和朱峰(2004)通过对企业警源的确认、预警指标系统的设立和警度的划分建构了危机预警系统;王战平(2006)根据企业危机频发、异变迅速等特点并基于功能、架构、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和系统等构建了企业危机预警系统;朱怀意、孙东川和沈小平(2002)根据企业的核心能力战略构建了危机预警系统;任华和徐绪松(2003)基于企业内外部资料搜集和处理构建了危机管理预警系统模型。孙星、邱菀华和唐葆君(2005)基于综合模糊评价法建构了既能求解企业危机等级又能预报企业危机的理论模型;吴世农和卢贤义(2001)、左小德和程守红(2008)等运用Fisher线性判定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了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周敏和王新宇(2002)、李晓峰和徐玖平(2004)、杨淑娥和黄礼(2005)等运用神经网络法,通过对企业财务危机指标的约简、财务危机知识的神经网络动态学习与推理、财务危机的预测和评定等功能进行集成,来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动态预警;彭静、彭勇和欧阳令南(2008)基于支持向量机,刘国光、王慧敏和张兵(2005)基于Meron模型,王智宁、吴应宇和叶新凤(2009)基于Pulic智力资本评测模型分别研究了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理论模型。上述研究成果为我国出口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企业危机预控
  危机预控是指在确认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或刚刚发生但尚未造成损害并发出预警之后,为了阻止事件的发生,或限制事件的发展,或避免和减轻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而采取的防御性、控制性、保护性措施(林鸿朝,2008)。从时间上看,危机预控是衔接危机预警和紧急处置的中间环节,是危机预警的后续措施,也是危机来临或升级、扩大后的紧急处置的必要准备。从目的上看,危机预控是为了阻止危机的发生,或限制危机的发展,或避免和减轻危机所可能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措施。从内容上看,危机预控主要采取的是预备性、防御性、保护性措施,如调动各种应急资源、加强危机管理的日常工作、采取有效的避险措施等。目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对危机预控的认识却不足、意识不强,预控方案和措施与危机处置与实际往往差距很大。因此,企业界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术界的外脑作用,学术界也要有使命感和责任心去研究现实问题。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王铭霞和王金桃(2005)根据危机的发生过程和管理流程构建了包括预警、预控、处理、总结和恢复等子系统的企业危机预案系统;陈国华、张新梅和金强(2008)根据应急预案的适用对象不同构建了由应急行动指南、应急响应预案、互助应急预案、应急管理预案等组成的应急预案体系;张新梅(2008)指出,为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有必要对应急预案进行绩效评估,并通过评估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四、出口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的建构
  客观地说,我国出口型企业的危机预警与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现有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基础性理论研究较多,专业性实证研究较少;二是一般性企业危机管理研究较多,出口型企业危机管理研究较少;三是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较多,企业整体危机预警研究较少。为推动我国出口型企业安全、健康、顺利、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研究危机信息的传播结构与传播过程,结合危机形成、爆发、发展和扩散的机理,分析危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传播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厘清影响企业危机的主要因素,分析企业危机的预警目标、预警原则、预警模型、预警方法和预警过程。必须在大量分析出口型企业危机诱因和危机案例的基础上建构企业危机预警系统,为我国出口型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有效应对各种危机提供管理工具。必须从预警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及其具体工作环节人手,系统研究企业危机警源监测系统、危机警讯评估系统、危机预警预报系统和危机处置预控系统(见下图)。必须通过企业危机管理,强化企业危机防范意识,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创新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事实表明,一个科学的、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可以确保危机处置效能。本文试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和建构我国出口型企业的危机管理系统。
  企业危机预警系统致力于从根本上防范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是一种对企业危机进行超前管理的系统。预警系统是对预警对象、预警范围、预警指标、预警信息等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或现实的危机因素,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贺正楚,2003;朱磊、朱峰,2004)。企业危机预警系统主要起到评估预警信息、发出危机警报、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根据组织是一个封闭系统的观点来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包括危机监测分系统、危机评估分系统、危机预警分系统和危机预控分系统,是企业危机管理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的观点来看,企业外部必须要有涉及面更广的企业危机研究机构和企业危机预警系统,以便与企业内部的危机预警系统相链接。本文建构的出口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及其网络全模型认为,在企业外部的危机预警研究机构包括企业行业协会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国家商务部企业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国务院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大学和研究机构危机 研究中心。在这个层面上,行业协会危机管理研究中心要发挥组织、协调、联络的作用。
  (一)企业内危机管理系统
  根据危机管理过程理论,企业内部危机管理系统主要由危机预警系统、危机处置系统和恢复重建系统组成,而危机预警系统则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危机监测分系统。危机监测分系统主要由信息搜集和危机案例两个部分组成。收集的信息包括企业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前者涉及到政治、经济、政策、科技、金融、市场、竞争对手、公共关系、社会、文化、种族等方面,后者涉及到企业生产与产品、营销与市场、研发、财务、人力资源、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对出口型企业来说,外部信息中的国外信息搜集尤为重要。从危机防范和危机处置的成功经验来看,收集以往的危机处置案例是危机信息收集不可缺少的部分。
  2.危机评估分系统。危机评估分系统主要由危机信息识别和危机分析评估两个部分组成。在危机信息识别环节,主要是从获得的众多监测信息中识别出真正隐含危机的信息,剔除非危机信息,实现去“正”存“危”功能。危机信息被识别后,要根据企业危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有关模型科学评估企业是否存在警情,并分析警情的表象和内在根源,预测警情的未来发展趋势。
  3.危机预警分系统。危机预警分系统主要由危机预警决策和危机预报两个部分组成。危机管理决策者主要根据危机类型、警兆情况、危机警度、预测损失等因素进行危机预警决策,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危机应对策略预案。危机预报警主要是判断危机指标是否突破了危机警戒线,根据预警判断结果,参照预警制度,决定是否发出警报、警报级次、报警方式等。
  4.危机预控分系统。危机预控分系统主要由危机预控和危机预案两个部分组成。危机预控涉及到危机预案策略、预控方案选择机制与程序、危机预控的组织实施等内容。危机预案策略库汇集了各类危机的预先控制与处理策略方案,科学合理的预控方案选择机制与程序有利于保证预控方案的最佳选择和优化实现。
  (二)企业外危机管理系统
  企业外危机管理系统主要由行业协会企业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商务部企业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国家应急管理办公室、各省应急管理办公室等组成,是企业危机管理必不可少的支撑网络。
  1.行业协会企业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根据我国企业的危机管理意识、危机管理能力、危机管理水平、危机管理研究能力和危机管理社会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和局限性,各行业协会要承担起危机管理研究总协调人和资源整合者的责任,下接企业集群,上联国家商务部企业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国家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各省应急管理办公室,横向与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企业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交流合作,推动我国企业危机管理上档次、上水平。
  2.研究机构企业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研究机构”主要指各大学的研究机构和其他专业研究院所。这是企业危机管理研究最有能力的组织,我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谐社会建设等都需要这股强大的专业力量。因此,各行业协会要积极主动地牵头整合这些资源。
  3.国家商务部企业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国家商务部有必要成立企业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原因在于,一方面,商务部掌握着许多其他组织和机构无法获取的信息和资源,另一方面,商务部具有整合有关资源的能力和权力。商务部和各行业协会的互动可以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4.国家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各省应急管理办公室。这是企业危机管理直接或间接的最高领导机构,具有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作用。通过及时、有效、经常的沟通和交流,能够使企业在危机应对中获得相应的支持。

标签:口型 建构 理论研究 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