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周公解梦 > 正文

[朱乃正与昌耀]朱乃正

时间:2019-02-1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2000年春节的大年初一,病榻上的昌耀领受了一份他几乎承受不了的大情大义。这份情义,来自中央美院前副院长、著名油画家和书法家朱乃正教授。而传递这份情义的中介人,则是朱乃正与昌耀共同的朋友左良。
  春节前不久的一个拂晓,左良在家中突然接到了朱乃正从北京打来的电话:“昌耀于病中寄我新出的诗集,我随读随抄了一些篇章,想必对他能有些安慰。直接寄他恐有闪失,还是由你转交为妥,你找小录裱成册页送他留念。”
  根据电话中的表述来看,就是朱乃正在阅读昌耀寄赠的《昌耀的诗》这本诗集时,心中有所触动,便一边阅读一边随手抄录了其中的一些篇章,再把它转赠给昌耀,以作为对病中昌耀的安慰。这话说得非常平淡,仿佛就是举手之劳。但朱乃正当然知道自己的字就是书法,并恐怕直接寄给昌耀会有接收上的闪失,且昌耀也无力装裱,就把这一切事宜托付给了左良代劳。
  左良先向昌耀通告了这一信息。待收到朱乃正寄来的作品后,未及装裱,就赶在大年初一作为礼品转呈昌耀。
  但这是一件什么样的礼品呢?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书画作品就身价陡涨,一些书法名家的匾额题字,一个字就是5千元,并且绝不讨价还价。而朱乃正,则属于中国顶级书画名家之列。那么,他“随读随抄”给昌耀的这些作品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呢?――他一共抄录了昌耀分行和不分行的诗作14首,分布在宣纸上长达23幅,计有2222字。先后钤盖了10方闲章和他本人的正式印章。并且,每件作品都选择了切合诗作内容气韵的书体来书写,14首诗作的书体抄录风格各不相同。这是一套朱乃正在动笔之时,心中就有格局设计,并适合装裱成册页的书法艺术品。其首页用昌耀的诗句“昆仑摩崖,无韵之诗”作为总标题,末页又专门书写了一段跋文:
  昌耀兄于病痛中寄我新版诗集,拜读再三,顿觉心神震撼,远离尘俗。常疑当下真诗人实属凤毛麟角,今始信斯人是也。盖诗心、诗思、诗情、诗音已融铸一体,且若非西部骄子,实难达此境。如昆仑之巅,西海之深。有幸曾与昌耀兄同励(似应为“历”――燎原注)难于高原。而今虽遥隔千里而犹能情近于咫尺。世纪之交,百感集于静夜,抚诗集而长叹,无能酬答。谨借素笺录兄诗作奉报,或可小慰于榻前。
  二○○○年元月乃正于京华悟未悟斋
  据说朱乃正好酒,善饮,且有海量。不知他书写这些作品时是否曾借酒发力,但从这篇跋文。以及整个书法手卷时而笔走龙蛇,时而枯涩顿挫的笔意中,却能感受到一种如癫如醉的酒意:歌哭、啸傲、弹铗弄剑,任才使气。2222个汉字,按14首诗作的不同气韵,或以小字简牍般连绵致密;或以大于拳头的体形,飞鹘脱兔般连翩奔突。不知这是否朱乃正的笔墨生涯中,一次空前绝后的发抒,但绝对是一个艺术家一次罕见的“豪举暴施”。在朱乃正的此生此世,大约不会再有第二个人,能得到他的这样一次馈赠:大约也不会有第二个人,能掀动他如此浩瀚的创作激情。
  是的,朱乃正用这样的方式,送给了昌耀一片大情大义。但在我看来,他还是要用这种曲折的方式,送给穷困的昌耀一笔大钱!
  病榻上的昌耀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逐一欣赏并轻声诵读过这些书法手卷后,强忍着眼泪转过头去,然后却是一句远天远地的话:“生活困难的时候,朱乃正还送过我5斤全国粮票。”再回过头来,几滴浊泪已从眼角滚出。然后,他断断续续却又明确地表示:这件作品太珍贵了,我不能据为己有。它应该属于社会。应该出版发行。而这件原作――也就是朱乃正送给他的这笔巨资,则可考虑捐赠给一个合适的博物馆永久收藏。
  这件作品此后以《乃正书昌耀诗》的书名,由山东画报出版社以册页装帧的版式出版。原作拟交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并已由肖黛联系;继而因其他环节上的原因,捐赠给了青海省博物馆。
  昌耀的确是一个“仁者”。从性质上说,这件作品完全是一个友人的私人赠予,虽然这又是两位艺术家之间具有艺术史料意义的赠予。但将它以出版的形式公诸社会后,他本人则完全可以将作品的原件作为传家之宝,留给亲属永久收藏。然而,自打见了这件令他震撼的作品第一眼起,他的心中就已风清月白――不能据为己有。

标签:朱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