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周公解梦 > 正文

加强操作,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如何加强辩证思维能力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认识能力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仍处在萌芽时期,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要缩短这个距离,还是要领先直观教学手段。加强学具操作是优化课堂教学,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通过操作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直觉的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感知和表象)思维,最后才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即从动作思维到语言思维。动作及动作表象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基础。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从而主动地获得知识。
  
  二、在动作中感知,形成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数学中尽量让学生随着动手操作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的状态中。例如:教学计数单位“十”这一概念时,学生还不知道“十”是多少,更不知道它还是一个计数单位。先让学生用11根小棒摆出11,要求他们看谁摆出的“11”一眼就能看出来。经过几次操作,最后终于悟出了道理,把十根捆成一捆,一捆就是一个十,一个十是由10个一组成的。初步建立起“十”的概念。然后加强操作练习,看谁用最快的速度摆出15、18、13,再说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的。学生通过操作掌握了“十”这个计数单位,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数学法则、经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学时要通过直观教学,动作操作,以直观感性材料上升到抽象材料。如在教学进位加法“16+5”时,先叫学生用小棒摆出16(一捆零6根)再加上5得多少,数一数一共是多少根?学生数得很慢,谁有最好的方法,不用数就能看出来。动手摆一摆。通过动手摆,学生发现把16里的6和5里面的4合成一捆,总共2捆零一根,一眼就能看出16+5=21,通过几个进位加法的练习,学生总结出进位加法的方法,从而掌握进位加法。
  
  三、运用非智力因素,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习惯等。在教学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决不能单纯依赖于智力因素,应该把眼光放到具有极大潜力的智力因素上,对学生进行教育。
  低年级学生对色彩鲜艳,形态逼真的直观教具、学具感兴趣,在教学时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诱发学习动机,多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遇,同时要强化动作、操作中的语言表达。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样才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操作中叫学生口头叙述自己操作过程,通过操作自己说出发现什么?例如:教学“正方形、长方形认识”时,学生每人手中都有纸做的长方形、正方形,要求学生对折长方形,边折边讲,发现长方形的相对边重合,说明了对边相等,经过对折对角线,说明邻边不相等。而正方形,无论怎样对折,四边都重合,证明正方形特点,使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实践证明,小学低年级认知是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由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这一发展规律的。中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懂得算理,学会方法,才能建立表象,逐步形成抽象概念。通过操作中的语言表述,逐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标签:思维 培养 能力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