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准考证 > 正文

新型高校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经济全球化,必然要带来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包括经济、制度、文化、思想等,固然,开放的环境给我们带来更为富足的物质生活与更为宽广的信息收集平台,但开放的环境也将在经济形态、文化及国民心理等对我们形成冲击。由此而导致的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及人生观失衡,意识形态模糊,信仰危机等问题突出。包括高校里“追求物质利益和实现自我幸福”、“寝室亲密关系变质、社会信任度下降”、“社会参与度降低与社会责任感萎缩”以及“信仰危机和传统道德塌陷”对部分大学生的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如何坚守学校这块育人的净土,把学生培养成即有文化知识又有崇高理想的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就成了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端正学生思想意识的发展,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及人生观历来都是我党的传统优势,而且,越来越多的教育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期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更多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由之路。
  一、以新型师生关系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高校中塑造学生灵魂、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各种方法无一例外的都属于架设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交流的渠道,是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个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都有着很多各自的经验,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包括说教式、启发式、灌输式、引导式等,各种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着各自的作用。而在这些过程中,无一例外的是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性被过分夸大,而作为接受教育的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则没有主动权。我们在高校中经常可以看到,辅导员坐在椅子上,学生站在面前,辅导员开始指手画脚的批评,学生始终低头不语,那么这种“教育”要什么时候结束呢?一般是辅导员累了,或者有其他事了,学生才能走。显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或教育者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当作政治理论和观点灌输的对象,无视学生是具有自主性。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单向的灌输,而缺乏双方有效的互动,学生感觉到的是一种压迫感,教师感觉到的是征服感;学生最终获得的是一种叛逆和抵触,教师最终获得的是学生思想层次上缓慢的进步甚至是倒退,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很不理想。
  师生关系,主要是针对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育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实现的。仔细分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还是师生关系不平等,而教育理念源头就已经出现了导向的错误。学生惧怕教师,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在教师面前不想说也不敢说,教师在学生面前只能是就事说事,或者泛泛其谈,针对性不强,结果导致师生之间交流不畅,这是导致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顺畅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想彻底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要大胆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高校师生交流新渠道,形成师生新的关系模式,即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思想上的交流有载体,有内容,有效果,有进展。否则,再大的思想教育工作规模、再久的思想教育工作时间、再频繁的思想教育工作次数也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二、以新型师生关系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1.尝试以新型的“朋友”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
  调查显示,师生关系在高校中的最重要问题就是交流太少,尤其是随着高校扩招后,一名思想政治辅导员往往需要管着几百名的学生,再加上学生们没有固定的教室,不要说师生之间,就是班级同学之间的沟通都不多。学生与思想政治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与年级高低有关系,调查显示(见表1),大一、大二、大四是学生与辅导员沟通较多的时期,而大三则比较少。选择比较少或者非常少的大二年级则比较少。其原因与不同年级对校园熟悉程度、依赖性有很大关系。但总体来看,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接触的频率并不高,在大一、大三、大四三个年级中,均有超过30%的学生选择比较少或者非常少,这表明一个班集体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很少与辅导员见面。在与思想政治辅导员见面的调查中(见表2),有9%的学生选择是主动接触,45%的学生选择是被辅导员叫去谈话,还有41%的学生选择是在例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与辅导员接触,另有5%的学生选择是偶然碰上辅导员了才会与辅导员沟通一下。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高校中学生与辅导员沟通的频率太少,主动性不强。因此,作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需要及时的转变思路,深入到学生之中,增加与学生沟通的频率。甚至要让自己与学生做朋友,做相互可以交心的朋友。关系近了,心也近了,双方也相互熟悉了,学生的性格才能被了解,才能有针对性的安排思想工作方式。
  2.师生“角色转换”,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是教育者的教育过程与学生修身过程的统一,学生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仅有认知因素,而且有情感因素、意志因素、行为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殊复杂性要求学生必须成为“过程主体”。也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学生才会有积极性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那么这种教育的结果才会被学生所接受。比如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都是教师侃侃而谈,学生们坐在台下听着教师讲。有的讲的有意思的,学生可能会听一会,很多形式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会议,学生们根本就没人听,台上大讲,台下小讲;台上慷慨激昂,台上昏昏欲睡的情况比比皆是,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必然不会高。新时期,思想政治辅导员可以把每个宿舍做为一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轮流主持一次会议,议题可以由思想政治辅导员指定几个。主持会议的小组上台用亲身实践或者亲身查阅所获得的经历去讲述,其它小组做为裁判,主持人可以提问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提问思想政治辅导员。讲完后,大家自由讨论,看看对这个议题有什么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师生关系得到了暂时的转换,教师也更能体会坐在台下的感觉,进而可以完善思想政治功过的方式;学生站在台上,也能体会教师的辛苦,会更加珍惜教师讲过的每一句话。同时,学生的主体性彻底被激发出来了,而且学生为了主持好这次会议,必然也会齐心协力的去准备和实践,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在集体写作过程中,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3.师生“同长同乐”,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
  所谓“同长”,指的是师生教学相长,所谓“同乐”指的是师生一起娱乐。不要简单的看这只有四个字,其中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因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很多都是精神层面上的,一些空洞的说辞,很难让学生理解并接受,尤其对于刚进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讲,更是理解不了。而这个时候,如果思想政治辅导员依然我行我素的在“灌输”,效果必然不理想。因此,师生可以尝试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并一起参与进去,在这些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也感触到了活动开展的宗旨,同时思想政治辅导员也在活动中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了思想教育的真谛,会使得以后的教育工作更加生动有意义;针对“同乐”而言,指的是一些思想教育相关的活动,思想政治辅导员也要参与进去,不能只在台下做“看客”。我们高校中有很多相关思想教育工作的活动很比如迎接建党、建军,举办迎新晚会等,本来都是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平台,但很多思想政治辅导员参与这些活动时都得是学生发请柬,到开幕的时候坐在台下看一看,其实这种效果并不好。只有思想政治辅导员真正融入到学生活动中去,学生才会感觉自己与辅导员是平等的,心与心的距离是近的。这样思想政治教育也自然而然地就会在“师生同乐”的活动中达到有机的融入。
  总之,师生关系,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是无法正常开展的。而多年以来,我们高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倒是进展很快,但基于创新师生关系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的还很少。也因此使得我们的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是缺乏更深层次的人文理念,因此,在面对高校扩招,学生规模扩大,学生思想日益复杂的前提下,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更要不断的转换思路,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去,做个学生的“知心人”。也只有学生真正接受了教师,与教师成为“朋友”,甚至是“亲人”,学生的思想才会真的愿意接受教育,并自我提高,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

标签:思想政治工作 师生关系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