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准考证 > 正文

陈慧,把“环保咖啡馆”开到西沙去|陈慧娴歌曲

时间:2019-01-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西沙,环保,咖啡馆,看似毫无联系的三个词汇,勾勒了陈慧近5年来的生活轨迹。   她曾是西沙常客。为了一个看似癫狂的梦想,2007年,她终于还是放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把自己献给了西沙。
  为了保护西沙生态,她成功让西沙群岛拒绝了瓶装啤酒,成功将一座岛屿的树苗从恶浪下挽救,她投资开店的收益全部用于环保协会的运转。她的行为,感染了西沙驻岛官兵和渔民,也感动了每一位热爱西沙、热爱海南的人。是什么,让她甘愿承受荒芜中的寂寞,成为默默付出从不索取的西沙环保女卫士?
  
  只一眼,就爱上西沙
  今年40多岁的陈慧是广东人。父亲在南航部队当兵,她随军而来,从小在海口长大,喜爱海岛上的自然美,对海南感情深厚。她的西沙情结,也跟正直而慈祥的军人父亲有关:1985年创业成家后的陈慧一直生活在深圳,过着富裕而充实的都市生活。有次与父亲交谈中说到大海,父亲连声赞叹西沙的壮美,从此,她对西沙就有了一种特别的向往。
  父亲在1976年去过西沙永兴岛,当时岛上是遍地荒沙,没有开发建设,生态环境良好。而陈慧直到1998年才第一次登上了永兴岛,那里的自然环境依然纯美得让她无比惊叹,海岛上的宁静与都市中的喧嚣形成强烈反差,她被深深吸引,也由此与西沙结缘。从那一年起,她每年都抽出一定的时间,放下手头上的一切工作,专程跨过琼州海峡到海南,乘船到西沙观光旅游一次。
  因寒流等天气原因,2003年她在永兴岛上滞留了一个月。岛上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日子十分单调,除了在招待所看电视,什么娱乐活动也没有,更没有一家商店可以消费或闲坐。在岛上转悠的时候,她想到开个咖啡书屋,给临时上岛人员提供一个随便坐坐的地方,解除行程受阻的无聊,也给驻岛人员提供一个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提供一个休闲的场所。
  
  西沙第一个“环保咖啡馆”
  此后,因为工作原因,陈慧暂时搁置了这个心底的梦想。直到2007年,她与西沙工委书记谈了自己的想法,得到认可和支持。当年8月1日,她再次登上永兴岛。这次考察,使她在西沙开设了中国最南端的休闲驿站――名为“飞鱼郡”的咖啡茶艺馆。也因为这次,她看到了西沙自然环境正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产生了强烈心痛的感觉,使她铁下心来走上环保之路,于是她的咖啡茶艺馆成了民间环保站:既是环保宣传基地,又是开展环保工作的一个平台。
  当陈慧决定长期留在西沙开展环保工作时,却找不到同行者。通过她在海口的极力游说,10多名大学生自愿去西沙做志愿者,成为馆里的员工,并和她一道坚守这个独特的阵地。他们从自身和茶馆做起,为减少岛上的废弃物,馆内尽可能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不提供一次性餐具,并通过宣传告知岛上人们。原来有人爱用的一次性水杯和盘子,用完后就成为“可怕的垃圾”。他们自制筐篮,随时在岛上义务收捡各种垃圾,并率先提倡节约用水,倡导临时上岛人员尽量不在岛上清洗衣物,因为只住一两个晚上,不洗衣物完全可以做到,以避免更多的废水产生。
  为了多做这些额外的工作,陈慧起早睡晚,每天忙个不停,除了去和当地渔民交朋友,她还去营区和驻岛官兵沟通交流,官兵们向她伸出大拇指,开始将营区一贯的整治工作扩大到营区之外,边防官兵不时联合该馆开展公益环保行动,在码头、海滩和珊瑚礁上清理白色污染,当地渔民乱丢乱扔的行为不断得到收敛。陈慧说,起初她和她的员工只是尽自己力所能及做些宣传,在得到西沙工委和部队大力支持后,他们的动作也越来越大。
  
  一个人,影响一座岛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陈慧用行动做出了让人感动的回答。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岛上啤酒销量很大,空啤酒瓶堆积如山,多得没法处理,很多人知道这是个问题但不知怎么解决。陈慧想,酒瓶易碎难带,而易拉罐踩扁压缩即可带走,她鼓足勇气提出“弃瓶选罐”方案,很快得到西沙工委的积极回应,该工委号召全岛各单位采购易拉罐酒,并及时做好“回罐”工作,还随即下令要求作为交通运输船舶进出岛的“琼沙号”不准带瓶装酒,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偶尔有渔船偷带一两件瓶装啤酒,这让陈慧很生气,也让她更清楚改变渔民的意识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的是耐心和诚心,仅讲道理有时行不通。她查找原因发现,一大瓶和一小罐的啤酒价钱都是5元,一些渔民是从经济角度抵制她的倡议。在“家访”统计了“钉子户”后,她上门告知如有需要她愿意以3元的“亏本价”义务送罐装酒并回收罐,最后弄得船老大们也不好意思了,表示不再犯规。目前,瓶装啤酒上岛已基本上杜绝,岛上玻璃瓶废弃物也几乎没有了。
  西沙工委组织人员在一个小岛上种了一片树,结果涨大潮后海水入侵,将树苗大面积淹死,国家环保部生态自然司副司长刘玉凯考察时提出建议说,要想让这些树有效成活,就要筑堤阻住海水倒灌,可在西沙筑堤谈何容易?需要的不仅是人力、物力,还要财力。陈慧获悉后,带着员工发动岛上居民,并由他们出资,补种树苗和筑堤,大家齐心协力,冒着酷暑把废弃的贝壳放进麻袋,经过几天的连续奋战,终于为树苗们建立了一个“天然大屏障”。如今,快两年了,那些树已长2米多高了。每当走近这个小岛,陈慧就欣慰地说:“绿了一个小岛,也绿了我的心情!”
  除了收捡垃圾,抵制污染物,植树护林,坚持不懈地进行环保宣传,陈慧还在西沙从事生物保护。因为个人力量还达不到对珊瑚礁的直接保护,在此方面她主要是开展海龟放生活动。一听到有人抓到海龟的消息,她就立马赶过去,对于想一品龟汤的游客,也在她先入为主的劝导下,打消了享受此道美味的念头。陈慧说,从2003年那次滞留岛上第一次出钱买下一只海龟放生开始,她也忘了帮助多少只海龟重新游回大海。岛上有渔民议论说,服了这个像法官一样的女人,甚至有人远远看到她,就悄声低语“大家请注意,海龟的老娘来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陈慧和她的“飞鱼郡”长期影响和带动下,永兴岛上居民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参与环保行动渐成一种自觉行为,岛上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保护西沙,让更多人行动起来
  陈慧身体力行,带着大学生志愿者跟驻岛军民和渔政渔监执法船联合开展了多次环保活动,还曾代表海口市环卫局给西沙捐赠了大量环保用品。在一个又一个环保之战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随着行动的深入,她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在她的导师、父亲的老战友,曾两次参加联合国环保会议的杨必良先生倡议发起下,2009年3月他们注册成立了海南省海洋环保协会,陈慧出任秘书长,成为环保专职人员。
  陈慧说,协会成立之初,什么都缺,困难重重,可说是举步维艰,有时完全靠着她一个人硬扛着。但有了组织后,她也有了更大的梦想。尤其在2010年海南开始建设国际旅游岛后,该协会立足西沙把工作面向全岛开展。考虑到西沙地域的局限性,逐步在三亚、琼海、海口等地发展志愿者加入组织,形成了更大的环保力量。为了让更多人真正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2011年夏天开始,陈慧由全天候守在西沙变成了海口“常驻大使”,她忙个不停,不仅顾不上岛上的生意了,甚至抽不开身去送考上天津一所大学读书的孩子。她作为中坚力量筹划的海南省首届海洋环保论坛,如果顺利,有望今年11月在海口举行。
  
  遭遇误解仍不懈努力
  长期与边防和海军官兵们一起开展公益活动,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陈慧说,官兵们拥有“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西沙精神,她所带出的一批大学生志愿者也有类似的一种默默奉守的环保精神。无论是长期在西沙还是短暂在海口,当游客和新结识的朋友一听说陈慧是环保志愿者,就肃然起敬,说做这工作很伟大,她的心底立即涌起一股甜丝丝的感觉。可更多的时候,是苦涩在心头,尤其在遭受泼冷水和遇到打击的时候,她甚至后悔当初走进西沙,数次想中途放弃这出力不讨好的环保工作。
  陈慧说,她单干环保工作时,岛上渔民不理解不配合,骂她是“疯女人”、“扯王八蛋”;成立协会开展工作时,又有人揣测她目的不纯,是想打此牌幌组织人上岛旅游。一周交通船送人来两天,他们特忙,有人就认为挣很多钱,事实上,在岛上开店三年多,其店里收入不够开展环保工作的花费。有了协会后,也没有企业赞助,她拿出过去的积蓄来支撑。而且,当初觉得捡捡垃圾很好玩很高尚,后来看到生态环境不断变化,遗憾增多更想尽力挽救,等深入进去后发现,不仅需要专业设备,还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我说,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而义务环保是个美丽的潭,它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越陷越深。”
  海南省道德模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杨利说,陈慧是个很热心很有胆识也很让人佩服的女子,以她的家庭条件,个人生活会很安逸,这个年龄段也是相夫教子的好时候,她却从深圳跑到吃喝不便条件艰苦的西沙,为环保工作不断地付出,很多人认为她不务正业,也有好友多次劝她别再去受人冷嘲热讽,她却想到这事总得有人做,现在不做以后恐怕也没人做,反正要豁出去以给人们对环保有个全新认识,“让我感动的是,前一段时间她累病了,刚做完手术,又开始为环保论坛的事奔波,还招呼志愿者不能停下西沙的环保活儿!”
  陈慧笑称自己是个普通人、真实的人,想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也是个爱认死理的人。虽然压力大动摇过、失落过、沮?过,但最终选择坚持,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她甚至庆幸“别人不愿做、想不到做的事”落给她来做。“现在还没做出大成绩,我相信会越做越好,父亲教会我做事要有毅力有信念,也因为有父亲的一贯支持,我把西沙当做家,那些活儿都是该做的,所受的一切劳累和埋怨都值得。生命不息,环保不止,做名真正的环保志愿者,我会做得越来越开心!”陈慧如是说。

标签:西沙 咖啡馆 开到 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