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自我鉴定 > 正文

【多元族群视域下台湾多元文化主义的反思与批判】族群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台湾向来是一个由多元族群所共同组成的移民社会,在全球化语境和台湾本地特殊情境影响下,其自身所蕴含的多元文化特质而发展为多元族群的社会。但台湾的多元文化主义被高度意识形态化,对真正的宽容、民主和多元的造成伤害,导致台湾版的“多元文化主义”的异化和畸形,无益于台湾形成真正宽容多元的社会文化形态。在台湾文化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应怀抱平等、尊重、学习的方式,面对不同文化,达成相互理解;少数族裔的文化认同必须在自身的文化传统以及主流文化之间作抉择或取得平衡点;透过多元沟通,建立起台湾人民对新移民的同理认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台湾;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族群;文化多元
  
  中图分类号:D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74(2012)010092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CZZ005)
  
  作者简介:付翠莲(1973),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博士,浙江海洋学院副教授。
  
  台湾是一个由多元族群所共同组成的移民社会,历经荷属、明郑、清属、日据与国民政府的统治,有着多重的殖民与反殖民事实,有统独之争,也受美国文化的强势侵略,这些都使台湾蕴含了丰富的多元文化特色。台湾还并存了诸多文化,包括大陆汉文化、原住民文化、客家文化或外来文化等。在全球化语境和台湾本地特殊情境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台湾经过 “社区总体营造”、“原住民运动”、“教育改革”和文化与政治民主化运动的改造,催生了其“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兴起。随着台湾民主化的发展,文化认同的多元化与国家认同冲突,社会中的多元族群关系构成政治议题的焦点。多元文化主义是否为台湾提供了族群平等发展的机会?多元文化主义在台湾的传播和演绎存在哪些问题?多元文化主义能否让各大族群之间有其平等的文化发展空间?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台湾文化领域的有何意义?又有哪些局限?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一、“多元文化主义”及其在台湾的发展概况
   (一)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
   从政治哲学思维的角度来考量,“多元文化”往往是和个人主义作对比的,是在建立有关少数群体的“文化权”,对于差异的承认与尊重而发展开来的,关涉到一种政策制度与资源的分配和安排,抑或是关涉到一种少数群体的抗争和运动。而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最初是紧扣着多元族群(multiethnic group)的议题而兴起和展开的,主要是一种以寻求多族群共存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和政策实践。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讲,“多元文化主义”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的美国,但最初作为一种文化政策却出现在70年代以来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以后才逐渐遍及美国和其他一些移民国家,如今已经涉及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法理学等多个领域。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中,多元指的是尊重差异,让各种不同的声音、看法与价值观得以展现;而文化指抱持不同世界观、操持不同的语言及拥有不同的生活风格等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1](P7)由于不同思想家身处不同国家,所处语境各异,对多元文化主义概念的界定有多种说法,不存在一个共同的定义,但基本上覆盖了平等、公正、认同多样性、社会价值与社会实践等议题。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威尔?金里卡(Kymlicka,W.)、艾里斯?玛瑞恩?杨(Young,I.M.)、阿米?古德曼(Gutamnn,A.)、比丘?帕雷克(Parekh,B.)、查尔斯?泰勒(Taylor.C.)等。作为一种思潮,多元文化主义并没有统一的派别,内部有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激进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保守的多元文化主义等。
   本文以多元族群主义(multiethnicalism)为研究视角,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根本上指一种以族性为核心的不同移民文化群体或族群文化共存的学说与政策实践。[2](P32)其内涵是在理解承认、接纳各群体的不同的社会身份与主体位置,让各文化的各种主体性得以共存。多元文化主义特别关注少数群体的权利。金里卡(Kymlicka)认为,少数群体一般包括移民、少数民族、土著、在一国内居少数的种族群体及种族宗教群体(ethno-religious groups)。尽管这些群体在自身的权利要求上各有不同,但有两个共性:其一,要求公民个人所拥有的一系列共同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而这些权利在所有的自由民主国家中都是受到保护的;其二,这些要求指向同一个目标,即要使种族文化群体的独特身份和需要得到承认与包容。这种要求被概括为“多元文化主义”或者称之为“少数群体的权利”。[3](P599)从多元族群的视角来看,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群体文化身份的重要意义,主张所有不同族群所代表的文化都是平等的,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权利,不存在一种文化高于或优于另一种文化的现象,同样也不存在一种族群文化是另一种族群文化的价值源泉的说法,要求主流社会承认少数群体的文化成员身份并赋予他们差异的公民身份,实施“差异政治”,从而实现真正的平等。
   (二)台湾的多元族群和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
   当前,台湾的多元族群主要由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及原住民等四个文化系统所组成,这种划分是以各族群来台先后及所承载的各自历史文化作为基础的。由于近代社会变迁、地理环境、汉化等因素影响,而又衍生出众多支系。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的互动过程中,因各自政治经济利益与文化信仰的表达与冲突等问题而萌发族群意识,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强化而形成各族群的分类,使得各种族群文化内容形式多样。一方面,台湾人口组成呈现出多样性,除了四大族群,目前台湾正在形成新的族群,如因婚姻关系或劳资关系来台的新住民及其子女的大量涌入,也给台湾带来新的变化,其族群组成更为复杂多元;另一方面,台湾语言构成呈现多样化:作为官话的“国语”、福佬话 (闽南语或河洛化)、客语、原住民各族的族语、新移民的母语、以及其他方言等。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华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原住民文化及新住民文化,都各具其文化特色并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造就了台湾多元文化的风貌。
   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源于少数族群争取捍卫其文化价值与生存空间。台湾的多元文化的出现既是台湾本地的特殊情境,又是全球语境下的展现。台湾的多元族群都有不同程度地被殖民和被侵占以及不断抗争的历史,经过多年的斗争和融合,台湾已经形成一个多元民主的社会;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台湾民众对多元社会和多元价值产生回应,对族群和谐的期待更加迫切。但“多元文化主义”降临台湾,经过了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在历经政治解严和20余年本土化的“宪政”改革后,台湾的公民意识逐渐成熟,少数族群权利意识产生了式微的危机,意识到本族群在制度上长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于是向政府提出呼吁与诉求,努力争取本族群的合理合法的权益,谋求修正不合理的语言政策,建立保障本族群语言和文化传承之环境,促使公平正义社会的实现。台湾多元文化的出现也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以来社会上兴起“承认政治”的新风潮和对差异的崇拜有密切关系。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和台湾本地特殊情境影响下,台湾的多元文化经过早期的论述(1980―)、说母语与乡土教育运动(1987―1990)、“社区总体营造运动” (1994―)社区总体营造起始于1993年12月,主要是指居住在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持续以集体的行动来处理其共同面对社区的生活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居民彼此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逐渐建立起紧密的社会联系的过程称为“社区营造”。、“原住民运动”、“教育改革”(1994)和台湾共和国立宪运动(1989―1994)等文化与政治民主化运动的改造,催生了台湾“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兴起。这些运动起源于台湾民主运动、建国运动的人群分类概念,同时夹杂了既包括进步的尊重与承认,也包括保守的“我族中心”的“社群主义”思想。当时的台湾执政者方面也希望透过“多元文化”重新构筑一个集体的“共善”基础,缓和社会的差异与对立性。这说明多元文化主义在台湾的兴起有其必然性,它曾经是反抗威权统治的一种力量,也是威权体制解体后台湾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在文化思潮上的直接体现。[4]
   二、多元文化主义和多元族群对台湾的影响
   台湾是东南亚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共存的地区,其文化课题极为重要。1997年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中规定“国家肯定多元文化,并积极维护发展原住民族语言及文化”。这项规定使多元文化成为台湾的基本政策,希望能透过“多元文化”来重新构筑一个集体的“共善”基础,寻求“族群和解”,并设立相应的政策管理机构。如行政院设立了原住民委员会、客家委员会等机构,旨在期望能保护弱势族群的权益;立法院通过了原住民教育法,保障了原住民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也办理原住民学费减免及升学加分或采取降低入学门槛等事宜。实行多元文化政策以来,对台湾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一是台湾的多元文化影响遍及各族群的文化,如原住民被汉化甚广,客家人的种茶文化影响了其他族群的种茶习俗,等等。二是多元文化可能冲击其他的次文化。如台湾的平埔族文化平埔族,指的是居住在台湾平野地区的“原住民族”,在学术分类上属于“南岛语系民族”,是“台湾原住民”的族群之一。由于历经与汉人数百年来的交流,平埔族的风俗习惯、语言逐渐凋零散佚而不可考据。,因为汉文化的大肆进入,使平埔文化在今日已消失殆尽。三是各种文化的涌入使台湾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多元文化与原来文化之间保存哪一种文比较更适合台湾人,而此文化又不会与原本文化发生冲突,这将是现代台湾必须考虑的课题,等等。以当前正塑造中的台湾族群意识而论,不仅有所谓的四大族群,还有更多内部差异,包括如何定位金门、马祖、澎湖的文化,残留的荷兰、西班牙、日本文化,以及东南亚和大陆配偶带来的血缘和文化,这些都已经是“台湾文化”的内在差异。这些因素导致了促成“多元文化”论述等相关话语形成的环境复杂性。多元文化主义的承认政治有可能遮蔽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在流行台湾的多元文化还大致是一个意识形态修辞,在形式地提倡多样性的同时,压缩社会平等、包容性的公民身份以及两岸和平的进步论述空间,自我矛盾地成为统合内部对抗他者的一元文化动员话语。[4]台湾的多元文化主义一方面强调和重视族群差异,当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个共同的民族认同,这就使得多元文化主义在台湾的发展面临着两难。如何维持台湾多元文化共存,推动更宽广的多元共生与多元承认的立场,能够承认当代台湾社会的多样性与共生性,成为今后台湾政治思想领域一个重要的议题。
   台湾的多元文化论述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文化有差异,但是没有优劣之分。没有一种文化,有资格宣称自己比其他文化更优势,面对不同文化,应怀抱平等、尊重、学习的方式,相互理解。多元文化主义思潮强调移民与少数族裔经验的特殊性,强调各族群与文化间的差异并非来自体质与环境的优劣,而是族群文化不同的表现方式及内涵特征,都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强调把“维护差异”、“尊重多元”、“欣赏悦纳”作为族群相互对待的基本原则,了解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本质,以尊重、包容的精神与态度来面对不同的族群,帮助人们尊重其他文化传统,克服和消除对其他民族和族裔文化的误解,克服和消除激烈的文化冲突。台湾的“多元族群”有其在历史上被不同的殖民与移占过程,台湾人民也历经斗争,这些都涉及到社会正义、经济剥削及政治差别待遇等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旅群语言与文化的隔阂冲突。台湾的多元文化是经过无数次激烈的党派动员与意识形态斗争后获得的结果,符合民主的精神与制度,但目前台湾版的多元文化语境下少数族群的实际生存境况并没有实质上的改进(如原住民只是在称谓上由带有歧视性的“蕃仔”改为原住民),少数族群在日常生活中的无力感与挫折感仍然存在,某些方面或许更差。因此,台湾应增订弱势族群文化的各种保护法令,加强以公权力维护多元文化并存;同时要教育人民应有尊重多元文化的观念,加强宣导多元文化的共存性。台湾迈向族群融合的关键是整理出每一个族群文化的核心价值。这就要求台湾执政当局应秉持真正的多元文化主义的精神,对弱势族群的文化能够加以尊重、包容、欣赏乃至学习。族群融和的前提是放弃大汉沙文主义,平等对待各民族。
   三、对台湾异质化的多元文化主义的批判与反思
   当前,台湾的多元文化主义的理念大多借自加拿大与澳大利亚,但在政治制度上自成体系,其多元文化政治现象异常复杂,有深远的政治族群化与民族政治冲突的原因。台湾的多元文化政治的本质,在2000年民进党上台前大多是一个建构台湾民族主体性政治运动,及追求族群平等社会运动的共同过程;但自2000年到2008年民进党执政时期却演变为异质化的多元文化论。
   早在1993年民进党中央通过《民主进步党政党白皮书纲领》,在“族群与文化政党钢领”中提到民进党的“多元融合”基本立场,认为一个国家不必是由“单一”民族所组成,国家以及各组成族群必须承认领土内各个族群的文化特殊性与不可取代价值,鼓励并且保护各族群的多元文化发展……为避免多元性的相互隔离倾向,在赋予各族群平等多元地位之前述基础上,同时应该以现代公民权为核心,建立现代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与共同体的精神。[5](P245)1997年台湾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 中,将原来的宪法增修条文第9 条第7 项,修订成第10 条第9 项与第10项,就提出国家肯定多元文化,保障原住民权益。其内容为:
   (9) 国家肯定多元文化,并积极维护发展原住民族语言及文化。
   (10) 国家应依民族意愿,保障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参与,并对其教育文化、交通水利、卫生医疗、经济土地及社会福利事业予以保障扶助并促其发展,其办法另以法律定之。对于金门、马祖地区人民亦同。[5](P224)
   上述条款说明台湾为“多元文化”(族群)的根本发展方向。民进党执政期间,从表面上看来,其政治主张(相对于此前国民党执政时期)更倾向于支持“多元文化”政策,大力推动多元文化族群平等政策。总统府新闻稿记载,陈水扁曾于2001年宣示“中华民国是一个多元族群与多元文化的国家,宪法中明定‘国家肯定多元文化’,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肯定多元文化,表示不同的各族群、各民族是一律平等的,是彼此尊重,是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民进党执政时期通过《原住民身份法》(2001),协助确立原住民的特殊身份的法律地位,提供必要的特殊国民福利或者差异保障待遇,并针对原住民儿童实行多元文化教育;成立“客家委员会”,推动”语言平等“相关立法;通过《国家一体、族群多元决议文》,等等。但这一时期民进党推动下台湾的多元文化政治不仅无法解决“国家定位”的认同与利益冲突问题,而且有可能进一步压抑了台湾多元文化发展的可能,如台湾推行原住民文化认同的结果是使原住民文化认同仍相当微弱。实际上,民进党倡导所谓的“族群多元、国家一体”的台湾版的“多元文化”语境,试图努力和平推动的多元文化族群政策,在现实中却使得族群关系越来越对立,即“政治族群化”。究其原因,民进党的鼓吹的“多元文化”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蓝军的问题、选举的问题,以及国族打造的问题,而不是真正意义上对弱势族群的尊重、包容、信赖、平等对待和尊重差异,不可能真正解决弱势族群像原住民的生活境况改善问题、“外籍新娘”的受歧视问题,等等。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加拿大、美国的多元文化越过太平洋到台湾由橘变枳,阉割掉其针对弱势群体的核心精神,变成赤裸裸的政治运作,台湾主流的多元文化论事实上是一种民族国家的多元文化论,是在以民族国家为一个排他性架构之下进行的一种多元文化的想象。[6]
   台湾的多元文化主义被高度意识形态化,对台湾形成真正宽容多元的社会文化形态没有产生实质性作用,反而走向与其初衷相悖的反面,而对真正的宽容、民主和多元伤害,导致了台湾版的“多元文化主义”的异化和畸形。台湾版的多元文化主义关涉族群和社区文化,忽视甚至遮蔽了阶级和性别压迫问题,扮演了公民特权的防火墙以及压制阶级分析与社会平等的话语,带有民族国家多元文化论的特点。[6]对台湾版的多元文化主义进行反思与批判,有利于我们借鉴台湾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加深我们对台湾民主政治在实践层面存在的诸多缺陷的认识,有助于在政治一体的框架结构内促进台湾建构宽容多元的社会文化形态。
   多元文化必须处于一个相互对等的平等制度环境下才能发生作用。单纯的“文化相对性”与“尊重差异”无法揭露社会阶级、性别、种族等各种形式的压迫。首先,必须面对文化差异的塑造过程与方式。当然,并不是承认有多样分歧的文化存在就够了,还必须理解这种差异的形成过程,以便厘清这些文化差异并非某种恒久本质的展现,而是特定社会历史过程的动态结果,才能避免以本质化的差异来理解多元文化。其次,必须把文化差异的塑造机制,摆放在社会权力关系里头来看待,方能理解文化差异的政治性质,以及多元文化论作为文化政治领域的意涵。例如,台湾四大族群的文化差异论述和影响,就必须放在台湾的特殊族群政治,以及族群文化在一般政治运作中来理解。最后,认识了多元文化差异的塑造机制,以及蕴含其间的紧张冲突,我们还必须开启出一个差异且冲突的多元文化如何共存的政治与伦理向度。目前台湾少数族群在某种意义上不断被否定认同的真实性,所谓的“异文化”不被尊重。这说明台湾的多元文化,只是在单方面强调了文化保存与语言的问题,而疏漏了关于社会正义情境的讨论。事实上,台湾少数族群的多年来的斗争历史却涉及社会正义、经济剥削、政治差别待遇,并不单纯是族群语言与文化上的隔阂冲突。台湾的多元文化在今后必须更加强调社会正义,而不仅仅是被动的容忍与尊重,并把“社会正义”作为一种普世价值,才能从容面对全球化的压力,否则多元文化论将更深陷入相对主义的无力困境。实际上,多元文化主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认可,也是作为政治哲学中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手段而存在。因为多元文化的存在既是促使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但也可能因其族群的差异而产生冲突。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哲学教授耶尔?塔米尔(Yael Tamir)把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作为解决多元价值冲突的极好办法,即通过满足少数群体的不同层面的权利需要,让少数群体放弃一部分政治权利,政府用其他方面的权利对此进行补偿,使得少数群体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7](P111)在民族国家建构框架内用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来整合少数群体的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多元文化主义满足了各个少数群体的不同需求,使少数群体的权利得以实现,使得它们继续依附于民族国家的框架下生活,并且试图成为多数群体的一部分。多元文化和族群是台湾社会重要特征,透过多元沟通,构建族群多元和政治一体的新格局,建立起台湾人民对新移民的同理认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融合。
   全球性的文化应该是多样性的呈现,而非由某个人、族群或某个政治的、文化的共同体,根据某种已有的或自身的文化范式、政治秩序和固定程序而蓄意安排出来的系统。[8]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民族身份认同问题将会逐渐凸显其重要性。实践证明,西方采取了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民族国家,其境内的地区或移民族裔共同体并不会因为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而减弱对民族国家的普遍认同,也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反“多元文化”和“多元化”国家的运动。相反,少数群体在获得自身的权利之后,并没有向主流社会的权威发出太多有力的挑战。在多数情况下,他们满足于既得利益,依然生活在民族国家的体系之中,民族国家的分崩离析也就不可能发生。因此,认识多元文化,将其差异性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诉诸公民社会的强化,或是公共生活的对话机制,是多元文化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多元文化主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不同文的尊重和认可,而是作为政治哲学中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手段而存在,其共同价值往往建立在政治整合基础之上。毋庸讳言,台湾岛内目前有本省人、外省人与原住民等不同族群,使得民族认同倍增困难,但台湾拥有浓厚的中华文化,与中国内地相同,实属同源文化。尽管台湾文化呈现出复杂多元的面貌,但并没有逸出中华文化的范畴之外,而是属于中华文化整体中的一种地方文化形态。我们更应该正视多元文化共存所衍生的问题,期勉台湾能因为多元的文化而焕发出更多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洪湖泉.台湾的多元文化[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2] 常士?.异中求和: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M].刘莘,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4] 朱立立.90年代以来台湾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潮[J].南方文坛,2009(1).
  [5] 张茂桂.多元主义、多元文化论述在台湾的形成与难题[M]//薛天栋.台湾的未来.台北:华泰文化事业公司,2002.
  [6] 赵刚.“多元文化“的修辞、政治和理论[J].社会学研究,2006(3).
  [7] [以]耶尔?塔米尔.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M].陶东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8] 暨爱民,彭永庆.“全球化”语境下:自由民族主义的悖论与可能[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责任编辑:彭介忠)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on the Multiculturalism in
  Tai Wan under Multiethnic Field
  
  
  
  FU Cui-lian
  
  (Management College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Zhejiang 316000,China)
  
  
  Abstract: Tai wan is a migrant society which consists with a multiple ethics since the ancient time.The influence of the global context and the special local situation pushed it to be a multiethnic society? But the multiculturalism in Taiwan is highly ideological,which has damaged the real tolerance,democracy,thus making the version of “multiculturalism” in Taiwan alienated and deformed.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form and the real tolerant and diverse social and cultural patterns in Taiwan.In Taiwan,the social context of cultural diversity should embrace equality,respect,learning,and fac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cultural identity of ethnic minorities must be in their own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mainstream culture to strike a balance for a choice point;Through diverse communication,the people of Taiwan build empathy for new immigrants and promot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Facing the social context of cultural diversity of Taiwan,we should understand different culture mutually with equality and respect.Cultural identity of ethnic minorities must make a choice between their own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mainstream culture;or to strike a balance.The people of Taiwan build empathy for new immigrants and promot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and integration through diverse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Taiwan;multiculturalism;multiethnic;cultural pluralism

标签:视域 台湾 族群 批判